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箱的设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油箱的结构及设计
油箱是用钢板焊成,大型的油箱则用型钢作成骨架,再在外表焊上钢板。
油箱的形状一般是方形或长方形的,为了便于清洗油箱内壁及箱内滤油器,油箱盖板一般都是可拆开的。
设计油箱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壁板:厚度一般为3~4mm;容量大的油箱可取4~6mm。
对于大容量的油箱,为了清洗方便,也可以在油箱侧壁开较大的窗口,并用侧盖板紧密封闭。
底板与底脚:底板应比侧板稍厚一些,底板应有适当斜度以便排净存油和清洗。
油箱的底部应装设底脚,底脚高度一般为150~200mm,以利于通风散热及排出箱内油液。
顶板:顶板一般取得厚一些,为6~10mm,若泵、阀和电机安装在油箱顶部时,顶板厚度应选大值。
顶板上的元件和部件的安装面应经过机械加工,以保证安装精度。
为减少机加工工作量,安装面应该用形状和尺寸适当的厚钢板焊出。
隔板:油箱内一般设有隔板,隔板的作用是使回油区与泵的吸油区隔开,增大油液循环的路径,降低油液的循环速度,有利于降温散热、气泡析出和杂质沉淀。
隔板一般沿油箱的纵向布置,其高度一般为最低液面高度的2/3~3/4。
有时隔板高于液面,在中部开有较大的窗口并配上适当面积的滤网,对油液进行粗滤。
油箱生产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油箱生产方案的详细信息。
油箱是一种常见的储存液体燃料的容器,用于汽车、船舶和发电机等设备中。
生产高质量的油箱需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制造计划,并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2. 设计要求•容量:确定油箱的容量,根据目标设备的燃料消耗量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估计。
•材料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储存液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铁、铝合金或塑料等。
•结构设计:考虑油箱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压力和振动等外部力量。
•密封性:油箱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燃料泄漏和外部物质污染。
•安全性:要考虑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如防止火灾和爆炸等危险事件。
3. 制造过程3.1 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油箱的三维建模并进行结构分析,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油箱的形状、尺寸和壁厚等参数的确定。
•进行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估算,以确定最优的制造方案。
3.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选择确定所需的钢材或塑料等原材料。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切割、折弯和焊接等加工处理,以制备成油箱的零部件。
3.3 组装制造•将零部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组装,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胶合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组装过程中,注意对油箱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结构完整、无漏洞和无损伤。
•对油箱内部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和使用寿命。
3.4 质量控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压力测试等。
•对不合格的油箱进行修复或重新制造,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安装和维护•在安装油箱时,需要确保其与设备的连接牢固可靠,并遵循安装说明书中的指导。
•定期对油箱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内部和外部表面、检查密封性和防护涂层的状况等。
•对于损坏或老化的油箱,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以避免安全风险和性能下降。
sae里关于油箱加油口的标准
SAE国际是一个专门制定汽车和机械工程标准的组织,它制定了许多标准,包括了一系列的汽车工程标准。
关于油箱加油口的标准,SAE J2244 是一个相关的标准,它规定了汽车油箱加油口的设计和性能要求。
根据SAE J2244标准,油箱加油口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安全性:加油口设计需要确保加油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避免溢油、防止静电火花等安全问题。
操作便利性:加油口的设计要方便车主进行加油操作,包括加油枪的插拔、加油口盖的开启和关闭等。
密封性能:加油口的密封性能对于防止燃油蒸发和外部杂质进入油箱非常重要。
耐久性:加油口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经受长期使用和恶劣环境的考验。
除了上述方面的要求外,SAE J2244标准还规定了加油口的尺寸、形状、材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对加油口的防盗设计和加油系统的完整性要求等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SAE J2244标准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标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设计和性能测试方面的内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比较专业和复杂。
如果你需要具体了解汽车油箱加油口的标准,建议向专业的汽车制造商或研究机构进行咨询。
汽车油箱是怎么设计的,在上下坡时都可以吸到油?
