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1919——1936年)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1中图版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0
·1919-1937(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以前):五四运动《新青年》出版秋收起义·1937-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重庆谈判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1949-1978(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前):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9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四人帮”余党被粉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共产党历史时间表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到了推动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和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宣布党的最高纳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纳领是削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章程。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政治态度;着重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亦称中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两面性根源于其软弱性,两面性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指出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是贫农;半无产阶级包括:绝大部分来自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最早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四.五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1. 背景。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民主共和观念虽然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可把进步的知识分子气坏了。
他们觉得必须得做点啥来改变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状况。
2. 开始标志。
3. 代表人物及主张。
陈独秀:他提倡民主与科学,就像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两盏明灯。
民主是要反对封建专制,科学是要反对封建迷信。
胡适:倡导白话文运动,他主张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
就好比把以前那种只有少数文人能看懂的文言文换成了老百姓都能明白的大白话。
4.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这就像是给人们的脑袋来了一场大扫除,清除了很多封建的垃圾思想。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一样。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本来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以为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结果被列强们转手给了日本,这谁能忍啊?2. 经过。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们首先发起了抗议活动,他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学生们那股子爱国热情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可不得了,力量那是相当强大。
3.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个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
4.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像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在无产阶级登上舞台,情况就大不一样啦。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二、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路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1)内容: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4、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陕北红军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四、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2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八年级历史框架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1860年左右)1. 鸦片战争(1840 1842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可是相当霸气,这成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想推翻清朝统治。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860 1900年左右)1. 洋务运动(1861 1895年)一些洋务派的官员,像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就想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
办了好多工厂,像军事工业的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的轮船招商局等。
还建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就好比一个人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自己也想学着做点类似的,但是只学了表面的技术,没有改变制度这个根本。
2. 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年)日本那时候野心勃勃,想侵略中国。
3.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维新派想通过变法来救中国,光绪帝也支持。
他们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是只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就像一颗小火苗刚冒出来就被扑灭了。
因为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01 1927年左右)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的努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地方响应。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就像把旧房子推倒了,想盖一座新的。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后来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时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就像一群强盗在抢地盘。
2.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知识分子觉得要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