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长石的标型特征及其在金矿找矿中的标志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28.13 KB
- 文档页数:3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某矿区处于某县某地区金矿区的北侧,位于昆仑山的主脊部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贯穿了整个调查区域。
本文结合该矿区的特点,从地层划分、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分析了其地质特征,再结合其特征情况,明确了该矿区的具体找矿标志,旨在充分了解该矿区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找矿,同时还可为同类型矿区提供参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某矿区金矿地位于中高纬度海拔山区,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通过调查显示,该矿区的气候类型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半干早、干旱特点,矿区范围内的降水非常少,具有较大的温度跨度,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能够达到25℃,最低气温能够达到-30℃,并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平均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风沙天气,其气候也相对较为恶劣。
1.金矿地质特征1.1 地层划分经由地质填图处理,初步完成了对该矿区的地层格架,并厘定出了五个段级填图单位以及两个正式的岩石组班填图单位;采用成因-地貌双重填图法将第四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分别为全新世湖积(Qh1)、冲积(Qhal)、风积(Qheol)、人工堆积(Qs)以及晚更新世洪冲积(Qp3pal),这使得测区地质得到了很天程度上的充分掌握。
其具体的岩性组合分别为:(1)Qh1:主要是又湖积淤泥、粉砂以及细砾共同组成;(2)Qhal:主要是由冲洪积的沙砾、砾石、亚砂土等组成;(3)Qheol:主要是由风组成亚砂土;(4)Qs:主要是由呈现为松散状的砂、砂石以及淤泥等组成,石英是其砂最主要的矿物质成分;(5)QP3pal:主要是通过冲洪积沙砾、砾石以及淤泥亚砂土等共同组成[1]。
1.2 构造经由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完成了对测区构造格架的构建,基本上明确了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挤压劈理构造空间的变形特征以及展布特征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掌握了成矿的控制特征以及相互叠加进行改造的具体特征;厘定出了兩条具有明显韧脆性特点的变形构造带,同时总结分析了其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为该矿区成矿控矿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矿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浅析新疆西天山地区金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新疆西天山地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天山一兴蒙成矿带的西段,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讨论了本区主要金矿化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一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穆龙套型等的成矿特征指出找矿方向。
标签:西天山金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特征找矿方向1前言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带,中元古代,就有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的发生,在元古代结晶基底以及震旦一奥陶纪盖层沉积过程中,预富集了金等成矿物质,是后续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奥陶纪开始的古克拉通解体、板块拉张聚合交替活动,特别是发生于石炭纪一二叠纪的伊犁裂谷的形成,引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西天山金矿床主要成因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矿床形成是复杂的,是一种地质作用或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产物.包括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容一控矿条件、成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和环境等众多因素. 根据Au元素化学属性,在常规地质环境下,Au只能呈现自然状态,因而在外生作用条件下形成砂金,但在内生成矿环境中自然状态的金矿物质,必然是首先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进人成矿热液中,而后发生迁移、富集再分解沉淀而成矿,其中关键所在是热液的存在与否.变质作用、岩浆侵人作用、火山作用、渗滤作用等都可以形成热液系统,这是本文遵循的基本原则。
3西天山地区金矿主要成因类型特征原生金矿可以大致分为4个主要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一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
3.1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3.1.1冰长石一绢云母型金矿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的该类金矿,形成于海西中期拉张环境的吐拉苏断陷火山盆地中,金矿最终定位于早石炭世火山地热波及范围内的火山岩系统的浅部,成矿作用发生于火山活动晚期,容矿岩石为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体呈脉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辅以蚀变岩型,规模较大.成矿显示低温、浅成特点,成矿温度120一180℃,成矿压力1000×105Pa左右,成矿深度400一50o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介质为中性到弱碱性,流体盐度w均为3.26%,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自于火山岩和基底岩系.常见矿物组合有石英、冰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深红银矿、银金矿、白铁矿等低温矿物组合.矿石组构方面,角砾构造和层纹构造十分发育,黄铁矿、白铁矿变胶状和环带组构常见.自然金成色不高(700%一800‰),主要特征元素Au、Ag、As、Sb、Te、Se组合。
