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起六大行业出口退税率提高 业内纷纷叫好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税[2009]88号
颁布时间:2009-6-3发文单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电视用发送设备、缝纫机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二、罐头、果汁、桑丝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电动齿轮泵、半挂车等机电产品,光学元件等仪器仪表,胰岛素制剂等药品,箱包,鞋帽,伞,毛发制品,玩具,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三、部分塑料、陶瓷、玻璃制品,部分水产品,车削工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四、合金钢异性材等钢材、钢铁结构体等钢铁制品、剪刀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
五、玉米淀粉、酒精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具体商品清单见附件。
六、本通知自2009年6月1日起执行。
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特此通知。
附件: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商品清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我国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原因及影响由于外贸顺差与外汇储藏的持续大量增加,国家自去年以来,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希望通过出口退税率变化,降低出口增长速度,改变出口产品构造,平抑贸易顺差,使国际贸易趋于平衡。
在此,仅就我国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作一简析。
一、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措施概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1985年开场实施。
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展了改革,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根底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1996年中国政府将出口退税率从11%、13%和17%分别降为3%、6%和9%。
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严重萎缩。
所以1998年国家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规定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以刺激出口。
尽管此后国家又先后几次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但是2006年以前,我国大局部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沿用的还是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出口退税率。
去年开场,我国加大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今调整措施更是频繁出台。
2007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局部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型材、盘条等另外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那么取消出口退税。
2007年6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局部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对142项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对209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
2007年7月1日,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因分析2006年以前的几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重点对小X围高耗能产品进展调整,并给予了企业一定时间过渡适应期。
2007年6月18号公布的?关于调低局部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涉及2831项商品,商品数目约占海关税那么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而且没有设置过渡期。
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7)2
【总页数】1页(P48-48)
【关键词】商品出口;纸制品;税率;国家税务总局;电子信息;财政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767;F812.42
【相关文献】
1.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J],
2.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提至13%机制纸和纸板再次无缘出口退税率上调 [J], 无
3.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提至13% 机制纸和纸板再次无缘出口退税率上调 [J],
4.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J],
5.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出口退税提高到13%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新政策导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是国家税收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进一步促进出口贸易,改革和完善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新政策进行介绍和解读。
1. 出口货物增值税新政策出口货物增值税是指对出口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
根据我国的税收政策,对于出口货物,按照零税率征收增值税。
近期,我国政府针对出口货物增值税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以促进外贸增长,实现贸易平衡。
以下是出口货物增值税新政策的主要内容:1.1 出口货物增值税免税政策为进一步刺激出口贸易,我国对一些特定的出口货物实行了增值税免税政策。
主要包括生产企业自用设备和技术进口设备,以及符合一定条件的农产品和文化用品等。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
1.2 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政策为鼓励企业出口,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了增值税退税政策。
根据现行政策,企业出口货物后,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退回已缴纳的增值税。
这种退税政策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其出口竞争力。
1.3 出口货物增值税进口抵扣政策为促进加工贸易和外贸出口,我国对于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进口环节可以进行抵扣。
即企业在购买用于出口生产的原材料、设备等货物时,可以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
这一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出口能力。
2. 出口货物消费税新政策与出口货物增值税相比,出口货物消费税的税收政策相对较少。
但是,针对一些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商品,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了消费税。
以下是出口货物消费税新政策的主要内容:2.1 出口货物消费税减免政策根据我国的税收政策,一些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商品在出口环节可以享受消费税减免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鼓励企业生产和出口更加健康和环保的商品,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新政策的影响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新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外贸发展、提升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31号有效成文日期:1994-02-18字体:【大】【中】【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现发给你们,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特对出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退还或免征规定如下:一、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下列企业的货物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一)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二)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三)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建筑材料;(五)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三、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一)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二)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三)卷烟;(四)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
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办理退税。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的免(退)税规定另行下达。
四、除经国家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外,下列出口货物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此条款已失效或废止)(一)原油;(二)援外出口货物;(三)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
