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旱地栽培与节水灌溉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3.48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滴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滴灌技术是以滴水的方式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滴灌管、滴灌装置等。
•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混合供给作物,实现高效土壤肥力的利用。
•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滴灌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二、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雾化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冷却作用和充分利用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喷灌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喷头等。
•定期维护喷头:清洗和更换喷头,避免堵塞和水滴大小不一的问题。
•控制喷灌时间和强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喷灌时间和强度,避免浪费水资源。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三、微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微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微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经济、操作简便和适用于各种形状土地。
2. 实施步骤•建设微喷灌系统:包括微喷头、支管道、过滤器等。
•定期检查系统:检查喷头是否堵塞或损坏,及时清洗和更换。
•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微喷灌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过多或不足。
3. 应用范围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旱地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四、旱田水分管理技术1. 原理和特点旱田水分管理技术是在旱地农田进行节水灌溉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实施步骤•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控制土壤湿度和避免水分浪费。
旱地无膜玉米种植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旱地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技术通过合理调控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灌溉方式等措施,实现了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等多重效益。
在种植密度方面,旱地无膜玉米可以采用大面积撒播、行距适宜等方式,使得每亩产生的可食用玉米籽粒数量得到提高。
同时,通过施肥管理,如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在生长期适时施肥,可以增加作物的养分供应,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于灌溉方式,旱地无膜玉米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方式进行,这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灌溉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总之,旱地无膜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降低成本,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农业技术。
- 1 -。
干旱农田节水措施方案
在干旱农田中,为了节约水资源并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土壤调理: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调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例如,在农作物播种前,进行翻耕和松土,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减少水分流失。
2. 高效灌溉技术: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和旋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通过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合理进行灌溉,避免过量灌溉。
3. 水资源利用:通过收集、储存和循环利用降水等水资源,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水的依赖。
例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在旱季使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种植抗旱作物:选择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同时,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减少土壤水分的竞争,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
5. 土壤覆盖:采取覆膜或覆盖耕作的方法,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的风蚀。
覆盖物还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
6. 农业废水回用:将农田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农业废水可以经过简单的处理,如沉淀和净化,用于农田的灌溉,避免浪费水资
源。
7. 精细管理:通过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管理作物生长过程,可以减少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采取以上干旱农田节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干旱地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干旱地区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土壤贫瘠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干旱地区适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滴滴播在根部,使水分直接供给作物的根系,减少了水分的流失。
滴灌技术还可以精确控制作物的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者欠缺灌溉的情况出现。
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时,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保墒覆盖技术保墒覆盖技术是一种通过覆盖材料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技术。
在干旱地区,覆盖材料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还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减缓土壤的水分流失速度。
采用保墒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三、深松施肥技术深松施肥技术是在干旱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深松,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达,并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在施肥方面,可以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深入土壤中,使其更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
深松施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干旱地区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是在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进行早、中、晚三次灌溉,能够更好地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在早晨进行一次浅灌,补充前一天夜间土壤中流失的水分;中午适时进行一次中等强度的灌溉,满足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分需求;晚间进行一次深灌,补充当天白天土壤中流失的水分。
通过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总结起来,干旱地区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有滴灌技术、保墒覆盖技术、深松施肥技术和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玉米的抗旱播种与节水灌溉分析【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量。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频发,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抗旱播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抗旱播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分析了玉米对水资源需求的情况,并总结了节水灌溉在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抗旱播种和节水灌溉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为玉米种植和农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玉米、抗旱播种、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抗旱性、种植技术、农业策略、玉米种植、未来发展、农业技术、灌溉方法、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
1. 引言1.1 玉米的重要性玉米,又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
玉米是一种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作为主食之外,玉米还可以用于制作食用油、酒精、饲料等,而且还可以用于工业原料和生物燃料的生产。
玉米在农业和工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玉米还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对于农民的生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种植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扶贫和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1.2 抗旱播种的意义抗旱播种是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播种的一种技术手段,其意义重大。
