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2)
- 格式:docx
- 大小:202.88 KB
- 文档页数:3
3.2 俄汉文化中的身势语差异这里我们以汉文化身势语为背景,指出俄文化中的身势语的一些特点和一些有文化特色的身势语。
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可以发现俄国人比中国人更多地使用身势语,但是在打手势时,俄国人不用力把双臂向前伸,也不使双臂远离身体摆动。
俄国人几乎不同时使用手势,他们通常只用一只手做手势,另外一只手几乎不动,或者稍微有点动作,但是不重复另一只手的动作。
当他们用双手做手势时, 则双手向前并不远离身体。
俄国人更多地使用头或肩的活动来代替打手势。
给人指点方向时他们经常用头点一下那个方向, 同时说:“您应双手打该朝那个方向走。
”如果要表达不知道的意思则用耸肩来表示。
相比之下,中国人给人指路时喜欢用手指点, 不知道时则用摇头表示。
中国人说话时指指点点是极常见的。
俄罗斯人认为用手指物、尤其是指别人是极不礼貌的。
说话人手指指点自己却是常见的,指示别人通常是用整只手。
俄语中用手招呼人(曲肘、小臂向上竖起、手指伸直,掌心向内,四指合拢向内弯曲) 是比食指内勾(除食指外,其余手指合拢握成拳或向手心弯曲,手心向内或向上,食指内勾)礼貌得多的动作。
后者对陌生人或不很熟悉的人具有侮辱含义。
俄罗斯人的动作常被肩、头所代替。
指示方向,俄罗斯人较少用手,摆头、下巴一扬却是常见的。
这一点类似中国人的嘴巴一努。
表达不知道,不明白时,俄罗斯人常是耸肩,摆手较少,摇头动作也比耸肩少得多。
俄国人和中国人在交谈时所站的距离也有所不同。
俄国人的谈话距离比中国人的谈话距离小,通常的距离为双臂远,这样的距离便于握手,如果关系密切距离则在两小臂之间。
中国人的谈话距离相比之下要远些,原因在于从前中国人不用握手互致问候,而是用鞠躬的方式,所以要求距离要远些。
俄国人认为这种距离的交际是冷漠的。
现在中国人同俄国人见面使用握手,并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谈话距离。
此时他们站得比俄国人同交谈者的距离远,握手时了为了能达到对方的手,他们的身体不得不向前倾斜,这种姿势在俄国人看来有些过于卑躬屈节。
俄罗斯和中国的食品文化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的食品文化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在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和中国的食品文化是两个备受瞩目的文化。
俄罗斯和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对食品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罗斯和中国的食品文化,探索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饮食习惯(1)俄罗斯俄罗斯人主要以米饭、土豆、黑麦面包以及牛肉和鱼类为主食。
蔬菜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土豆、白菜、胡萝卜等。
而且,俄罗斯人喜欢吃酸奶、腌菜、红辣椒和酸照糖浆等辣酸味比较重的食品。
(2)中国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各个地区的特色菜品各具特色。
稻谷、小麦、玉米、薯类等作为中国主要食品来源,特别是稻米,是中国交流历史和文化的精髓之一。
另外,中国人崇尚换季、保健餐食,喜欢补品、热火锅、精美菜肴等。
二、烹饪方式(1)俄罗斯俄罗斯人最常用的烹饪方式有煮、烤、炖和煎。
对食材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菜肴、面点、酸奶、咖啡等等。
(2)中国中国菜系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菜系是川菜、粤菜、鲁菜和湘菜。
较受人们喜欢的烹饪方式有煮、炖、蒸、炒、烤、煎等。
特别是中国的烹饪技巧和配料的取舍尤其细致。
三、社交礼仪(1)俄罗斯俄罗斯人与其他国家的人比起来是比较保守的。
他们将食品作为一种交际形式,认为美食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此外,俄罗斯餐桌上礼仪非常重要,一些餐桌上的禁忌行为包括打嗝、打电话和过度嚼口香糖等。
(2)中国中国人有许多与餐饮礼仪有关的习惯,如年长者优先、宾客先于主人、不剩菜的文化、粗函道歉等。
在餐桌上,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如使用筷子时要注意的文化礼仪、点菜时的讲究、不吃臭豆腐、马蹄等异味较重的食品等等。
综上所述,俄罗斯和中国的食品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无论是食品选择、烹饪方式还是社交礼仪,这两种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美丽风景。
既要尊重和保存传统饮食文化,又要大力推广国际化的美食文化,才能促进和谐发展。
俄罗斯一、俄罗斯简介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文名称:Russian Federation,俄罗斯的现任总统是梅德韦杰夫,首都在莫斯科。
俄罗斯联邦的国旗采用传统的泛斯拉夫色,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
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国徽为盾徽,国花仍为向日葵。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
二、俄罗斯礼仪文化(一)商务礼仪商人们初次交往时,往往非常认真、客气,见面或道别时,一般要握手或拥抱以示友好。
俄罗斯商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片,一般不轻易散发自己的名片,除非确信对方的身份值得信赖或是自己的业务伙伴时才会递上名片。
商业谈判时,俄罗斯商人对合作方的举止细节很在意。
站立时,身体不能靠在别的东西上,而且最好是挺胸收腹;坐下时,两腿不能抖动不停。
在谈判前,最好不要吃散发异味的实物。
在谈判休息时可以稍为放松,但不能做一些有失庄重的小动作,比如说伸懒腰、掏耳朵、挖鼻孔或修指甲等,在商业交往时宜穿庄重、保守的西服,而且最好不要是黑色的,俄罗斯人较偏爱灰色、青色。
衣着服饰考究与否,在俄罗斯商人眼里不仅是身份的体现,而且还是此次生意是否重要的主要判断标志之一。
俄罗斯商人认为礼物不在重而在于别致,太贵重的礼物反而使受礼方过意不去,常会误认为送礼者另有企图。
俄罗斯商人十分注重建立长期关系,尤其是私人关系,在酒桌上,这种关系最容易建立。
千万要记住,女士在俄罗斯礼仪上是优先照顾的。
(二)饮食礼仪面包和盐,在古老的俄罗斯是代表着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
延续到现在,俄罗斯人为了展现盛情的待客之道,往往会准备一块面包和一小杯盐,送到客人面前。
这时,客人需要撕下面包,沾盐送入口中,以表达接受主人的好意。
当然,俄罗斯的待客之道,也是非常讲究的。
到别人家里做客,需要提前一周预约,熟客进门握手拥抱,换上舒适的毛毡拖鞋;餐桌上必铺桌布,并备餐巾、刀叉,瓷盘一定要擦得无半点水渍。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中俄两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国情、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方面切入,浅谈中俄两国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是多元的,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礼仪、家庭纵向结构、忠恕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中庸之道”、“和谐”、“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都被广泛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的传承,讲究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父母之爱,是以团体为基础的群体性文化。
俄罗斯文化较为奥妙复杂,混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素质,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民族文化,在欧洲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文化帝国”。
由于国土辽阔,影响范围广泛,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俄罗斯文化重视真理、艺术和自由,主张“克里姆林宫的精神”和“西方理性”。
