《洁净煤--整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洁净煤技术基本概念及框架体系1.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换及污染控制等技术的总称,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
2.我国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重点发展为4个领域10个方面,即煤炭加工:选煤、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洁净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炭转化:煤炭气化(含地下气化)与煤炭直接液化;资源化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与煤泥水净化及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继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以及清洁的产品三个部分。
4.国内洁净煤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我国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方面有显著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深加工有所进步,煤炭入洗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型煤和水煤浆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已有示范性项目投入使用;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气已成为城市民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煤炭液化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煤炭液化商业性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
但是,我国在洁净煤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我国洁净煤技术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法规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力量不集中,资金筹集渠道不畅。
5.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大意义首先,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可有效降低原料煤的灰分和硫分,实现煤炭燃前脱硫降灰,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煤炭利用的外部成本。
其次,发展煤基合成燃料可以促进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性,改善单一的能源结构,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且经济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大低于采用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第一章1.一次能源: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
3.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类环境问题。
4.煤炭燃烧要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放射性飘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其中,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5.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6.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达到一定浓度形成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加重环境危害。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二氧化氮7.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
第二章1.洁净煤技术(CCT)是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
2.洁净煤技术可分为四大部分:煤炭燃烧前处理(净化技术)、燃烧中处理(净化技术)、燃烧后处理(净化技术)和转化技术。
3.燃烧前处理分为:选煤,型煤(工业型煤,民用型煤和特种型煤),水煤浆(70%煤,30%水,1%添加剂)。
4.燃烧中处理分为: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流化床燃烧,涡旋燃烧。
5.燃烧后处理分为烟气净化(脱硝脱硫),和灰渣处理。
6.转化技术分为:煤气联合循环发电,城市煤气化,地下煤气化,煤液化,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第三章1.物理选煤是根据煤炭和杂质物理性质(蹂躏度,密度,硬度,磁性及电性等)上的差异进行分选。
方法有:重力选煤,电磁选煤。
2.物理化学选煤即浮游选煤,是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分选。
3.化学选煤是借助化学反应,使煤中有用成分富集,除去杂质和有害成分的工艺过程。
可分为碱处理,氧化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80年代后期明确提出的,它包括煤炭洁净生产和洁净利用各方面,是我国“九五”到21世纪优先发展的技术项目。
1、煤炭先进高效洗选关键技术。
煤炭洗选技术是通过物理和表面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可燃物和非可燃物(灰分)进行分离,使洗选产品中的灰分、硫分、水份尽可能降低,以满足煤炭燃烧对大气地面环境的污染控制要求。
该技术目前重点发展的内容有:400万t/a级大型洗煤厂设备完善、配套和提高,包括细粒级煤(-0.5mm)高产洗选、脱水和主选设备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与升级换代;开发大型全重介旋流器选煤,干法和省水型煤炭洗选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
针对煤炭脱硫的要求,发展典型高硫煤矿区进行煤炭综合加工洁净利用系统综合处理技术,包括深度洗选脱硫,高硫尾矿中硫资源回收和利用以及高硫副产物的洁净处理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能力:湿法跳汰浮选流程工艺400t/a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重介旋流器分选能力单线能力达到150万t/a,开法重介流化床分选能力单线150万t/a。