1000-0569/2007/023(09)-2085-08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陈衍景1,2倪培3范宏瑞4 FPirajno1,5赖勇2 苏文超6 张辉6CHENYanJing,NI Pei,FAN HongRui, F Pirajno, LAI Yong, SU WenChao andZHANG Hui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2.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3.南京大学壳慢演化与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5.GeologySurvey of WestAustralia, 100PlanStreet,Perth, WA 6004,Australia6.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1.KLMD,GuangzhouInstitute ofGeochemistry认ChineseAcademyof Sciences, Guangzhou510640,China2. Laboratory ofOrogenand Crust Evolu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Key Laboratory ofCrust-MantleEvolution and }ineraliz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China4. Key Laboratory ofLithosphere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5. Geology SurveyofWest Australia, 100Plain Street, Perth,W A 6004,Australia6. Institute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China2006-12-30收稿,2007-06-22改回.Chen YJ, NiP, Fan HR,Pirajno F,LaiY,SuWC andZhang H.2007. Diagnostic flui dinclusions of differenttypes hydrothermalgold deposits.Acta Petrologica Sinica.23(9);2085一2108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gold depositsas example, attempts tosetupa scientific linkage between oregeology andfluid inclusions,consideringthat inprevious published works,obs 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of the fluid inclusionscommonlywere not well interpreted. In som ecases, geological data didnot agree with theresultsobtained fromfluidinclusion studies. Inthispaper, we firstreview previousclassifications of golddeposits,andthen,subdivide golddeposits into five classes,based onthe dominant ore-formi ngprocesses:1)intrusion-related hypothermal systems,suchas porphyry-systems, breccia-p ipes,IOCG and skarns; 2)orogenic- 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type;3)epithermal-type,i. c.reworking hydrothermal depositshosted in continental-facies volcanic- subvolcanic rocks;4)fine-grain disseminated type(Carlin-type and/orCarlin-style ),i. e. reworking hydrotherm aldeposits hostedsediments; and 5)hydrothermalmetalliferous sediments related to submarine venting, suchasVMS andSEDEXstyles.Inthiswork we selectdiagnostic geological andfluid-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ive classes ofore-systems,andclarify theirkey differences that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Ore-fluid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end-members,namelyreworking, metamorphic andmagmatic fluids. Manyore-systems are knownto formas a resultof multiple fluidsduring multi-stage events; and theirlate-stage of mineralization alwaysbeing caused by fluids with a high-proportion of reworking of theoriginalore systems or by renewedfluid flow.Therefore,thefeatures of late-stagefluids,alterationand mineralization cannot be used to identify theorigin andgenetic type of an ore-system. Instead,wesuggest that only the early-stage signatures can beemployedto determine the origin andtype of anore-system.Rework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by low-temperature(<300 0C),low-salinity and low-contentof COZ,and sourcedfrommeteoric and/or sea water;metamorphic fluids by moderate-temperature,low-salinityand high-c ontent ofCOZ;and magmatic fluidsbyhigh-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06CB403500)和I_I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40425006,40730421)的资助。
变质岩中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摘要】:在变质矿床中,几乎全部的受变质矿床,部分的变成矿床, 其矿层(体)大都呈层状一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且受一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形成于一定的时代,并集中分布于特定的构造部位。
一、变质层控矿床的构造控制在变质矿床中,几乎全部的受变质矿床,部分的变成矿床, 其矿层(体)大都呈层状一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且受一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形成于一定的时代,并集中分布于特定的构造部位。
