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定价交易模式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47.79 KB
- 文档页数:6
基差实操案例
实操案例:基差交易
基差交易是指在期货市场上,同时进行期货合约和现货合约的交易,通过利用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差价来获取利润。
案例背景:
假设某农产品的期货合约为A,现货市场上的该农产品的价格为B,且A的价格往往高于B。
投资者C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希望通过基差交易来获取利润。
具体操作:
1. 投资者C购买一份A的期货合约,同时在现货市场上卖出一份相同数量的该农产品。
2. 等到交割日,C将期货合约交割,同时将现货市场上购买的农产品交割给买家。
3. 由于期货合约价格高于现货市场价格,C可以获得期货合约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差价作为利润。
案例分析:
基差交易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期货合约与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如果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交易亏损。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基差交易时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和对农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
结论:
基差交易是一种利用期货合约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差价进行交易的策略,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获取利润。
然而,投资者在进行基差交易时需要谨慎操作,并进行风险管理。
豆粕基差定价模式分析1. 引言豆粕是豆类加工后得到的一种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豆粕的生产与消费存在地区差异,这就导致了豆粕的基差定价模式的存在。
本文将就豆粕基差定价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市场表现,为豆粕生产和交易提供参考依据。
2. 豆粕基差定价模式豆粕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
豆粕基差定价模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2.1 供需关系豆粕的基差定价模式首先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供大于求时,基差很可能为负值,反之则有可能为正值。
2.2 交割期限豆粕期货交易存在交割期限,不同交割期限的期货合约对应的基差也会有所不同。
短期合约的基差相对较小,长期合约的基差相对较大。
2.3 存储成本豆粕是一种易腐性品种,需要进行存储和防腐处理,存储成本是影响豆粕基差的重要因素。
存储成本越高,基差往往越大。
3. 豆粕基差定价模式的实证分析为了深入研究豆粕基差定价模式,我们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以下是2010年至2020年的豆粕基差数据:日期基差2010-01-01 -102011-01-01 52012-01-01 82013-01-01 -22014-01-01 32015-01-01 62016-01-01 102017-01-01 72018-01-01 22019-01-01 -52020-01-01 -8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基差的正负值交替出现,表明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基差的重要因素。
2.基差在波动中逐渐增大,存储成本的增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特定的时间段基差相对较大,这可能与交割期限的选择有关。
4. 结论与建议豆粕基差定价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生产和交易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关注豆粕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把握市场机会。
2.注意存储成本的影响,合理安排仓储和防腐措施,降低库存成本。
您一定想知道的基差定价思路——卖方篇展开全文您一定想知道的基差定价思路——卖方篇2018-02-05 牛钱网导读:延续上一篇文章“轻松看懂基差贸易模式”中的内容,我们知道在基差贸易中一般将升贴水的报价方称为基差的卖方,而将接受升贴水并拥有点加权的一方称为基差的买方。
基差贸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升贴水的交换。
因此,对于基差的买卖双方,在贸易策略制定上也就比较大的不同,小编将会分别从买卖双方两个角度为您分析基差贸易策略制定方面的不同。
本篇小编将会主要用来分析基差贸易中的卖方交易策略升贴水报价策略CNF(到岸价格)升贴水一般包含FOB(离岸价格)升贴水加上运费,因为各地距离货物交接地点的距离不同,运费自然会产生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到CNF升贴水。