(2)效率:炼焦煤选煤厂全员效率30-50t/工,动力煤>100t/工。
(3)投资:要求吨煤基建投资<100元(1995年不变价)。
(4)总体目标:达到当时国际前沿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晋城无烟粉煤制造气型煤关键技术。
型煤是通过成型加工,将粉煤变成型煤块。
我国型煤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开发生活用型煤已实现商业化,但工农业生产用型煤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为此,以晋城无烟粉煤制造气用型煤为突破口,从原料煤储备到产品外销一揽子解决工艺、装备、粘结剂、储、装、运和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建成单线10万t/a生产能力的示范厂。
该项技术主要包括:原煤成型特性、成型工艺参数与型煤质量关系,型煤质量与造气效果关系,型煤造气技术及操作工艺,粘结剂完善提高,型煤示范厂合理工艺及设计优化,成型用原煤破碎筛分装置,计量控制系统,搅拌混捏装置,35t/h对辊成型机,型煤养护、装、储系统,型煤造气质量指标与测试方法等。
洁净煤技术介绍★ 什么是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可靠、廉价和洁净利用的重要技术。
在中国能源资源、经济水平等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20~30年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实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是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能源效率有效提高,保证国家环保目标实现的唯一选择。
(1)有利于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和SO2污染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如洗选煤、型煤、配煤和水煤浆技术,可有效减少原料煤的含灰和含硫量,实现燃烧前的脱硫降灰。
如采用先进选煤技术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脱除黄铁矿硫60%~80%,可大量减少煤炭无效运输,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洗选煤,可提高热效率3%~8%;用户燃用固硫型煤,不仅可减少SO2排放30%~40%,减少烟尘70%~90%,还可以节煤15%~27%。
采用先进的煤炭燃烧技术,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实现燃烧中脱硫。
(2)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国家能源资源条件和现有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用油、气大规模作为一次能源。
发展洁净煤技术,可在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煤炭资源的前提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油、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缓和中国是由、天然气供应的不足。
煤炭价格及各项煤炭利用技术的运行成本大大低于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3)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及装备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低水平用煤,是中国工业部门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改变传统用煤方式,用洁净煤技术替代现有用煤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能效。
减少污染,将是工业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煤炭行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可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选煤、配煤、水煤浆等)和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发电、气化、液化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其他用煤行业,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的燃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洁净煤技术概述1.能源1.1能源的概念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
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做功的物质的统称。
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2能源的分类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来源分为3类: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如潮汐能。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
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3)按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4)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对洁净煤技术的认识李岩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302班在写这份报告之前,请允许我浪费一点笔墨谈一下上周老师课的感受。
周老师讲课很有特色,语言简洁,能把复杂的专业名词讲的非常幽默风趣;举例实际,为了解释的更加详尽,总是可以举出一两个身边的例子;引导性强,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介绍一些新奇的科学实验,很好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谈完感受后就应该步入正题了,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是控制煤炭污染新技术的总称。
一、洁净煤技术简介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的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化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国外煤炭的洗选及配煤技术相当成熟,一被广泛采用;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