鉴于这类矿床的特点,常被通称为变质层控矿床,且规模巨大,并出现一些超大型矿床,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地质找矿的战略目标。
变质层控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 如太古宙时期与绿岩带有关的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硅铁建造中的磁铁矿床和金矿床;早元古宙时期硅铁建造中的铁矿床、镁质大理岩中的硼一铁、菱镁矿、铜铅锌矿,变浊积岩系中的铅一锌矿床,变火山岩系中的含钴硫铁矿床,含碳质变质岩中的石墨矿床、磷矿床、富铝变质岩系的蓝晶石矿床等;中晚元古宙时期变基性熔岩中铁铜、铜镍、金矿床,碳酸盐岩中的铜、铅、锌矿床,磁铁矿一赤铁矿床, 变碎屑岩中磷矿床、硅质岩系中铌、铀矿床等。
此类矿床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改造后, 其矿层(体)一般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置换和改造,使其形态和位态等都产生复杂的变化,原来保持稳定层序的层状一似层状矿层体,不仅形成了复杂的褶皱构造型式,而且成矿物质产生了一定的迁移和富集。
因此评价勘查这类矿床时,要特别强调构造对矿体富集和产状形态的控制。
要注意:(一)选定多期褶皱的复合部位为重点工作地段包括变质层控矿床在内的变质岩层, 在经受多期重褶变形后, 由于构造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不同的构造地段, 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类别。
以一期为主的褶皱类型称作简单构造类别,由多期重褶(一般有2至3期为主)的褶皱类型称作重褶构造类别。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 变质层控矿床, 往往在多期重褶向斜形地段或褶皱的核部厚度增大, 储量集中, 品位增富, 是此类矿床的重点工作地段。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最常见的围岩蚀变有如下几类。
钾长石化:为钾质交代的产物,包括微斜长石化、正长石化、透长石化和冰长石化。
由于它们不易区别,且成分几乎完全相同故统称钾长石化。
原岩以酸性火成岩为主,其次是中性火成岩及较富长英质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
形成条件多为高温(冰长石为低温)。
有关的矿床有W、Sn、Be、Ta、Cu、Mo,冰长石与Au、Ag、Cu、Pb、Zn矿化有关。
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铌、钽以及斑岩铜、钼矿床等的下部,经常发生有大规模的钾长石化带。
低温热液的钾长石化,以冰长石化为主,多发生在中性、弱酸性火山岩中,也可在基性或酸性岩中发生,有时与青盘岩化有关。
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为火山岩系中的一些金属矿床。
钠长石化:为钠质交代的产物,是蚀变岩石中形成钠长石(可与石英、浅色云母、方柱石、霓石、绿泥石、绿帘石组合)。
原岩主要为酸性、中性、基性、碱性火成岩。
在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中,钠长石化常发生在钾长石化之后,在钠长石化之后往往发育云英岩化。
在这类交代蚀变花岗岩中,常发生铌、钽、铍、稀土等矿化。
在一些铁、铜夕卡岩矿床中,在内接触带中,往往发育钠长石化。
在青盘岩化岩石中,也常有钠长石化的产生。
矽卡岩化:主要是由石榴子石(钙铝石榴子石-铁铝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
它主要产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在矽卡岩中常有一些含挥发份的矿物,如方柱石、萤石、斧石、电气石等,以及如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滑石、各类云母、石英及钙、铁、镁的碳酸盐等热液矿物,金属矿物则以磁铁矿、白钨矿、锡石及铜、铅、锌的硫化物等为主。
金矿床成矿找矿标志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所以用我浅薄的知识及参考名人的资料浅谈一下寻找金矿的标志。
(一)地化标志:特定的元素组合Au—Ag—As—sb—Pb—zn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二)构造标志:①构造蚀变破碎带、韧性剪切带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地表常表现为褐红色、褐黄色,破碎蚀变带标志较为明显.②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岩化带中,应注意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③断裂构造和脉岩产状多变及复合部位,往往是形成金矿的有利地段。
(三)岩浆岩标志① 碱性系列分异完全的中酸性岩体,其次是富含钠质的长英质侵入岩。
② 金丰度较高,离散度大且有热液蚀变的后期岩脉是金矿化的标志之一。
③ 中基性一基性火山岩发育区,对寻找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亦有利。
④ 高磁性、高碱性指数的花岗岩是找金的标志。
(四)热液蚀变标志① 碱质交代作用:即热液期的钠化和钾化,表现为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② 硅化:由于金在活动溶解、迁移过程中析出大量的SiO。
并与SiOz沉淀条件相同,所以,金矿化与硅化、石英脉相伴出现,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③ 黄铁矿化:金的氧化络合物,可以被硫化物还原而发生沉淀。
所以,金往往与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伴生。
黄铁矿化富集地段,也是金矿化或金矿典型存在地段。
④ 碳酸盐化、褐铁矿经,特别是“红化”也常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五)矿物标志① 黄铁矿:物理特征:颜色暗淡、硬度小,它形微粒状及胶状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特别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含金最高。
化学特征:黄铁矿中Cu、Pb、Zn含量与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Co、Ni与金为负相关;黄铁矿中As、Te含量较高时,表明可能含金,若Ag>15g/T、Cu>0.1时,可作为找金标志。
黑龙江龙河林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区域内的火山盆地走向为由北向东,矿床正位于火山盆地的边缘位置。
区域内岩金的主要成矿围岩中生代中-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于区内大面积出露。
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发育。
1.地层的分析工作区内地层有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和白垩系下统光华组,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J3t):区内大面积的出露。
由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质凝灰岩等组成。
玄武岩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安山质凝灰岩主要分布于本区西部,大面积出露;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在本区中部零星出现。
