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蓄能而大国崛起
秦襄公“位列诸侯” 秦穆公“春秋称霸” 秦孝公“傲视群雄”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 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商鞅变法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严禁私斗
公元前260——因运而生 公元前259——围困邯郸 公元前251——九岁归秦 公元前250——十岁太子 公元前246——14岁国王
关中四塞 【东】函谷关 【东南】武关 【西】散关 【西北】萧关
(一)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5)主观因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材料五:“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 商鞅(卫国)
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 李斯(楚国)
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 范雎(魏国)
国。”
张仪(魏国)
材料六:“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
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
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
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
——摘编自《史记•李斯列传》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 管军事,但为虚位;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奉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 九 廷尉 司法、首都警卫 卿 典客 少数民族、外交 宗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一)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