它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总称,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根据我国的国情,洁净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
1.选煤:也称洗煤,从原煤中分选出符合用户质量要求的精煤的过程。
炼焦用煤对灰分、硫分均有一定要求,必须使用经过洗选的精煤。
煤的岩相组成以及煤中矿物质的数量、种类、性质和分布状态,都是影响煤的可选性的因素。
针对原煤可选性的难易程度,选煤厂常用的工艺有跳汰、重介旋流器、重介浅槽、动筛跳汰、浮选等。
其他选煤方法还有风选,螺旋分选等。
2.型煤:是以粉煤为主要原料,按具体用途所要求得配比,机械强度和形状大小经机械加工压制成型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及形状各异的煤成品。
洁净煤技术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对煤利用过程中所引起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 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如何降低煤利用过程如燃烧、气化等方面污染防治的研究, 各种降低污染的净化方法和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 按煤的利用过程, 煤的净化方法一般有三种: ①炉前脱灰脱硫技术, 传统的洗煤技术, 如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以及浮选等属于这一种; ②炉内净化技术, 即在炉内加吸收剂如氧化钙以进行脱硫; ③尾气净化技术, 这一技术比较成熟, 但工艺较复杂, 投资也较大。
一、洁净煤技术介绍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其中规定,我国的洁净煤技术包括以下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和废弃物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污染排放控制两方面。
1.1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包括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几个方面。
1.1.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Inter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
它的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煤的气化部分,一部分是煤气的净化部分(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另一部分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操作时,将为煤气化为中低热值煤气,再将煤气净化,除去其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然后进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轮机作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作功,整个过程是联合循环过程。
1.1.2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又称PFBC)是以一项以增压的(1. 0~1. 6 MPa) 流化床燃烧室为主体,以蒸汽、燃气联合循环为特征的热力发电技术。
第一章绪论1 洁净煤技术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概念:洁净煤技术是以煤炭分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洁净煤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较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煤炭分选、加工、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矿区环境治理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
2洁净煤技术的分类及各类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煤炭燃烧前净化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②煤炭燃烧中净化技术: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流化床燃烧、涡流燃烧③燃烧后净化技术:烟气净化、灰渣处理、粉煤灰利用④煤炭转化:烟气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⑤煤系共伴生资源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系有益矿产的利用、煤层伴生水(矿井水)利用。
第二章煤的结构与性质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和物理结构模型各有哪几种?化学结构模型:Given模型、Wiser模型、Shinn模型物理结构模型:Hirsch模型、主—客模型(两相模型)2 如何计算煤的孔隙率。
孔隙率=(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100%3 煤的热解过程反应类型总的讲包括哪两类。
裂解和缩聚。
4 煤热解反应中的裂解反应可分为哪四类。
①桥键断裂生成自由基②脂肪侧链裂解③含氧官能团裂解④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裂解第三章型煤技术1 型煤的定义及优点。
定义:型煤是指按照一定粒度要求,将一种或几种煤粉在有或无粘结剂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压力作用,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煤炭制品。
优点:①可以提高炉窑效率5%~13%,从而节约煤炭7%~15%②可以减少粉尘排放量30%~60%,从而降低大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使用固硫添加剂的型煤,可以降低SO2排放20%~5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酸雨的危害④使燃煤的其他有害物排放降低。
2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成型压力:随着成型压力增大,型煤的跌落强度随之提高。
中国煤炭开采和洁净利用:一、中国煤炭分布。
二、煤炭的利用途径:1.燃烧:2.转化:三、环境问题酸雨: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pH<5.6时。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经紫外线照射并与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接触,在阳光下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CO)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像臭氧一样的氧化剂,同时产生极细的颗粒,即可造成一种浅蓝色的烟雾,,即光化学烟雾。
