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9
高三历史练习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旨在实现中国
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这一进程中,高三历史学习的重点是了解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成就。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二战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
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巨大挑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路径。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目标包括
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实
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最后,高三历史学习还需要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和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
始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社会公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一些制度和体制
问题。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的办法,为未
来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总之,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了解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目标、成就和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山西县西柏坡召开;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国家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莆田四中18高三文科历史试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选择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据此回答1.中国走上探索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在于:()A.苏共二十大的客观作用B.对特殊国情的正确认识C.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D.本国经济建设的教训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A.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的思想B.批判地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教训和经验C.表述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原则D.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在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不利的国际环境有:()①.苏共20大造成思想混乱②.帝国主义掀起世界反社会主义浪潮③.美国扩大侵越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对峙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社会主要矛盾④.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这一时期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有:()①.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②.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的最适当评价是:()A左倾错误恶性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C.生产关系连续调整D.国民经济比例不断失调△.中共八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此回答:7.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地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8.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A.加强社会主义改造B.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9.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基础是:()A.《论十大关系》的理论B.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正确C.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实践D.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10.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主要原因在于:()A.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迷信B.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C.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1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