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毫米波雷达频率划分和产品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毫米波雷达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实现自主识别目标的雷达技术,可用于汽车、安防、无人机等领域。
目前,毫米波雷达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从市场规模来看,毫米波雷达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概况2020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为11.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6%。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安全/安防、无人机、汽车行业等,其中以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最大,为25.3亿美元。
其次是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为2.5亿美元。
二、毫米波雷达应用领域市场规模1.汽车行业毫米波雷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为自动驾驶技术。
在不同的级别的自动驾驶中,毫米波雷达都有不同的应用。
目前,毫米波雷达主要应用在L2级别以及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中。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普及,毫米波雷达市场也随之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发布的《雷达技术市场和应用2020》报告显示,到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其中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占到18%。
2.安全/安防毫米波雷达在安全/安防领域有多种应用,如人体检测、行李扫描、边境安全等。
此外,毫米波雷达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如烟雾、水、化学物质等。
3.无人机毫米波雷达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安全与防碰撞。
随着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大,毫米波雷达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IS Research发布的报告,到2026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11亿美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三、毫米波雷达市场发展趋势1.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毫米波雷达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毫米波雷达将在汽车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无人机市场的扩大随着无人机市场的扩大,毫米波雷达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毫米波雷达工作频率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雷达系统,其工作频率通常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
这些频率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毫米波可以在大气中传播,同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探测能力。
在毫米波雷达的工作中,系统会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特征信息。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工作频率。
例如,30 GHz至60 GHz 的频率范围适合用于人体探测和安全检测,而60 GHz至100 GHz的频率范围则适合用于汽车雷达和工业控制系统。
更高频率的毫米波则可以用于高精度目标跟踪和军事应用。
总的来说,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而确定的,不同的频率范围可以提供不同的探测和测量能力,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1 -。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快速发展。
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精准定位、线控执行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四大核心技术。
其中,环境感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主要功能是感知道路(道路边界、车道标识线、可行驶路径),周边物体(车辆、行人、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其他影响行驶的物体),驾驶状况(车辆本身和周围车辆的行驶状况)和驾驶环境(道路状况、堵车、天气状况)。
本文就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展开探讨。
关键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引言智能网联汽车终极目标是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需要感知异常复杂的各类交通目标,包括车辆自身位置及状态、道路、车辆、行人、各种静态或动态障碍物、交通标志物及交通信息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能网联汽车必须配备具有高精尖技术含量的各类智能环境传感器及感知网络。
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和特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将传统汽车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智能化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如下:智能网联汽车可以通过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获取更准确、全面的道路信息,帮助驾驶员预判道路情况,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
环境感知技术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获取路况信息,帮助车辆实时了解周围环境情况。
通过融合多种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将环境感知技术与自动驾驶系统相结合,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2.1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实质是光学成像装置,即摄像头,品类多样,一般按照其监测方位来划分,分为前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侧视摄像头、内视摄像头。
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主要功能为车道线识别、辅助雷达系统进行障碍物监测、交通标志及地面标志识别、交通信号灯识别、汽车可通行空间检测。
2.2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指波长为一至十毫米的电磁波,对应频率范围为30至300GHz。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调查报告1. 前言本报告对毫米波雷达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主要参与者等方面的情况。
2. 毫米波雷达市场概述2.1 市场定义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雷达系统。
它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2.2 市场分类根据应用领域,毫米波雷达市场可以分为军事与国防、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及安全等多个子市场。
