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9.51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跟踪检测(九)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 项正确。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选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
4.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结合题干“中共十四大报告”以及材料中“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故本题选择D项。
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知识结构背景目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结果意义伟大的战略决策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决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发的提出对外开放加快农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识记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B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B3.“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B.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盛行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答案:C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意义有 ------------------------------------------()①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5.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答案:B6.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是 ------------------------(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红旗》杂志 D.《文汇报》答案:B7.“文革”后,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 --------------------------------------------------------()A.它系统地批判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B.它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它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D.它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答案:B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A.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答案:C9.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答案:D10.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措施的是 ---------------()①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④总结和评定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答案:B11.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措施的是 -------------( )①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④总结和评定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答案:B12.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二.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目的是 ---(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改革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C.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答案:C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答案:C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已成功地实现了党的 -------------------------()A.工作重心的转移B.思想路线的转移C.基本路线的转移D.指导思想的转移答案:B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6.中共八大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强调民主集中制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C.实事求是的精神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习题详解
第一题: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1.解析思路:引导学生从前后变化的角度思考“转折”。
2.答案要点: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第二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
1.解析思路:注意把握改革开放的含义。
改革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城市;开放主要是对外开放。
2.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对团结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实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的活力得到增强。
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区,并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
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而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根据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及漫画“土地承包到户”等信息可知,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选B项。
2.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由题干粮食产量的前后对比可知,体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变化,故选D项。
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A 项时间段,因为那时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没开始;也不可能出现在B 项和C 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 项时间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应是攀升而不是下降;C 项时间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应是畸形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得到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只有D 项时间段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故选D 项。
4.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在家乡发展乡镇企业。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一—《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坏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强调民主集中制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C.实事求是的精神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哪次会议为起点正式开辟的?(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程首先是在()A.农村沿海地区 C.城市D.国营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B.是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11.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①广东②江苏③福建④浙江⑤海南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13.建国以后我国国民经济与主要工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吋期是()A. 1949—1952 年B. 1953—1957C. 1968—1973 年D. 1979—1995 年1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岀: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训练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础达标]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到:“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九大D.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2.最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广东、福建C.山东、河南D.湖南、湖北3.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
这反映了企业要求()A.扩大经营自主权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4.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其主要目的在于()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
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能力提升]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①建立经济特区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④开辟经济开放区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④8.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深圳特区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D.上海浦东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1.1982 年中共十二大指出 :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 ( )A.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2.2008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2819 个,是 1949 年的 51.3 倍。
博物馆 1893 个,是 1949 年的 90.1 倍。
共有广播电台 257 座,而 1949 年只有 49 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 277 座。
全年生产故事影片 406 部,而 1978 年仅生产故事片 4 部。
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
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 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 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价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3.1982 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 个减为 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 5.1 万人减为 3 万人。
而在 1988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
由此可知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B.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C.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D.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4.著名学者任世江认为,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该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B. 不符合农业现代化C. 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D. 是国家的错误决策5.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
课时跟踪检测(九)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选B 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
4.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A项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正确;C项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 B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导学号:68230051】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答案】 A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A项与史实不符,所有制没发生变化;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 B
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导学号:68230052】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故选A项。
B项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C项不是改革的中心环节;D项是在十四大上提出来的。
【答案】 A
5.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
6.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导学号:68230053】A.深圳B.浦东C.厦门D.海南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能力提升]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④错误。
【答案】 B
8.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
“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片地方来,建立特区。
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答案】 B
9.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用口号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
(2)分析上述口号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3)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
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显著特点要结合革命、政治等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显著特点要结合生活、经济等回答。
第(2)问前者结合“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后者结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逐一回答。
第(3)问若答“不需要”,可从口号的主观性、鼓动性回答。
若答“需要”,可从口号的宣传、号召和激发热情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群众运动色彩明显、极富鼓动性。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语言朴实、发展经济意识浓、多为经验性总结。
(2)原因: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左”倾错误和情绪滋长;国际、国内形势紧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观点:不需要。
理由:口号属于意识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口号具有较强的鼓动性;不切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负面引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理性。
观点:需要。
理由:口号反映社会现实;口号流传快,有较强的宣传力和号召力,对公众影响大;切合实际的口号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切合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