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2018年11月
- 格式:pptx
- 大小:12.19 MB
- 文档页数:83
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浙江省实施新高考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
一、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素养,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考试和评价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在新高考改革下,文科和理科的学科素养也被极大地强调,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自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够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素养。
1.批判性思维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时候,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样可以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探究问题的能力。
2.沟通能力在新高考改革下,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等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这样可以不仅仅是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合作能力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高考改革理念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周孝容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理念的推进,对化学学科造成了直接性的影响,探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基于此,从两方面分析了新高考的改革理念,包括考试形式改革和考试范围改革,讨论了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教材编写凸显核心素养、课内课外的培育一体化和教师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高考综合改革正在逐渐完善与落实,新高考改革理念初步形成,为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将其正确实施才能够有效的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教学方法,实现多方面的改善,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1新高考改革理念第一,考试科目改革此前高考中的所有科目的考试是集中进行的,包括核心学科以及各类非核心学科,改革过后,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
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这对选拔专业人才具有突出价值。
第二,考试范围改革。
在高考考试范围的调整方面,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与高考命题的过度,新高考实施以来,关于考试范围的调整是具有必要性的。
例如,高考大纲修订之后,上海市率先将部分模块的占比下调,比如《化学与技术》的占比就有所下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考试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提供帮助。
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一、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变革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在浙江省也面临着不少的变革和挑战。
新的高考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将核心素养教学渗透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不能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得高中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1. 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高考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实践、探究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还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在新高考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更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进行融合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联,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融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育测量与评价王霞/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武汉430079)王后雄/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和考试基本理论。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既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改革的应然走向。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突出了对学科必备知识的检验;以结构化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强化了各种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基于此,中学化学教学应体现学科特色,回归教材基础;重视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对标学业质量,凸显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水平;试题评析【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识码】A【DOI 编码】10.16518/ki.emae.2018.11.008王霞王后雄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核心素养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8年1月,新修订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其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
可以预见,发展、测试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将成为又一轮新课改的核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既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改革的应然走向。
本文通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以及该体系各要素在3套高考全国卷中的体现,进行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同时结合试题的命制特点,提出对化学教学的启示,以期优化和改进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摘要:高考形势的改革促使高中教育形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要求。
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各学科教育教学的重点,而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品质及关键能力。
因此,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已经为当前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新高考背景核心素养培育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也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必备品格与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强,并且还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在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具体的教学目标。
然而,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时间有限,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仍是当前一线化学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下述几个方面对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1充分认识教学目标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是将提升学习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教学重点。
这也使得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中的根底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却存在明确的欠缺现象。
新课改的推进及新高考的到来,促使教育部门对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树立了的课程标准。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充分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比方,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氨与氮肥》中关于“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氨”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更多的要求学生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元素化合物,而非单纯的记忆理论知识,防止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应给学生预留更多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实践、探究和问疑,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体会元素化合物的应用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方式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同时可以为学生预留2-3分钟自由提问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疑惑,将传统课堂中的“是什么”,转变为“为什么”、“还有什么”、“如何应用”等,以提升教学深度与宽度,从而提炼出更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根本原理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意识。
聚焦关键能⼒培育,创新核⼼素养考查——2018年⾼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及教学启⽰作者介绍江合佩/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化学教研员,主要研究⽅向为中学化学教学。
【摘要】 2018年⾼考化学试题具有三⼤特点:凸显⽴德树⼈,助推核⼼价值落地;注重引导教学,助益知识融会贯通;强化关键能⼒考查,助⼒⼈才选拔。
基于此,中学化学教学应从以下三个⽅⾯着⼒:精选情境素材,融合学科思想培育核⼼价值;关注知识间的联系,设计情境达成知识的结构关联;设计结构不良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独⽴思考能⼒。
【关键词】核⼼素养;关键能⼒;试题评析;教学启⽰2018年⾼考在举国上下的⾼度关注和热议中落下了帷幕,其中全国卷化学试题相较于去年普遍反映难度有所降低。
近年来,⾼考化学试题从知识⽴意,强调知识理解、分析推理、简单应⽤,到能⼒⽴意,关注信息迁移、类⽐推理、⾃主学习,再到近两年的素养⽴意,突出构性分析、证据推理和创新意识,2018年试题更是突出了⾼考独特的育⼈功能与价值导向,聚焦关键能⼒考查,引导学⽣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做事”,彰显了素质教育鲜明导向。
[1]试题精⼼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科学规范设计试题,考查信息获取及加⼯能⼒、推理论证能⼒、实践与创新能⼒,落实了“基础性、应⽤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2],有助于学⽣核⼼素养的提升。
本研究以2018年3套⾼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对象,探讨其试题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启⽰。