3. 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分析3.1 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3.2 毫米波雷达市场增长驱动因素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 新一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如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对高精度雷达系统的需求。
- 军事与国防领域的增长,对于高精度探测和监测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
- 工业和安全领域对于非接触式、长距离测量的需求不断增加。
4. 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参与者4.1 公司A公司A是毫米波雷达市场的领先参与者,该公司在研发和生产毫米波雷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4.2 公司B公司B是另一家在毫米波雷达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该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4.3 公司C公司C则在军事与国防领域的毫米波雷达应用方面表现出色,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5. 毫米波雷达市场发展趋势5.1 自动驾驶技术对市场的影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精度、远距离探测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毫米波雷达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5.2 5G技术的推动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6. 结论毫米波雷达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受到新一代汽车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军事与国防、工业和安全领域的需求增加的影响。
市场主要参与者如公司A、公司B和公司C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毫米波雷达参数主要包括频率、功率、噪声温度、信噪比(SNR)、相位噪声密度以及脉冲宽度。
1. 频率: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一般在30GHz-300GHz之间。
2. 功率: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而定,一般来说功率会高些。
3. 噪声温度:这是衡量雷达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单位是Kelvin(K)或者dBK。
通常情况下噪声温度会高些。
4. 信噪比(SNR) :这也是衡量雷达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单位是dBc/Hz或者dBm/Hz,通常情况下信噪比会高些。
5. 相位噪声密度:还有就是相位噪声密度,其单位也是dBc/Hz或者dBm/Hz,通常情况下相位噪声密度也会高些。
6. 脉冲宽度:最后就是脉冲宽度,其单位为微妙(μs),此处的大小初步影响判断物理特性时所用判断因子的准确性。
毫米波雷达标准
毫米波雷达标准是指用于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技术规范和规则。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雷达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毫米波雷达标准:
1. IEEE 80
2.15.3c:这个标准是用于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在60
GHz频段进行高速通信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2. FCC Part 15.253: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的关于
毫米波雷达设备的规定。
该规定规定了操作频率、功率限制、发射模式、频谱扫描和频谱利用等方面的限制。
3. ETSI EN 302 567:这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发布的
关于车辆雷达系统的技术规范。
该规范规定了车辆雷达系统在77 GHz频段的工作要求、频率规划和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
4. ISO 21814: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关于车辆雷达系统的标准。
它规定了车辆雷达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符合预期。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毫米波雷达设备的性能稳定、频谱利用合理、电磁兼容性良好,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和通信标准化。
一、概述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车载雷达技术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在车辆安全和自动驾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雷达作为车载雷达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车载毫米波雷达技术的要求及测试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车载毫米波雷达技术要求1. 高精度测距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测距,其要求能够精准地测量前方障碍物的距离。
在自动驾驶应用中,高精度的测距能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2. 高分辨率成像除了测距外,车载毫米波雷达还需要具备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能够清晰地识别出目标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这对于实现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等功能至关重要。
3. 宽带工作车载毫米波雷达需要具备宽带的工作频率范围,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需求。
宽带工作还有助于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
4. 高可靠性在车载应用场景中,毫米波雷达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恶劣天气和复杂交通环境下正常工作,并能够长时间实现连续监测。
5. 低功耗车载毫米波雷达需要具备低功耗的特点,以满足车载系统对能源的高效利用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雷达的工作寿命。
三、车载毫米波雷达测试方法1. 测距精度测试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测距精度测试需要采用标准的测距测试设备,根据实际距离进行测量,并与雷达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其测距精度。
2. 成像分辨率测试成像分辨率测试需要使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目标进行测试,通过对成像效果的定量分析,评估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成像分辨率。
3. 工作频率范围测试工作频率范围测试需要利用专用的测试设备对雷达的工作频率进行扫描和测试,以确认其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
4. 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需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车载毫米波雷达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测试,以评估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功耗测试功耗测试需要利用专用的测试设备对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功耗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评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能耗情况。
