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ppt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65
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暖通知识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1.侧板送风侧板送风是⽬前常⽤的⽓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侧或两侧开送风⼝。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热交换。
回风⼝设在送风⼝的同侧,风速为2~5m/s。
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流向斜下⽅射出。
2.散流器送风散流器送风可以进⾏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回流区进⾏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3.条缝送风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进⾏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于散热量较⼤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级公共民⽤建筑等都有采⽤条缝送风。
4.喷⼝送风喷⼝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由房间⼀侧的⼏个喷⼝⾼速喷出,渡过⼀定的距离后返回。
⼯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式风速⾼,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于⼤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房等公共建筑中。
5.孔板送风孔板送风利⽤顶栅上⾯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的作⽤下,空⽓通过⾦属板上的⼩孔进⼊室内。
回风⼝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混合速度较快,因此⼯作区内空⽓温度和流速都⽐较稳定,适⽤于对区域温差和⼯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的场合室外排⽔管材应满⾜以下⼏点要求:(1)管材内壁应光滑,具有耐蚀和耐冲刷性。
(2)管材本⾝应具有⼀定的机械强度和承受来⾃⼟壤及地⾯荷载的能⼒。
(3)管材应具有⼀定的抗渗能⼒。
室外排⽔管材多采⽤⾮⾦属管。
常⽤的有混凝⼟管、钢筋混凝上管、排⽔铸铁管、硬质聚氯⼄烯管、带釉⾯缸⽡管等,混凝⼠管管径超过400多采⽤钢筋混凝⼟管,常⽤于⾬污⽔系统。
排放含酸碱性较强的污⽔可采⽤缸⽡管。
缸⽡管具有内壁光滑、较强的耐酸碱性能,但承压能⼒差,质脆易碎。
塑料管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质轻、易于加⼯、施⼯⽅便,但应选择管壁较厚、刚度较⼤的管材。
第一章气流组织设计7.4.1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空调区的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温度梯度以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等要求,结合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具布置等确定;复杂空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
7.4.2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应采用侧送;2 设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用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3 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部送风;4 变风量末端装置,应保证在风量改变时,气流组织满足空调区环境的基本要求;5 送风口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应采用低温风口。
7.4.3采用贴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2 送风口内宜设置防止射流偏斜的导流片;3 射流流程中应无阻挡物。
7.4.4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2 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 m/s~5m/s。
除送风射流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
稳压层的送风口处,宜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3 孔板布置应与局部热源分布相适应。
7.4.5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员活动区宜位于回流区;2 喷口安装高度,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和回流区分布等确定;3 兼作热风供暖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7.4.6采用散流器送风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m;2 采用平送方式时,贴附射流区无阻挡物;3 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空气调节技术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设计: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室内空气没有循环不均匀现象;空调区温度、湿度、空气流速、洁净度满足使用要求;送风气流不易形成短路。
123形式:按照机理不同可分为上(顶)部混合式置换通风式单向流式地板送风式工位与环境结合式一、上(顶)部混合式先混合空调区按送回风口的位置可分为三种形式1.上送下回按送回风口的位置可分为三种形式1.上送下回主要特点: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但施工不便。
应用:(1)有恒温要求和洁净度要求的工艺性空调;(2)冬季以送热风为主,空调房间较高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上送上回方式上送上回的气流分布a)单侧送风b)双侧由内向外送风c)双侧由外向内送风d)送风与回风不在同一侧e)顶棚送风与回风两用散流器2.上送上回方式特点:应用:施工方便,气流均匀性不如上送下回式。
舒适性空调最常用的方式。
夏季降温为主,房高较低的舒适性空调;冬夏均使用,房间下部无法布置回风口的场合;精度要求不高的恒温工艺空调。