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金等;(四)糖。
五、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后,不论是内销或出口均不得做扣除或退税。
但对下列出口货物考虑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予以扣除或退税:(此条款已失效或废止)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渔网渔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
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动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商品出口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商品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其动态变化备受关注。
出口退税,简单来说,就是指国家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近年来,商品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
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的商品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对于一些受到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产品,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来看,商品出口退税政策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对于那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退税率往往较高,这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产品,则适当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了出口退税,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商品出口退税政策还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可以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则可能会适当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为了更好地落实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政府部门也在不断优化退税流程,提高退税效率。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税务、海关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大大缩短了退税时间,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然而,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充分,导致无法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部分地区的退税工作存在着审核把关不严、违规操作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月一日起六大行业出口退税率提高业内纷纷叫好
4月1日起六大行业出口退税率提高业内纷纷叫好
中国税网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提高轻纺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802个税号的产品。
按照通知内容,具体调整为:将CRT彩电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将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将车辆后视镜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将锁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此次调整共涉及3802个税号。
通知也明确,上述规定的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对于上述六大行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各行业叫好声一片,各大媒体及专家学者们也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纺织业:调整在预料之中
从今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
自2008年7月以来,国家已经先后3次调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继续上调达到16%。
预计可为出口纺织服装企业增利百亿左右。
媒体分析认为,此次出口退税的再次上调早已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但速度和额度却不同于原先想像,2月份出口数据的急剧恶化是本次上调的直接诱因。
今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19.03亿美元,同比大降14.54%,2月当月纺织服装同比下降35.19%,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比1月份下降了56.2%。
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有数位代表、委员齐建言,再次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有关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5%提高到17%的议案在当时受到很大关注。
专家分析,政府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还有另外一方面考虑,虽然部分产品还有上调空间,但在目前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这种操作表明了政府逐步有序调控的态度,如果一下子力度太猛会造成国际市场供应能力增加太快,由此导致市场价格快速下滑,反而会加剧企业负担。
有色金属退税率提高利好行业
从2009年4月1日起,部分有色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9%至17%。
主要涉及的成卷的精炼铜板、合金镍条、杆、型材、铝合金制空心异型材等产品。
2008年下半年开始,有色金属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产能严重过剩,库存状况恶化,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大幅跳水,部分产品已逼近成本价。
面对需求的疲软,有色行业纷纷减产,但仍无法改善日益恶化的行业基本面。
目前,铝、铜、铅、锌和镍等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幅度均已超过50%,有色金属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在去库存、去杠杆化打击下,有色业下游需求几近休克,今年一季度刚性需求有所恢复,致下游库存开始重建,二季度将进入传统旺季,若能借力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需求更有
望超越一季度,子行业中铜的基本面相对强劲,铅锌显底部特征。
另外,由于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点,国家及时出台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有色金属回暖提供了保障。
退税率提高将缓解国内钢铁产能过剩
此次调整,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
主要涉及的品种有热轧不锈钢板卷、部分硅电钢。
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出口退税率再调将促进出口增长,缓解国内钢铁产能过剩。
据悉,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能过剩。
尤其是需求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而持续疲弱之时,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1月份钢铁企业复产导致产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增大。
由于2月份下半月国内钢铁价格大幅回落,小型钢企开始停产,大中型钢企又开始限产,2月份粗钢产量环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
预计3月份国内粗钢产量还将继续环比下降。
1-2月,各品种钢材的库存较2008年12月末相比都出现明显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这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是对前几年大幅度的下调出口退税,甚至加征出口关税的一种回调,是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必要的。
退税率上调对电子信息产品业影响不大
为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全面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次出口退税率也对列入规划的电子信息产品的退税率也进行了上调。
中国电子报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1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420.3亿美元,同比下降38.2%,低于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9.1个百分点。
各行业进出口均呈现负增长。
这次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所涉及的面较广,但相关人士称,由于该行业特殊,所以出口退税率所起的影响不会很大。
链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回顾
第八次(2009年4月1日):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第七次(2008年11月1日):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
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第六次(2008年8月1日):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第五次(2007年7月1日):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经过这
次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
第四次(2005年):中国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第三次(2004年1月1日):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
第二次(1998年):为促进出口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至5%、13%、15%、17%四档。
第一次(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