毫米波雷达的频段
毫米波雷达的频段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使用毫米波的无源电子测量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量目标物体的特性、定位、定量等信息。
根据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段,可以分为短、中、长、超长四种频段。
1.短波段指的是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段,即20-30GHz,用于检测物体的近程特性。
因为使用的波长较短,穿透力不强,能反射介质也不太多,因此短波段毫米波雷达有比较好的探测性能,用于检测物体的精细结构等。
2.中波段指的是毫米波雷达工作频段,即30-50GHz,用于远程探测。
其优势在于可以远距离检测,穿透力强,能够检测到物体的形状以及远程特性。
3.长波段指的是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段,即60-90GHz,用于超远程探测。
其优势在于可以远距离检测,穿透力更强,能够检测到物体的形状以及更远程的特性。
4.超长波段指的是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段,即90-100GHz,用于超远程探测。
其优势在于可以远距离检测,穿透力最强,能够检测到物体的形状以及最远程的特性。
- 1 -。
射频频段划分一、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频率范围,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广播等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射频资源,国际上对射频频段进行了划分和分配。
本文将从低频到高频,对射频频段进行详细介绍。
二、低频射频频段1. 超低频(ULF):频率范围为0.3-3 kHz,主要用于地下通信、海底通信等特殊应用。
2. 极低频(VLF):频率范围为3-30 kHz,主要用于地面通信、导航以及地震监测等应用。
3. 甚低频(LF):频率范围为30-300 kHz,主要用于长波广播、航行通信和定位系统等。
三、中频射频频段1. 中频(MF):频率范围为300-3000 kHz,主要用于中波广播、航空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
2. 高频(HF):频率范围为3-30 MHz,主要用于短波广播、航空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
四、超高频射频频段1. 甚高频(VHF):频率范围为30-300 MHz,主要用于电视广播、调频广播、航空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
2. 特高频(UHF):频率范围为300-3000 MHz,主要用于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雷达等。
五、极高频射频频段1. 毫米波(mmWave):频率范围为30-300 GHz,主要用于毫米波通信、雷达和无线电天文观测等。
2. 太赫兹波(THz):频率范围为300-3000 GHz,主要用于太赫兹波通信、成像和材料检测等。
六、结语射频频段的划分和分配在无线通信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频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合理利用射频资源,能够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频段的利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2024年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超声波雷达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测距和检测障碍物的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超声波雷达在汽车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帮助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汽车安全性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增加。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技术供应商。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研发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4. 市场应用领域汽车超声波雷达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超声波雷达可以帮助车辆检测周围环境,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倒车辅助系统:超声波雷达可以检测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提供安全的倒车辅助功能。
•前碰撞预警系统:超声波雷达可以监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运动轨迹,提前发出警告以避免碰撞事故。
5. 市场地域分析根据市场调查显示,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各地区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而亚洲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也非常巨大。
6. 市场挑战和机遇虽然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挑战包括技术成本较高、产品可靠性和性能要求等。
然而,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成本的降低,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7. 市场推动因素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推动因素的影响:•政府法规的支持和推动,要求汽车配备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汽车制造商对车辆安全性的重视,推动了安全驾驶辅助技术的需求。
•消费者对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增加,推动了超声波雷达市场的增长。
8. 总结和展望汽车超声波雷达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市场机遇仍然巨大。
车载毫米波雷达频率划分和产品现状分析
作者:刘玉超梅亨利王景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7年第11期
摘要:介绍了车载雷达的工作原理、国际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频率的划分情况、国内外车载雷达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研制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国内毫米波车载雷达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车载雷达;毫米波;智能汽车;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TN9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1.070
在军事上,毫米波雷达已广泛应用于预警探测、武器制导、电子对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和天线设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元器件成本的不断降低,民用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不断涌现并投入实际应用。
