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国家国情文化 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172周 磊:《德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德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周 磊(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00)基金项目:本文由上海理工大学 2018 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德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资助,项目编号:CFTD18038Y。
作者简介:周 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师。
研究方向:德语教学、德国文化、语言政策。
【摘 要】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起的作用,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是大学阶段须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顶级战略的实施,对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于高校德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德语国家概况》不仅能够增进其对相关国家的了解,夯实专业基础,也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德语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减少文化藩篱。
因此,本文将《德语国家概况》课程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探究如何在该课程体系内有目的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进而为今后的深造和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德语国家概况;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72-02“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始终是我们教学的宗旨。
尤其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学,喜欢自学,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在国家“一带一路”顶级战略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外国的优秀文化走进来是时下的热点。
因此《德语国家概况》课程框架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看待问题更加全面,成为能够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外语人才,是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一、德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
德国国情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强国。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90年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
重要节日国庆日,10月3日纳粹受害者纪念日:1月27日民主日:5月7日国家政要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2010年6月当选;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2005年10月18日当选,2009年10月27日再次当选;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11月就职,2009年10月连任总理。
人口约8200万,主要是日耳曼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
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
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
德语为通用语言,也是该国的官方语言。
首都柏林,人口340.5万(2007年12月),年平均气温约8.6℃。
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河港。
政区地理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4808个地区。
16个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
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
每届任期4年。
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
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对德国的认识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 年 5 月 27 日浅谈对德国的认识本学期我选了<<德国国情与文化>>这门课程,通过对它的学习对德国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下面我先面介绍一下德国。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中德山地,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及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
下面是我对它的了解。
【简史】德国的祖先是日耳曼人。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
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
11月9日,“柏林墙”开放。
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
前言: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个方面,可是这些虽然概括出来比较容易,但是,纵观整个世界,所有国家都在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建设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和德国也不例外,并且如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虽然两国的历史截然不同,虽然两国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虽然两国的基本国情截然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两国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所经历的道路都经历了不少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坎坷,那么,在社会保障方面两国究竟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过程?两国的社会保障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我国未来社会保障的道路又将如何前进?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一一阐述我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史早期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虽然我们如今所说的社会保障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仅仅有半个世纪左右,但是,中国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这篇土地的华夏子孙形成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于这些生活模式,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了关于社会保障的思想和主张,也实施过许多关于社会保障的有效措施,虽然这些主张和措施没有像如今相关法律一样科学系统,虽然这些主张和措施也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告诉发展的社会,虽然这些主张和措施随着时间的流失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主张和措施的精华却可以传递至今,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开端和源泉。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是务农为主的大国,农业直到现在也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中国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战胜灾害和克服意外事故的能力很差,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人们需要在丰年和歉年之间进行调剂余缺,储粮备荒、以丰补歉的思想和主张便应运而生。
