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626.50 KB
- 文档页数:7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地下矿山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之一,其中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为了应对矿山开发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分体系,对矿山的安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管。
本文将介绍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
一、为什么需要建立安全评分体系?地下矿山开采是一项高风险性的工作,不仅存在着自然灾害和设备故障的风险,还存在着人为疏忽和管理不善的隐患。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矿山的安全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评分体系可以对地下矿山进行综合性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安全评分办法的原则和依据1、以人为本原则。
评价矿山安全标准应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前提,以人为本,默认安全生产是矿山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综合评价原则。
评估矿山安全标准化程度应从设备、管理、环境等方面考虑,从多角度综合评估。
3、规范化原则。
评分办法制定要科学规范,符合我国矿山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传统经验等因素对安全评价进行量化。
三、评分指标的分类和内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分项指标不同,但基础指标类别相当。
评定标准应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分项指标。
1、基础指标1)工作面安全指标:这个标准可以通过检查现场展示的工作状况得出,也可从统计数据中获得。
包括人员密度、通风状况、瓦斯含量、温度、湿度等安全参数的测量和判断。
2)生产环境指标:这个指标是监控生产环境的收集项,包括化学物质、微粒分布、噪声、光线指标等。
3)管理指标:管理指标是矿山内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指标化收集。
包括现场安全巡查、设施状况记录、劳动力安全保障、设备状态评估等。
2、金属矿山指标金属矿山通常分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和矿物加工。
其中的安全评价应该从以上指标组合提出:1)采掘设备指标:包括设备完整度、操作规范性、工作效率和零部件的使用状况等细节。
2)采矿环境安全指标:金属矿包括地下采矿、露天采矿和矿物加工等项目,需要分别收集并测量不同的环境参数,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温度和瓦斯浓度等。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元素自评评分表(100 分)安全生产方针是否体现:(分数是:4分;最高分:8分)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持续改进。
是否通过下列方式确保有效、充分传达安全生产方针:((分数是:分;最高分:7分)显著位置张贴;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内容;)是否为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下列资源(分数是:1分;最高分:4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
设立安全生产目标时是否考虑:(分数是:1分;最高分:5分)管理评审的结果;风险评价的结果;\以往安全生产的绩效;标准化系统评价的结果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 !已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是否包括:(分数是:1分;最高分:6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
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的有效性:(分数是:2分;最高分:6分)需求识别方法行之有效;需求识别所需资源(人员、资金)保障充分;*需求识别涉及所有部门与员工。
性:(分数是:2分;最高分:6分)~与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均已列入清单;所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均为现行有效的版本;需求响应及时。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的有效性:(分数是:2分;最高分:8分)将其规定融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规章制度;!将其规定融入作业指导书或安全操作规程;将其规定写入员工安全培训教材;将其规定融入安全生产活动中。
*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有效性:)(分数是:3分;最高分:12分)按规定定期评审;及时获取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更新清单;更新后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得到及时融入;所有受影响的员工得到及时培训。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是否包含下列各项:(分数是:分;最高分:6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定期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标准化系统的管理评审;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定期向职代会或员工代表大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标准化评分标准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趋于深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矿山标准化评分标准作为一种评估矿山开发运营质量的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矿山,成为有效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和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标准化评分标准是一种针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标准化评分标准,主要包括矿山规划及建设、矿山生产与设计、矿山安全保障、矿山环境保护四大方面。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方法,对矿山整体管理水平、技术、安全、环保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矿山规划及建设评分标准是指要对矿山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环保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矿山选址、设计、布局合理性、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程度、建设项目管理及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矿山生产与设计评分标准主要是对矿山生产技术与设计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矿区规划及选矿方案的制定、矿山生产组织及管理情况、采矿技术水平、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及矿山环境保护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矿山安全保障评分标准是指对矿山安全保障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采矿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和处理方案、基础设施及设备安全性能、工作人员岗前、在岗培训、矿山紧急救援等方面进行评估。
矿山环境保护评分标准是指对矿山环境保护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矿区周边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情况、污水、废气、噪声治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标准化评分标准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和管理,同时也可以结合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评分标准的制定应当包括科学性、可操作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矿山整体水平。
