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4玉树地震
- 格式:ppt
- 大小:783.0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历年部分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截止14日18时00分,灾区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606次,其中4.0级以上4次。
截至4月17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1484人,失踪312人,受伤12088人,其中重伤1394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级)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6.4级)死亡人数3人290余人受伤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县发生6.5级地震。
受灾人数达131613人,死28人,伤865人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发生(5.5级)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发生6.8级地震。
地震中有268人死亡,2058人重伤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地震。
2002年5月15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5级,5月29日6.2级地震。
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8.1级)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县发生6.0级地震。
2001年6月14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4级地震。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6.5级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地震(7.6级)至当晚22时造成1674人死亡。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地区发生6.2级地震。
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6.6级地震。
1998年5月29日新疆皮山县发生6.2级地震。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地震(6.2级)有49人死亡,重伤362人。
1997年1月21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6.4级地震。
1996年5月3号内蒙古包头市地震(6.4级)死亡26人,重伤60人。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6.9级地震。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7.0级)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
玉树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报告摘要:本文根据收集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结合课本与地震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面的分析了地震成因和总结玉树地震的震害特点及其破坏规律,并归纳了此次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玉树地震震害特点破坏规律前言:2010年4月14日0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96.6°E、33.2°N)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
宏观震中位于玉树县结古镇隆洪达附近(96.85°E、33.06°N)。
玉树地震是青海省近20年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也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国内发生的破坏最为严重的地震。
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受灾面积达26 500 km ,受灾人口20万余人。
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处在极灾区,地震烈度达Ⅸ度,90% 以上的房屋严重破坏甚至毁坏,人员伤亡也主要集中在玉树县结古镇。
农牧业生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
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加深对地震震害特点的认识和防震减灾经验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一、震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成因从全球板块运动来说,玉树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挤入形成的喜马拉雅碰撞带以北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这种挤压的挟持下缩短,同时内部的块体沿一些重要的块体边界断裂带发生侧向滑移,造成青藏高原主体向东移动,并在青藏高原内部和块体边缘形成不同规模的走滑断裂系和挤出块体。
从我国地质构造来说,玉树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的中南部。
近期,块体的西部附近发生过1996年喀喇昆仑7.1、1997年玛尼7.9级地震和2008年于田7.3级地震,中西部发生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地震,块体的东缘发生过2008年汶川8.0地震。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0年4月14日,一场巨大的地震震动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造成了数千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的惨烈后果。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
那么,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它对人民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地质构造影响青海地处一些地震泛发区的交界处,大地构造,尤其是三江造山带的数据极为复杂,是地震活动的关键因素。
玉树地区海拔高,天气寒冷,地震活动处于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地球板块的构造有关。
构造运动产生应力,当地应力加剧时,周围的岩石就会裂开,在裂隙中形成断层,当地震波经过时,断层会瓦解,释放出蓄积的能量,就是地震的发生。
二、自然环境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在地质上的构造复杂性与环境自然因素,玉树地震的发生也受到高原的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上空的“热空气”也让地震发生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同时,地震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雨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后的雨雪天气和降温也会加大救援工作的难度。
三、社会影响玉树地震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地缘范围,而是波及了全国人民。
中国各界人士、国际援助机构、多个国家政府已经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这场地震给玉树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玉树县地震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灾民安置等问题。
地震灾区的人们面临着住房、普及、就业、教育等诸多困难。
在震后灾区多方通力救援的努力下,灾区重建和恢复生产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玉树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的构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惨烈地震。
地震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对我们应对自然灾害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保护和珍视那些脆弱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重建玉树地震灾区的工作也将会取得成功。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一、引言玉树地震灾害是中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的一次严重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和影响,本文将对玉树地震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灾害概述玉树地震发生时间为2010年4月14日,地震震级为7.1级,震源深度为30千米。
震中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震导致了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地震共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
三、地震原因分析地震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自然现象。
而地震灾害的发生则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
玉树地震是由岷山褶皱带和唐古拉山褶皱带之间的构造活动所致。
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沿边地区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壳活动频繁。
四、地震灾害影响分析1. 人员伤亡:地震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房屋倒塌:地震导致了大量房屋倒塌,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基础设施破坏:地震造成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给当地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救灾措施分析在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灾措施,包括:1. 快速响应: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抵达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2. 临时安置:政府组织了临时安置点,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