白垩系下统光华组(K1gn):区内总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显示了受北西向构造带控制的特点,属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上部层位,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等。
2.判断是否有侵入岩经专业人员利用科学仪器探测矿区后并未发现侵入岩。
3.明确矿床构造长缨-兴安北东向龙河深断裂与二十八站-二根河近东西向交汇成为明显的深断裂带,矿区刚好位于断裂位置。
龙河的断裂近南北向,通过矿区的西部位置,龙河断裂属张性断裂,长度大概为5.5km。
矿区的东部断裂则为高里大沟断裂,与龙河断裂相同,均为张性断裂。
但其走向有所改变,为北北西向,是成矿的因素之一。
二、成矿地质特征龙河林场金矿床分布范围广泛,高里大沟两侧均有金矿床分布,龙河林场矿床的岩性突出表现为安山质凝灰岩、白垩系下统光华组流纹岩,需要注意的是,龙河林场金矿床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之间密切关联。
从地层来说,龙河林场金矿床的构成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为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以及白垩系下统光华组。
从构造方向来说,龙河林场金矿床主要呈现为北北西巷以及北北东向两组。
龙河林场金矿床由多种地质组和发育而成,分别为绢云母化、碳酸岩化以及硅化,还存在少量的绿泥石化,其矿化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着重突出为黄铁矿化以及褐铁矿化两种。
1.近矿围岩蚀变矿区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
2021年 9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9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高黎黎(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0)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科学应用逐渐成为资源开采的重要工作内容。
金矿是我国重要金属资源之一,金矿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技术水平改善,金矿开采事业进步巨大。
我国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方面成效显著,为金矿开采提供了有力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本文主要对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8-009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GAO Li-li(Liaoning Institute of Metallurgical Geology Exploration Co., Ltd., Anshan 114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cialism.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resour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content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Gold m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a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gold is increasing. Meanwhil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mining is great.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which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gold mining, and has obv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Keywords: gold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the deposit收稿日期:2021-09作者简介:高黎黎,女,生于1984年,汉族,辽宁鞍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
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
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
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
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
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
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
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
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5、石英脉;6、硅化破碎带;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一)矿化类型及特征。
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
查干础鲁矿区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牛飞;孟凡厚;韩福旺【摘要】通过对矿区地质填图、槽井探工程揭露以及深部钻探工进行分析,发现查干础鲁金矿为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区内Au-Ⅰ矿体严格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产出于燕山早期次火山岩岩体中,金矿体呈不规则团块状或羽裂状分布.在对Au-Ⅰ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该矿区的找矿标志,为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蚀变岩型金矿床【作者】牛飞;孟凡厚;韩福旺【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被动陆缘,主控断裂为横穿矿区的近EW向展布的阿德乌兰哈达一瑙滚塔拉深大断裂。
查干础鲁金矿处于乌力吉—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西段,分布于因格井—乌力吉—银根—巴格毛德一带,成矿带内Fe、Cu、Au矿点众多。
通过对区内Au-I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区内找矿标志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指导该区域的找矿工作。