汽车行驶中上下坡、加减速时油箱里的油会晃动,那么油箱内部到底要怎样设计才能保证油量低的时候油泵不会因为油液晃动而吸不到油呢?今天咱们就来增加一点没用的汽车知识。
1、老式的油泵:设计简单粗暴,油量低时确实容易吸不到油
老式的汽油泵结构简单粗暴,一个支架,配上一个泵芯,吸油口再罩一个粗滤网就成了。
油箱底部设计一个相对低一些的区域,把油泵挨着底放进去就行了。
这种结构在完全静止状态下几乎也能把油抽得很干净,但是汽油量太少的时候你再上下坡就容易吸不到油了。
以前很多面包车都用的是这种油泵,曾经又一次跑高速时服务区
关闭,油表灯亮着的情况下又跑了将近60公里,下高速时明显感觉上下坡时发动机耸动。
因为汽车行驶中油泵是一直工作的,它需要给喷油嘴提供足够的喷油压力,如果油泵吸不到油就会导致供油量不够,影响发动机动力。
2、新式油泵:设计巧妙,几乎不用担心
如今很多车都用的是新型汽油泵,设计非常巧妙。
油泵并不直接从油箱里吸油,而是被装在一个储油杯里。
储油杯底部有一个吸油口,只允许汽油进入油杯,油杯里的汽油无法流出去。
油泵工作时只吸油杯里的油,而油泵输出的一部分汽油通过一根管子驱动油杯底部的射流喷嘴,利用汽油流动产生的真空把油箱里的汽油不停地往油杯里吸。
这种油泵只要油箱没空,那油杯里一直是满的,自然不用担心上下坡吸不到油了。
液压油箱设计要点一、油箱结构:一般採用抗腐蚀性钢材製作,且须考量油箱内表面防腐处理,并顾及与介质之相容性、处理后之可加工性及製造之经济性,条件允许时採用不銹钢製作是最理想的选择。
油箱必须有足够的容积,一方面须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因此油箱结构设计需具下述特点,以下针对其构成零件说明:(1) 油箱本体:厚度3~4mm,若油箱容积超过320L,厚度取4~6mm,侧壁须安装油位计以掌控实际油位高度。
(2) 维修盖:於本体侧壁设计一或多个维修盖,须配合密合垫、螺栓组装,避免洩漏。
其主要功用,便於清洗过滤器及油箱。
(3) 箱底:以倾斜的方式与壁板焊接成形,并於最低处安装洩油口,便於洩油。
(4) 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至最低液面以下,防止吸空和回油喷溅產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不小於3倍管径。
(5) Drain油管:於液压系统中,作為压力控制阀等组件之泄油功用,设计时须注意不可插入油液下,防止背压对系统產生影响。
(6) 回油管口须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增大回油管口之截面积,可减慢流速防止衝击箱底之沉积物。
(7) 吸油管末端可安装100μm之网式过滤器,防止大形异物吸入系统中,安装位置须利於过滤器的清洗与拆装。
(8) 空气呼吸器:防止油箱出现负压而设置的通气孔上须装空气滤清器,其容量至少為液压泵额定流量的2倍。
(9) 油箱盖:厚度為本体壁厚之3~4倍,製成凹状避免上方组件洩漏污染,并於盖上钻孔(含出回油管孔、注油口、通气孔以及安装液压集成装置的安装孔等)。
(10) 隔板:分隔吸油和回油区域,增加回油路径,有利於回油杂质沉淀、气泡分离及散热等优点。
其高度至少取最低油位的1/2,最高不超过最高油位之3/4,厚度与本体壁厚相等。
若考虑强制油空分离设计,其隔板高与液位同高,并於下方1/3处安装5mm2 mesh之不銹钢网,让油液通过时达到强制油空分离的效果。
油箱设计引言油箱是一种用于储存液体燃料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中,如汽车、飞机、船舶等。
油箱的设计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油箱设计的相关要点和考虑因素,并通过Markdown格式输出文章。
油箱设计考虑因素1. 容量油箱的容量决定了车辆可行驶的里程和加油的频率。
因此,在设计油箱时需要考虑车辆规格、燃料效率以及用户的需求。
一般来说,较大的容量意味着更长的里程,但也会增加车辆的重量和空间占用。
2. 形状和布局油箱的形状和布局对于车辆的空间利用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油箱形状包括矩形、圆柱体和椭球体等。
设计者需要根据车辆的布局和空间要求来选择适当的形状和布局。
3. 材料油箱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其耐腐蚀性、强度和重量。
常见的油箱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和塑料等。
设计者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预算来选择适当的材料。
4. 安全性油箱的安全性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泄漏和爆炸等安全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防爆设计、泄漏检测装置和阻隔层等措施来提高油箱的安全性能。
5. 放置位置油箱的放置位置对于车辆的平衡性、空间利用以及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者需要根据车辆的布局和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放置位置,并考虑防止碰撞和泄漏等问题。
油箱设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1. CAD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油箱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之一。
通过CAD软件,设计者可以以三维形式快速创建和修改油箱的模型,并进行各类性能和安全性分析。
2. 流体力学模拟油箱内燃料的流动和气体的排放是油箱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通过流体力学模拟软件,设计者可以模拟和优化油箱内部流动的性能,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 热力学分析油箱设计中需要考虑燃料的温度和热传导等问题。
通过热力学分析软件,设计者可以模拟和优化油箱的散热性能,提高燃烧效率和延长油箱的使用寿命。
4. 结构分析油箱的结构要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运行。
汽车油箱的设计要点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油箱中安装有很多辅件,如冷却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及液位计等。