夏朝时所记载的“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
二祸之来,不称之灾。
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
”是有记载的中国百姓对这个问题最早的认识,到了西周的时候,政治家们就意识到:丰年时储藏多余谷物,以备凶年缺粮时之用,是立国安邦所必需。
德国国情与文化课程论文题目:论德国经济发展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德国,一个神秘而又让人向往的国家,清新明快的巴洛克式建筑和庄重严谨的哥特式建筑充斥着生机勃勃的城市,到处矗立着历史悠久的古堡宫殿、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和及其惊险的休闲公园。
白天可以畅游在音乐剧和歌舞杂技演出所营造的现代梦幻世界中去,亦或是享受天堂般的购物。
而夜晚则可以到各种风味的迪斯科、酒吧、夜总会去感受令人激情洋溢的夜生活。
是的,这就是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德国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经历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尤其是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面临着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
但之后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
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料技术创新上均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
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
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
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
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领先的经济实力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市场。
它占据了欧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0%,16%的欧盟国家人口都来自德国。
德国的经济高度工业化的多元化。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欧洲的经济引擎。
投资者不仅能从德国良好的经济成效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还可以由此顺利进入欧盟扩展后的大量成长型市场。
不一样的疯狂设施131姚超宇14813119提及德国,首先让人联想到的便是啤酒和足球。
当严谨的德国人遇上啤酒和足球,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疯狂呢?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
慕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
最早的啤酒节便源于德国。
1810年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了德国啤酒节盛大庆典。
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了下来。
历时16天的啤酒节期间,慕尼黑地区15家历史悠久的啤酒厂搭起8000余顶巨大的帐篷,人们在暮色中饮酒高歌至天明。
今天,德国啤酒节已发展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民族节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德国人一改严谨作风,欢笑、高歌、痛饮,庆祝着他们的节日。
在这个盛典里,不改的是德国人始终遵循着的用来制作啤酒的德国纯酿法。
德国啤酒纯酿法之所以经历500年不衰,是由于当代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依据五百多年前的法规严格酿制的高质量的德国啤酒由于不含任何添加剂,甚至还有那历史悠久、神圣不可触犯的“啤酒纯度法规”的约束,理所当然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类似的还有德国的汽车,有人说只有德国生产的汽车,才能真正算是汽车。
没有偷工减料,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便是德国啤酒、德国汽车走向世界、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德国人每天都能喝掉很多啤酒,尤其是在啤酒节,数量更是令人惊叹,你可能会说,贪杯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德国,啤酒乃好酒,并不止于酒,汽车乃好车,并不止于车,它们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不仅给德国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民族荣誉。
这里很值得提一下啤酒纯度法规,法规规定啤酒只能用大麦芽、啤酒花、水和发酵母来酿造,除此之外不能再添加任何其它东西,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法规,也是德国人为自己的啤酒文化最引以为荣的事。
德国国情文化知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世界上第四大国家,陆地面积约等于一个大的欧洲国家的两倍,人口超过8200万。
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东接波兰,西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接丹麦,南接奥地利和瑞士。
该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多数海拔超过1000米,有丰富的森林带,位于黑森林、北海和北部欧洲山脉等地带。
德国历史悠久,曾有非常强大和有名的帝国罗马帝国,在中世纪,德国被分为许多小领土,然后分为两个联邦国家,分别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魏国。
1871年,法兰克-罗森国统一了魏国和共和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45年,德国被分成两个部分,东部成为东德,西部成为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大的国家。
德国是欧洲科技发达、文化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政治完善化的国家。
其文化发达、科技发达,以及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地位使得它备受关注。
德国拥有许多卓越的作品,如海德堡印刷术,“问题”、“黑暗”和“自由”等文化作品。
古老的宗教信仰是最大的文化影响,基督教声势浩大,罗马天主教作为最大宗教教派,在民间被广泛传播。
德国有着独特的语言,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文化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从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思想制度等方面可以看出,它的思想制度不绝如缕,其中的哲学尤其著名,尤以海德、康德和尼采的思想最被广泛传播。
德国人民以勤奋、审慎和踏实著称,在历史上,它们的精神一直被欧洲其他国家所尊崇,是世界上崇尚以勤劳、节俭、勇敢精神入国家的文化。
