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三 表达技巧强化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5
诗三首【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A(2)B(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语文试题解析之文言文阅读新东方在线甄丽鹤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第一天,94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新东方在线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解析。
在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试题解析(一)中我们讲了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的部分,下边,我们来说说文言文阅读。
【原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4·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表达技巧1.[2015·大庆实验中学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①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②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 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即景抒情。
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
(2)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一方面借想象将来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
解析(1)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点明上片所写的景与要抒的情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写了哪些景,抒了哪些情。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
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
第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
“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
“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
“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
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
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
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2)“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拼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否则快乐过去就不会再回来了,既写出欣赏春光时的快乐,也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2.[2015·贵州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晚游宿田家越其杰①云香深染帻,花气暗沾衣。
村犬随人吠,山蜂逐客飞。
柴门新上月,荷篠②晚耘归。
暂就田家宿,欣然进蕨薇③。
[注] ①越其杰,贵州贵阳人,明万历34年举人。
此诗作于闲居故里郊游之时。
②篠(xiǎo):竹制农具。
③蕨薇:蕨菜,嫩时可食。
(1)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贵州山乡怎样的景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意象:香云、花气、吠犬、山蜂、柴门、新月、田家等。
景象:香云缭绕,花气沾衣,犬随人吠,山蜂追逐,新月初上,荷锄晚归,借宿农家,共进晚餐。
表现了诗人兴致悠然、陶然田家的心境,写出了贵州山乡悠闲散淡、古朴宁静的农家生活情景。
(2)①融情于景。
香云、花气、吠犬、山蜂、柴门、新月、田家、荷篠等景物,无不充满农家田园的生活情趣,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悠闲散淡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②动静结合。
香云缭绕、花气沾衣、犬随人吠、山蜂追逐是动态描写,而柴门、新月、田家等是静态描写。
动景与静景相互映衬,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傍晚农家闲适宁静的生活图景。
③细节表现。
借宿农家,共进蕨薇,写在村民家里与主人一起共享野菜的细节,表现贵州山民热情待客,淳朴浓厚的民风。
解析(1)题答题的思路是先分析具体所描写的意象(景物),再分析借助景物所抒发的情感,即情景交融。
(2)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 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惊”:吃惊、惊讶。
“怯”:胆怯、害怕。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了喜爱之情。
(2)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
侧面:①对比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②正衬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③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用词造句的能力。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生动传神的字大多在动词和形容词。
据此不难确定“惊”和“怯”二字。
答题时,在指出字词之后,要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2)回答此题,要扣住题中“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分析橘的形象的塑造。
比如,从正面分析,诗中“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等词语写出了橘的形象。
从侧面分析,则有“反衬”和“烘托”和“侧面描写”几种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昭君怨[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具体分析这首词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什么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阕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梅”这一意象,从以下几方面来写:①两个“道是”句写梅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②梅花色如雪;③香气高雅不同一般;④花枝旁逸;⑤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
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解析(1)此题要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意象;一是哪些方面。
此词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
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上阕写了它的开花的时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2)由“竹篱茅舍”“富贵玉堂”可知,梅花的栽种环境不同,但开花无异,因此用了对比的手法。
根据这首词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词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
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
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
它构成了一种优美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
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表现了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
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词人的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
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
(2)①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②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都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③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