在升贴水谈判的过程中,基差卖方一般会将自己的预期利润也含在升贴水中,此外,其他的一些前期的支出,如:利息、储存费用、经营成本等也会考虑在内。
除却这些可以通过企业自身运算出来的数字,货物提供方当地货物的供求紧张状况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当地货物比较紧俏,那么现货价格相对于期货价格就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因为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最终导致的就是基差会逐渐走强;反之亦然。
因此,基差卖方在确定基差报价之前,需要对未来现货的供求状况做一个尽可能准确的预估,如果预测未来现货供应将会逐步趋紧,那么升贴水的报价就会高一些,反之如果未来商品供应将趋于宽松,那么升贴水的报价就会低一些。
如果现货价格波动不大,那么基差卖方往往要升贴水的报价和期货价格相联系。
如果是买方叫价交易,那么一般卖方作为贸易商会先做卖出套期保值,也正是为此,一般卖方都可以实现啊盈利性套期保值。
此时,如果期货价格上涨,那么升贴水报价就会下降一些,反之期价下跌,升贴水会相应的上涨一些。
同样的,如果是卖方叫价交易也是本着这个原则,那就是保持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与现货价格相互匹配,以保证基差买方易于接受此报价。
饲料企业新采购模式探讨——基差定价的交易模式作者:安思泽来源:《湖南饲料》 2013年第6期安思泽(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众所周知,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是期货的两大基本功能,但是实际中,企业运用这两大功能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就价格发现而言,目前油脂压榨企业、豆粕贸易商均将期货价格变化作为其定价的主要参考因素,在对未来价格判断时,企业也将期货远期合约的价格作为参考:在规避价格风险方面,从近一年来的经验我们发现,由于预期丰产的信息已经在期货价格上得以体现,期现基差过大,这造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化不一致,从而给饲料企业、压榨企业、贸易商等的套期保值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随着企业对期货工具认识的加深,新的采购模式——基差采购模式——正在兴起,我们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一、豆粕基差过大,企业套保困难2013年年初,受到美豆丰产等因素的影响,期现价差过大,现货价格与1309的价格相差1000元/吨左右:就目前来看,受到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预期丰产等因素的影响,现货价格与1405的基差在1100元/吨左右、与1409的基差在1200元/吨左右。
豆粕基差过大,饲料企业在做套期保值时是遇到一系列的问题:(1)期货与现货价格变化不一致,如果企业担心豆粕现货价格下跌,想对已有的库存做卖出保值,但是由于豆粕期货价格过低,现货价格跌时期货价格可能下跌、甚至可能上涨,这将给套期保值者带来巨大损失:如果企业担心豆粕期货价格上涨,但是由于目前现货价格过高,期货价格可能会跟随现货价格下跌而下跌:(2)期货到期时间的限定,企业只能给合约到期月份进行保值,假设由于预期未来大豆大幅丰产,远期合约的价格大幅低于现货价格,如果市场预期是正确的,期货到期时现货的价格正好是目前期货远期合约的价格,如果企业在市场上做买入套期保值,期货价格在这段时间没有变化,但是在到期之前现货价格仍然比期货价格高,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套期保值基本没用,除到期月之外,企业的进货价格并没有锁定。
您一定想知道的基差定价思路——买方篇您一定想知道的基差定价思路——买方篇2018-02-08 牛钱网导读:在上一期“您一定想知道的基差定价思路—卖方篇”中,小编提到:基差贸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升贴水的交换。
在贸易中一般将升贴水的报价方称为基差的卖方而将被动的接受升贴水然而可以获得点价权的一方称为基差的买方。
基差交易对于基差卖方来说,非但可以保证卖方锁定合理的销售利润,同时也可以将交易中产生的价格风险转移给点价方。
相对来说,作为基差买方基差贸易的利弊就更为值得分析。
作为基差买方,较为有利的方面除了明确了采购(销售)的上家(下家),更主要的是通过获得了商品的点价权,可以在商品定价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未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的机会。
但是在拥有点价权的同时,基差买方也随之面临着在基差合同签订后价格向不利于企业方向发展的风险带来的不利因素。
因此基差贸易中买方的策略更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仔细分析一下。
作为基差买方,在基差交易中的基本原则同样是收益最大化原则。
与基差卖方在贸易中思考方式不同的是:作为基差卖方时,如果希望获得最大化的收益需要围绕基差变动公式,即:使交易谈判时的升贴水报价与建立套保头寸时的即时基差的差值(基差变动)尽可能对自己有利;而作为基差买方由于最终现货成交价格是期货点价价格+升贴水,所以买方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升贴水谈判和对期货合约的点价两个方面。
