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1
康定罗义堂中藏医院紫外线消毒登记本科室:责任人:日期:一、紫外线灯消毒使用规范1、科室保留紫外线灯使用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70µW/cm2合格,辐射强度<70µW/cm2立即更换灯管。
3、紫外线灯管使用1000小时检测仍不低70UW/cm2时,应每30小时检测1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时予以更换。
4、紫外线灯管启用(更换)时需要记录时间。
5、室温20-40℃,物品消毒每次照射30分钟,空气消毒每次照射1小时;室温<20℃或>40℃,相对湿度>60%,每次照射时间延长30分钟,紫外线灯在开灯5-7分钟后开始计时。
6、每半年检测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1次。
7、每周用95%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污,应及时擦拭。
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的测定1、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指示卡色块颜色与标准色块比对,将检测的照射强度记录在指示卡上并粘贴在紫外线消毒登记本。
2、结果判定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µW/cm2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µW/cm2合格。
3、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1)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3)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沉降法(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监测;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每次采样时间30分钟。
房间面积>10m2者,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怎么写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紫外线灯消毒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防疫手段,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的编写和记录是保证消毒效果和消毒频次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介绍如何编写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
1. 记录本基本信息
•记录本标题: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
•记录本编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开始日期:(第一次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日期)
•结束日期:(结束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日期)
2. 消毒设备信息
•紫外线灯型号:(记录使用的紫外线灯型号)
•初始工作时间:(记录紫外线灯开始使用的时间)
•结束工作时间:(记录紫外线灯结束使用的时间)
3. 消毒记录
•消毒日期:(记录每次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日期)
•操作人员:(记录操作紫外线灯的人员)
•消毒时间:(记录每次消毒持续的时间)
•消毒区域:(记录消毒的具体区域,如病房、手术室等)
•消毒效果:(记录消毒后的效果,如是否有异味、表面是否干净等)
4.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检查紫外线灯是否正常工作。
•操作紫外线灯时,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免危害健康。
•每次消毒后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
结束语
通过合理编写和记录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可以有效管理消毒工作,保障消毒效果,提高防疫安全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编写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