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x线摄影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0
X线摄影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X线摄影规范【摄影前准备】头颅、胸部、四肢等部位不需要特殊准备。
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摄影时,要事先进行肠道准备以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
【摄影步骤】1.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摄片部位。
2.确定摄片部位。
3.依据检查部位的实际大小选择适当的照射视野。
4.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和头颅等较厚的部位,需使用滤线栅。
5.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卡、金属饰物、膏药和辅料等。
6.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如焦点大小、千伏、毫安、时间、焦-片距等。
7.摆好体位、对准中心点、调整曝光视野、手动曝光。
【注意事项】1.骨关节系统⑴患者处于最舒适体位。
⑵摄影部位与数据采集板长轴平行,置于数据采集板中心。
⑶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
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
⑷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
⑸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⑹单侧摄影需在胶片显着位置标明方向。
2.胸部⑴常规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怀疑气胸或支气管异物时,可同时摄深呼气相以资对别。
⑵使用滤线栅。
摄影距离150~180cm。
短时间、高千伏曝光。
3.腹部⑴摄片前清除肠内容物。
⑵曝光时屏气,使用滤线栅,摄影距离100cm。
⑶必要时检查当日禁食及禁服任何药物。
⑷摄片前可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其他影响诊断的影像(气影或对比剂影),如有需进行处理。
2。
放射科四肢、脊柱和软组织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四肢(一)适应证 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营养障碍性骨病。
8.内分泌性骨病。
9.骨中毒性疾病。
10.其他,如累及到骨骼的全身性疾病。
(二)禁忌证怀孕早期不宜摄片。
(三)注意事项1.去除摄片范围内影响 X线穿透的体外异物(固定骨折的器具除外)。
2.观察骶尾及骨盆骨病变时,如肠内容物过多,可行清洁灌肠。
3.注意非摄片区域重要脏器的 X线防护。
(四)操作方法1.手后前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掌面紧贴床面,将第3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各手指自然分开。
(2)中心线对准第 3 掌骨,与床面垂直。
2.手后前斜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约成直角,将小指和第5掌骨靠近照射野外缘,手置于侧位,然后将手内旋使手掌与台面约成 45°。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靠床面上。
(2)中心线对准第5掌骨头并与床面垂直,这样可利用斜射线,使掌骨头不至过多重叠。
3.腕关节后前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腕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手呈半握拳状,拳面向下,使腕部掌面与床面靠紧。
(2)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并与床面垂直。
4.腕关节侧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患臂侧向伸直,将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床面,手指稍屈曲,尺骨茎突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并与床面垂直。
5.肘关节侧位(1)患者坐于摄影台前,患臂前伸,肘部弯曲约90°,肘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手掌面对患者,肩部尽量放低并与肘关节相平。
(2)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并与床面垂直。
6.肘关节前后位(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侧,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置于照射野中心,肘部背侧紧靠床面,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2)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并与台面垂直。
7.肩关节前后位(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测上肢伸直且稍向后外展,手掌向上,将患者对侧肩部和髋骨垫高,头部转向被检侧,使被检侧肩部紧靠床面,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上方2cm,外缘超出上臂软组织。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CR全腿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陈志辉;金德勤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
【年(卷),期】2005(020)009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CR Full Leg/Spine软件进行全腿全脊柱X线摄影方法.【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陈志辉;金德勤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青少年脊柱侧弯72例Slot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 [J], 沈永榕;陈建新
2.浅谈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 [J], 罗长青;杨建波;陈仪琳;霍鹏琦;
3.浅谈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 [J], 罗长青;杨建波;陈仪琳;霍鹏琦
4.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网瘾青少年中的应用 [J], 卢健烨;李志强;卿勇
5.CR全腿/全脊柱软件的应用 [J], 朱应利;孙庆举;辛越;崔崔;邵岩;孙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1 摄影前准备摄影前应做好如下准备:——脊柱X线摄影图像中一定要包括邻近具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鉴别椎体的序列。
——上、下部脊柱X线摄影要注意性腺、甲状腺、眼晶状体等部位的辐射防护。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均应使用滤线栅。
——脊柱外伤受检者,搬动时易损伤脊髓和血管。
因此,动作要谨慎避免二次损伤。
——除无呼吸训练外其它同胸部摄影检查。
2 第1、2颈椎开口位2.1 操作方法——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第1、2颈椎上下缘。
——站立位摄影距离150cm~180cm减少肩部与颈椎部分椎体放大、重叠。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影像探测器。
——曝光时,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
2.2 图像显示要求——第1、2颈椎及寰枢关节间隙、齿状突于上、下齿列之间清晰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
——寰枢关节间隙及齿状突清晰显示;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影像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体外异物伪影、运动伪影和切割伪影等。
1.1.2.3 注意事项——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除去口内的活动假牙。
——外伤受检者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3 颈椎前后正位3.1 操作方法——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影像探测器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影像探测器。
3.2 图像显示要求——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图像正中。