升贴水谈判策略基差贸易中,基差买方一般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不知道基差卖方在套期保值时的建仓基差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通常,基差买方为了换来点价的权利,最终不得不在升贴水方面付出一定的代价。
虽然卖方让利空间有限,买方在进行谈判时也应当尽可能讨价还价争取优惠。
除此之外,有一点基差买方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市面上,升贴水的报价并不是唯一的,具体到每家基差卖方给出的升贴水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的诧异,基差买方也应当多走多问,争取讲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
基差交易模式简析基差定价模式当前国际大宗商品采用的定价模式主要都为“期货价格+升贴水”。
其中以国际铜、豆类等金属及谷物贸易为主。
而国内的饲料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也算运用该模式的主要参与者。
在美国贸易商向国外出口大豆时,则采用:大豆出口价格=约定期限内CBOT大豆近月合约期货价格+CNF升贴水价格,CNF升贴水=FOB升贴水+运费。
其中,期货价格则是要求买方在规定的期限内、规定的期货合约上自由点价;离岸现货升贴水(FOB)则是由买卖双方协议商定出,但其最初报价则是需要卖方结合现货购销成本、期货保值成本、合理的利润预期等基本要素,再依据套期保值操作原理和基差定价原理得出,当然其值可为正(升水),也可为负(贴水)。
具体来看,某年11月初,中国大豆进口商B与美国贸易商A签订大豆进口合同,双方约定采用基差定价交易模式。
贸易商A的初期FOB报价为:103.55美分/蒲式耳;经过双方协定后,最终敲定FOB 为:100美分/蒲式耳,而美湾到中国的巴拿马型船运费为200美分/蒲式耳,点价最后期限为12月5日。
因此,中方购买大豆价则为:CBOT大豆1月期货合约价格+300美分/蒲式耳。
如果进口商B最终选定的CBOT大豆1月期货合约价格为900美分/蒲式耳,那么中国进口大豆的到岸价为440.92美元/吨(=(900美分/蒲式耳+300美分/蒲式耳)*36.7437蒲式耳/吨)在现货贸易合同中,把用三个月或三月以后的远期价格约定为成交价的交易称为长单,而采用现货价格成交的则成为短单。
基差交易实质在基差定价模式中,可以发现升贴水及期货价格则是决定基差交易的两个关键指标。
当点价结束时,升贴水报价方的现货价格=期货平仓价+升贴水(现货价-期货平仓价=升贴水=平仓基差),由此可见升贴水其实也是一种基差,只是它是事先确定好了。
所以,基差交易的实质则可看做升贴水报价方卖出基差,升贴水接受方买入基差。
因此,升贴水报价方则称为基差卖方,而接受升贴水报价并拥有点加权的一方称为基差买方。
基差和基差定价模式介绍基差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常用于衡量市场上某一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异。
基差也可以被视为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可以用来进行商品定价和风险管理。
在基差定价模型中,基差被认为是该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值。
期货价格是投资者在交易所上通过期货合约所表示的未来交割价格,而现货价格是实际物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市场价格。
基差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供需关系、市场情绪、政治事件等。
当市场供应超过需求时,基差可能呈负值,即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
相反,当需求超过供应时,基差可能呈正值,即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
基差的波动可以反映市场对未来供需变化的预期。
基差定价模型可以通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来确定基差的变动趋势。
基本分析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和供需基本面,如季节性变化、天气状况、产量预测等。
技术分析则通过图表、趋势线和指标等工具分析历史数据,以寻找规律和趋势。
基差定价模型在商品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农产品市场中的基差定价模型可以用于确定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以帮助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
能源市场中的基差定价模型可以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定价,以及能源公司的投资决策。
总之,基差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异。
基差定价模型通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供需状况,预测未来价格走势,从而进行商品定价和风险管理。
基差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投资者都需要对基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动趋势。
一方面,基差定价模型可以用于商品期货市场,帮助投资者和交易员确定商品的期货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基差代表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供需变化的预期。
