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基础自测八上古诗文唐诗五首黄鹤楼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八上《唐诗五首》同步巩固分层设计练习卷一(《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阶段一:基础知识扎实过(35分)1.将文中空缺的生难字补充完整。
(30分,每空一分)《野望》[唐]王绩东()()()望,()()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落()。
牧人()()(),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黄鹤楼[唐]崔颢()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白云千()空()()。
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
日暮乡关何处()?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国过居()。
征()出汉(),归()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关逢()骑,都护在燕然。
2.解释以下重点字词(5分)①徙倚欲何依:②晴川历历汉阳树: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日暮乡关何处是:⑤征蓬出汉塞:阶段二:课文内容共积累(25分)1.下列表述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5分)A.《野望》的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生活场景。
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说明了诗人在现实中难寻知音,孤苦无依,只好靠追怀先人前辈来抒发自己的理想。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点明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乡之情。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既点明了诗人自身独自远行的身份,又表现出想要马上见到边关将士的急切心情。
2.文学常识填空(10分,每空一分)①《野望》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此诗为作者弃官后归隐于此东皋处所作。
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采薇”源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常用“采薇”来比喻______________。
③崔颢,_________(朝代)诗人,诗人所提到的“昔人”指的是____________。
④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______________。
有“诗佛”之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题野望练习题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
地点: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事情____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_对__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黄鹤楼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1)历历: 2)萋萋: 3)乡关:2、黄鹤楼位3、本诗以黄鹤楼为立足点进行描绘,诗句如同电影镜头的切换,其中“”句写的是景,“”句写的是景,“,”写的是景,“,”写的是景。
4、“白云千载空悠悠”既是描绘了,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5、尾联间接呈现出的景色。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用典故,写了黄鹤楼的传说。
B 颔联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C 颈联描画江上美景,极富人情味。
D 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之情。
8、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中运用了不少双音叠韵词(词组),使全诗富有音乐美。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共11题;共54分)1.《黄鹤楼》选自《________》,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________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其作品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唐诗;唐;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考点】黄鹤楼,作家作品【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使至塞上》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________”。
【答案】王维;摩诘;唐;诗佛【考点】使至塞上,作家作品【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3.《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
【答案】《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考点】钱塘湖春行,作家作品【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4.《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__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考点】诗,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对偶【解析】【分析】这首诗写诗人游览西湖,诗人从孤山寺游到白沙提,游览的地点分别为“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因此本诗是以诗人行踪为线索。
黄鹤楼
(时间:8分钟满分: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答案: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仙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二、名句默写。
(4分)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
是: , 。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 。
答案: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雁门太守行
(时间:5分钟满分: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歌颂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导析:“塞上燕脂凝夜紫”并不是写边塞风光的秀美,而是衬托战地悲壮的氛围。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进行赏析。
(3分)
答案:(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名句默写。
(4分)
3.(2018聊城)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
“, ”。
4.“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
答案: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1讲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目录一、考点过关练 (2)篇目1:《黄鹤楼》 (2)篇目2:《使至塞上》 (2)篇目3:《钱塘湖春行》 (2)篇目4:《饮酒》 (3)篇目5:《春望》 (4)篇目6:《雁门太守行》 (5)篇目7:《赤壁》 (5)篇目8:《渔家傲》 (6)篇目9:《浣溪沙》 (6)二、真题实战练 (7)三、重难创新练 (10)篇目1:《黄鹤楼》1.(2023·广东广州·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找出诗句中运用神话起笔,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篇目2:《使至塞上》2.(2023·海南海口·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校考二模)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 ”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表达了思乡情怀,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2)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篇目3:《钱塘湖春行》3.(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阅读下列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行王明阳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
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
好将吾道①从吾党②,归把渔竿东海湾③。
注:①吾道:我的思想、学说。
王明阳为明代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崔颢无双诗黄鹤千古楼
《黄鹤楼》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即景生情,一气呵成写就的吊古怀乡之佳作,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是历代推崇的珍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余一江楼。
巨大的落差,让诗人怅然若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在眼前回放,但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本句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是值得反复品味的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笔锋一转,写登黄鹤楼之所见: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故乡又在何处呢?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的文笔表现出缠绵的乡愁。
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专题 古诗词曲梳理与巩固训练八年级上册八13 黄鹤楼 〔唐〕崔颢教材原文参考译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关键句理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情感:吊古怀乡,既有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也有望不见故乡而生发的无限愁思。
14 使至塞上 〔唐〕王维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经过了属国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他告诉我)统帅正在前线(指挥督战)。
关键句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壮丽景色的强烈赞叹,因它而变得胸襟开阔。
)15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看到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天相接。
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繁多的野花渐渐开放,光彩照耀,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
我最爱湖东景色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
黄鹤楼
(时间:8分钟满分: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答案: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仙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二、名句默写。
(4分)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
是: , 。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 。
答案: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