温室气体:CH4、CO2、N2O燃烧颗粒物: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可以通过鼻子和嘴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的总称。
用PM10表示,其中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
四、煤的净化技术洁净煤技术:煤炭从开采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
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转化技术。
包括煤炭的洗选和转化技术。
第二:煤炭的燃烧技术。
主要是洁净发电技术,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超临界机组等。
第三: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
主要包括烟气脱硫、烟气脱硝、颗粒物控制技术和以汞为主的痕量金属控制技术。
同时以CO2的分离、回收、填埋为核心的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燃煤技术也成为洁净煤的主要发展方向。
煤炭加工、煤炭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技术(1)物理净化方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煤的预处理、煤炭的分选、产品的脱水,必要时还包括煤的装运、水处理和废渣处理。
(2)化学净化方法:碱法脱硫、酸处理;氧化脱硫;萃取脱硫;热解脱硫;气体脱硫。
可以脱除煤中的有机硫和部分硫铁矿硫。
(3)生物净化法:温和、损失少、脱除无机硫和部分有机硫。
微生物对煤中硫铁矿的作用机理:A、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有助于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称为细菌浸出脱硫;B、微生物可以改变煤粒表面性质使黄铁矿溶于水,称为微生物助浮脱硫。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一、洁净煤技术照亮煤炭应用前景1、洁净煤的定义及发展的必要性1)、洁净煤的定义洁净煤(CleanCoal)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和加拿大关于解决两国边境酸雨问题谈判的特使德鲁·刘易斯(Drew Lewis,美国)和威廉姆·戴维斯(WilliamDavis),加拿大)提出的。
洁净煤技术英文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其含义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由于中国煤炭开采和利用的特点决定,中国洁净煤技术领域与国外洁净煤技术领域重点放在燃烧发电技术上有所不同,含盖从煤炭开采到利用全过程,是煤炭开发和利用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2)、洁净煤技术照亮煤炭应用前景煤炭目前约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四分之一,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也是成本最低的发电原料之一。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由于石油在地球上的储量,远远不如煤炭的储量大,世界利用石油的时间不会太长,煤炭在20年内或更短的时间内,成为第一能源。
但由于煤炭的开采和燃烧煤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及污染问题,煤炭的形象不佳,其生产在近期会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
为此,发达国家在近年来加快了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步伐,使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前景变得亮丽起来。
洁净煤技术是指新一代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法,它能够大大降低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废气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将大幅度提高煤炭的经济效益和煤炭在环保方面的可接受性。
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对于主要煤炭消费国来说,今后几十年内,从煤炭中提取的合成气体、液体和氢将是重要的长期能源供应来源。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比基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72%的发电将使用洁净煤技术。
美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一半以上的电力来自煤炭发电。
粉煤灰部分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
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 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
每标方煤层气大约相当于9.5度电、3 m水煤气、1L柴油、接近0.8kg液化石油气、1.1-1.2L 汽油。
煤层气比空气轻,其密度是空气的0.55倍,稍有泄漏会向上扩散,只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即可避免爆炸和火灾。
而煤气、液化石油气密度是空气的1.5—2.0倍,泄漏后会向下沉积,所以危险性要比煤层气要大的多。
煤的热解也称煤的干馏或热分解。
煤的热解,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煤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和固体(半焦或焦炭)等产物。
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到高产率的焦油和煤气。
热解的意义焦油经加氢可制取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是石油的代用品,而且是石油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化工原料。
煤气可成为天然气的代用品,另外还可用于化工合成。
半焦既是优质的无烟燃料,也是优质的铁合金用焦、气化原料、吸附材料。
用热解的方法生产洁净或改质的燃料,既可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煤中所含的较高经济价值的化合物,具有保护环境、节能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广泛意义。
