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传神 栩栩如生 ——巧借肖像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 格式:docx
- 大小:23.82 KB
- 文档页数:4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4年第30期同学们要想写好人物,就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就如《王几何》这篇课文一样,作者正是综合运用了肖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各种人物描写手法,抓住了王老师的形象特征,处处着力以形传神,才将一位水平超高、业务熟练、幽默风趣的几何老师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课文,对作者所运用的人物描写进行大致的分析。
一、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肖像描写是指把人物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体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其作用不仅在于勾勒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王几何》中“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等词语就是对王老师外貌形态所进行的概述,凸显出其敦厚朴实、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与下文中“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相照应。
二、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面部表情,这一描写在课文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一句中用了寥寥几笔,就突出了王老师徒手画圆后得意的表情,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三、语言描写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容易泄露人物内心的秘密,最能灵活且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一句便将王老师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动作描写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就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鲁迅小说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艺术鲁迅小说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艺术作者:王建林文学就是人学。
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
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
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
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 “画眼睛”,是鲁迅深刻、形象化的说法,就是抓住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即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等的“形似”,进而揭示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的“神似”,塑造典型形象。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在的描写。
鲁迅写人物不是为写外形而写外形,而是借助于绘“形”而传“神”。
他总是用简洁的笔触,寥寥几笔,把人物写活,并力求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底蕴。
一、“画眼睛”手法,表现人物的灵魂。
鲁迅极善于运用十分洗炼的笔墨,通过一双眼睛的传神描写,勾勒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命运。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
宋朝的赵希鸽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描写人物的眼睛最易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最易表现人物的灵魂。
“传神之难在目”。
鲁迅小说中对于“眼睛”的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而笔法灵活变化,刻画真切传神。
《明天》中苦难的寡妇单四嫂子,可爱的儿子又被病魔夺去了,她用泪水洗刷着自己无限的哀痛。
“眼泪宣告完结了”,她“眼睛张得很大”,“总不信所有的事”。
这“张着眼睛”的神态,描绘了这个劳动妇女哀哀无告,难以诉说的孤寂凄凉的心情,表现了她在极度的痛苦中内心的空虚和失望,她幻想着已经发生的事是“梦罢了”。
失望的梦幻心理特征,通过“画眼睛”表现出来。
《孔乙己》中孔乙己用“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的“眼色”,正反映出他恳求别人“不要取笑”时因遭嘲弄内心的复杂可怜痛苦;《故乡》中的宏儿“睁着大的黑眼睛”是其“痴痴的想”的外在特征表现,而他心理活动却是水生约他到家玩时的情景。
创新作文案例之二: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创新案例之二: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同学们大多知道,肖像描写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这一个”人的身份、经历、素养等特征,通过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的描绘,以形传神,让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可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自己在描绘细心观察的肖像特征时却总感觉刻画呆板,无法活灵活现,难道说还有什么妙招不成?下面就针对同学们的这种困惑,结合语文教材谈谈几种实用的肖像描写技巧。
(www.整理)一、动静结合,巧绘鲜活的形象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肖像描写常常满足于细致具体的静态容貌描写,而忽略了对人物肖像的动态描绘,导致描摹的人物形象呆板,无法给人活灵活现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住人物转瞬变化的情态,在神情的动态变化中展现人物的鲜活形象。
最实用的是神态描写,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成功地对菲利普进行了动态的肖像描写:在确认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的过程中,菲利普神色由“不安”到“张皇”,再到“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直”……既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虚伪可鄙的丑恶嘴脸。
又如《孔乙己》中先让我们目睹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静态孔乙己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脸上笼上一层灰色”……这些动态的神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他遭人戏弄时由强硬到困窘的复杂心境,让一个穷酸迂腐、自欺欺人的悲剧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二、侧面烘托,诱人无尽的遐思众多的肖像表现手法中,运用文中其他人物的所见所闻去表现人物的肖像特征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展开无尽的遐想,更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陌上桑》中通过“行者”、“耕者”、“少年”见到罗敷后的动作和他们“相怨怒”的风趣情态,让罗敷的俊丽美貌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给读者留下了极度美好的想象空间。