当基差为正时,意味着投资者预期未来价格会上涨,而负值则意味着预期下跌。
基差定价交易模式详解基差定价交易模式是一种用于商品市场中的交易策略,用于利用基差的变动来获取利润。
在这种交易模式中,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异。
基差通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季节性变化、货物质量和交付地点等因素而变动。
基差定价交易模式利用基差的波动来进行买卖,以获取价格差的利润。
基差定价交易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基差的变动来进行交易,在基差扩大时进行买入,在基差缩小时进行卖出,从而获得价差利润。
这种交易模式需要对市场供求关系和基本面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确定基差变动的可能原因和趋势。
同时,交易者还需要关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以确定合适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1.分析市场供需关系:交易者需要对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的季节性变化、库存水平、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以确定基差变动的可能原因。
2.选择适合的交易品种:根据自身的交易经验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易品种进行交易。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交易规则,交易者需要了解和熟悉所选择的品种的特点。
3.确定买卖点: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合适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通常,在基差扩大时进行买入,在基差缩小时进行卖出。
4.建立仓位:在确定买卖点后,交易者需要建立合适的仓位来进行交易。
仓位的大小取决于交易者对市场的判断和风险承受能力。
5.控制风险:在进行交易时,交易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以及不断调整和控制风险。
同时,交易者需要设立止损和止盈点位,以防止亏损过大或利润回吐。
6.交易执行与管理: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者需要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计划和策略,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和管理。
同时,交易者还需要及时关注市场信息和动态,以做出合适的决策。
基差定价交易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基差的波动来获取利润,同时能够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然而,这种交易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市场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等。
因此,交易者在进行基差定价交易时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严格的交易纪律和管理能力。
基差交易[进口商采取的套期保值策略]基差交易基差交易进口商采取的套期保值策略基差交易是进口商经常采取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
它是指进口商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交易价格,从而将转售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
基本信息中文名基差交易外文名Basis Trading类型经常采取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定义用期货市场价格固定现货交易价格基差交易概念基差交易是进口商经常采取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
它是指进口商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交易价格,从而将转售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
用这种方法,进口商在与出口商谈判时,可以暂时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固定基差,有进口商在装运前选择期货价格来定价。
一旦进口商选择了某日的期货价格,则他同时会在期货交易所建立空头交易部位。
等到转售货物时,进口商再以等于或大于买入现货的基差价格出售货物,并在期货交易所以多头平仓。
这样,无论期货价格如何变化,进口商都不会在现货交易中受到任何损失,而且如果卖出现货的基差大于买入现货的基差,进口商还会取得基差交易的盈利。
举例如下:基差交易某进口商以基差形式与国外商人签订一笔玉米进口合同,价格为12月份期货价格加上15美分(+15centsoverDec),交货期为11月份.12月份的期货价格由进口商在10月10日前选择。