另外,德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德伦达河、拉特兰河等多条河流,有丰富的煤炭、森林和农田,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和工业中心。
在德国,技能非常重要,特别是高等教育,以及多年来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德国成为一个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教育发达程度极高,也拥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
另外,德国对外政策谨慎,政府对国际组织活动很活跃,积极参与欧洲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政府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用德语给大家演讲。
我的演讲题目是《德国的文化与魅力》。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国的国土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面积第五大的国家。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德国的文化。
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德国的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德国文学方面,我们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歌德的《浮士德》更是被誉为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德国音乐方面,我们拥有贝多芬、巴赫、舒曼等著名的音乐家。
他们的音乐作品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更是成为了德国音乐的象征。
德国艺术方面,我们有丢勒、雷姆勃兰特等杰出的艺术家。
他们的画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文化,德国的科技也非常发达。
德国的工业、汽车、电子等领域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等,更是全球知名。
德国的教育体系也十分完善。
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而闻名于世。
许多德国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的美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德国的香肠、啤酒、蛋糕等美食享誉全球。
德国的啤酒节更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节日之一。
然而,德国也曾经犯下严重的错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了欧洲许多国家,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今天,德国已经走出了过去的阴影,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德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我想说,德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
她的文化、科技、教育、美食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德两国会在各个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德国国情概况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弓陈莱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5期【摘要】德国概况知识作为德语学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学生之后学习德国语言及文化类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德语教学课堂中应当充分重视德国概况知识的传授,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德国概况德语学习基础知识德语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121-01一、引言对于学习德语的人或者德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德语的同时,适当的掌握德国国情概况的一些知识,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还能加深对于德语语言本身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德语的重要性以及将来运用德语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恰当地将德国概况应用到德语教学课堂中便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设计课堂内容,如何灵活多样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等。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希望可以提供一种教授德国概况的课堂教学思路,能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相关德国国情概况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德国概况课程的重要性德国概况课程在德语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有三:第一,很多学习德语的学生对于德国的国情以及人文环境很好奇,他们在学习德语的同时,也很想了解使用德语的国家的风土人情。
通过学习德国概况,使得学生感受到,他们和德国的距离在一点点拉近,对于德国以及德国人的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
第二,通过德国概况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德国人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以及德国的时事类新闻。
第三,语言的运用是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学习德国概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德语。
德国文化论文德国文化论文德国在中国人眼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让人向往的国家,德国吸引着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化,还有德国人的品质。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以及课外的搜索探究,我对德国确实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那么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德国的风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的啤酒,不得不说德国啤酒是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了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德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是当之无愧,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独一无二,例如啤酒节,更是全民参与。
作为中国人,对与德国有关的历史最清楚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中国,这更加是全世界的痛,虽说这个过错是希特勒这些纳粹人犯下的,但德国人敢于承认并且反思沉淀,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这一点更是难得,这才是德国民族精神的真正体现。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德国的下跪总统,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如此诚恳的道歉,我相信德国人最终一定能得到宽容。
(在这里,忍不住提一下日本,相比德国,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毫不“逊色”,只是这种打死不承认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无法原谅。