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二种。
开式油箱,箱中液面与大气相通,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
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液压系统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内充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如果按油箱的形状来分,还可分为矩形油箱和圆罐形油箱。
矩形油箱制造容易,箱上易于安放液压器件,所以被广泛采用;圆罐形油箱强度高,重量轻,易于清扫,但制造较难,占地空间较大,在大型冶金设备中经常采用。
油箱的设计要点1)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
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而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2)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3倍。
吸油管可安装100μm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
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3)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
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3/4。
4)为了保持油液清洁,油箱应有周边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装有空气过滤器,注油及通气一般都由一个空气过滤器来完成。
为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阀。
对于不易开盖的油箱,要设置清洗孔,以便于油箱内部的清理。
5)油箱底部应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运、放油和散热。
储油箱设计标准一、材料选择储油箱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耐油性、耐腐蚀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油品的侵蚀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和玻璃钢等。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但成本较高;碳钢价格相对较低,但需要采取防腐蚀措施;玻璃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低的成本,但需要注意避免生产和使用中的破损。
二、容量设计储油箱的容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油品的体积热膨胀系数和安全系数。
设计时应确保储油箱具有一定的富余容量,以应对油品体积的变化和操作过程中的波动。
此外,储油箱的容量还应根据安装位置和运输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三、结构布局储油箱的结构布局应合理,便于安装和维护。
储油箱应设计有足够的支撑和固定装置,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储油箱的进、出口位置应合理安排,便于油品的进出和操作。
在特殊情况下,还应考虑储油箱的防爆、防火等安全措施。
四、隔热和保温储油箱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减少外界温度对油品的影响。
在寒冷地区,还应考虑储油箱的保温性能,以保持油品的温度。
同时,储油箱的隔热和保温材料应具有耐油性、阻燃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五、安全措施储油箱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例如,储油箱应设计有防爆、防火、防泄漏等安全装置;进、出口管道应设置阀门和流量计等控制装置;储油箱内部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计等监测装置。
此外,储油箱的设计还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和标准。
六、环保要求储油箱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选材时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如可回收材料;在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设置油品回收装置和过滤装置等。
同时,储油箱的设计还应考虑减小噪音和震动等环境影响。
七、安装规范储油箱的安装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装时应根据储油箱的尺寸和重量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基础结构。
同时,安装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在特殊情况下,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领克03油箱盖设计理念
领克03作为一款年轻、时尚的汽车品牌,其设计理念贯穿于整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包括油箱盖的设计。
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上的便利,更是为了体现品牌对于设计和创新的追求。
首先,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注重用户体验。