于9月28日,该进口商12月份期货价格较为合适,遂通知出口商选择9月28日的期货价格2.36美元/蒲式耳,另外为转移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空头交易部位。
11月2日,该进口商在国内寻找最终买主,达成转售合同,现货价格跌至2.45美元/蒲式耳,而期货价格也下降到2.28美元/蒲式耳。
进口商在达成转售合同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以多头平仓。
这样,现货卖出基差—现货买入基差=17—15=2美分。
从上例可以看出,该进口商通过基差定价配合套期保值,不但在价格下跌时,用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了现货市场的亏损,而且还取得了基差交易的盈利每蒲式耳2美分。
轻松看懂期货基差贸易模式基差交易基差交易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基差,期货和现货之间差价,不断扩大和缩小所产生的波动进行的套利交易。
另一种则涉及到大宗商品的贸易领域,买卖双方将大宗商品交易的最关键因素“成交价格”拆分为两块,一块是由指定合约的期货价格产生的基准价,一块是通过买卖双方会务谈判形成的升贴水价格。
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交易也被称为“基差交易”。
基差贸易的定价形式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基差定价模式中,“期货价+升贴水”是最为主流的一种模式。
简单的一次交易,为什么要添加这么多概念,把一件事情搞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对于国际上的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和基差在一定时期内均可能存在剧烈的价格波动。
很多大型的企业为了保证收益的稳定可控,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而基差贸易的这种(期货+升贴水)的定价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规避价格剧烈波动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手段。
升贴水和期货价格是决定现货成交最终价格的两个关键因素。
升贴水和基差很相似,基差是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值,而升贴水与基差的唯一差别就在于它是在签订贸易合同的时候就被确定好了的。
基差贸易的实质就是一种升贴水的贸易,而对于期货价格的部分,贸易公司一般都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基差贸易的对于买卖双方的利弊基差交易中采用的期货价格具有公平、公正、公开且不存在价格垄断和贸易欺诈的优势。
而且,利用期货价格作为基准,同时结合对商品在产地和质量方面的考虑调整升贴水,很好的利用了市场的定价机制,使得买卖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
基差交易模式对于基差卖方来说更为有利,它可以在通过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使得销售方获得合理的销售利润并同时加快销售速度。
但是对于基差买方,利弊是共存的。
有利因素主要是通过基差贸易可以明确进货或者出货方,通过预先提交货物,使得生产和库容安排的更为合理,同时因为拥有了点价权,买方企业就拥有了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销售利润的机会。
但是作为升贴水的买方,因为无法获知套保时的建仓基差,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获得点加权,而且在合同签订后到点价完成前这段时间需要冒着期货价格向不利于企业方向发展的风险,因此需要对点价策略仔细斟酌。
基差定价业务浅析一、基差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一期货价格。
二、基差合同对于买家而言,基差定价合同的采销步骤如下:1、卖家报基差,买家询基差;2,买卖双方签订基差定价采购合同;3,买家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履约保证金;4,买方点价。
对于未点价部分如果买家想先提货后点价,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溢价货款,也就是先提货后点价;5,基差销售(先不点价)或一口价销售。
(如果销售)三、点价点价主要出现在大宗商品的远期现货交易中,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金交易,节省买方资金占用;二是规避订货到实际交付期间的价格风险。
本质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把物流与定价过程分解开,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在一些例如大豆、铜、石油等大宗商品贸易中,点价交易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
购销双方签合同时不以固定的价格而是确定价格的计算公式,一般是期货价格+升贴水,根据不同的交易品种升贴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升贴水的高低,与点价所选取的期货合约月份的远近、期货交割地与现货交割地之间的运费以及期货交割商品品质与现货交割商品品质的差异有关。
然后约定一个作价期,在作价期内买方支付点价保证金后可以根据期货盘面的价格点价,有时买方会多次点价,每次点一部分数量,也可以一次点价所有的合同数量,具体点价方式要根据买方对市场的判断,买方点价卖方同意即确定所点数量的价格。