)在我眼中,德国人一直是严以律己的代表,守纪律讲整洁,据我所知,在德国就连空气都比中国清新干净,而且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这应该就是德国人在二战过后反思树立的态度。
还有就是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虽说守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但真正能一如既往做到的又有多少?在看过有关于德国的短片后,我发现德国人喜欢住在农场或是城市边的村庄里,生活很田园。
德语中国作文高考范文模板一、开头部分。
1. 表示感谢。
Sehr geehrte Damen und Herren,。
ich möchte mich herzlich bei Ihnen bedanken, dass ich die Möglichkeit habe, über das Thema "中国" zu schreiben.2. 提出主题。
In meinem Aufsatz möchte ich über das Thema "中国" sprechen und meinepersönlichen Gedanken und Eindrücke dazu mit Ihnen teilen.二、主体部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
2.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包括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影响。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三、结尾部分。
1. 总结全文。
Zusammenfassend lässt sich sagen, dass China ein faszinierendes Land mit einer reichen Geschichte, einer dynamischen Wirtschaft und einer vielfältigen Kultur ist. China hat nicht nur im Inland, sondern auch international einen großen Einfluss.2. 表达个人看法。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德国的崛起是以一个“后发”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它后来居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可谓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德国崛起背后的重要动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来自德国社会文化推动的思想创新。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解读德国的崛起道路,有助于准确地反观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内涵,拓宽中华民族的崛起道路。
德国崛起的前奏:日耳曼精神与普鲁士道路德意志民族的祖先古日耳曼人原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在经历了漫长的落后岁月后,德意志民族走向了先进,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崇拜权威、严谨思辨的日耳曼精神。
日耳曼精神是在19世纪初普鲁士在耶拿战役失利后被提出的,在德国统一战争中进行了完善充实。
在德意志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日耳曼精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解读德国数度崛起的钥匙。
国家统一与民族尊严是日耳曼精神的核心。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使得德意志民族养成了一种民族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却被拿破仑战争和内忧外困所粉碎。
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迟到的民族国家,德国始终受到地理和历史问题的困扰与制约。
19世纪中期的德国,尽管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已经震撼着德国各个阶层,但各邦统治阶级仍从王朝利己主义出发,竭力维护分裂状态。
德国资产阶级由于力量软弱,不足以撼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层民众则受封建思想的奴役控制,保持着对本邦统治阶级的忠诚;在外部,法、俄等邻国期望通过保持德国的分裂来控制和操纵德意志事务。
虽然在国家分裂的状态下,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但是它只能使德意志民族停留于“语言民族”和民族的“文化概念”层面。
[1]因此,从民族心理而言,越是处于一种压迫式的状态,德意志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就愈发强烈,对于在大国对抗中占据上风的现实需求和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心理需求也就愈发迫切。
因此,统一问题既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目标,又是恢复民族尊严的前提。
国情文化与德语交流研究作者:周飒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10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而语言的交流也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情文化的了解。
因此,了解语言使用国的国情文化,能提高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进行有效的交流。
本文就德国国情文化与德语语言交流及学习的关系展开讨论,并且例举德国国情文化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国国情文化;德语教学;德语交流一、高职德语教学特点如今很多外资,尤其是德资企业对合格的德语人才要求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语言,更欢迎深谙该国国情与文化的人才。
目前,高职大多数学生对德语的掌握大多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上,很难恰当、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深知,高职院校德语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德语应用交流能力,能够把德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同时具备其他相关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因此,熟悉德国国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国情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介绍国情文化背景,将讲授国情文化内化为德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情课与德语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与国情文化密不可分的;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的国情文化系统要素之一。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是一种交际工具。
因此,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了解一些该语言国的国情文化知识。
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脱离了文化讲语言,就会造成“中式德语”,让外国人听不懂的德语。
因此,德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国情文化知识包括的内容很广,诸如著名人物、文学名著、重大历史事件、风俗习惯、地理常识等都是国情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名优秀的德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授该语言国文化,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外国国情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门德语。