为了更好的推广和应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标准化评分标准,建议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评分标准的认知度和应用意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1. 引言在中国,金属和非金属地下矿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地下矿山的特殊环境和工作条件,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矿山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分办法,将是推动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介绍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设计与实施。
2. 目的和意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目的在于评估矿山安全生产的合规性和水平,促进矿山管理者加强安全投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分办法,矿山管理者可以了解自身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3. 评分办法的设计原则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和合理性:评分办法的设计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矿山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确保评分结果客观合理。
-可操作性:评分办法的设计应简单明了,操作起来方便,便于评估人员使用和理解。
-动态性和可持续改进性:评分办法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能够跟随矿山安全管理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4. 评分指标体系的构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评分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安全管理制度评估矿山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4.2 安全投入评估矿山是否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安全生产,包括安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人员培训和教育等方面。
4.3 安全责任落实评估矿山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情况,包括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了安全责任人岗位、责任人是否履行职责等方面。
4.4 安全风险管控评估矿山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估、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是否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等方面。
4.5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评估矿山接受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情况,包括是否定期接受监督检查、是否主动配合检查工作、是否存在违章违法行为等方面。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范本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评分办法范本1. 评分指标体系1.1 安全管理制度(20分)1.1.1 是否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5分)1.1.2 是否落实和执行了安全管理制度(5分)1.1.3 是否进行了定期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更新(5分)1.1.4 是否确保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5分)1.2 安全设施设备(20分)1.2.1 是否按照规定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5分)1.2.2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5分)1.2.3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新设备的安全验收(5分)1.2.4 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应急设备(5分)1.3 人员培训(20分)1.3.1 是否制定并执行了全员培训计划(5分)1.3.2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5分)1.3.3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应对培训(5分) 1.3.4 是否对员工进行了安全技能考核(5分)1.4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20分)1.4.1 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5分) 1.4.2 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控制措施(5分)1.4.3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控制措施的检查和评估(5分)1.4.4 是否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生产控制措施(5分)1.5 事故应急处置(20分)1.5.1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5分) 1.5.2 是否开展了必要的事故应急演练(5分)1.5.3 是否建立了健全的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联络机制(5分)1.5.4 是否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5分)1.6 安全生产纪律(20分)1.6.1 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生产纪律和行为规范(5分) 1.6.2 是否执行了安全生产纪律和行为规范(5分)1.6.3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安全生产纪律的检查和整改(5分)1.6.4 是否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生产纪律和行为规范(5分)2.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评分指标体系,按照每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评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
评分方法
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
一、基本要求
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落实情况:地下矿山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和重要岗位的聘用。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4. 安全教育培训:必须对各类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 安全设施设备: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7. 紧急救援预案:必须制定健全的紧急救援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二、评分方法
评分以100分为满分,根据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按
照以下方面进行评分:
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15分
2.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15分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20分
4. 安全教育培训:15分
5. 安全技术措施:20分
6. 安全设施设备:10分
7. 紧急救援预案:5分
通过实施这些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如何实行,有什么具体要求,越详细越好⑴、安全标准化的国家标准;(导则、实施指南、评分办法、证书、牌匾等)⑴、安全标准化的考评办法;(考评机构、内部自评、外部考评、等级认定、公告后发证授牌、五级最低、一级最高)⑴、安全标准化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三级以上直接换证、六个月内可代替现状评价;2010年底以后换证者必需达到最底等级、2013年底未达标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⑴、统一大纲培训、统一软件考评;⑴、每三年一次外部考评、每年一次内部自评、发生死亡及重大事故应重新外部考评;⑴、以独立生产系统为考评单位、三项指标最低定级;多个系统以最低定级;⑴、尾矿库为非正常库不得参评;安全标准化的五个支撑体系1、技术支撑体系;2、考评标准体系;3、标准化培训体系;4、激励约束体系;5、信息交流体系;安全标准化系统需要制定的制度:1、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方针的制定、发布、传达、评审与修订;目标的考核评价。