形神兼备,写活人物——肖像描写作文指导长春市第五十六中学李颖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及如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次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根据需要对人物进行适当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通过人物的肖像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讲授肖像描写的有关理论知识,如肖像描写要写些什么,要怎样写,能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如何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
最后通过练习达到预期目的。
重点、难点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及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学生往往抓不住写作重点,盲目地去写,所以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尤为必要。
怎样使人物的肖像更好地为表现人物服务是难点,学生遇到写人的文章,就写肖像,不选择,无目的。
因此所写人物大众化,不能突出其个性特征。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评议,最后归纳形成理论知识,结合范例及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写作。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对怎样进行外貌描写似是而非,在行文中往往抓不住重点,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使人物的外貌更好地为表现人物服务,基于此,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从感性入手,然后结合范例的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形成理性知识,最后落实成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讨论、比较、归纳、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顿悟,在比较中辨别是非,在归纳练习中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演示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作文训练——肖像描写片段1:一听这话,马小跳才打量起这个男孩子来。
他的眼睛又大又圆,两只招风耳朵,脸特别黑,牙齿衬托得特别白,还是因为牙齿白,把脸衬托脸特别黑,反正活像一个非洲小黑人,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非洲”。
他向马小跳自我介绍“我叫小非洲”。
片段2: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掏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写作基础】写作基础肖像描写如何“传神”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对人物产生直观、鲜明的印象。
一个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探讨如何使肖像描写更加传神。
要注意通过外貌特征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的外貌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心状态。
通过对人物面部的描写如皱纹、眉眼、眼神、嘴唇等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描写一个年迈的人,可以描述他脸上的皱纹和眼神中的忧伤,传达出他历经沧桑和心境的变化。
再比如描写一个勇敢坚毅的人,可以通过描写他坚毅的目光和挺拔的身姿来表达他的勇敢和坚强。
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要注意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人的动作和表情常常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通过对人物细微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能够更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比如描写一个忧伤的人,可以通过他低下的头、弯曲的背、无神的眼神等细节来表现他的忧伤和沉重的心情。
再比如描写一个愉快的人,可以通过他展开的笑容、舒展的身体等动作来表达他的愉悦和开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
还要注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增强肖像描写的传神效果。
为了使肖像描写更加传神,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比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对一个温暖善良的人物进行描写,可以用“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善良”这样的比喻来增强描写的鲜明度。
运用意象来传达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比如对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进行描写,可以用他笔下流淌的色彩和线条来代表他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能够使肖像描写更加生动鲜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传神的肖像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作文细节动人之肖像描写作者:刘西洲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2年第42期名家引路一他——拥有着犀利的眼睛,黑豹似的目光,手指宽的眉毛、粗大的鼻子与黝黑色的脸颊和一把白色的卷胡须。
这是一张多么普通的脸啊,混在人群中都不会很突出,人们也不会知道在他们中间拥有着一张普通的脸的人竟然是一位身份地位都很高贵的天才,不,应该说是一位天才的灵魂,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看着他那犀利的眼睛真是惊人,这是一副真正能够透视人心的眼睛,他看着别人的时候就像在透视别人和窥伺别人的灵魂,直击别人的要害,让别人冷不丁地想倒退一步,我想避开他那黑豹似的目光,可是却无法成功。
——罗曼·罗兰《名人传》●阅读心得作者正面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犀利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
接着侧面烘托,“透视”和“窥伺”两个极具穿透力的词语连用,再次突出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犀利。
“直击别人的要害”“让别人冷不丁地想倒退一步”两句,通过旁人的感受来突出人物典型特征,入木三分。
二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的洼了。
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
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
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唯恐走了一点风。
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
“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
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
——老舍《牺牲》●阅读心得一个“洼”字展现出人物面部的凹陷,一个“深”字展现出人物眼睛的深邃,一个“挤”字展现出人物牙齿的状态,作者手中如同握着一把雕刻刀,刻画出人物刚硬而明晰的线条。
片段通过肖像描写塑造出人物的阴冷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三我们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一个大瘤完全遮住了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着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衩似的下巴,特别是面部充满应有的所有的表情。