三、德国国情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德语教学中渗透德国国情文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种。
德国国情与文化综述通过对德国国情与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德国有了一个大体的初步的了解。
我从没去过德国,但对德国的风土人情一直比较向往。
也听说过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德国黑啤,表现出色的德国国家足球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感到收获颇深,虽然没有亲临其境,但仍感受到了强烈的德国人情文化。
下面就是我的一个对德国总体的概述。
一,基本概况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简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的议会制和联邦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都是柏林。
领土面积357021平方公里,人口8252万,德国陆上邻国有九个,由北依顺时针序分别为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是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欧洲国家。
此外,德国还有一块飞地布辛根被邻国瑞士所包围。
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经济体。
二.历史文明日耳曼部落(前100年-300年)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
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
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7]。
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王国(300年-843年)376年,匈奴人对日耳曼的一支西哥特人发动袭击。
西哥特人在得到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后,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帝国控制的土地,是为民族大迁徙的开始。
此后日耳曼多个部落陆续跟进,并在今天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国家。
由于不堪忍受压迫,476年,日耳曼人与部分罗马帝国人联合,推翻了西罗马帝国[9]。
5世纪末,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进入法兰克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843年-1806年)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成西、中、东三个部分,其中莱茵河以西的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莱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其后神圣罗马帝国和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部则成为后来法德争端的起源。
爱国德语实践总结范文德语是德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
爱国德语实践是指通过学习和使用德语,加深对德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爱国德语实践活动,并从中收获颇丰。
在此,我将总结我参与爱国德语实践的经验和收获,希望能给其他对学习德语和了解德国感兴趣的人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是关于德国文化的学习。
在爱国德语实践活动中,我通过阅读德国文学作品、观看德国电影和参观德国艺术展览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德国文化。
例如,我读了一些由德国作家写的小说和诗歌,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提高了我的德语水平,还加深了对德国文学的认识。
我还观看了德国经典电影,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德国社会和历史背景。
此外,参观德国艺术展览也让我更好地领略了德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次是与德国人的交流。
在爱国德语实践中,我通过参加德语角活动和与德国人进行交流,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德国人交流的能力。
在德语角活动中,我结识了一些德国人,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对德国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与德国人交流,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这对我理解德国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很大帮助。
最后是对德国历史和社会的了解。
在爱国德语实践中,我通过参观德国历史博物馆、听取德国历史专家的讲座等方式,加深了对德国历史和社会的认知。
我特别关注了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德国统一的历史,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更加了解了德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变化。
我也了解了德国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德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教育体系等方面。
通过参与爱国德语实践活动,我不仅提高了我的德语水平,还增强了对德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爱国德语实践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国家,也让我更加热爱德国这个国家。
我深深体会到了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其背后的文化。
通过爱国德语实践,我认识到学习德语不仅是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一种对于国家和文化的尊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德语国家国情文化》课程论文我所认识的德国啤酒
班级:应用物理1301
学号:131005017
姓名:郝佳琪
德国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让人向往的国家,德国吸引着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文化,还有德国人的品质。
小时候我对德国的了解只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不仅仅是中国的痛,更是全世界的痛。
虽说这个过错是希特勒这些纳粹人犯下的,但德国人敢于承认并且反思,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
而令我对德国人的印象发生改变却是因为德国的下跪总理勃兰特。
1970年,在波兰,面对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这不仅体现的是他的气节,也是德国人的民族气节。
这样的民族值得我去尊敬。
通过在这学期课堂上的学习了解,我对德国确实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
德国的民族文化让我敬佩,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的啤酒,不得不说德国啤酒是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了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德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是当之无愧的,其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在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例如啤酒节,更是全世界都参与了进去。