1233.中送风方式中送风下回风的气流分布a)中送风、下回风b)中送风、下回风加顶排风3.中送风方式特点:有一定节能效果,竖向存在温度“分层”现象。
应用: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如高大厂房。
二、置换通风系统原理:新鲜空气以低风速、高送风温度(≥18℃)的状态送入活动区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置换通风的流态特点:在相同设计温度下,活动区里所需的供冷量较少;活动区内的空气质量好;12活动区:保证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非活动区:允许温度和污染物不达标。
存在热力分层现象3应用:教室、会议室、剧院、超市、体育馆等公建以及厂房等高大空间场合。
三、地板送风地板送风系统原理:利用结构或架空地板,将调节好的空气直接送到人员活动区或附件的地板送风口,吸收空调区的余热余湿后,从顶棚回风口排出。
特点:能有效改善热舒适性、增加通风效率、减少能耗等,但需考虑地面的清洁性并提高处理装置的过滤要求。
第2.4.1条空气调节房间的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布置以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确定。
第2.4.2条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机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内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ºC 时,侧送气流应贴附;二、当有吊顶可得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软件包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就采用孔板送风。
三、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0.1ºC 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注:1、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成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侧送。
2、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大且上都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内方式。
3、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第2.4.3条采用贴附侧送,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送风中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二、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三、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第2.4.4条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二、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送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第2.4.5条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生活区或工作区宜处于回流区;二、喷口直径可采用0.2-0.8M;三、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但不宜低于房间高度0.5倍;四、兼作热风采暖时,应考虑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第二节送、回风口的型式及气流组织形式一、送风口的型式由前述可知,空调房间气流流型主要取决于送风射流。
而送风口型式将直接影响气流的混合程度、出口方向及气流断面形状,对送风射流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空调精度、气流形式、送风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装修的艺术配合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选用不同形式的送风口。
送风口的种类繁多,按送出气流形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1.辐射形送风口:送出气流呈辐射状向四周扩散。
如盘式散流器、片式散流器等;2.轴向送风口:气流沿送风口轴线方向送出。
这类风口有格栅送风口、百叶送风口,喷口、条缝送风口等;3.线形送风口:气流从狭长的线状风口送出。
如长宽比很大的条缝形送风口;4.面形送风口:气流从大面积的平面上均匀送出。
如孔板送风口。
还有按送风口的安装位置分为顶棚送风口、侧墙送风口、窗下送风口及地面送风口等。
还常常将格栅送风口、百叶送风口、条缝送风口等安装在侧墙上或风管侧壁上的送风口统称为侧送风口。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送风口。
(一)侧送风口此类风口常向房间横向送出气流,表5—2是常用的侧送风口形式。
在百叶送风口内一般根据需要设置1—3层可转动的叶片。
外层水平叶片用以改变射流的出口倾角。
垂直叶片能调节气流的扩散角,叶片平行时扩散角只有19℃,而叶片张开时(最边缘叶片与送风口平面夹角为45℃),扩散角可增大至60℃(图5—11)。
送风口内层对开式叶片则是为了调节送风量而设置的。
格栅送风口除可装横竖薄片组成格栅外,还可以用薄板冲制成带有各种装饰图案的空花格栅,气流通过有效面积可达53-73%。
(二)散流器散流器是一类安装在顶棚上的送风口,可以与顶棚下表面平齐,也可以在顶棚下表面以下。
散流器有圆形、方形或矩形的。
盘式散流器的送风气流呈辐射状。
片式散流器设有多层散流片,片的间距有固定的也有可调的。
使送风气流呈辐射形或锥形扩散。
还有将送风口和回风口做成一体的,分别与送、回风支管连接。
,表5—3是常见的散流器型式。
还有一种方形或矩形散流器,散流片的倾斜方向不同,各向散流片所占散流器的面积比例不同。
大空间办公室室内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摘要:风机盘管侧吹的距离较小,常与空间净高或装修要求相冲突,本次模拟计算得出:合理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合理设计风口类型尺寸、选择适当风速大小,可有效的增大风机盘管的送风距离,使人员活动区处在回风区,同时有效控制风速与噪声在合理区间。
关键字:气流组织;风机盘管;新风;风速一、建筑概况本次模拟分析采用Phoenics软件中的FLAIR模块,分析在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组织的分布情况,本次着重对室内温度,风速和风压三个指标进行分析说明。
大空间办公室尺寸为9m*18m*4.5m,其中18米为长,宽为9米,高为4.5米,在9米的两边上各装2台风机盘管,采用侧送风对吹方式,回风采用在风盘下部,风机盘管吊装在梁底,方案送风口高度为3.40m,回风口高度为3.15m,本次模拟分析采用四种不同布置方案。