“传神”的肖像描写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能够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达到以形传神呢?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
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
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
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其次。
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适度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
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
写作基础:肖像描写如何“传神”范文一:肖像描写如何“传神”对于肖像画家来说,描绘模特的面部表情和神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肖像画中,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肖像画家应该如何描绘这些感觉呢?要点分析:在描绘肖像时,画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的面部表情:画家应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
例如,如果人物感到悲伤,脸部的表情应该有所变化。
2.人物的姿势:人物的姿势也是描绘肖像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以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如果人物站直且自信,就可以传达他的自信和坚定性格。
3.画面的氛围:画面的氛围也可以影响人物的情感表现。
画家应该通过颜色和光线来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以突出人物的特色和情感状态。
用词分析:在描述肖像画时,可以使用以下一些词汇:1.面部表情: expression, countenance, aspect2.神态: demeanor, posture, bearing3.情感: emotion, feeling, mood4.姿势: pose, stance, position5.氛围: atmosphere, mood, ambiance范文二:肖像描写如何“传神”肖像画是一种描绘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肖像画家需要使用多种手段来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让观者通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那么,肖像描写如何“传神”呢?要点分析:在描绘肖像时,画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目光: 画家应该注意描绘人物的目光,因为人的眼睛常常是最能表达情感的部位之一。
例如,如果人物担心或者害怕,它的目光可能会变得胆怯和畏缩。
2. 脸部表情: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是描绘肖像的重要方面之一。
画家应该注意拍摄人物的不同表情,以便在画中描绘出不同的情感状态。
3. 色彩: 画家可以使用颜色来传达情感状态。
例如,红色可以代表爱、热情和激情,蓝色可以代表冷静、安静和平静。
4. 单纯性: 画家应该尽量简单地描绘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绘形传神妙笔生花摘要:肖像描写要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字里行间要展现人物的性格,要能暗示人物的身份、境遇、职业、心情,要能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其主要方法有简笔勾勒、工笔细描和侧面烘托,其关键之处是要善于刻画人物的眼睛。
要注意把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描写的人物更贴近生活、更逼近真实、更立体丰满、更生动感人,达到绘形传神、妙笔生花的境界。
关键词:肖像描写绘形传神妙笔生花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82-0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所谓千人千面,各有不同。
如何通过肖像描写,以期达到绘形传神、妙笔生花的效果,实在是很有讲究的。
笔者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肖像描写的基本要求所谓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其基本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抓住最富特征的部分也即善于细致而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他东西。
如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对最难忘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蔡老师的“一块黑痣”,一颗美人痣,突出了蔡芸芝先生的温柔和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读者那时也时常盼望着自己班上的女老师也有这么一颗黑痣。
又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巴黎圣母院》节选)中描写妇女们咒骂伽西莫多时有这样几句:“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短短八个字,十分准确地概括了伽西莫多奇丑无比、令人生厌的外貌特征。
(二)字里行间要展现人物性格如鲁迅小说《故乡》中描写的杨二嫂形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写作基础】写作基础肖像描写如何“传神”肖像描写是写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一个传神的肖像描写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共情。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传神”地进行肖像描写的基础技巧。
准确刻画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细致描写,可以使读者形象真实感受到人物的容貌。
比如说,描写一个女子时,可以通过描述她的皮肤是白皙还是黝黑,她的眼睛是大而明亮还是深邃而神秘,她的头发是长而柔顺还是短而凌乱等等,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
刻画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他行为和态度的总和,通过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比如说,通过描述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微笑的嘴角,可以让读者觉得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通过描述一个人总是低着头看书,可以让读者觉得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展现情感和内心世界。
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肖像描写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说,通过描写一个人坚定的眼神和紧握拳头的手势,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决心和坚持;通过描写一个人失望的眼神和沮丧的表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失落和绝望。
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传递信息。
人物的言语和行为是他们性格和思维方式的表现,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思维。
