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3.69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报告标题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二、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教学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历史文化名城(2)考察目的:了解近代史在该地区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3)考察内容:①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该地区近代史发展脉络;②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感受近代史人物的生平事迹;③参观历史遗迹,了解近代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2. 文献查阅(1)查阅资料:近代史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2)查阅目的: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观点和研究成果(3)查阅内容:①梳理近代史重要事件、人物和时期;②分析近代史发展原因、特点和影响;③总结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近代史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讨论目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内容:①分析近代史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②探讨近代史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③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近代史精神。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考察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2)考察过程:参观博物馆、故居、遗迹,拍照记录;(3)考察总结:整理考察照片、笔记,撰写考察报告。
2. 文献查阅阶段(1)查阅资料:挑选与近代史相关的教材、文献、学术论文;(2)查阅过程:阅读资料,做笔记,总结观点;(3)查阅总结:撰写文献综述,提炼研究重点。
3. 小组讨论阶段(1)讨论前准备:确定讨论主题,分配任务;(2)讨论过程:各成员分享观点,展开辩论;(3)讨论总结:形成共识,撰写讨论报告。
五、实践成果1. 实地考察报告2. 文献综述3. 小组讨论报告4. 个人总结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近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引言:近代史是一段充满血泪和希望的历史时期,它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进行了一次近代史社会实践调查,以探究近代史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一、近代史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代史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很多学生对于这段历史了解甚少,甚至对于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都知之甚少。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代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揭示了中国的国力衰退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且,近代史中的一些伟大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史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代史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近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仅仅依靠军事力量,还需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其次,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不能依赖外来力量。
再次,近代史告诉我们,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四、近代史教育的改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学校应该加强近代史教育的内容和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近代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近代史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近代史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近代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近代史教育的内容和质量,为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的人才做出贡献。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近代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代史纲要调研报告近代史纲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近代史的纲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为我们认识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近代史纲要,为深入研究近代史提供基础。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
2. 访谈调研:对专业学者和研究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近代史纲要的理解和研究方法。
3. 实地考察:前往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近代史重要事件的具体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近代史的时期划分:近代史可以分为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等时期。
这些时期各具特点,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延续。
2. 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近代史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京市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革命农民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近代史的研究方法:近代史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调研、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视觉材料分析等。
各种方法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四、调研心得和启示:通过本次调研,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代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来认识和研究。
深入研究近代史的纲要,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要不断提高历史素养,加强对近代史的研究和理解,为我们认识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同时,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客观地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因为主观偏见而曲解历史。
五、调研总结:本次调研主要对近代史的纲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文献调研、访谈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了近代史的时期划分、重要事件和研究方法。
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的考察报告近代中国历史考察报告一、引言近代中国是指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阶段。
本次考察报告旨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社会变革和思想纸婚店发展,以及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二、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逐渐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政治腐败、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等。
引起特定事件:《康乾盛世》、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也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提供了启示。
引起特定事件:辛亥革命、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四、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
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腐败、内外交困等。
此时的政治局势动荡,各方力量争夺不断。
引起特定事件:袁世凯的称帝和辛亥以后的政治动荡。
五、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抗击外敌入侵的战争,它打破了中国千年来屈辱的历史。
中国军民以顽强意志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的胜利。
引起特定事件: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和重庆谈判等。
六、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确立人民共和国的统治。
这场战争从1945年开始,历经长达四年的艰苦斗争,最终于1949年取得了胜利。
引起特定事件:遵义会议、新四军等。
七、总结与反思中国近代史的考察告诉我们,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战乱和抗争。
这些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为中国的未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了解和学习近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八、参考文献- 张之洞. 《康乾盛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 王仁湘. 《甲午战争》.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关于近代史的考察报告
近代史考察报告
近代史是指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本报告旨在对近代史的一些关键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政治变革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政治上的巨变。
一方面,许多国家逐渐从君主制转变为民主制度,如英国和法国的革命。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帝国主义的方式扩张领土,如欧洲列强对非洲和亚洲的殖民。
二、经济发展
近代史也是经济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导致了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兴起。
同时,科技进步也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三、战争与冲突
近代史也是战争与冲突频繁的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变革。
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如冷战期间的东西方对抗以及殖民地独立斗争。
四、文化交流和思想变革
近代史还见证了文化交流和思想变革。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改善,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繁
荣。
此外,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运动,如启蒙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综上所述,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历史时期。
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战争冲突以及文化交流和思想变革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视角。
通过对这些关键方面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史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近代史纲要调研报告近代史纲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代史是研究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和分析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阅读文献和调查研究,对近代史的纲要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于对该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调研内容1. 近代史的起源和定义近代史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主要研究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的历史。
其定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划分,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2. 近代世界的主要事件和变革近代世界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事件和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3. 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近代社会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阶级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阶级关系更趋复杂化。
4. 近代世界的政治格局近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相继出现,帝国主义的崛起和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格局。
