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CO2、CO的化学性质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具预备:酒精灯、集气瓶、小花、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水等。
教学过程:提问:写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析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分子结构不同使它们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讲故事“屠狗妖的传说”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
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
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是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妖原来是…”大家猜想:屠狗妖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一、二氧化碳CO2列举生活事实:冷饮店用雪状固体放入水中得到冰凉的汽水,雪状固体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入学习内容,并提问:物质的性质包括那些方面?[演示实验1]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
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会用化学方式表示这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CO2与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一课程引入从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利弊有关的谜语引出二氧化碳,激起同学们对本课的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课程导入】谜语竞猜: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家指出它的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提问】关于二氧化碳,你想了哪些问题?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把它称为“植物的粮食”“灭火先锋”“粉刷匠”……(二)教学环节二解密谜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把二氧化碳称为“灭火先锋”呢?【实验探究】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教案名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方法;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教学内容:1.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1.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二氧化碳的生成和应用领域。
2.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1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2.2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3一氧化碳的生成和应用领域。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3.2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3.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4.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1实验操作: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4.2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2.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实验法: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3.讨论法: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仪器和试剂;3.图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0分钟)1.引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显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介绍其基本概念。
教学步骤二: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领域(2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介绍二氧化碳的生成和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饮料制造等。
教学步骤三: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领域(2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介绍一氧化碳的生成和应用领域,如燃烧反应、化学工业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中学杜德怀
一、教学分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入“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启蒙课。
本单元的教学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氧化物与酸碱盐的知识起着过渡作用。
学生对CO2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方法,运用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CO2,从物质具有两面性来认识CO2 的利与弊。
二、教学设计
ⅰ、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讨及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性质掌握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与合作,获取成就感;通过对CO2利与弊的认识,学会辨证思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ⅱ、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有CO2?
引出课题——CO2的性质
实验探究——①(问题探究式)
从贮存方法、收集方法推测CO2的物理性质,并设
计实验验证。
通过演示实验6—4,6—5,分析现
象得出CO2的部分性质,并与氧气作对比。
——②(发现探究式)
列提纲,指导学生分组探究CO2与水反应,生成了
碳酸。
教师演示实验:对变红石蕊试液加热。
CO2通入石灰水。
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
程式。
归纳总结——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
知识应用——(案例分析)
拓展延伸——从CO2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认识物质。
(阅读探究)
巩固练习——(谈学习体会)
ⅲ、教具的准备:
集气瓶、水槽、导管、CO2简易发生装置、白醋、烧杯(250ml)、阶梯蜡烛、四瓶CO2气体、干花(紫色石蕊),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1:4)。
ⅳ、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收集并证明你呼出气体中有CO2?(演示实验)
(二)、实验探究:
1、展示一瓶CO2气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贮存方法,收集方法,猜测CO2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
2、演示实验6—4、6—5,讨论分析得出CO2的某些性质。
(投影)
实验
实验
得出CO2与反应生成了碳酸(CO2+H2O=H2CO3)。
加热第Ⅳ朵纸花,纸花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得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投影)
碧饮料中含有CO2气体?
演示实验6—7。
分析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 Ca(OH)2—CaCO3↓+ H2O (检查CO2)
(三)、归纳总结:
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
(四)、知识应用:(案例分析)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大约有十多米深,因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也跟着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
(五)、拓展延伸:
从二氧化碳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认识其重要性,并形成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进山洞、菜窖时做灯火实验)
(六)、巩固练习
1、实验室用什么方法收集CO2气体,如何验满。
2、CO2与空气如何区别。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有一层白膜,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4、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CO2,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给上述溶液加热又变为__________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又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课题:二氧化碳CO2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大于空气,可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CO2=H2CO3
干冰。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 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