作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车用毫米波雷达的相关频率划分受到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2016年,国内正式启动国际电联智能交通全球频率统一(WRC-19 1.12)议题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同意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开展智能交通无线电技术频率研究试验的批复》(工信部无函〔2016〕450号)文件,授权车联组织产业单位在合肥、大连、泰州、绵阳等城市开展77~81 GHz车用毫米波雷达研究试验工作,验证雷达性能参数、频率需求等各类技术指标,为中国车载雷达频率规划和WRC-19 1.12议题中国提案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推动了车载雷达安全、可靠地应用于中国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行业。
1 车载雷达技术原理
车载毫米波雷达利用天线发射电磁波后,对前方或后方障碍物反射的回波进行不断检测,并通过雷达信号处理器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并生成警告信息传递给汽车控制电路,由汽车控制电路控制汽车变速器和制动器作出应对动作,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毫米波雷达具有探测性能稳定、作用距离较长、环境适用性好等特点。
与超声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与红外、激光、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
各类车载传感器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探测距离较短成本极高,遇到浓雾、降雨等天气性能严重下降成本较高,对行人的识别较为困难
2 车载雷达频率划分情况
2005—2013年,欧盟将24 GHz、79 GHz作为车载毫米波雷达的频谱,而美国使用24 GHz、77 GHz频带,日本选用了60~61 GHz的频段。
随着世界范围内76~77GHz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日本也逐渐转入了79 GHz毫米波雷达的开发中。
各大国的车载雷达频段主要集中在在23~24 GHz、60~61 GHz和76~77 GHz(79 GHz)3个频段,而世界各国对毫米波车载雷达频段使用的混乱情况使得汽车行业车载雷达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如表2所示。
从我国的情况看,无线电主管部门对车载雷达的频率划分一直在积极推进之中。
2005年,原信息产业部就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将76~77 GHz频段规划给了车辆测距雷达使用。
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发布24 GHz频段短距离车载雷达设备使用频率的通知》(工信部无〔2012〕548号),将24.25~26.65 GHz 频段规划用于短距离车载雷达业务的频率。
在日内瓦召开的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上,各国讨论决定,77.5~78.0 GHz频段划分给无线电定位业务,以支持短距离高分辨率车载雷达的发展,车载雷达正式获得了全球统一频率划分。
3 国内外车载雷达产品现状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车载雷达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供应商投入到汽车雷达系统研制、器件开发和算法研究当中。
1999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率先采用77 GHz毫米波雷达的自主巡航控制系统;2003年,博世研制的77 GHz车载雷达正式投入商用;2013年,松下与富士通研制出79 GHz频带毫米波车载雷达。
目前,毫米波车载雷达的关键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 GHz 毫米波雷达,只有少数几个国外公司掌握该技术。
在我国,24 GHz和77 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
其中,24 GHz毫米波集成电路已实现量产并试用中,但77 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国产化一直进展缓慢。
国内相关产品的主要进展情况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8 mm波段混频器、倍频器、开关、放大器等单功能芯片的研制,目前,正在开展单片接收/发射前端的设计与研制;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在24 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集成电路取得突破,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24 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MMIC解决方案的企业;沈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77 GHz汽车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预计产品不久
将问世。
目前,国内毫米波雷达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①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目前,国内的产业链尚未成熟,国外商用车载雷达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起步,产品上市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
②人才极度缺乏。
车载雷达研发需要丰富的雷达系统和毫米波射频设计经验与能力,而这一领域的人才多集中在军工企业和国外企业。
③资金压力大。
由于技术基础底子薄,研发所需的测试设备和生产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购买,价格高昂,后
期收益情况又未知,国内相关生产厂家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④开发周期较长。
一款毫米波雷达开发周期就要12个月以上,产品还需要通过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上车测试以及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测试,整个研制周期至少要2年以上。
4 对策与建议
结合国内车载雷达频率划分和产品研制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在国家层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
通过设立重大专项研究课题、给予财政优惠政策等方式提高国内企业投入车载雷达行业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自主雷达材料、部件、系统和整机产业发展。
②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促进车载雷达行业的发展。
国内军工企业在毫米波雷达研制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
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鼓励军工企业加入车载雷达研制队伍中来,可有效解决国内民用车载雷达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
③大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行业产学研的结合。
国内相关企业应当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突破、产品性能验证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将国内车载雷达行业做大做强。
④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外国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应当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股权转让、技术合作等方式,从欧美产品领先厂商手中获取先进技术,尽快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未来,无论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产业,还是无人驾驶行业,毫米波雷达都会是汽车最核心的传感器之一。
虽然国产毫米波雷达突破了部分核心技术,但毕竟刚刚起步,力量还薄弱,应当加快开发国产毫米波雷达芯片并车载应用,使我国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廖术娟.基于毫米波雷测距的汽车防撞系统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17(10).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