2、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意识识别;需求识别与获取;融入、评审与更新。
3、责任制管理制度:制定、沟通、培训、评审。
4、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管理制度:人员任命要求、任命的更新、任命书;安委会的构成、会议记录。
5、员工参与管理制度:收集并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事项;确保员工获得参与安全活动的机会;确保员工的拒绝权。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产生、使用、评审、修订和控制。
7、外部联系、内部沟通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对象;事项;投诉的处理;建议的收集与处理要求。
8、管理评审制度:人员组成、评审输入与结果处理。
9、供应商/承包商管理制度:选择、评价与管理。
10、安全认可与奖励管理制度:修订安全奖惩制度。
11、工余安全管理制度:1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评价方法;范围;流程;风险控制原则;结果文件化;定期回顾。
13、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管理制度:方法;范围;程序;作业指导书;定期回顾。
金属非金属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二○一五年七月目录一、说明 (1)二、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3)1.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1.1 目标(30) (3)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0) (3)1.3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30分) (5)1.4 安全生产责任制(30) (5)1.5 文件与资料控制(50) (6)1.6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30) (8)1.7 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40) (9)1.8 安全投入和工伤保险(50) (10)1.9 员工参与(30) (12)2. 风险管理 (13)2.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要求(40) (13)2.2 风险评价(80) (14)2.3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40) (16)3. 安全教育培训 (18)3.1 需求识别与分析(30) (18)3.2 培训(90) (19)4.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1)A. 液态盐类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1)4.1采收工艺(100) (21)4.2变化管理(80) (24)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6)4.1采收工艺(100) (26)4.2变化管理(80) (29)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1)A. 液态盐类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1)5.1 基本要求(80) (31)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32)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4)5.1 基本要求(80) (34)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36)6.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8)A. 液态盐类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8)6.1作业环境(80) (38)6.2作业过程(120) (40)6.3劳动防护用品(40) (42)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43)6.1作业环境(80) (43)6.2作业过程(120) (45)6.3劳动防护用品(40) (48)7. 职业卫生 (49)7.1健康监护(40) (49)7.2 职业病危害控制(50) (50)7.3 职业卫生监测(40) (51)8. 隐患排查 (53)8.1一般要求(40) (53)8.2巡回检查(50) (54)8.3例行检查(50) (55)8.4专业检查(50) (56)8.5综合检查(50) (57)8.6隐患排查治理(30) (58)9. 应急管理 (59)9.1应急准备(30) (59)9.2应急预案(30) (60)9.3应急响应(30) (62)9.4应急保障(40) (63)9.5应急评审与改进(40) (64)10.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66)10.1报告(30) (66)10.2调查(30) (67)10.3统计与分析(30) (68)10.4事故、事件回顾与总结(30) (69)11. 绩效测量与评价 (70)11.1绩效测量(40) (70)11.2绩效评定与改进(40) (72)一、说明1.为规范全国金属非金属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合理确定评审等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评分办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年月目录一、说明 (1)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5)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5)1.1 方针(50分) (5)1.2 目标(50分) (6)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9)2.1需求识别与获取(30分) (9)2.2融入(40分) (11)2.3 评审与更新(30分) (13)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14)3.1 安全生产责任制(60分) (14)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80分) (18)3.3 员工参与(60分) (21)3.4 文件与资料控制(60分) (24)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50分) (27)3.6 系统管理评审(50分) (31)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60分) (33)3.8 安全认可与奖励(50分) (37)3.9 工余安全管理(30分) (39)4.风险管理 (41)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50分) (41)4.2 风险评价(120分) (44)4.3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80分) (51)5.安全教育与培训 (55)5.1 员工安全意识(80分) (55)5.2 培训(120分) (58)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63)6.1 设计要求(50分) (63)6.2 采矿工艺(150分) (66)6.3 生产保障系统(150分) (69)6.4 变化管理(100分) (75)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78)7.1 基本要求(100分) (78)7.2 设备设施维护(200分) (81)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85)8.1 作业环境(160分) (85)8.2 作业过程(240分) (92)8.3 劳动防护用品(100分) (97)9.职业卫生管理 (101)9.1 健康监护(60分) (101)9.2 职业危害控制(80分) (104)9.3 职业卫生监测(60分) (106)10.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109)10.1 安全投入(100分) (109)10.2 安全科技(60分) (111)10.3 工伤保险(40分) (113)11.检查 (114)11.1 一般要求(80分) (114)11.2 巡回检查(80分) (117)11.3 例行检查(80分) (120)11.4 专业检查(100分) (122)11.5 综合检查(80分) (124)11.6 纠正和预防措施(80分) (126)12.应急管理 (128)12.1 应急准备(60分) (128)12.2 应急预案(100分) (132)12.3 应急响应(100分) (135)12.4 应急保障(80分) (138)12.5 应急评审与改进(60分) (141)1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144)13.1 报告(50分) (144)13.2 调查(50分) (147)13.3 统计与分析(60分) (151)13.4 事故、事件回顾(40分) (154)。
金属非金属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
二○一五年七月
目录
一、说明 (1)
二、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3)
1.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
1.1 目标(30) (3)
