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7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10):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当局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当局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当局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当局提供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当局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财政概述1.财政概念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经济部门,经济范畴: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提供者,非排他,非竞争,混合物品:公共与私人需要;共同需要,无差别享用,付出代价但非等价,政府的职责,涵盖广;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1.3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2.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基本关系2.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研究政府和市场关系:两个资源配置的系统关系是理论前提2.2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信息,价格,资源配置,优胜劣汰:垄断-高价,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不公,经济波动2.3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厘清政府职责;提供公共物品,宏观调控2.3.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法政,公共生产和提供,财政手段2.3.3政府干预失效:政治全力不创造财富却能支配经济;决策失误,寻租,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3.财政职能3.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3.2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3.3收入分配职能: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增长,经济结构,: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网上作业题第一章财政学概述一、填空题1. 公共产品的特征是()和()。
2. 财政的职能有()、()、()。
3. 最优的效率标准一般用()来表示。
4.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5. 公共财产具有()和非排斥性。
6.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完全采用()形式。
7.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8.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9. 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
1. 非竞争性、非排斥性2.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3. 帕累托最优4. 功利主义5. 非竞争性6. 价值7. 国家8. 实现国家职能9. 一部分社会产品二、选择题1.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A、功利主义B、平均主义C、罗尔斯主义D、折衷主义2.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政府B、财政C、政党D、国家3.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产品B、国民生产总值C、社会总产值D、商品总产值4.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财政类型,它起源于()。
A、社会主义国家B、封建社会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计划经济国家5.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社会公平C、消灭贫穷D、维护效率6. 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C、取之于民,用之于己D、灵活性、无偿性、固定性7. 财政分配属于社会在生产的哪个环节()。
A、生产环节B、分配环节C、交换环节D、消费环节8. 下列哪种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A、财政分配B、信贷分配C、价格分配D、工资分配9. 下列哪种观点主张“财政活动体现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分配论B、价值分配论C、国家资金运动论D、社会共同需要论10. 教育需求属于一种()。
A、私人需求B、全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11. 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1.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2.主要表现:(1)资源配置失效①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②竞争失灵③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④偏好不合理(2)收入分配不公平(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3.原因:(从政经上抄过来的)存在(正、负)外部影响;对公共产品生产的调节有限;产生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二、公共产品1.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2.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公共产品的特征):(1)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3.分类: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1)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2)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三、为什么由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
3.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
四、财政的职能1.概念: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2.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②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2)收入分配职能①含义: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③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税收(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③执行工具: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3.财政职能与市场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1)联系: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共有的职能,政府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职能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