二、日常生活中俄的日常生活存在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气候、田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喜欢在家中花费时间,且注重家庭团聚,充满了个性和浪漫。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实用,讲究劳逸结合,并且注重节俭。
中国家庭是以父亲为家庭组织中心,而俄罗斯家庭则是以母亲为主导,注意女性妇女地位以及母性爱。
中国人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收入,建立自己的家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加关注事业上的成功,重视物质文明。
三、人际关系与教育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平衡,更加注重身份地位,许多人通过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来拓展事业。
社交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欢通过饮食、聊天等形式来建立社会联系。
相对而言,俄罗斯人注重个体教育,激励个人独立思考和发展;中国则更加强调思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教育的纵向系统。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地位。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会在教育中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技能。
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一、宗教信仰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不久后又被奉成为国教;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如,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些细节问题;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三、俄汉年龄文化的差异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地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用的成语来形容;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风烛残年等等;四、敬谦用语的差异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很多,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两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一、宗教信仰俄罗斯和中国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点。
俄罗斯在9世纪时引进了基督教,成为东正教的重要发展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基督教堡垒”,东正教在俄罗斯国内影响深远,其信仰体系和文化理念与华夏文化差异较大。
中国传统中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宗教信仰传统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宗教信仰方面,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二、文化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很多异同。
俄罗斯将其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其文化传承呈现多元化,一直至今都在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实施各种文化政策和教育措施等方式来传承优秀文化,例如现在中文、太极拳等这些民族特色文化都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艺术领域俄罗斯和中国在艺术领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罗斯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例如著名的俄国芭蕾舞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成果之一,而中国在文艺、书法、绘画方面十分出色,中国的美术、雕塑艺术数量众多,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四、习俗文化俄罗斯和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点。
俄罗斯在民俗方面的传承相对缓慢,更注重献花和礼仪等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呈现出较为保守和传统的特点。
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则更加复杂,中国有大量地方习俗,深受民众的喜爱和传承。
例如传统的春节,除夕、清明节等节日习俗,都有独特的风情和文化价值。
五、历史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历史传承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皇室文化和俄罗斯正教为主,还受到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文化影响。
而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主要经历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次历史发展变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总结: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在宗教信仰、文化传承、艺术领域、习俗文化、历史传承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却是长期而稳定的。
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节日有何不同?在世界范围内,俄罗斯和中国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
中俄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礼俗习惯,而在这些方面,两国的文化节日也反映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节日不同之处:1、重要节日不同俄罗斯的重要节日是圣诞节和正月初二的冬季节日,每逢这个时候,俄罗斯人民会放烟火、吃传统食物等庆祝活动。
而在中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则是最为重要的,相关庆祝活动同样非常丰富多彩。
2、食品文化不同在俄罗斯,传统的美食包括著名的叉烤料理和肉汤,还有腌制的鱼和各种甜点等,这些食物都有着很强的俄罗斯风味。
而在中国,春节期间,传统的美食则有饺子、春卷、年糕等,与此同时,其他节日也有着各自的特色美食。
3、庆祝方式不同在俄罗斯,除了放烟花炮之外,还会举办大规模的游行和花车巡游庆祝活动,为整个城市带来欢乐氛围。
而在中国,除了庆祝活动之外,人们还有拜祭祖先、赏花灯、放照明孔明灯等习俗。
4、文艺节目形式不同在俄罗斯,常见的文艺节目形式包括歌舞表演和话剧、戏剧表演等。
而在中国,春节时有舞龙舞狮、杂技、戏曲、相声等表演,其中狮舞和扭秧歌也是非常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传统舞蹈。
5、文化表现方式不同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俄罗斯重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而中国重视文化衍生品,如红色文化、动漫游戏等。
与此同时,两国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文化节日都是非常重要的庆祝活动,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更是展现了两国的文化特色和风情。
