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有中括号的算式里: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注: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叫中括号,它必须用在小括号的外面,和小括号一样,都是改变运算顺序。算式中同时出现两个一样的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首先看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商是否是整数,再看是否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如60÷2=30我们说60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0。用字母表示为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

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 倍,积扩大或缩小m÷n 倍。

(六)、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缩小(扩大)几倍,除数扩大(缩小)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商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扩大)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

(七)、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2、相距问题(同向而行)

相距距离=速度差×相距时间

相距时间=相距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相距距离÷相距时间

3、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要尽量多买贵的,人数最少要尽量多买便宜的。

5、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先计算后比较。

三单元:确定位置

1、分清列和行

列:竖行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

行:横行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向后数。

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通常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表述。

2、写数对定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先找出物体所在方格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照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规定写出数对。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小括号把两个数字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如(6,5),前面的数字表示列,后面的数字表示行,点(6,5)表示第6列第5行。

巧记:确定位置有妙招,一组数对把位标。竖排为列横排行,列先行后不能调。标示位置用括号,逗号分隔要记牢。

3、注意点

(1)、能根据观测点、方向和距离三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准确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准确地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进路线,能熟练地根据行进路线画出路线图。

四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点: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和3条底。三角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互相对应。

三角形高的画法:1.边底重合, 2.平移点边底重, 3.画垂线(一般画成虚线),4.标垂直符号写上“高”。

4、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的三角架。

5、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7、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来分可分为:(1)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注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3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