抗旱播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生长适应干旱的能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抗旱播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减少作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的损失,确保农民的收入。
抗旱播种还可以减少用水量,降低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依赖,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通过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有效减少作物的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灌溉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玉米灌溉制度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分。
适当的灌溉是保障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键。
为了确保玉米灌溉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农业部门制定了一套玉米灌溉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灌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
首先,科学灌溉是确保玉米生长所需水分的关键。
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在玉米生长的早期阶段,由于幼苗对水分的需求较小,灌水量可以适当减少;而在抽雄阶段和结实期,由于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最大,灌水量应适当增加。
通过合理的灌溉,可以确保玉米生长健壮,产量丰收。
其次,节约用水是玉米灌溉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灌溉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如利用滴灌和喷灌技术,降低用水量。
滴灌和喷灌技术可以将水直接送到玉米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雨水集中系统进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水源的依赖。
最后,玉米灌溉制度还注重保护环境。
在灌溉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灌溉水的质量检测、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土壤保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田的持续利用率。
同时,玉米灌溉制度还要求农民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
农民应及时了解和学习关于玉米灌溉的最新技术和知识,提高灌溉水平。
农业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指导,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灌溉技术和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玉米灌溉制度是确保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措施。
科学灌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是这套制度的核心原则。
同时,农民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也是实施这套制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玉米灌溉制度,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干旱地区的农业面临着缺水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帮助农民们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法。
它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系附近,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将水分精确控制在植物需要的范围内。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通过在作物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常用的覆盖物包括秸秆、塑料薄膜等。
覆盖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粒子流失,提供良好的土壤保湿效果。
此外,覆盖技术还能够改善土壤的质地和温度,促进作物的生长。
三、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测算和实验调整灌溉量的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水量,来合理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水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通过精准灌溉技术,农民可以准确了解作物需水情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四、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抗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和生产。
例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旱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降低水分需求,提高干旱地区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五、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除了种植技术,农业节水管理措施也是提高干旱地区节水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水分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加强土地保护,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还可以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使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源污染。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滴灌技术、覆盖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种植抗旱作物以及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玉米怎么进行灌溉,玉米的灌溉技术夏季高温天气,玉米很容易发生干旱,所以给玉米及时进行人工灌溉很重要,下面就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的灌溉技术。
1、沟灌和隔沟灌。
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
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
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
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
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
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次关键水:(1)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
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
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2)大喇叭口水。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
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4)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
此期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北京地区春玉米一般在5月15日前后播种,为的是躲过大喇叭口期的干旱情况。
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好确保出全苗就可以,其它一般情况下很少灌溉,亩产量达到1000斤左右没问题。
如果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在拔节期结合施肥要灌一次水,大喇叭口期灌一次,成熟期看情况了。
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作者:王秀红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7期王秀红(威县农业局,河北威县 054700)摘要:在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丘陵旱地和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上,玉米多靠雨养。
此外,土壤贫瘠,施肥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不高,文章简介了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对生产加以指导。
关键词: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1 耕作保墒为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深耕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据试验:深耕25~30cm的比浅耕17~20cm的0~40cm土壤容重减少0.15g/cm3总空隙度增加5.5%,水分渗透率速增加1.36mm/min。
1.1 挖抗旱丰产坑和抗旱丰产沟据试验:抗旱丰产沟比一般田有机质增加54.3%~92.3%,全氮增加80%~120%,速效磷增加88%~177%,又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调查,坡度21°,坡长20m地段,丰产沟比CK田减少流失92.5%,表土冲刷减少9.5%。
丰产坑和丰产沟一般在秋耕后封冻前进行,施有机肥2 500~3 000kg/667m2,磷酸二铵10~15kg/667m2。
丰产坑按一定行距、穴距挖坑,坑长宽各35cm,深50cm。
先将表土层25cm的热土挖出,放于坑外,再将下层25cm生土创松,施入肥料抖均,然后取第二坑的表土填入,一般挖1 000个/667m2,每坑种玉米三株。
丰产沟用犁按66cm行距向左右各翻一犁,将表土20cm的熟土堆放沟旁,施入肥料后,将下层15cm生土创松,使肥土混匀,最后挖第二沟表土填沟。
1.2 中耕保墒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利于蓄雨水,减少地面经流,消灭杂草降低水分消耗,促进玉米根系深扎,提高玉米抗旱能力。
据试验:灌浆期浅锄与不锄的比较,10天后,0~10cm土层地温提高1.3℃,0~20cm土壤含水量提高1.7%,玉米千粒重增加17.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