比如说,通过描写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帮助别人,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乐于助人和善良的品质;通过描写一个人对他人的戏谑和嘲笑,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狭隘和不友善。
一个传神的肖像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准确刻画形象、刻画个性特征、展现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传递信息,可以使肖像描写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像活的一样的
成语
1.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中的形象,让人感觉非常逼真,仿佛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2.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细节的把握和表现,让人感觉非常细腻、真实,就像是真实的事物展现在眼前一样。
3.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表演、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的人物形象,让人感觉非常生动、活泼,就像是真实的人物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4.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它强调的是艺术形象的生动和逼真,让人感觉非常鲜活、有生命力。
这些成语都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形象的逼真和生动,让人感觉仿佛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使用这些成语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感受和评价,让我们更好地领略艺术的魅力。
「今日头条」吴江国画人物肖像笔墨生动,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艺品万家 2018-07-11 10:56:05艺术家简介:吴江,1968年生于甘肃通渭,祖籍江苏常州。
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国画会理事、甘肃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兰州画院特聘画家、中国西部画院画家、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宝艺品万家签约艺术家。
作品赏析: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肖像画按其不同的创作要求和表现手法,又分为头像、胸像、全身像、半身像和群像等种类。
它要求画家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表现其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属性、时代风尚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画家吴江这幅国画人物作品,描绘了一个小男孩的艺术形象。
画面上的小男孩头戴皮帽,一双纯净的眼睛,红扑扑的脸颊,给人以天真无邪之感。
作品构图严谨,造型准确,笔墨生动,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中国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肖像画的制作了,六朝时代,肖像画有了新的发展,主张以形写神,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
画家吴江另一幅国画人物作品,描绘了一个吸烟的老爷爷的艺术形象。
画家注重色彩的渲染,十分细致地描摹出人物沧桑的面孔,那丝丝白发,挑起的眉毛,微眯的眼睛,粗粝的手掌,均给人以艺术的逼真感。
画家通过与众不同的造型赋予作品以丰厚的美学内涵,体现出文化的厚重感。
肖像画追求形神兼备,重视对传达人物神情的五官刻画。
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这幅人物肖像作品,描绘了一个头戴围巾的女性的艺术形象。
画家笔墨娴熟,悉心勾勒,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眼神、气质,衣衫、身形轮廓生动逼真地呈现在观赏者面前。
高考作文关于肖像的写作技巧导读:本文高考作文关于肖像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达到以形传神?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
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
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
又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关于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描写:“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
”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是画他的眼睛。
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中学语文课文“肖像描写”概述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人物刻画方法,成功的肖像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大量作品中,有着众多的人物肖像描写的例子,这些例子是我们学生学习借鉴的好材料,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肖像的具体例子作简要的分析。
一、工笔描绘,彰显人物特征。
这种肖像描写法就是常说的“白描”手法,白描就是用寥寥几笔,不粉饰,不雕琢,用最经济的笔墨,如同中国画里的素描一样,来表象人物的特征。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对藤野先生的唯一的肖像描写,作者只用了短短的20几个字,抓住了藤野先生身体“高而瘦”“花白的须发”和一副“大眼镜”来进行描写,却把一位学识渊博的又看上去很严谨的学者形象写出来了。
鲁迅先生就是善于用几笔勾勒的方法,用极其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高手。
例2、“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鲁迅《藤野先生》)这是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肖像描写,作者尽用了两句话,而且是近乎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描写,在描写中蕴涵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辛辣的讽刺。
使我们看到这群“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沽名钓誉,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作了尽情揭露。
让读者透过外貌,看到了龌龊的内心。
例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记叙文人物描写之旅第一驿站: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名作家、身边同学笔下出色的人物肖像描写,把所学技巧应
用于作文上,随堂修改,把作文升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增强情
感体验,培养学生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介绍人物描写的几种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肖像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能
把作文修改提升。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思路设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学生作品赏析、激发写作欲望】——【学生作品赏析、学生自主找规律】——【即学即练,作文修改提升】——【生生互评,教师点拨】——【教师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课之前,给大家展示两幅画(幻灯片展示两幅人物肖像画,两幅画的肖像绘画差距较大),大家猜猜这两张肖像画画的是咱班哪位同学?