5. 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启蒙运动、社会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理论等思想潮流在近代世界国家中流行,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调研方法1. 文献阅读通过阅读相关近代史的专业书籍、期刊和文献,了解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大事件,同时深入研究其中的某些方面。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一些专业人士、学者、历史爱好者等进行采访,收集相关的意见和信息。
四、调研收获通过调研,我们对近代史的纲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对该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五、调研启示近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当今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近代史,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更好地面对未来。
六、参考文献1. 辛国基. 近代史纲要.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2. 程守宗. 近代中国史纲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斯文·贝卡. 近代世界史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10.。
近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社会实践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近代史相关事件和人物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本报告以调查近代史事件的社会影响为主题,通过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且准确的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二、调查方法(此处可以描述调查方法的选择与过程,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并可以列举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事件一:辛亥革命(此处可以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引用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社会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现代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跨越发展。
2. 事件二:五四运动(此处可以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成因、目标,并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个重要事件,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五四运动在改革教育、推动民主改革和倡导科学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动鼓舞了青年一代的士气,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事件三:抗日战争(此处可以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胜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凝聚了全国各个阶层的力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精神,推动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进程。
调查显示,抗日战争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和尊重进一步加深。
四、调查总结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等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近代史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近代史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代史的调研,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文献的梳理,对近代史的背景、事件、人物和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代史是一段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近代史的背景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
近代史起源于十五世纪,标志着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这个时期以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为特征,为现代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史等。
这些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近代史的重要人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包括约翰·洛克、
伊曼努尔·康德、亚当·斯密、拿破仑等。
他们通过思想和行动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第四章:近代史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近代史中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为现代社会
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近代史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
通过对近代史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近代史是一段变革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的背景、事件、人物和影响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近代史的影子,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近代史一、研究目的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近代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深入理解近代史做出贡献。
二、研究范围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主要涉及近代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中国近代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对世界各地的近代史进行了一定的调研。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实地去了解近代史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文物资料。
2. 采访调研:通过采访历史学者、资深研究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获取他们对近代史的见解和观点。
3. 数据分析: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四、调研内容1. 近代史政治变革对中国近代史时期的政治变革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研究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 近代史经济发展了解了中国近代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近代史文化变迁分析了中国近代史时期的文化变迁,探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五、调研结果1. 近代史政治变革通过调研发现,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史经济发展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甲午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化状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3. 近代史文化变迁在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文化变迁的重要事件,它们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变革、挑战与抗争的历史,它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大约 110 年的时间。
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840 年,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经济也遭受巨大冲击。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使得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展开了救亡图存的努力。
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 14 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然而,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则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精神,但也因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科学的指导而失败。
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如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和教育。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未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最终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改革措施的激进,戊戌变法仅持续了 103 天就宣告失败。
1911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目家乡革命英雄人物调研
院系信电学院
家乡革命英雄人物调研
正文(宋体,小四,倍行距)
调查目的: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付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让烈士之志薪火相传,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辈又一辈仁人志士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舍生取义。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伟绩浓缩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他们付出的汗水,我们应该永久铭记,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先烈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学习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和正义的品质,让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敢于勇往直前,正气凛然。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镌入民族丰碑的烈士不胜枚举,他们所处时代不同,但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为共产主义,为社会正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调查对象:
为什么会想要写这样一个主题呢?去了瞿秋白纪念馆,我感觉当中我听到的这些小故事神奇又有感动,让我印象深刻。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瞿秋白的母亲为何自杀。
他的家族在他父亲这一辈之前都是比较“体面的”,他父亲的祖父是举人,他的爷爷是五品官衔。
而他的父亲瞿世玮是有名的画家,但是他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还喜欢饮酒,一直依靠哥哥的世琥,后来哥哥经济拮据了,他就没有了生活经济主要来源,借了很多钱,欠下了很多债,她伤心欲绝她曾说说“要等到我70岁,才能还清这些债”。
他是个满腹才华的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当年要不是因为自己肺结核很严重,他还请愿加入红军长征的队伍。
而他被国民党捕后,其实国民党是不知道这个被捕的人就是瞿秋白,那他们又是怎么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呢?据说是因为出现了内奸,暴露了瞿秋白的身份。
而国民党是非常欣赏瞿秋白的才华,用尽一切办法劝降瞿秋白,而瞿秋白始终不肯投降,于是国民党就把他带到福建汀州,今天的瞿秋白纪念馆,处决了他。
他的女儿瞿独伊的名字寓意,是独一无二,寓意瞿秋白只要她一个孩子。
关于《多余的话》,有些学者认为这篇文章是写他自己后悔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疑他对党的真心,但是从他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扔不投降的做法看,他绝对不是不忠于党的人,相反,他是绝对忠于党的,他的这篇文章是表达他由文人到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其中“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让人心生怜悯。
调查方法:
通过到瞿秋白纪念馆了解世人对瞿秋白评价,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及在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了解到了瞿秋白的生平介绍,通过相关的影视作品不光了解瞿秋白的革命事迹还了解到他的情感生活为人处世等等,鲜活的人物俨然跃然纸上。
调查内容:
人物生平、个人生活、情感生活、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调查体会和感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象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
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清明节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
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
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
如今一些人对党的历史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缺乏亲身感受,对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党史,对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社会中一些人恶搞英雄还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之重要。
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教育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我们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武器,是形成良好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