⼀、凸显⽴德树⼈,助推核⼼价值落地1.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彰显民族⾃信中华民族在绵延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多彩的⽂化,其中以四⼤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创造蜚声海外。
因此,通过⾼考试题挖掘古代⽂献中蕴涵的化学科技,有助于培养学⽣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豪感。
例如,全国Ⅱ卷第26题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属锌的国家(1923年章鸿钊《中国⽤锌的起源》及《再论中国⽤锌之起源》对我国古代⽂献的考证及对汉钱的分析,认为我国在汉初已知道⽤锌,⽽英国在1739年才公布蒸馏法制⾦属锌的专利⽂献)”;全国Ⅲ卷第35题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ZnCO3)⼊药,可⽤于治疗⽪肤炎症或表⾯创伤”。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素养,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来进行。
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引言在最新的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被置于首要地位,成为新一理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关键要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全面引导学生设计与操作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形成必备的品格和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其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
面对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全面分析当前实验教学中的诸多不足,针对性地优化和改进,真正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1当前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依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无法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
同时,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知不够准确,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无法展现出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缺乏相应的教学情境、实验活动、教学评价的支撑。
在化学教学情境中,教师只是把课本内容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内容,没有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化学学习需求来设定,存在教学情境低效化的问题。
另外,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教师没有给予高中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过程,更无法把化学实验操作的一般性过程融入进来,导致化学实验探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无法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化学实验精神,理论知识与实验的融合缺乏实质性功能。
基于新高考“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探讨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不再对文理科进行划分,为了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面对新高考模式也应开展新的教学实施研究,积极转化化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探索研究,从而达到“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素养为本;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强化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际内涵,并对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构思,优化课堂设计与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琢磨学生心理并充分把握课堂动态。
其次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知、学以致用。
1、主题项目研究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化学、思考化学、运用化学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构建立体化教学课堂时,可以采用主题项目研究法。
以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现象。
比如,将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苹果的果体颜色会先变成黄色,然后再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中被称为“褐变”,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另一种是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这其实就是氧化还原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理论角度分析哪种原因的可能性更大,或从实验角度尝试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并检验实验。
其实,第二种方式就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中运用实验原料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推理、证实等。
实验的原料并不复杂,除了苹果,盐酸、NaCl溶液、NaHCO3溶液、Na2SO3溶液等材料都可以在实验室中找到。
当学生运用实验法来进行主题项目研究时,也就锻炼了动手能力。
基于新高考“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探讨随着新高考政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一种共识。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将“素养为本”的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
而基于新高考改革,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其次,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问题解决和创新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我们需要改变评价方式。
依据新高考政策,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项目展示等。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评价,例如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我们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支持高中化学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实验室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摘要: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参与学习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基础上,它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关注学生在参与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与想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与新时期的育人要求达成一致。
为了改变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人才培养的创新力、实践力的不足,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图通过改变人才选拔方式为当下的教学指明方向,以在帮助学生夯实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助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身为一名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和必要性,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际研究;教学探索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单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以推动高中生的不断前进。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人格、正确三观还能得到树立,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单影响当下的成绩,更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立足新时期,教师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自身成长、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并认真审视当下的化学课堂,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进一步落实。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依据化学核心素养设计课堂内容,构建相应的流程,以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迈向新的阶层。
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化学,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一、新高考改革的理念第一,考试方案的改革。
新高考实行“3+1+2”的模式,外语一年两考。
“3”即全国统考科目为英语、数学、语文,所有考生必考。
每科满分150分,各科以原始成绩纳入学生的高考总成绩。
“1”为首选科目,即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1科,满分100分,以原始成绩纳入考生总成绩。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析涂永坤(石狮市第一中学,福建石狮)高中生的可塑性较强,且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是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若能够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使其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也能够给其之后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准确把握契机,从不同层面入手,进一步强化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操作首先,新高考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要创造有利条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其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组成,实验不仅能够从不同层面来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也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提升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整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现象、物品的引入来丰富授课内容,优化教学环节。
这样既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与乐趣,可以明确该怎样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给其之后的学习、应用积累丰富经验与方法。
例如,某教师在开展“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活动时,就让学生自己在家中测试水资源中的可溶物,或者是利用网络来查找与水资源相关的资料。
基于此,在下节课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授课效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也能够引导学生懂得节约用水。
三、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为了给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化学知识与相关问题的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