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5.22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设计理论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

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 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 130,水平视角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

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

2 倍,宽度的 1.2 倍。

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 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

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 10 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

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

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 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

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 /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

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

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 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

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

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一池三山为代表的神话意境,表明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对仙境超生的愿望。在众多的

山水园林中,景区、景点的题名,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强烈眷恋和对祖国大地的赤诚爱心。

如“食蔗居”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松林沽山谷尽头,寓意蔗到尽头最甘甜、行至谷端景最佳。

以景带诗,以诗意造景,是意境创作常用的手法。有、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就出自苏轼“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另外以园名点题表现意境者,如“归田园”、“拙政

园”、“颐和园”、“寄畅园”、“沧浪亭”等我国近、现代园林及风景区的景区景点,仍运用优

美的题名,创造了瑰丽深奥的意境美,表达了近、现代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古今中外,凡造园林,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

思其艺术特征和园景结构。只有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有构园得体的可能。《园冶》相地篇说得好,无论方向及高低,只要“涉门成趣”即可“得景随形”,认为“园地唯山林最胜”,而

城市地则“必向幽偏可筑”;旷野地带应“依呼平岗曲坞,叠陇乔林”。造园多用偏幽山林,平

岗山窟,丘陵多树等地,容易创造出曲折幽雅、丰富多彩的园林胜景,同时少占农田好地,

这也符合当今园林选址的方针。在如何构园得体方面,《园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二,余七分之地,为垒士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

比例,虽不可定格,但确有其参考价值。园林布局首先要进行地形及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

依,水陆比例合宜,才有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城乡风景园林应以绿化空间为主,绿化面

积应占园林总面积的85 %以上,陆地建筑面积应控制在2%以下。并应有必要的地形起伏,

创造至高控制点,引进自然水体,从而达到山因水活的境地。总之,只有相地构园,才能合

宜得体,否则,“非其地而强为其地”,结果是“虽百般精巧,却终不相宜”。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

还要靠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又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