其设计考虑到了用户在加油时的操作便利性,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开启方式,让用户可以轻松地打开和关闭油箱盖,避免了繁琐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其次,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注重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品牌考虑了油箱盖的密封性和防盗性,确保了加油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品牌对于用户安全的关注和保障。
此外,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保证了油箱盖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符合品牌的环保理念。
总的来说,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汽车零部件,更是品牌对于设计理念的体现。
通过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和创新,领克03的油箱盖设计体现了品牌对于用户体验、安全性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展现了领克品牌年轻、时尚的特质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仅是汽车设计的体现,更是品牌对于未来的承诺和责任。
柴油发电机油箱的设计对于不同型号的发电机组,有相应的标准油箱和供油系统供用户选购使用。
同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设计成各种容量的分立式油箱。
用户也可自行设计油箱,但不管何种油箱,其安装设计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设计原则对油箱而言:1)出油位要比油箱底高出50mm。
以免将沉淀物吸入机组。
2)油箱须有通气孔,且通气孔须防止灰尘和水进入油箱。
3)油箱底应加额外盛油盘将溢出之柴油收集,或在油箱旁开排油沟,以排出溢出柴油。
4)油箱顶需带检视口,以方便检修用。
对送油管:1)送油管应为黑铁管,因有化学反应损害机组,不能用镀锌管;2)送油管直径为25mm到32mm,小于800KVA之机组用25mm,大于800KVA之机组用32mm;3)送油管与柴油发电机组之间的连接处必须用软管连接,以隔离发电机组的震动。
对回油管:1)与送油管所用尽寸及材料一样,回油管与机组之间的连接处必须用软管连接,以隔离发电机组的震动;2)因油泵压力有限,回油管之油路到油箱必须保持在2.5米的高度差以下。
(二)安装原则1)油箱存放位置必须安全以防止火灾,油箱或油桶应单独放在看得见的地方,适当地离发电机远点,且严格规定不准吸烟。
2)油箱内装的燃油容量应该保证每天的日常供给。
3)油箱放置后,最高油面不能比机组底座高出其2.5米,如大油库油面高于2.5米,应在大油库与机组之间加日用油箱,使直接送油压力不大于2.5米。
即使在柴油机关闭期间,不允许燃油依靠重力,通过进油管路或喷油管路流入柴油机。
4)油口处的阻力不允许超过所用柴油机性能数据单上规定的使用干净滤芯时的规定值。
这个阻力值是建立在燃油箱装一半燃油的根底上的。
5)燃油回油阻力是不能超过所用柴油机性能数据单上的规定。
6)燃油回油管路的连接不应造成油管中燃油出现冲击波。
汽车油箱标准(一)
汽车油箱标准
标准的意义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油箱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标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
油箱标准的类型
1.容量标准
–不同类型的汽车需要不同容量的油箱;
–标准容量的制定需要考虑车辆的用途和行驶里程等因素。
2.材料标准
–油箱的材料要求耐腐蚀、耐压和防爆等特性;
–标准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安全标准
–油箱的设计要符合安全标准,防止油箱破裂和泄漏;
–标准安全阀的设置可以防止油箱爆炸和火灾等意外事件。
油箱标准的制定过程
1.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调研市场上不同类型汽车的油箱需求;
–分析油箱材料和容量等各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2.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
–研发适应不同需求的油箱材料和结构设计;
–进行实验验证,评估油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标准制定和公示
–制定油箱容量、材料和安全标准的具体要求;
–公示并征求各方意见,完善标准的制定。
4.监督执行和评估改进
–监督油箱生产企业执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定期评估标准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油箱标准的影响
•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合理的标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的执行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结论
•汽车油箱标准对整个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油箱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研发和安全问题;•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是保障汽车质量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环节。
油箱结构设计摘要:油箱是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液压动力单元来说,是液压系统的核心装置。
本文对油箱的结构设计做了相关的简要介绍,可为设计人员设计油箱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字:油箱;结构设计;液压引言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比较大型的机械设备,都是需要配置液压传动系统。