煤气化联合发电(简称IGCC)是指煤经过气化产生中低热值煤气,经过洁净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洁净的气体燃料,燃烧后先经过燃气轮机发电,然后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在废热锅炉内产生高压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洁净煤--整理介绍》第一节洁净煤技术基本概念及框架体系1.洁净煤技术(cleancoaltechnology,简称cct)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换及污染控制等技术的总称,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
2.我国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重点发展为4个领域10个方面,即煤炭加工:选煤、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洁净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炭转化:煤炭气化(含地下气化)与煤炭直接液化;资源化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与煤泥水净化及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继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以及清洁的产品三个部分。
4.国内洁净煤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我国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方面有显著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深加工有所进步,煤炭入洗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型煤和水煤浆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已有示范性项目投入使用;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气已成为城市民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煤炭液化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煤炭液化商业性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
但是,我国在洁净煤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我国洁净煤技术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法规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力量不集中,资金筹集渠道不畅。
5.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大意义首先,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可有效降低原料煤的灰分和硫分,实现煤炭燃前脱硫降灰,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煤炭利用的外部成本。
其次,发展煤基合成燃料可以促进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性,改善单一的能源结构,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且经济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大低于采用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第三,洁净煤技术汇集了电子、信息、自动化、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已不再是传统的煤利用技术。
总之,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已将洁净煤技术列为能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洁净煤技术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二、主要讲述煤岩学基础;煤的主要性质;我国煤炭质量和煤的分类;煤的主要质量分级标准及工业用煤质量标准等。
要求掌握煤的水分、灰分、硫分、挥发分、发热量、热稳定性、煤灰熔融软化温度等概念、煤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灰成分有哪些、各种化验基准及相互换算关系;一般熟悉我国煤炭的主要分类、煤的主要显微组成及煤岩类型、煤的灰分分级标准、硫分分级标准、挥发分分级标准、发热量分级标准;了解中国煤质特征、各种煤主要用途、其它煤的质量分级标准、各种工业用煤质量标准等。
1.煤岩学是一门研究可燃岩石的学科,是用肉眼或运用光学仪器来研究自然状态下固体可燃矿产并作为有机岩石加以研究的学科。
2.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泥炭化/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3.煤的显微组分按其成因和工艺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三大类。
4.煤中矿物质可分为三类。
(1)植物成因的原生矿物质。
来自原始植物的无机成分。
(2)陆源碎屑成因的矿物质。
煤化作用第一阶段或煤矿床形成时由水或风带入其中的无机成分。
(3)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的矿物质。
煤化作用第一阶段的同生-成岩矿物和煤化作用第二阶段形成的次生、后生矿物。
5.按矿物成分和性质,可将煤中矿物质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粘土类矿物。
常见的粘土类矿物有高岭石、水云母、伊利石等。
(2)硫化物类矿物。
此类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等。
(3)碳酸盐类矿物。
主要包括方解石和菱铁矿。
(4)氧化物类矿物。
氧化物类矿物主要是石英等。
(5)硫酸盐类矿物。
硫酸盐类矿物主要是石膏。
6.煤中的水分。
煤中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中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
7.灰分。
将煤在815℃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为煤的灰分,用a表示。
测定灰分时所用的煤样是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基煤样,因此测定结果是空气干燥基的灰分产率,用aad表示。
8.煤的发热量。
也称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的热能,用kj/g或mj/g表示。
一般采用氧氮法测定煤的发热量,用qb,ad表示,即弹筒发热量。
为了得到接近实际的发热量值,需对弹筒发热量进行校正,发热量均是指恒容发热量。
第二章煤炭洗选、脱硫与动力配煤要求掌握动力配煤基本原理及其优化、动力配煤的固硫技术;熟悉煤炭洗选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
