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年数总和法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引言会计操作技能是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会计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背景知识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前,学习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固定资产:指企业用于提供生产、经营服务或者管理活动,并在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具有价值的资产。
2. 折旧:固定资产因使用、衰老和技术更新而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3. 折旧费用: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年限,将资产价值逐年分摊为费用的过程。
4. 折旧年限: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和折旧政策规定的限制确定的资产使用年限。
三、教学内容以下是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相关信息- 将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房屋、机械设备等。
- 收集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购买日期、价值、折旧年限等。
2. 确定折旧方法- 直线折旧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平均分摊到每年的折旧费用。
- 年数总和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按照折旧年限的加总,依次递减的方式计算折旧费用。
- 双倍剩余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乘以2,减去已计提的折旧费用后,平均分摊到剩余年限的折旧费用。
3. 计算折旧费用- 使用选定的折旧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预计残值以及折旧年限,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费用。
- 计提折旧费用的公式为:(购置成本 - 预计残值) / 折旧年限四、案例演练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演练:假设某公司购置了一台机器设备,购置成本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我们使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费用。
(购置成本 - 预计残值) / 折旧年限 = (100,000 - 10,000) / 5 = 18,000元/年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能够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
3. 让学生学会计算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
4. 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2. 固定资产的分类3.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4.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5.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
2. 教学难点: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特点、分类、计价方法、使用寿命、折旧、购置和处置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财务会计》2. 课件:固定资产的定义、特点、分类、计价方法、使用寿命、折旧、购置和处置等内容。
3. 案例资料: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
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固定资产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固定资产的兴趣。
2. 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讲解固定资产的分类:讲解各类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分类。
4. 讲解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介绍固定资产计价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讲解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和折旧方法的计算。
6. 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介绍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7. 案例分析:分析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纳税Taxpaying百家论点《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教学单元设计李文艳(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一教学单元选自《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子任务二,该教学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用时2课时。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教学;单元设计一、单元总体设计(一)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特点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所了解,但不全面,动手能力强,不喜欢被动灌输,对手机、网络兴趣浓厚,有一定计算机基础。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归纳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为能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进行账务处理。
方法能力目标为具有对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业务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处理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课程及学生已掌握的现有知识与能力,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教学难点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单元实施过程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拓展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单,并上传学习指南、知识点视频、课前自测题等学习资料;统计学生课前测试题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开设讨论区,发起加速折旧法优点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加速折旧的认知程度。
学生接到任务后,在学习通中在线观看或自行下载学习指南、学习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测试题,并参与课前讨论,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第五章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课题】加速折旧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加速折旧法的要点;掌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教学难点:加速折旧法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本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时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来讲行学习,因此主要运用分析概念、案例及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及掌握。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分别说出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的公式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共同点在哪里? 直线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工作量法: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在上节课中我们讲解了直线法,大家刚才也说了,它的特点是每期计算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些固定资产会被提前淘汰,因此企业可以采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用在开始时多提折旧从而逐年递减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作,这种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加速折旧法,这充分的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加速折旧法有两种,分别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本课时来学习年数总和法。
〖新课〗一、年数总和法(总和年限法)(37分)(一)概念:固定的折旧基数ⅹ逐年递减的折旧率年折旧额 月折旧额 =年折旧额÷12 (二)公式: 固定的折旧基数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总,假设预计可使用年限为n逐年递减年折旧率〖教材例题讲解〗 夏康公司现有一台生产用电子设备,原值为48000元,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1440元。
公开课-固定资产教案(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课时授课计划备课日期2012年12月11日星期_二_
3
核算案例1:大华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
明的设备价款为60 000,增值税为10 200,另支付运杂费1 0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
款付讫,
核算案例2:大华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
的设备价款为60 000元,增值税为10 200元,另支付运杂费1 000元,支付安装工人
工资20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付讫。
核算案例3:某企业自建厂房一幢,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500 000元,支付的增
值税为85 000元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一批,实际成本为80 000
元,税务部门确定的计税价格为100 000元,增值税率17%,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00
000元,支付的其他费用30 000元。
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4
融资租入:其租入目的是为拥有该固定资产,只是由于价值太高而采用了这种分期付款的
方式。
因此在核算上,尽管企业还没有取得其所有权,也仍然将其列为企业资产进行核算
和管理。
支付的租赁费计入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2、至于说到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其租入
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生产经营之需,因此它不是企业的资产,企业不进行核算和管
理,只付租金便可以了。
支付的租赁费根据用途计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
5。
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公开课教案讲授新课二、任务二:分析业务原始凭证,判断企业持有目的,确定会计分录。
(资料另附原始凭证三张:机动车销售发票、固定资产验收交接单、电汇凭证回单)根据业务性质,编制记账凭证。
分析:本经济业务购入的是小轿车,属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购入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产生的增值税不予抵扣销项税额,作为成本计入“固定资产”。
三、针对教材内容,补充知识:固定资产增值税相关问题四、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P94例2: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核算。
思考:与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核算的区别。
五:归纳: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核算小组成员分析业务单据,通过讨论确定业务内容,编制记账凭证。