学生猜、猜、猜!
其实这两张肖像画画的是咱班李淑宁同学!显然,这两幅画失败的原因是画画的同学没有抓住李淑宁同学的肖像、神态特点,接下来我们看看成功的例子。
2、(幻灯片展现名人的漫画头像)
学生迅速认出幻灯片展现名人的漫画头像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我们知道,画家可以用画笔去画美丽世界,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精彩世界,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我们手中的笔通过精准的文字去把人物描绘得有血有肉!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人物的肖像、神态描写,看看如何把人物肖像、神态刻画的栩栩如生。
(板书:肖像描写)
一、懂概念——肖像描写是什么
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寻人启事
(幻灯片显示以下文字)
寻人启事
昨早妈妈出门至今未归,我们全家万分焦急。
我妈妈身高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梁不高不低,骑着一辆大小刚合适的自行车,身着红色外套,马尾辫。
望见到她的人速速联系我,电话:12345678。
万分感谢!
小 李
2016年5月13日
同学都很快发现问题了,尽管这段描写包含了小李妈妈的身高、体态、脸色、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方面,可是这样一张寻人启示,小李能找到妈妈吗?
肖像描写不要求面面俱到,它得抓人物最突出的特征。
接下来,考考我们的“默契度”吧。
(学生踊跃回答,答案基本和教师猜测的一致)
其实并不是老师和大家的默契度高,也不是老师有预知能力,这些词语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之时用得最泛滥的词语。
这就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大弊端!
(幻灯片显示)
三、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优秀的人物描写,往往能突显该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而人物,恰好又应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所以,人物肖像描写十分重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我们要做到“以形传神”。
(板书:以“形”传“神”)
下面老师挑了几位同学的作品,让大家猜猜他们刻画的是哪位老师或那位同学.
(幻灯片显示)
品完幽默风趣的文字,我们再来欣赏张子聪同学的作品。
师生共同总结出:个性化的或者具有特色的标志性的表情、神色,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四、学技巧——肖像神态描写怎么写?
(板书:怎么写)请看下面的例句:
(一)
电影《功夫》中包租婆的卷发描写:
(幻灯片显示)
大花园里的奇葩,恰当的比喻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精彩。
接下来继续欣赏第二组句子:
(幻灯片显示)
张演同学描写的是咋们班哪位同学的形象?——杨觐豪同学
小结:对杨觐豪同学上地理课的情形张演同学主要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小结:一——巧用修辞,丰富语言( 板书)
(二)
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小结:侧面描写,烘托对象(板书)
(三)
(幻灯片显示)
这两个片段一个描绘场景,一个刻画人物形象,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小结:驻足观察,见微知著(板书)
五、课堂实战——
1、观看《憨豆先生》考场作弊视频
2、将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刻画憨豆先生考场作弊的场景中
3、习作交流
六、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相貌千差万别,时刻变化,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外貌绝对相同的两个人。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节课所学的描写技巧,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达到是以“形”传“神”的目的,希望大家勤练不辍,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推敲、修改,正所谓“文章不修改,毛病不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出让我们喝彩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