油箱是传动系统在不能缺少的一个部件,它会发挥很多的作用,比如用可以用来存储一些工作会用到的液体,再比如它还能发挥散热的功能。
无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在对液压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很少有设计者会特意的对油箱进行设计,所以液压系统中常常出现油箱的容积不够用,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会造成严重的泄漏现象,这样的话会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1-2]。
1油箱结构设计要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1.油箱一般都是用钢板进行焊接而组成的,并且对于大型的油箱来说还需要用到角钢为骨架。
(2)油箱壁板的厚度设计多大,应该要根据油箱容积的大小进行确定壁厚的大小,选择原则是越薄越好,这样的话可以减轻油箱的质量。
(3)油箱底脚的高度一般是设计大于150mm,高度越高就越容易进行散热,还能够比较容易的搬移,底脚的壁厚应该设计为箱体壁厚的大概2到3倍的样子。
(4)设计的油箱顶盖板的厚度,一般情况下是大概侧板厚度的3倍。
并且邮箱顶盖板与箱体里面内所焊的角钢进行固定连接用到的固定件是螺钉。
(5)对于那些体积非常的油箱,我们应该设计吊耳,这样的话能够方便起吊装运。
(6)油箱里面一般情况下会安放2到3块的隔板,这些隔板能够把去油区和吸油区分开来。
(7)油箱顶盖板上要加工出一些小孔,这些小孔能够把液面与空气相连。
这些小孔的附近应该安放一些滤清器,这样的话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8)油箱底板要设计的有一些倾斜的角度。
在油箱的侧壁应该要设置一些窗口,这些窗口主要用来清洗以及维护,这些窗口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不打开的,需要用到的时候在打开。
(9)油箱的内壁的加工处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刚生产出来的新油箱有必要做一些处理,比如喷丸等,还可以涂一些薄膜材料。
油箱的基本设计的⽅法开式液压油箱设计⽅法--------------------------------------------------------------------------------徐州⼯程机械研究所游善兰液压系统设计时,往往在系统原理及管路的配置上花费很多精⼒,但在液压油箱的设计时,很少有⼈去精⼼地设计,导致这样那样的不适⽤,从⽽影响系统性能的充分发挥。
⽐如:如果油箱容积⼩了,系统运⾏⼀段时间后油温过⾼,油的粘度下降,泄漏增加;吸油滤油器配置不当,导致液压泵吸油不畅,泵易吸空,噪声⼤,易损坏等等。
本⽂详细论述了如何确定油箱容积,如何配置油箱附件,并介绍了结构简单、易加⼯的⼀种油箱。
1油箱容量的确定油箱容量包括油液容量和空⽓容量。
油液容量是指油箱中的油液最多时,即液⾯在液位计的上刻度线时的油液体积。
在最⾼液⾯以上要留出等于油液容量10%~15%的空⽓容量。
1.1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按经验,固定设备⽤油箱的油液容量应是系统液压泵流量的3~5倍,⾏⾛设备为0.5~1.5倍的泵流量。
据有些国外资料介绍,油箱容量也可以⽤公式估算:V=1.2~1.25(0.2~0.33×Q+EZ)式中:V——油箱总容量(L)(包括10%~15%的空⽓容量)Q——开式回路部分液压泵流量的总和(L / min)EZ——单作⽤液压缸的总容积(L)如果系统中采⽤了冷却器,则油箱容量可以减⼩。
1.2根据热平衡条件验算(1)已知单位时间内系统的总发热量H1(J / h);(2)单位时间内冷却器的散热量(如果有)H2=Qa·ρk·Cp·Δt(J / h);式中:Qa——风扇风量(m3 / h)ρk——空⽓密度(取ρk=1.29kg/m3)Cp——空⽓⽐热容(取Cp=1008J/kg·K)Δt——散热温差(取Δt=10K)(3)单位时间内液压系统本⾝由于温升所吸收的热量H3=(c1m1+c2m2)ΔT(J / h)式中:c1——油箱材料的⽐热容(取c1=502J/kg·K)c2——油液的⽐热容(取c2=1674~1883J/kg·K)m1,m2——油箱和油的质量(kg)ΔT——每⼩时系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4)单位时间内油箱的散热量H4=KAΔT(J/h)式中:K——油箱散热系数(J/m2·h·K),其⼤⼩与环境有关(参见有关设计⼿册)A——油箱散热⾯积(m2)ΔT——系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般取≤80℃)(5)验算H4是否稍⼤于H1-H2-H3,如果相差甚远,⼀⽅⾯可重新确定油箱容量,另⼀⽅⾯,可考虑增⼤或减⼩冷却器,直到合适为⽌。
油箱的结构设计油箱 yóuxiāng [fuel tank] 飞机上的或汽车上的装燃料的容器;尤指可用于增加航程或携带凝油用的副油箱或可丢弃的油箱油箱,液压术语,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
油箱在液压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1.储存系统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油量;2.散发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热量;3.促进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及消除泡沫;4.为系统提供元件的安装位置。
油箱的容积必须能够储存停机时由重力而返回油箱的油液。
并且要求油箱中的油液本身是达到一定清洁度等级的油液。
并以这样清洁的油液提供给液压泵和整个系统的工作回路。
一油箱的作用(1)散发油液热量液压系统中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导致油液温度升高。
油液从系统中带回来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靠油箱壁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这就要求油箱有足够大的尺寸,尽量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上,必要时油箱外壁要设置翘片来增加散热能力。
(2)逸出空气液压系统低压区压力低于饱和蒸汽压、吸油管漏气或液位过低时由旋涡作用引起泵吸入空气、回油的搅动作用等都是形成气泡的原因。