了解贵州煤炭洗选现状及发展趋势。
1.根据工业锅炉对煤质的特定要求,将几种不同性质的单种煤,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而得到一种对锅炉燃烧最有利的燃料煤,就称为动力配煤。
2.动力配煤的主要优点煤炭作为燃料使用,一般都应按照就地取材,就近使用的方针,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特别是一些低质煤和小窑煤都要充分利用,但这些煤往往因为质量较差和质量不稳定,造成使用困难,也使锅炉热效率大大降低,采用动力配煤可以使用户得到质量稳定的煤炭,即使煤炭质量差些,如能保证煤质稳定,用户也可通过改造锅炉和提高司炉工人的操作技术,掌握燃用一定质量煤炭的最佳条件,使质量较差的煤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煤的利用效率和锅炉热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在进行配煤时还可使煤中块末分开,将块煤以较高价格供给需用块煤的用户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即可实现煤炭的就近使用,节约运力,物尽其用,使煤炭得到合理的利用。
3.动力配煤的原则1)生产的配煤必须满足工业锅炉的基本要求使煤质与锅炉特点相适应,并能保证配煤质量有相对的稳定性;2)配煤要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保证锅炉的正常出力,以节约煤炭;3)本着节约优质煤的原则,在配煤中要尽量扩大低质煤的比例,做到物尽其用;4)要注意延长锅炉寿命和保护环境,配煤中的硫分要控制合适的界限;5)要充分考虑尽量缩短煤炭运输距离,就近找煤,以缓解运输紧张局面;6)配煤品种要尽可能地少些,以简化配煤工艺,降低配煤成本。
4.动力配煤的优化设计动力配煤的优化设计的原则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函数的极值,具体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出最优配方。
1)确定约束条件。
工业锅炉对煤质的各种指标都有特定的技术要求,这就是动力配煤的基本约束条件。
2)确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的确定是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达到的目标而确定,5.在动力配煤中应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追求成本最低(2)追求优质煤配比最小(3)追求低质煤配比最大6.动力配煤的固硫技术1、国内外燃煤脱(固)硫技术现状燃煤脱(固)硫技术可分为三大类。
①燃烧前脱硫,如选煤等;②燃烧中脱(固)硫,如工业型煤固硫、动力配煤加固硫剂固硫、炉内喷钙、循环流化床固硫等;③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
1)燃烧前脱硫该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2)燃烧后脱硫(fgd)fgd技术主要是利用吸收剂或吸附剂去除烟气中的so2,并使其转化为较稳定的硫的化合物或单体硫。
3)燃烧中脱硫该技术使在煤中添加一定的固硫剂,将煤在燃烧气化时生成的气态硫氧化物在炉内吸收,气相中残存的硫氧化物与刚进入炉内的脱硫剂接触而被吸收,这样排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含量就大大降低了。
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燃烧后脱硫设备,但固硫剂部分或全部参与燃烧过程,将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
此外,固硫剂中的碱性物质等的利用率低,以及形成的硫酸盐的再分解等,导致脱硫效果下降。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以石灰、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为主的钙系固硫剂。
第三章型煤型煤的概念、种类;型煤粘结剂;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及特点。
要求掌握型煤常用的粘结剂;熟悉型煤的工艺;了解型煤的分类。
1.型煤是用机械方法,将粉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
型煤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
2.型煤粘结剂不同用途的型煤对粘结剂有一定的要求,型煤粘结剂通常应具备如下条件:(1)粘结能力强、流动性好、在煤粒表面易扩散、分布均匀;(2)能很好润湿煤表面也且增加粒子间的作用力;(3)来源广、价廉、无污染;(4)无机物含量低、尽量少增加型煤灰分、固硫效果好;(5)制备工艺简单;(6)使型煤具有抗湿防水性能。
根据其基本性质可分为四大类。
(1)有机粘结剂。
焦油、沥青、淀粉、腐植酸、本质素磺酸盐、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聚氨酶等。
(2)无机粘结剂。
粘土、膨润土、高岭土、石灰、水玻璃、石膏、水泥、氯化纳等。
(3)工业废物粘结剂。
纸浆废液、制糖废液、制革废液、酿酒废液、糠隆渣、电石渣、血浆、生化污泥等。
(4)复合粘结剂。
粘土一纸浆废液、淀粉一膨润土、麦秸一石灰等上述2种或3种粘结剂的复合物。
3.工业型煤的种类1、造气型煤2、锅炉型煤生产分为集中成型和炉前成型。
后者成型工艺简单,通常无需加粘结剂,不用烘干,使型煤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
3、型焦及炼焦配用型煤4.粉煤热压成型利用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胶质体作为粘结剂将煤制成型煤。
热压成型工艺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气体热载体快速加热热压成型工艺和固体热载体快速加热热压成型工艺两大类。
第四章水煤浆技术水煤浆的概念、产生及发展;煤的成浆性;水煤浆的制浆工艺及添加剂;水煤浆在贵州省的应用。
要求掌握煤的成浆性及制备技术;熟悉水煤浆添加剂。
了解水煤浆的产生及发展、水煤浆管道输送和水煤浆在贵州的应用。
1.把洗选后的低灰分精煤加工研磨成微细煤粉,按煤约70%,水约30%的比例和适量(约1.0%)的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的一种煤水混合物,这种煤水混合物又称水煤浆(cws)或煤水燃料(cwf)。
2.水煤浆特性水煤浆作为流体燃料,煤质一定后,其流体特性直接影响到它的贮存、运输及燃烧,通常用以下指标描述水煤浆流体特性。
1)水煤浆浓度:即水煤浆中固体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水煤浆的浓度确定需根据煤质、制浆工艺及燃烧要求综合考虑,一般水煤浆浓度在62%~70%之间。
2)水煤浆流变性:3)水煤浆的稳定性它直接影响到水煤浆的贮存、运输和燃烧。
其稳定性要求根据用户距水煤浆生产厂的距离及燃烧要求确定,一般在一个月以上。
3.影响水煤浆特性因素主要有煤的煤质特性、煤粉的粒度组成、添加剂的类型及数量、水质、制备工艺(磨制工艺、设备、搅拌强度、时间等)、温度等,对水煤浆产品总的要求是在较低粘度和较好稳定性下,尽量提高其浓度。
4.改善煤成浆性的措施(1)配煤成浆(2)压力处理(3)热力处理(4)新型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