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书法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2
浦口名仕张孝祥(图)(原创)
浦口名仕张孝祥(图)(原创)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南宋著名词人,擅书法。
著有《于湖集》。
《泾川帖》又称字富帖,为张孝祥行书信札。
此帖字体圆浑清雅,自具风骨。
词风与陆游等同源。
他也是浦口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据传说张孝祥生在官宦家庭,但因为他的父辈们都是为政清廉,并无积蓄,加上又受秦桧奸党的迫害,家境和普通人家一样贫困。
张孝祥在幼年的时候很聪明,在他二十四岁时上京赶考,为借路费绕道六合,路过黄悦岭(今黄山岭)天已黑,他只好投宿附近一户人家。
夜深三更已过,有一花容月貌年轻女子敲他房门,进来后伸出左手给他看,上有“欲觅人间种”。
张孝祥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德过人。
他为不使女人为难就在她右手写上“难欺天上神”五个字。
后来张孝祥在大比中和秦桧孙子秦埙不相上下,最后请宋高宗赵构定夺,不想宋高宗出联给他们对,出的就是“欲觅人间种”,张孝祥于是高中状元。
本人发此贴,只希望众位不仅知道江浦有个林散之,更应知道历史上这位名人名仕.此处录其书法代表作品,供赏玩.
张孝祥手迹(草书<<柴沟贴>>)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湖>>
草书也自成一体。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书法(一)殷商时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二)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二、秦汉书法(一)秦代书家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二)秦代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三)汉代简牍江淮汉简、西北汉简(四)汉金文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2、东汉隶书碑刻:(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汉南三颂”:《石》、《西》、《郙》)(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张孝祥书法:学颜遒劲雄伟、崇米笔势奔放摘要:张孝祥书法,有颜真卿书法遒劲雄伟,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之态;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
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
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孝祥书法,有颜真卿书法遒劲雄伟,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之态;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
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
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孝祥书法作品【临存帖】(一)张孝祥书法成就及书法欣赏张孝祥书法作为南宋著名书法家,其渊源甚广。
孝祥并不局限于一家之长,而是广学各家所能,从而熔铸出自己的风格。
其中尤以“学颜”,“崇米”为著。
他的书法,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遒劲雄伟,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之态,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
除了揣摩前人墨迹,勤奋苦练之外,他也虚心求教当时书法名家刘岑,提高草书水平。
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观之者壮”,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正如“枯竹折松,驾雪凌霜”(曹勋《跋张安国草书》),可谓”笔力雄健,骨相奇伟,风格飘逸,气质清劲,并能自出新意“。
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孝祥的书法,一如其人,其诗,其词,激越、豪迈、睿智、高洁,而这些元素却如此巧妙、婉转,出人意料,甚至带着几分俏皮地穿插渗透于文本之间。
“真而放”,让人联想到苏轼,他们都是可爱的。
最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张孝祥仅仅在世间停留了三十八载的脚步,就匆匆而逝。
宋代张孝祥诗选(一)张孝祥诗选(一)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词人,书法家。
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祖籍蜀中简州(今四川简阳),迁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张氏举家迁浙,孝祥出生于明州鄞县,幼承家学,好读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因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年三十八岁。
葬于建康上元县钟山之清国寺。
今墓存于南京江浦老山。
张孝祥善文章,擅诗词,精书法,以策、诗、文“三绝”着称于世。
作词造诣颇深,风格豪迈,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之一,与张元干的词被称为南宋初期词坛上的“双璧”。
其诗词多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
文章过人,着有《于湖居士乐府》、《于湖词》、《古风律诗绝句》、《于湖集》。
现天童寺尚存其书《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碑刻。
生平事迹见《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现代《浙江通志/人物志》、《安徽省志/人物志》、《安徽和县志》有传。
《全宋诗》第45册卷二三九八至二四○八27731-27804页存诗十一卷。
据其《于湖集》,现录诗484首,词239阕。
次东坡先生韵八首微凉入船窗,秋水满湘浦。
过尽前头滩,只得夜来雨。
人鱼不相及,挂颊以香饵。
因循十年错,归计觉今是。
悠然望江南,日出烟霭微。
倚门双白发,屈指待儿归。
渔师来卖鱼,船小风荡漾。
得钱瞥波去,不怕江流涨。
朝发方良矶,莫宿白水湾。
宽作一月程,须见江南山。
我程可默数,中秋过江池。
趁得江南来,新春玉满箕。
栈羊割肥红,社瓮拨浓绿。
再拜为亲寿,起舞自作曲。
闭门静观心,奄息闷天和。
张孝祥书法
张孝祥的书法在南宋一代名气甚著,高宗说他“必将名世”,孝宗亦在张
孝祥去世后见到他遗墨“心实敬之”(叶
绍翁《四朝见闻录》)。
南宋朝诸多名家
文人,都对孝祥的书法推崇有加。
陆游
谓“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
囊玉轴,无家无之。
”——可见当时受
欢迎程度之高。
朱熹语曰“安国天资敏
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
其作字皆得
古人用笔意。
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
益奇伟。
”——赞赏之余,对其早逝也
深表惋惜。
杨万里称“张安国书甚真而放,然学之者未尝见公之足于户下者也。
”——欣赏之情可见。
更有曹勋,王十朋,岳珂,董更,谷中等,都对张孝祥书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张孝祥书法作为南宋著名书法家,其渊源甚广。
孝祥并不局限于一家之长,而是广学各家所能,从而熔铸出自己的风格。
其中尤以“学颜”,“崇米”为著。
他的书法,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遒劲雄伟,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之态,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
除了揣摩前人墨迹,勤奋苦练之外,他也虚心求教当时书法名家刘岑,提高草书水平。
总体而言,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观之者壮”,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正如“枯竹折松,驾雪凌霜”(曹勋《跋张安国草书》),可谓”笔力雄健,骨相奇伟,风格飘逸,气质清劲,并能自出新意“[1]。
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孝祥的书迹传世甚少,今天尚能看到的只有六副作品:
1 《静安府帖》
2 《临存帖》
3 《关辙帖》
4 《泾川帖》
5 《柴沟帖》
6 跋《黄庭坚书伏波神祠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