3.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支持灾区重建和人员救助。
4. 重建工作:政府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修复了倒塌的房屋和基础设施。
六、灾后重建与展望灾后重建是灾区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环节。
玉树地震灾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地震灾后心理辅导和健康救助的力度,帮助灾区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七、结论玉树地震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灾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和重建。
通过这次灾难,我们认识到地震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抗震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青海414玉树大地震【热点背景】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国务院已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
回良玉一行于当晚8时左右进入地震震中结古镇,并立即进行灾民慰问活动,了解灾情,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玉树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其中农村地区大部分为土木结构房屋,城镇房屋土木结构占70%以上,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占20%左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10%。
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重灾区结古镇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砖混结构房屋80%以上倒塌或严重损坏,框架结构房屋约20%倒塌或严重损坏,当地的教育、卫生、电力、通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
据地震专家联合调查,青海玉树地震受灾区面积估计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估计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
在4月16日上午召开的青海省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上,有关领导介绍说,截至目前,青海省民政部门已接收到各方捐款1.9292亿元,同时收到救灾物资价值已突破1000万元。
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月17日下午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夏学平表示:截至4月17日上午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339人,失踪332人,受伤11849人,其中重伤1297人。
其中,15000户民房倒塌,有十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4月16日称,当日发现两个假冒中国红基会名义募捐的网站,其中一网站与其官网相似度极高,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地理知识链接】专家从地理角度解读玉树地震玉树7.1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是发生在一个块体边缘的两个地震,均为浅源地震,只不过一个在东南部,一个在东部边缘。
青海地震的原因
一、前言
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给这个中华民族的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地震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自然现象,很多科学家和研究者都在不断地探究和研究地震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青海地震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
二、板块运动引发地震
地球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不断地移动、碰撞和摩擦,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缘的花拉子大地震带上,是唐古拉山断层带的主要活动区域。
唐古拉山断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南的一条地震带,一部分位于四川,大部分则在青海玉树县境内,是造成青海玉树地震的重要原因。
三、青藏高原隆升加剧地震发生
高山和大地的隆升,也是地震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其隆升速度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5倍,青藏
高原隆升导致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也更高。
青藏高原隆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球表层的应力,使得地震更容易发生。
四、地震爆发极其复杂
地震的发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动力学性质,很多地震的发生原因都不能被简单地归纳和理解。
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地震带和不同的地震规模都会对地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也和当地的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地下水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地震后果。
五、结论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不仅对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让全国的人民惊叹于自然的伟力和人类的无助。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地震的内在规律和原因,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充满神秘的自然世界。
玉树地震体现民族团结的例子引言玉树地震是中国西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曾是全球世界级强震。
这场灾难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成为了一次感动人心的民族团结的例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玉树地震如何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力量。
社会背景玉树地震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这一天成为了玉树人民无法忘怀的一天。
地震导致了数千人死亡、上万人受伤,许多房屋和基础设施也被毁坏。
而玉树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地震后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搜寻幸存者的民族团结玉树地震发生后,来自不同民族的救援队伍迅速行动起来,搜寻幸存者并救助伤者。
这些救援队伍由藏族、汉族等不同民族的志愿者组成,他们无私奉献,不分民族、种族和信仰,伸出援助之手。
这种跨越民族界限的团结和协作,成为了玉树地震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捐款与物资的慷慨支持全国范围内,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手,通过捐款和物资支持玉树地震的重建工作。
不论是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还是个人捐款,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这些爱心不分民族,无私奉献的行为,彰显了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
重建工作中的共同努力玉树地震后,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保障,各族人民一起努力,推动玉树地震灾区的快速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团结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族团结背后的文化共融玉树地震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深厚的文化共融。
各族人民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并且在交流中学习和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
这种文化共融的现象在灾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
结论玉树地震作为一次惨痛的灾难,却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
民族团结不仅在搜寻幸存者、捐款与物资的慷慨支持中得到了体现,更在重建工作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珍视民族团结,以玉树地震为例,让这种团结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继承和发扬。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共筑美好的社会。
玉树地震死亡人数玉树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及灾后救援情况引言:玉树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这次地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了抢险救援行动,投入大量资源和救援人员,在救援工作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将就玉树地震的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并概述灾后的救援情况和进展。
一、玉树地震死亡人数统计: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玉树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截至地震发生后的统计,地震导致死亡人数达8845人,受伤人数约为10000人。
由于地震发生在偏远地区,救援行动受到地理条件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因此,受灾人数可能超过了官方数据。
二、玉树地震的抢险救援行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启动了紧急的抢险救援行动。
国家相继派遣了多个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包括搜救队、医疗队和工程队等。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物资调配和医疗支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的救助。