1810年的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德国啤酒节的盛大庆典。
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下来。
每年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人们倾巢而出,亲朋好友相伴,恋人情相依,欢聚在一起,喝着自制的鲜酿啤酒,吃着德国独有的各式各样的香肠和面包,其间乐队身着民族服装穿梭于人群之中,娴熟地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便多似天上的星星。
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
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但人们最常点的还是一升。
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
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是随时随
地喝。
德国各地几乎都有“啤酒公园”,只要太阳一露脸,人们就蜂拥至啤酒公园,尽情享受一下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啤酒的美好。
德国最大的啤酒节还要数慕尼黑啤酒节。
慕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
慕尼黑十月啤酒节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而且也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亚的民间风采和习俗,截至到2014年,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整整举办了180届。
每年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和喜悦。
节日期间,规定每晚啤酒供应到10时30分,10时45分乐队演奏流行乐曲,催促人们离去。
这时,万千酒兴未尽的游客会齐声抗议,清洁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对那些久久不肯离去的游客,保安人员也不得不把他们推向出口,强行让其离开。
平日,德国人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态度认真、严谨,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和原则性强,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热情。
然而,在慕尼黑啤酒节上,人们可以发现德国人生气勃勃、热情洋溢的另一面。
尤其是巴伐利亚人对于自身的文化和传统所表现出的执着与自豪感,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场誉为全球最大的节庆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了超过700万名的观光客,足足喝掉600万公升以上的啤酒!每年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其实,早从公元1517年起,德国每隔7年就会在慕尼黑举行一场“桶匠之舞”。
这种花式舞蹈是由18人共同演出,他们不断舞动桶箍,并把它们弄成王冠,在黑死病终止蔓延的年代,这些桶匠就是第一批通过欢乐的舞蹈而重燃希望之火的灾民。
而制造啤酒桶的这种职业,对整个啤酒业和饮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由于清洁大木桶的工作不仅费事又昂贵,所以如今仅剩下少数酿酒厂遵循古老的习惯将啤酒装进大木桶中。
桶装啤酒的味道最是香醇。
但真正的桶装啤酒只有小酒厂才会有,其他在各大城市及民俗节中见到的木桶都是假的,只用来装饰而已。
慕尼黑每年的二三月份还举行著名的“四旬斋节”。
每到这时,德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汇聚在山城“Nockher-Berg”测试巴伐利亚四旬斋啤酒的品质。
过去的测试是这样的:一些“达官贵人”身着皮裤坐在木板凳上,然后开始畅饮新鲜啤酒,并在凳子上坐半个小时,等他们起身时,木板必须能够贴着他们的皮
裤,才表示啤酒真正通过了测试,不然就表示这种啤酒浓度太低,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四旬斋啤酒”。
政治人物仍在波克啤酒与音乐相伴下见面,仪式与前却有不同:政治人物聚集之后便举行开桶仪式(即将第一桶啤酒开封),好让那些挑剔的嘴尝过点评过。
艺术家与演员也获准参与这项仪式,他们可以用幽默机智的方式公开谴责政治人物的恶行,甚至公然揭露这些政治人物的“真面目”。
这种活跃、充满嘲讽的“政治大游行”真算得上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戏剧演出,这都是啤酒节的功劳。
另外,在斯图加特、科隆、多特蒙德等地,也有啤酒节举行,热闹非凡。
由此可见,啤酒在德国的重要地位。
喝啤酒对德国人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德国人对啤酒的狂热丝毫不亚于中国人对于美味佳肴的痴迷。
在中国,啤酒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品,不同与德国,在中国人们对于啤酒并不是那么狂热,如果有人过分的喜爱啤酒人们会说他是烂酒鬼,有的人甚至会看不起他,在德国,人们喝啤酒是一种庆祝、一种放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而在中国,或许有庆祝、更有人借酒消愁,直到喝醉了为止,常见有人顶着啤酒肚,一系列醉驾等等,人们经常看到酒就远远避开。
这不仅仅是对待啤酒的态度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啤酒不是酒,这是日耳曼人的范畴学,在德国公司,上班喝啤酒也不会被认为不合适。
德国对啤酒的贡献丝毫不弱于对本国哲学、音乐、文学的贡献,更是创出了独特的艾尔文化。
德国人对啤酒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喝啤酒可以放松。
由于德国地处北欧,气候严寒,啤酒不仅可以御寒,还跟洋葱一样被当成药物,用来医治坏血病,加上严寒不能种植葡萄,啤酒便成了德国的饮料之王。
啤酒中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低酒精度和高二氧化碳也有助于放松身体,同时能冲刷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洗净肾脏等。
德国人对啤酒的狂热很大部分的原因应该是缘于此。
其次,德国人喝啤酒时的习惯和我们东方人是不同的,他们不一定会佐配小菜,最多就是咸面包。
假如喝的同时佐以乳酪或生火腿、香肠,这就已经成为正餐的一部分,而不算是下酒小菜了。
但在中国,喝酒必有下酒菜,这已是中国的传统。
在德国,啤酒甚至在宗教史上也发挥过功勋作用:古代天主教徒在复活节前的四旬节需为纪念基督受难而禁食,那时便有修道院研发、生产的修塔库啤酒卖。
该种艾尔啤酒颜色很深,酒精浓度达到5.5%,又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
素,用来作为补充和支撑禁食四十天的体能所需。
啤酒不仅仅影响着现在的德国,历史上啤酒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德国啤酒种类繁多,制造工艺各不相同,味道自然相差各异。
大致上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无酒精啤酒这六大类。
白啤酒是把小麦芽和大麦芽混合后酿制的,所以它们也叫小麦啤酒。
它的特点是液体较浓厚,口味不太苦,喝上去口感润滑,是典型的液体面包。
清啤酒主要流行于北德地区,是当地人首选的啤酒品种。
清啤酒品质清冽,呈透明的浅黄色。
它是德国啤酒中苦味最重的一种。
因为采用二次发酵的工艺,酒中所含的糖份少,不容易使人醉酒,清啤酒很适合大量饮用。
黑啤酒的家乡在杜塞尔多夫和鲁尔区。
它的颜色相当深,有着淡咖啡般的棕色。
黑啤酒不象清啤酒那样苦,口感上稍带甜味,和爱尔兰的基尼斯啤酒有点相似的地方,只是浓度稍微淡一些。
科什啤酒是科隆的特产,科什啤酒的酒质非常清淡,有着比清啤酒还要浅的颜色,苦味也少。
无酒精啤酒也是啤酒,口味和清啤酒差不多,只是不含酒精,最适宜驾驶车辆的人饮用。
更有人说,德国黑皮还有很好的美容功能,对顽固的大毛孔有显著成效,女孩子或许可以试试哦、、、、、、
说到瓷器人们会想到中国,说到樱花人们会想到日本,说到西部牛仔人们会想到美国,而当谈及啤酒自然而然人们会想到德国。
世界杯期间,熬着夜,看着赛事,喝着啤酒,兴奋高呼。
啤酒已成为世界杯期间必不可少的饮品,世界杯的举办带动着啤酒也的发展。
或许是因为二战过后的德国,勇于承认和担负历史的错误,所以我喜欢德国,敬佩他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欣赏他们的生活态度,喜欢他们的严谨,更加喜爱他们的啤酒。
在德国,啤酒是一种传承,从历史到现在,他一直在影响着这个国家,更甚到未来,啤酒也会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这个国家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