理解固定资产增值税处理要点。
通过对比学习,发现不需要安装与需要安固定资产核算的区别。
理解并归纳需要安装固定资产核算账务处理、入账价值的计量。
展示原始凭证,锻炼学生分析单据的能力,拉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掌握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核算。
以图形归纳、补充固定资产增值税处理要点,增强学生税收观念。
通过对比学习,掌握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核算。
以图形直观展示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核算流程,加深理解。
(说明:上公开课的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以上公开课教案模板的“教学过程”之中的各“教学环节”作适当的调整或修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五宝中学 柏德平【教学目标】1、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n m x =+2)( 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活动】一、知识回顾:1、对下列各式配方++x x 122 2)6(+=x ;+-x x 42 2)(-=x ; ++x x 82 2)(+=x上面3个完全平方式中,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 的平方 2、用直接开方法解方程(1)、x 2 – 4 = 0 (2)、(x+3) 2 = 25运用直接开方法我们可以解能够化成:x 2=p 或(mx+n )2=p (p ≥0)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问题情境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²,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分析:设场地的宽为xm ,则长为(x+6)m 。
第六章固定资产【课题】固定资产概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理论,掌握固定资产价值的计算。
2.能力目标: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并对企业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归类。
3.德育目标:树立管好用好企业的每一项固定资产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两种计价基础2.教学难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关键点:运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提问法、归纳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请同学例举你所认为是固定资产的物资,老师作出评价和补充〖新课〗一、固定资产的概念:(5分钟)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年限超过1年3、单位价值较高二、固定资产的特点(5分钟)1、实物形态的不变性2、使用期限的有限性3、价值存在的双重性三、固定资产的确认(5分钟)----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四、固定资产的分类(15分钟)(一)按经济用途分类Array1、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固定资产2、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固定资产(二)按使用情况分类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师生互动:罗列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学生判断哪些是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
(一) 按产权关系分类1、 自有固定资产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四)按综合分类1、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固定资产2、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4、不需用固定资产5、未使用固定资产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土地师生互动:罗列企业的具体固定资产的名称,学生判断其分类。
五、固定资产的计价(一) 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10分钟)1、 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始价值、原价、原值)2、 按公允价值计价(新准则规定)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二) 固定资产的原值计算:(25分钟)1、外购的固定资产 = 买价 + 增值税 + 运杂费 + 安装费(需安装)+ 进口关税2、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 建造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与建造有关的其他费用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 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不公允除外)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比例≥30%的: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两者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较低者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比例≤30%的:按最低租赁付款额5、债务重组中取得的固定资产收到补价的固定资产 = 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收到的补价 + 应支付的相关费税 支付补价的固定资产 = 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 支付的补价 + 应支付的相关费税 6、非货币性交易中取得的固定资产收到补价的=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费税—所付的补价支付补价的=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费税 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新的:有发票:发票上标明的金额+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无发票:市场上有同类固定资产——按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市场上无同类固定资产——按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旧的:固定资产的价值 – 该固定资产的估计累计折旧 8、盘盈的固定资产市场上有同类固定资产:按市场价格 - 该固定资产的估计累计折旧 市场上无同类固定资产:按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本节实训〗(15分钟)计算固定资产的原值:书P89页本节实训1——3题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后,老师讲评。
固定资产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2. 学生能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包括原始价值、折旧和减值等;3. 学生能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内部控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进行实际案例分析;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固定资产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研究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会计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基本知识和核算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在此基础上,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原始价值的确定- 折旧的计算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3. 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4.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课时: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上)第三课时: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下)第四课时: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第五课时:实践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第二周:学习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第三周:学习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教材章节:《会计学》第四章:固定资产4.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4.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4.3 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一章第四节固定资产折旧
【课题】加速折旧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加速折旧法的要点;掌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教学难点:加速折旧法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本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时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来讲行学习,因此主要运用分析概念、案例及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及掌握。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分别说出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的公式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共同点在哪里?
直线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课堂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讲解了直线法,大家刚才也说了,它的特点是每期计算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些固定资产会被提前淘汰,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在开始时多提折旧从而逐年递减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作,这种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加速折旧法,这充分的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加速折旧法有两种,分别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本课时来学习年数总和法。
〖新课〗
一、年数总和法(总和年限法)(37分)
(一)概念: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的折旧基数ⅹ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年折旧额 月折旧额 =年折旧额÷12 (二)公式: 固定的折旧基数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总,假设预计可使用年限为n
逐年递减年折旧率
〖教材例题讲解〗 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值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2%。
经批准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每月折旧。
甲公司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表所示(表1-8):
〖课堂练习〗
某公司甲项设备原价为6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净
老师总结:年数总和法计算特点: ①折旧率依次递减。
②计算基数不变,考虑净残值。
③每年折旧额依次递减。
公式的应用:
年折旧额=固定的折旧基数×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固定的折旧基数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逐年递减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数×100%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之和
〖课后作业〗练习册:47页实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