油液泡沫会导致噪声和损坏液压装置,尤其在液压泵中会引起气蚀。
未溶解的空气可在油箱中逸出,因此希望有尽可能大的油液面积,并应使油液在油箱里逗留较长的时间。
(3)沉淀杂质未被过滤器捕获的细小污染物,如磨损屑或油液老化生成物,可以沉落到油箱底部并在清洗油箱时加以清除。
(4)分离水分由于温度变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油箱内壁上凝结成水滴而落入油液中,其中只有很少数量溶解在油液里。
未溶解的水会使油液乳化变质。
油箱提供油水分离的机会,使这些游离水聚积在油箱中的最低点,以备清除。
(5)安装元件在中小型设备的液压系统中,往往把液压泵组和一些阀或整个液压控制装置直接安装在油箱顶盖上。
油箱必须制造的足够牢固以支撑这些元件。
一个牢固的油箱还在降低噪声方面发挥作用。
油箱的总类(6)整体式油箱是指在液压系统或机器的构件体内形成的油箱。
汽车后油箱盖设计标准是什么
汽车后油箱盖设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标准:汽车后油箱盖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对撞的冲击能量吸收、抗风压、抗震动、火灾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护燃油系统不发生泄漏或爆炸。
2. 操作便利性标准:汽车后油箱盖设计应考虑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地打开和关闭油箱盖,并且设计合理的锁定机构以防止意外打开。
同时,油箱盖的开启角度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以方便用户加注燃油。
3. 防盗标准:汽车后油箱盖设计需要考虑防盗性能,以避免燃油被盗。
一些常见的防盗设计包括使用防盗螺丝、设置防盗锁、采用电子钥匙等。
4. 耐久性标准:汽车后油箱盖设计需要能够经受长期使用的考验,具备良好的耐久性。
这意味着油箱盖需要能够经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等,同时还需要耐久的涂层和材料来防止腐蚀,以确保长期使用不出现裂纹、变形等问题。
5. 美观性标准:汽车后油箱盖设计也需要考虑美观性,以符合整车外观的要求。
油箱盖的造型、颜色、表面质感等都需要与整车风格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保证用户视觉上的舒适感。
总之,汽车后油箱盖设计标准以安全性、操作便利性、防盗性、耐久性和美观性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还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以保证汽车油箱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汽车油箱的设计要点
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油箱中安装有很多辅件,如冷却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及液位计等。
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二种。
开式油箱,箱中液面与大气相通,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
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液压系统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内充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如果按油箱的形状来分,还可分为矩形油箱和圆罐形油箱。
矩形油箱制造容易,箱上易于安放液压器件,所以被广泛采用;圆罐形油箱强度高,重量轻,易于清扫,但制造较难,占地空间较大,在大型冶金设备中经常采用。
油箱的设计要点
1)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
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而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2)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3倍。
吸油管可安装100μm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
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3)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
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3/4。
4)为了保持油液清洁,油箱应有周边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装有空气过滤器,注油及通气一般都由一个空气过滤器来完成。
为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阀。
对于不易开盖的油箱,要设置清洗孔,以便于油箱内部的清理。
5)油箱底部应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运、放油和散热。
在油箱的适当位置要设吊耳,以便吊运,还要设置液位计,以监视液位。
6)对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要给予充分的注意。
常用的方法有:
①酸洗后磷化。
适用于所有介质,但受酸洗磷化槽限制,油箱不能太大。
②喷丸后直接涂防锈油。
适用于一般矿物油和合成液压油,不适合含水液压液。
因不受处理条件限制,大型油箱较多采用此方法。
③喷砂后热喷涂氧化铝。
适用于除水-乙二醇外的所有介质。
④喷砂后进行喷塑。
适用于所有介质。
但受烘干设备限制,油箱不能过大。
考虑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时,不但要顾及与介质的相容性,还要考虑处理后的可加工性、制造到投入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经济性,条件允许时采用不锈钢制油箱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