1.1方案一送风口尺寸为1200*150,风量为1800CMH,按1次/h的换气次数进行设计计算;在走廊侧设有面积约为1m2的新风口,采用缝隙渗透的进风方式。
该方案送风口高度为3.40m,回风口高度为3.15m,盘管间隔3m,盘管距离长边外墙约为2.7m,送风口距离短边外墙为1.5m,回风口距离短边外墙1.2m。
排风口尺寸为0.35*0.25m,距离长边墙1.8m,高度为3.4m,间隔3m。
平面示意图1.3方案三新风采用机械送风,并经冷却处理,新风口与风盘同高,新风口尺寸为400*150,风速为2.95m/s;风盘送风口尺寸为900*150,风速为2.95m/s,布置形式为对吹方式;回风口尺寸为2200*300,风速为1.75m/s。
在阳台及走廊处各设有1台排风风机,按1次/h的换气次数进行设计计算。
1.4方案四新风采用机械送风,并经冷却处理,新风口与风盘同高,新风口尺寸为600*130,风速为2.95m/s;风盘送风口尺寸为900*130,风速为2.95m/s,布置形式为对吹方式;回风口尺寸为1200*300,两侧布置,风速为1.75m/s。
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模拟及优化分析宣湟;丁剑红;曹毅然【摘要】以上海市某新建大空间项目为例,结合CFD模拟技术,对室内看台区的制冷系统气流设计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分析.项目最终选定的"座椅送风+局部上送风"的气流组织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常规空调模式送风效率低、温度控制能力弱的问题,也优化了普通座椅送风方式下,局部走道和连廊区域热舒适性差的弊端.本研究内容对于利用CFD模拟技术对大空间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气流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大空间建筑;CFD;气流组织;节能【作者】宣湟;丁剑红;曹毅然【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正文语种】中文建筑节能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空间建筑制冷能耗巨大,特别是其中的风机能耗,节能潜力很大,是建筑节能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大空间建筑的气流组织设计一直是制冷系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空调设计方法在该类型建筑中受到挑战。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制冷系统气流组织设计中去,通过准确的建模和模拟计算,较高精度地定量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预期实施效果,从而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不仅确保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还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在以剧场为代表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中,CFD模拟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对于解决大空间公共建筑典型的上热下冷温度分层问题和提高制冷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上海市某新建大空间项目为例,结合CFD模拟技术,对室内看台区的制冷系统气流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并最终得到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1.1 项目概况上海市某新建大空间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6hm2,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
项目的核心部分是一座可容纳1 500人的高级室内剧场。
例析大空间气流组织分布仿真模拟一.研究背景论述首先在研究的开始要搞清楚气流组织分布的实际含义。
所谓气流组织,即指对气流流向和均匀度进行组织。
在空调房间里合理的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经过了处理,净化的空气被送风口送到室内后,在与室内的空气混合并且扩散后,均匀的消除室内的余湿和余热。
从而使得室内形成一个均匀,稳定,有着合理的湿度和温度的状态,最终目的即使得室内的人感到舒适。
而与此同时,回风口抽调走室内的空气,将大部分的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还有一小部分的风就会被排到室外。
气流组织对建筑空间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分布是否符合各种生产或生活的要求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一栋现代化的体育馆这种大空间的建筑中,除了必备的体育设施,必须有良好流通的空气。
特别是在比赛大厅中的空调是重中之重。
而气流组织又是体育馆空调设计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馆内空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与空调方案的经济性,如运行的费用,是否节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看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了解气流组织的实际效果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建设之前的预测和建成之后的实测。
设计前的预测主要有射流理论分析,模拟实验,数值模拟(CFD),区域化模型三种方法。
在此着重介绍数值模拟(CFD)这一方法。
CFD数值模拟这一方法与其他的方法相比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成本低,速度快且适用的范围广。
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得以发展的自从CFD在1974年由丹麦的学者P.V.Nilsen应用于空调室内的空气气流组织的模拟数值以来,短短的40年间,CFD在应用空调气流组织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
在CFD的研究方面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包括:室内研究的简化模拟,室内空气流动模拟等,在应用研究方面又可分为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VOC散发数值模拟,置换通风的数值模拟等。
而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在室内研究的简化模拟的基础之上的高大空间数值模拟应用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