DR全脊柱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全脊柱摄像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和优势。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检查的脊柱病变病例30例,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对脊柱由上至下进行正位和侧位的拍摄,均进行3次曝光,每两次曝光间隔均为9秒,曝光后通过图像拼接技术将患者脊柱图像进行拼接和重叠,形成全景图像,对全部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观察和评估。
结果:所有病例的图像清晰的显示了脊柱侧弯的方向和角度、椎体和椎间隙、对称的椎弓根、根间距及对脏器的影响程度。
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应用上方便快捷,患者配合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情况的评估,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全脊柱摄影技术;临床诊断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是通过多幅X线影像局部重叠区域的图像配准而实现多张小范围影像合成一张包括全部兴趣区域的大范围影像的技术,也称为图像拼接技术。
狭缝X线摄影装置通过在探测器与X线准直器协同运动时持续曝光,可直接生成一幅全景影像,是一种新型的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
脊柱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是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的X线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而真实地反应出患者脊柱弯曲的程度,而拼接良好、层次分明的X线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X线摄影(DR)。
全脊柱成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不仅方便快捷,其图像拼接技术的准确性也大幅度提高。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上承接头颅,其下连接着下肢带骨,目前的摄影技术对身高超过1.2米的患者的脊柱已经不能够一次曝光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脊柱全长图像。
本研究采用 DR 数字化摄影技术,通过分段连续和重叠采集数字化图像信息的方法进行拼接,而获得脊柱全长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病例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6周岁到4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3.8)岁,临床诊断胸椎侧弯10例,腰椎侧弯5例,胸腰椎同时侧弯 8例,其他病例为脊柱骨折术后7例。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一、X线摄影的原则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二、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脊柱x线摄影技术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脊柱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脊柱由节颈椎、节胸椎、节腰椎、节骶椎以及至节尾椎组成。
椎骨之间由小关节、韧带和椎间盘连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适应证】.外伤。
.感染。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各类骨病。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仰卧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
曝光时尽量张口保持头部稳定。
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寰枢关节对称的第一、二颈椎前后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胶片)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头稍后仰颌部抬起。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探测器中心。
颈椎正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第三至七颈椎正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第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评价标准】.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Δ”形显示.应显示颈椎椎体。
【质控要点】.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中心线o向头通过甲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头稍后仰下颌抬起听鼻线与探测器上缘平行。
两肩下垂颈部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面平行。
中心线:经下颌角向下cm处水平射入。
颈椎侧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颈椎侧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根据X线机性能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放大。
.照片包括外耳孔、第颈椎及颈部前后缘软组织。
.外伤危重病人只能采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评价标准】l.颈椎~全部显示.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下颌骨不与颈椎重选.齿状突显示清楚。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质控要点】.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重选.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甲状软骨垂直胶片.焦点胶片距离取~cm。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俯卧头颅呈侧位被检侧向下下颌前伸。
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伸直对侧上肢肩部尽量沿身体长轴向下。
胸部冠状面与探测器面成°角。
下肢弯曲膝部支撑使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垂直射入。
颈椎斜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颈椎椎间孔及颈椎斜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左前斜位右前斜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放大失真。
.照片包外耳孔、第颈椎及颈部前后软组织。
.此位置亦可采取俯卧位摄影或选择前后斜位。
.特别注意左右标志准确它代表着照片中所显示的是哪侧的椎间孔。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评价标准】.颈椎~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颈椎~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质控要点】.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o~o 角.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椎正位体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两上肢放于身旁身体保持稳定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胸椎正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由于心脏重叠的影响胸椎的检查应以下段胸椎的摄照条件为准。
.取呼气位摄影。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椎侧位体位:侧卧两臂上举抱头头枕上臂。
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棘突后缘距床面中线cm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第四至十二胸椎侧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如果腰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头侧倾斜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
两上肢平放在身体两旁冠状面与床面平行。
下肢弯曲脚踏床面。
中心线:对准脐上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腰椎正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腰椎正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病人仰卧身体不能扭曲避免出现人为的腰椎侧弯。