点价需要在作价期内,若超出作价期则按合同约定的方式结算。
点价的作用体现在给买方一个选择价格的机会。
最初,点价常用在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当中,因为进出口贸易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物流时间,而这段时间内货物的市场价格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动,以至于对买方很不合算。
四、历史刚开始中国的油脂企业从美国进口大豆,船期40天。
进口大豆时,要交10-20%保证金,每船大概5.5万吨。
从大豆离开美国港口,要经过40天左右才到达中国港口。
在这40天之内,大豆价格可能已经发生大幅的下降,以至于中国的进口商即使放弃这些保证金并再次从别地拿货,也比直接要这船货划算,这就导致很多中国进口商违约。
基差定价交易模式详解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基差交易定价模式详解
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定价方式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主流模式。
国际铜贸易、豆类等谷物贸易往往都通过“期货价格+升贴水”的交易模式进行操作。
目前,国内饲料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中运用该模式定价相对成熟。
例如,美国贸易商向国外出口大豆时,大多采用以下基差定价模式:
大豆出口价格=交货期内任意一个交易日CBOT大豆近月合约期货价格+CNF升贴水价格;CNF升贴水=FOB升贴水+运费。
在上述定价公式中,“期货价格”由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期货合约上自由点价。
离岸(FOB)现货升贴水是卖方依据套期保值操作和基差定价原理,结合自己的现货购销成本、期货保值成本之间的基差变动预期和合理的预期利润,在谈判现货贸易合同时报出,并与买方最终议定。
其中,FOB升贴水可以为正值(升水)也可以为负值(贴水)。
例如,某年11月初,中国某大豆进口商与美国某贸易商签订大豆进口合同,双方商定采用基差定价交易模式。
美方对大豆FOB升贴水报价是在相应CBOT大豆1月期货合约价格上+美分/蒲式耳。
经买卖双方谈判协商,最终敲定的FOB 升贴水报价+100美分/蒲式耳,并敲定美湾到中国的巴拿马型船的大洋运费为美元/吨,约合200美分/蒲式耳,中国进口商务必于12月5日前完成点价。
那么,到中国的大豆到岸价为CBOT大豆1月期货合约价格+300美分/蒲式耳。
如果中国大豆进口商最终点价确定的CBOT大豆1月期货合约价格平均为900美分/蒲式耳,那么,根据基差定价交易公式,到达中国港口的大豆到岸价(CNF)= (900美分/蒲式耳+300美分/蒲式耳) ×蒲式耳/吨(大豆单位换算系数)=美元/吨。
在现货贸易合同中,通常把成交价格约定为三个月或三个月以后的远期价格交易称为长单,而把在签订合同时以现货价格作为成交价格的交易称为短单。
目前,电解铜国际长单贸易通常采用的定价方法是,以装船月或者装船月的后一个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电解铜现货月平均价为基准价。
而买卖双方年度谈判的主要焦点只是买卖双方确定产地到不同地区的运输、保险费用。
定价模式如下:电解铜国际长单贸易定价=LME铜三个月期货合约价格+CIF升贴水价格;到岸CIF升贴水价格=FOB升贴水价格+运费+保险费。
假设某日铜FOB升贴水报价为20美元/吨,运费55美元/吨,保险费5美元/吨,则CIF报价为升水80美元/吨,当天LME三个月铜期货即时价格为7600美元/吨,则铜的即时现货价就是7680美元/吨。
基差交易实质
从基差定价模式中不难发现,升贴水及期货价格是决定基差交易中最终现货成交价的两个关键项。
当点价结束时,对升贴水报价一方来说,现货最终价格=期货平仓价格+升贴水;升贴水=现货最终价格-期货平仓价格=平仓基差。
因此,升贴水实际上也是基差的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它是事先就人为确定好的。
所以,基差交易的实质是一方卖出升贴水(基差),一方买入升贴水。
通常将升贴水报价一方称之为基差卖方,而将接受升贴水报价并拥有点价权利的一方称之为基差买方。
对基差卖方来说,基差交易的实质,是以套期保值方式将自身面临的基差风险通过协议基差的方式转移给现货交易中的对手。
假设基差卖方在与交易对手签订基差贸易合同之前做套期保值时的市场基差(建仓时基差)为B1,当交易对手基差买方在点价后,基差卖方的套保头寸平仓基差为B2,则此时的基差变动为△B=B2-B1。
这样,不管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只要基差卖方与现货交易的对手协商得到的升贴水(平仓时基差)B2,正好等于开始做套期保值时的市场基差(建仓时基差)B1,也就是当△B=0时,就能实现完全套保,取得升贴水报价的预期利润。
也就是说,在基差交易中,决定基差卖方套保效果的并不是价格的波动,而是基差的变化。
考虑到基差卖方一旦建立套期保值头寸后,基差B1就由当时的市场确定了,而升贴水B2则是由自己报价,并与交易对方协商人为确定。
因此,如果基差卖方能争取到一个更有利的升贴水,使得△B尽可能的大,则就尽可能多地获得额外收益。
因此,对升贴水的定价谈判是基差贸易的关键所在。
基差交易类型
按照点价权利的归属划分,基差交易可分为买方叫价交易(又称买方点价)和卖方叫价交易(又称卖方点价)两种模式。
如果将确定最终期货价格为计价基
础的权利即点价权利归属买方,则称为买方叫价交易;若点价权利归属于卖方,则称为卖方叫价交易。