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0) (3)
1.3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30分) (5)
1.4 安全生产责任制(30) (5)
1.5 文件与资料控制(50) (6)
1.6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30) (8)
1.7 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40) (9)
1.8 安全投入和工伤保险(50) (10)
1.9 员工参与(30) (12)
2. 风险管理 (13)
2.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要求(40) (13)
2.2 风险评价(80) (14)
2.3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40) (16)
3. 安全教育培训 (18)
3.1 需求识别与分析(30) (18)
3.2 培训(90) (19)
4.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1)
A. 液态盐类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1)
4.1采收工艺(100) (21)
4.2变化管理(80) (24)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26)
4.1采收工艺(100) (26)
4.2变化管理(80) (29)
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1)
A. 液态盐类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1)
5.1 基本要求(80) (31)
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32)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4)
5.1 基本要求(80) (34)
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36)
6.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8)
A. 液态盐类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8)
6.1作业环境(80) (38)
6.2作业过程(120) (40)
6.3劳动防护用品(40) (42)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43)
6.1作业环境(80) (43)
6.2作业过程(120) (45)
6.3劳动防护用品(40) (48)
7. 职业卫生 (49)
7.1健康监护(40) (49)
7.2 职业病危害控制(50) (50)
7.3 职业卫生监测(40) (51)
8. 隐患排查 (53)
8.1一般要求(40) (53)
8.2巡回检查(50) (54)
8.3例行检查(50) (55)
8.4专业检查(50) (56)
8.5综合检查(50) (57)
8.6隐患排查治理(30) (58)
9. 应急管理 (59)
9.1应急准备(30) (59)
9.2应急预案(30) (60)
9.3应急响应(30) (62)
9.4应急保障(40) (63)
9.5应急评审与改进(40) (64)
10.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66)
10.1报告(30) (66)
10.2调查(30) (67)
10.3统计与分析(30) (68)
10.4事故、事件回顾与总结(30) (69)
11. 绩效测量与评价 (70)
11.1绩效测量(40) (70)
11.2绩效评定与改进(40) (72)
一、说明
1.为规范全国金属非金属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合理确定评审等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评分办法。
2.本评分办法适用于非金属矿床类型的地下液态盐类开采矿山、原地溶浸开采类矿山、矿泉水、地热等液态开采类矿山。
本评分办法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类矿山。
3.评审年度(申请之日起前一年)内无重伤2人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死亡事故,且满足下列要求的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方可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审:——建立健全了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了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合格证;
——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其他从业人员依照规定接受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依法参加了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了保险费用;
——为从业人员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定期检测检验;
——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4.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由11个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划分为若干子元素,每一子元素包含若干个问题。
5.本评分办法对子元素赋予不同的分值,子元素分值之和为元素分值。
子元素分为策划、执行、符合、绩效4个部分,每个部分权重分别为10%、20%、30%、40%。
各元素分值明细表如下:
元素分值明细表
标准化评审得分总分为200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换算公式如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评审得分÷2000×100。
6.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7.本评分办法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8.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一级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相应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伤分别在1人(含1人)、2人(含2人)、3人(含3人)以上的,取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经整改合格后,可重新进行评审。
二、地下液态开采类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1.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1.1 目标(30)
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0)
1.3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30分)
1.4 安全生产责任制(30)
1.5 文件与资料控制(50)
1.6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30)
1.7 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40)
1.8 安全投入和工伤保险(50)1.8.1安全投入(30)
1.8.2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20)
1.9 员工参与(30)
2. 风险管理
2.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要求(40)
2.2 风险评价(80)
2.3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40)
3. 安全教育培训
3.1 需求识别与分析(30)
3.2 培训(90)
4.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A. 液态盐类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4.1采收工艺(100)
4.2变化管理(80)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4.1采收工艺(100)
4.2变化管理(80)
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A. 液态盐类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5.1 基本要求(80)
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5.1 基本要求(80)
5.2 设备设施维护(120)
6.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A. 液态盐类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6.1作业环境(80)
6.2作业过程(120)
6.3劳动防护用品(40)
B. 液态原地浸出矿山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6.1作业环境(80)
6.2作业过程(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