1. 搜救行动:搜救队伍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生命搜救工作。
他们在废墟中寻找被埋的幸存者,并用尽一切努力解救他们。
搜救行动历时数天,救出了许多被困的人,但也可惜地发现了大量的遇难者。
2. 医疗援助:医疗队伍迅速派往灾区,为受伤的人们提供紧急的医疗援助。
他们携带着急救物资和设备,尽力减少人员伤亡。
医疗队在灾区设立了临时的医疗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将重伤员转运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 震后重建:除了应对紧急的抢救和救援工作外,政府还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重新建设房屋、修复基础设施和恢复生产等。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确保灾区的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灾后救援的成就和挑战:在玉树地震的抢险救援行动中,中国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搜救行动中,救出了许多被困人员,尽管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但救援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9年8月28日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生6.4级地震。
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北纬25.6度、东经101.1度)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11月10日9时22 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东经95.9) 发生6.3级地震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2008年10月5日23时52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发生6.8级地震2008年9月25日9时47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6.0级地震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6.1级地震2008年8月25日21时22分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6.8级地震2008年8月5日17时49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6.1级余震2008年8月1日16时32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姚渡镇与甘肃文县交界处发生6.1级余震2008年6月2日0时59分24秒台湾台北市发生6.0级地震2008年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青川发生6.4级余震2008年5月18日凌晨四川省江油市文胜乡以北、马角镇以西发生6.0级余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在新疆伽师县城东约40公里处发生6.8级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调研报告范文青海玉树地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青海玉树地震是指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中国青海省甘德县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次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玉树地震后的重建情况,为今后类似灾难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在调研前编制了一份问卷,通过对当地群众和政府官员的采访,了解到他们在地震后的生活状况、重建进展和遇到的困难问题。
然后,我们对当地的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走访,了解了灾区的基础设施恢复情况、社区重建进展和居民的生活变化。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地震后的灾区恢复情况根据我们对灾区的实地考察和走访,灾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房屋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道路、桥梁、学校等公共设施逐渐恢复,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滞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地震给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家庭成员、房屋和财产。
在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爱心捐助下,部分灾区居民得到了补偿和援助,他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起来。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居民生活困难,特别是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
3.地震防灾减灾建设地震教育和防灾减灾建设是预防类似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们的调研,灾区当地政府在地震防灾减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展了地震教育宣传和演练活动,提高了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居民对地震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加强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质量和设计标准。
2.加强对灾区居民的关爱和援助,特别是弱势群体。
3.加强地震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4.建立健全的灾后重建监管机制,确保重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五、调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了青海玉树地震后的重建情况,也为今后类似灾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一、主震及余震(震后2小时)地震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二、青海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图1青海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图红线、蓝线是活断层及隐伏断层;★为M7.1地震震中位置三、同震位移烈度分布图图2 同震位移烈度分布图★为M7.1地震震中位置○为余震位置。
由于震源深度为33km,震中烈度为Ⅷ强。
在震源浅的区域,烈度会更大。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及时开展了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的快速测定工作。
以下为初步结果。
关键词地震应急青海7.1级地震震源机制破裂过程一、震源机制图1显示了利用全球31个台站的波形资料反演得到的这次地震的地震矩张量或震源机制结果。
根据反演结果,这次地震的标量地震矩约为4.4×1019Nm,对应的矩震级为7.0,两个双力偶节面分别为:走向119°/倾角83°/ 滑动角-2°和走向209°/倾角88°/ 滑动角-173°。
根据玉树地区的断层构造背景,基本判定走向119°/倾角83°的断层为发震断层,这是一次左旋走滑断层。
二、破裂过程根据矩张量反演结果,我们选定走向119°/倾角83°的断层面作为发震断层,进行了破裂过程反演分析。
经过仔细筛选,我们选用了全球范围内13个台站(图2a)的远震资料,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主要有两块滑动集中的区域(图2b):第一个破裂区域位于震中附近,最大滑动量约为3 m,最大滑动速率约为1.1 m/s;第二个破裂区域位于走向方向上距震中约20 km处,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分别约为1.8 m和0.8 m/s。
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图2c)表明,此次地震共持续了约20s,包括两个主要的子事件:第一个子事件位于震后0-7s;第二个子事件位于震后7-20s左右。
两次子事件的峰值分别位于震后3.5s和10s。
玉树地震哀悼词各位同学:公元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级地震,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4月20日上午10时,地震已造成2046人遇难,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前一天还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昔日美丽的家园已变成如今残破的废墟,无数个家庭不再完整。
看着被破坏的房屋和坍塌的道路,听着丧失亲人悲痛的哭声和获救后因激动而无法言语的哽咽,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震动。
灾难无情,人有情。
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是那样的脆弱,但在灾难降临后,13亿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灾区的救援工作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所有人都希望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同胞早日得到救助。
根据国务院4月20日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现在,请全体立正,让我们为青海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默哀……)默哀完毕。
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10年4月21日,五星红旗缓缓降落,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致哀!这三分钟,对我们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它让我们明白,该如何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它让我们明白,在灾难面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热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
举国的哀悼不仅是对死难同胞生命的悼念、敬畏和尊重,也是对生者的精神慰藉。
我们为哀悼低下头,我们更要为战胜苦难挺起胸!向逝者致哀,为生者加油。
当地震不可避免,当灾难已然来临,愿我们用这样的形式,寄托我们的伤痛和哀思,表达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并肩而立;在不屈的中华大地上,我们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