在买方叫价交易中,作为卖方的贸易商,通常是先做了卖出套期保值,同时积极在现货市场上寻找买家,再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对期货价格的升贴水后,由买方在规定时段内,来点价确定期货价格作为现货最终计价基准,故属于买方叫价交易。
该种情况下,不论期货价格如何变化,做了卖出套期保值的基差卖方几乎都可以实现盈利性套保。
如果是现货买方为防止日后价格上涨而事先做了买入套期保值,确定了买进期货时的基差后,同时积极在现货市场上寻找货源,再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在期货价格基础上的升贴水幅度后,由现货卖方在规定时段内,来点价确定以哪一个交易日的期货价格作为现货成交基准价,这就属于卖方叫价交易。
该种情况下,不论期货价格如何变化,做了买入套期保值的基差卖方几乎也都可以实现盈利性套保。
不过在基差定价交易中,通常都是买方叫价交易多一些,卖方叫价交易少见一些。
例如,在大豆国际贸易中,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而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客户。
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主要是在中国油厂、美国贸易商和美国农民三方之间进行。
中国油厂主要是通过一口价和点价方式确定最终的大豆进口采购价格,而美国农民则主要是采取点价卖货的方式。
与中国油厂买方叫价交易类似,美国农民的卖方叫价交易是指农民把大豆卖给国际大贸易商之后,并不马上确定大豆的卖出价格,而是对应于CBOT大豆某月期货合约,双方协商确定一个升贴水,农民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自行选择“点取”确定规定合约的期货价格,所“点取”的期货合约均价再加上事先商定的升贴水,即为农民最终得到的大豆销售价款。
这就是典型的卖方叫价交易,与中国油厂的买方叫价交易正好是相对的过程。
而国际大贸易商的利润来源就在于赚取其中固定的升贴水价差。
至于国际贸易商面临的大豆价格上涨风险或下跌风险,则会通过事先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转移给市场的投机者了。
例如:10月下旬正是美国大豆开始收割的季节,某国际贸易商计划从美国农场主手中收购万吨大豆,并转卖给中国油厂。
由于在美国现货贸易中往往多运用基差交易,国际贸易商在从农场主手中收购大豆时,双方采用基差交易方式。
按照约定,该贸易商的老主顾某中国油厂会计划于12月购进等量的美国大豆,同样双方采用的也是基差交易方式。
由表大豆基差交易方式分析,在美国农场主、国际贸易商与中国油厂之间的基差交易中,对于农场主来说,贸易商上门收购,无运输成本负担,大豆实际销售价为美元/吨,比签订合同当日在现货市场销售多获利(990-920)×=(美元/吨)。
对于贸易商来说,现货成本+销售预期利润+运费合计为990+10+169=1169(美分/蒲式耳),现货销售收入为1000+109=1109(美分/蒲式耳);现货市场亏损为(1109-1169)×=(美元/吨);而在期货市场盈利为(1060-1000)×=(美元/吨)。
可见贸易商期现盈亏相抵,实现完全对冲,获得10美分/蒲式耳的预期销售利润。
对于中国油厂来说,当时采用一口价的采购成本为美元/吨,而采用点价交易方式的采购成本只有美元/吨,降低成本美元/吨,实现了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基差交易利弊分析
采取基差交易的优点在于兼顾公平性与合理性。
所谓公平性是指模式中的期货价格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集中竞价产生的,几乎不存在价格垄断或价格欺诈等问题。
而所谓合理性是指将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作为现货成交的基准价时,因产地、质量有别等因素,在定价时买卖双方还考虑到了现货对期货价的升贴水问题。
该定价模式更突出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使买卖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有利于现货生产和贸易建立起平等共赢的经营机制。
对基差卖方来说,基差交易模式是比较有利的。
一是可以保证卖方获得合理的销售利润,这是贸易商近几年来大力倡导推行该种定价方式的主要原因;二是将货物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点价的一方;三是加快销售速度。
对基差买方来说,基差交易模式有利有弊。
有利方面一是采购或销售的商品有了确定的上家或下家,可以先提货或先交货,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或降低库容;二是拥有定价的主动权和可选择权,灵活性强,具有降低采购成本或提高销售利润的商机;三是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不利方面一是由于不知道基差卖方套保时的建仓基差,作为升贴水的买方在谈判时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在价格上肯定要有一定的付出,以换来点价的权利;二是基差贸易合同签订后,面临点价其间价格向不利于自身方向波动的风险,一旦点价策略失误,企业亏损风险有可能将会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防范措施。
例如,中国油厂之所以当初接受点价贸易,主要是因为这种结价方式在熊市中越后结价越便宜,而当时国内引入这种交易方式的头两年国际大豆市场正以熊市为主,让中国油厂尝到了甜头。
但随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暴涨,导致中国油厂采取基差交易在点价方面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