矿区地层属阿拉善地层区北阿拉善地层分区,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上石炭统阿木山组(C2a),中生界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K1b)、苏红图组(K1S),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K2w)及第四系全新统(Qh)。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上石炭统阿木山组[1],为浅海相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
在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被动陆缘[2],主体构造为近EW向展布的沙拉扎山褶皱隆起带,北部为苏红图断陷盆地、南部为库口头喇嘛庙—乌力吉坳陷。
沙拉扎山褶皱隆起带由近EW向展布的背向斜组成,褶皱均较紧闭,形态复杂多变,并伴有近EW向展布的挤压断层或挤压破碎带,与近EW向的主控断裂相伴产生有NE向、NW向的共轭扭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断裂破碎带、2组断裂的交汇处为后期的岩浆热液成矿提供了通道及富集空间[3]。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附铜、铅、锌、钼、金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目录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铜矿床(二)矽卡岩型铜矿床(三)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四)脉状铜矿床(五)沉积型铜矿床二、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砂金矿床(二)含金石英脉矿床(三)火山岩、次火山岩金矿床(四)含金砾岩型金矿床(五)铁帽型金矿床(六)卡林型金矿床三、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型钼矿床(二)矽卡岩型钼矿床(三)石英脉型钼矿床四、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二)碳酸盐岩层控制铅锌矿床(三)热液脉状铅锌矿床(四)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X uy o u j in 刘继顺一、金矿地质概述金的原子序数79,元素符号Au,它源自拉丁文Aurnm,意为曙光,喻意灿烂的太阳。
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197,常温下为等轴晶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
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10%的银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
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
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
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3个数量级。
铜、X u y o u j i n 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
金在地核中的丰度为2.6ppm,地幔为5ppb,地壳为1.8ppb。
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
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类岩石。
由于金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而要形成工业矿床需要成千上万倍的富集才可,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金在自然界中可呈0、+1和+3三种价态存在,可以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及胶体吸附形式产出。
迄今世界上已发现98种金矿物和含金矿物,但常见的只有47种,而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仅10多种。
石英脉金矿产出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张蓬生【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9(000)03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石英脉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作者】张蓬生【作者单位】三门峡市河西林场老鸦岔金矿河南三门峡 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当前,石英脉金矿内探知的表层金矿资源已被大量开发与使用。
从国内各类矿产能源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来看,现存金矿资源储藏量更难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金矿资源储存量。
在石英脉矿体中,金矿内部并未完全开发,仍处于浅表地层。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南源的东西向构造体系内,属于华北地台的重要构成部分。
带内主要为太华群地层,变质年龄为2 200~2 940Ma(U-Pb法)[1]。
由于地质历史年代久远,因此,具有极高的带内地层变质情况,且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为形成金矿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与构造条件。
1 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义及分布在我国金矿历史上,李舒等对金矿床进行10种工业类型的划分,具体如表1所示。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金矿床总数量及总储量中,石英脉型金矿床数量及金储量最多,可达到50%以上,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金矿工业类型[2]。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就区域分布来看,石英脉型金矿床多集中于胶东、小秦岭、燕辽-乌拉山、辽吉东部等地,其中小秦岭处于秦岭华山山脉的东延部分,横跨陕西省和河南省两大省,是我国最主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属于世界特大型岩金矿床之一。
《神农本草》记载:“银与金生不同处,所在皆是,而以虢州者为盛。
”虢州,便是灵宝市。
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灵宝市,总面积为2 994km2,小秦岭金矿在灵宝市境内的面积达到480km2,因此,可认为小秦岭山脉是灵宝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表1 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 0类型石英脉型糜棱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微细浸染型红土型铁帽型砂砾层型小秦岭金矿田出露地层属于太古界太华群,按照自下而上进行岩石类型组合划分,分别为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及枪马峪组,具体特点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