【评价标准】.腰椎~及骶椎l显示.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腰大肌影清浙。
【质控要点】.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中心线垂直腰椎达胶片。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侧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腰椎棘突向前cm处置于床面中线上。
两腿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髂嵴向上cm处垂直射入腰椎侧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腰椎侧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如果季肋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足侧倾斜的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
.病人脊柱腰段有侧弯时体位选择应采取突出侧贴近胶片的方式用锥形线束原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椎体和椎间隙显示的失真。
【评价标准】.片含腰椎~及腰骶关节.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腰椎棘突显示。
【质控要点】.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达胶片。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角棘突向后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中心线:经脐孔向上cm处垂直射入。
腰椎斜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靠近摄影床一侧的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腰椎斜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病人后倾身体不稳时可用棉垫或沙袋支撑。
.常规摄取左后斜位和右后斜位双侧对比观察。
.注意左右标记准确。
【评价标准】.片含腰椎~的斜位影像.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椎弓部份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质控要点】.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o角.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达胶片.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腰骶关节正位体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
双膝弯曲胶片上缘包括脐孔下缘达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经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腰骶关节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腰骶关节侧位体位:侧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与床面垂直腰骶关节、腰椎棘突应包括在胶片内腰骶部位于床面正中线腰骶关节与床面垂直。
髂嵴下cm处置于探测器中心。
中心线:经髂嵴向下cm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腰骶关节侧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骶尾骨正位体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
胶片上缘包括髂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经两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
疑尾骨病变时中心线向足侧位倾斜°角。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骶尾骨正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对于骶尾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中心线倾斜角度的大小与骶骨向后倾斜的角度有关骶骨向后倾角大中心线倾角相应加大。
中心线倾斜以垂直骶骨长轴与暗盒平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为宜。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骶尾骨侧位体位:侧卧将骶尾骨置于床面正中线处。
两腿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下cm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骶尾骨侧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对于骶尾椎伤势较严重的病人仅摄取骶尾椎侧位即可不必摄取骶尾椎正以减少损伤。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骨盆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适应证】.外伤。
.感染。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先天性畸形。
.骨骼生长障碍。
.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非特殊情况下妊娠个月内孕妇应尽量避免此项检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骨盆正位体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两下肢伸直脚尖向上,双足轻度内旋°~°。
胶片上缘超过髂嵴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向下cm包括坐骨。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两侧髂骨、耻骨、坐骨、闭孔与髋关节、骶髂关节对称的骨盆正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对于骨盆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照片包括骨盆所属诸骨、股骨头颈部以及骨盆两侧软组织。
.对骨盆骨折病人搬动时应平托不要用力挤压。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骶髂关节正位体位:同骨盆正位摄影。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双侧骶髂关节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必要时可考虑清洁肠道以减少肠内容物和气体的重叠干扰。
.中心线倾斜的角度依据骶骨的后倾角度决定。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骶髂关节斜位体位:仰卧被检侧髂骨抬高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角将骶髂关节置于床面正中线处被检侧下肢伸直对侧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内cm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一侧(抬高侧)骶髂关节间隙的骶髂关节切线位影像。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注意事项】.病人倾斜体位应采取相应措施固定。
.病人与台面的夹角应从骶骨后皮肤面测量为准。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廓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廓由胸骨、肋骨及胸椎连接而成。
胸骨为扁平骨位于胸廓最前方。
分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
胸骨柄上端内收下端向外伸展呈一倾斜面它与胸骨体形成的夹角为胸骨角。
肋骨为弓形长骨分肋骨及肋软骨共对。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廓正面观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体位:站于摄影床外侧然后俯卧于床面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正中线垂直前胸紧贴床面冠状面平行床面胸骨中点放在床面正中线上。
颌部前伸贴床面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向左侧倾斜°角经胸骨射入探测器中心。
曝光时平稳呼吸保持胸骨位置固定不动。
胸骨正位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胸骨倾斜的正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胸骨侧位体位:侧卧挺胸向前两肩向后背。
胶片上缘超过胸骨颈切迹下缘超过剑突。
中心线:经胸骨颈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显示部位:胸骨侧位影像第四节骨骼系统摄影膈上肋骨正位体位:采用常规胸部正位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