希望我们能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促进中俄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引言】1. 俄罗斯和我国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虽然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俄罗斯和我国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展现这些差异。
【文化差异】2. 在俄罗斯,人们习惯于悠闲地享受生活,午餐时间通常会花费数小时。
而在我国,午餐时间往往十分匆忙,人们习惯于吃快餐或者快速解决饮食问题。
3. 在俄罗斯,酒精文化非常盛行,人们热爱饮酒,并且经常聚在一起喝酒。
而在我国,尽管也有饮酒的习俗,但对于推崇节制饮酒的观念更为普遍。
4. 在俄罗斯,人们对于长辈和老人的尊敬非常重视,晚辈们会尽可能地照顾和尊重长者。
而在我国,礼仪也十分重要,但个体主义和自我意识更为突出。
【教育差异】5. 在俄罗斯,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华。
而在我国,教育体系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6. 在俄罗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可以比较自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
而在我国,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通常被补习班和作业填满。
【就业差异】7. 在俄罗斯,人们更加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注重休闲和娱乐,金钱并非是一切。
而在我国,人们往往会为了事业和金钱而忽略休闲和家庭生活。
8. 在俄罗斯,人们更加看重人际关系和人情味,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人际交往和感情融洽。
而在我国,往往更加看中个人的能力和业绩。
【交通差异】9. 在俄罗斯,人们在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地铁和公交,私家车使用较少。
而在我国,私家车拥有率较高,交通拥堵问题也相对突出。
10. 在俄罗斯,人们出行更加随意和自由,不太注重交通规则和红绿灯的遵守。
而在我国,出行更加注重纪律和安全。
【结语】11. 俄罗斯和我国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教育、就业和交通等方面,更是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特点以及社会制度。
通过对比这些差异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两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文化是两国人民交流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异同,本文将就此展开浅析。
一、饮食习惯的异同1.饮食结构的差异中餐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再配以各色菜肴;而俄餐则以面包、土豆等为主食。
中餐以荤素搭配为主,荤素搭配的比例较为均衡;俄餐以肉类为主,蔬菜比例相对较少。
俄罗斯人餐桌上通常会有三明治、沙拉和烘培食品,而中国人的餐桌上则是荤素搭配的炒菜和煮菜。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而俄罗斯人则主要使用刀叉。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人注重团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而俄罗斯人则更为注重用餐的礼仪,尤其是在正式宴会上,有着严格的用餐规矩和顺序。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比如春节吃饺子、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等。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与节庆有着深厚的关系,比如圣诞节吃烤土豆、复活节吃彩绘鸡蛋等。
2.餐桌礼仪的异同中国餐桌礼仪重视节俭、尊重并关心他人,比如不能吃光盘子里的食物,要为他人夹菜等;而俄罗斯的餐桌礼仪更为注重礼貌和规矩,坐席有着明确的座次和就餐顺序。
三、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影响1.互相影响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曾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对彼此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茶文化传入俄罗斯后,成为了俄罗斯人的重要饮品之一;而俄罗斯的烘培食品和糕点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今日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相互融合和传播。
比如中国的火锅和烤鸭在俄罗斯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喜爱;而俄罗斯的酸奶和酸黄瓜也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
四、结语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异同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相互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今后的交流合作中,中俄两国可以通过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两国人民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
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
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不久后又被奉成为国教。
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
如,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
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
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
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
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
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
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
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些细节问题。
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
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
??
三、俄汉年龄文化的差异
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
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
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地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
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
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用的成语来形容。
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风烛残年等等。
四、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
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
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
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