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式位移测量仪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49.80 KB
- 文档页数:19
光栅尺工作原理光栅尺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位移的精密测量仪器。
它通过光电传感器和光栅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测量。
光栅尺由光栅尺条和读数头两部分组成。
光栅尺条是一种具有高精度的光学刻线,它通常由玻璃或金属材料制成。
光栅尺条上的刻线是均匀且精密的,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
光栅尺条上的刻线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的部分,透明部分允许光线透过,而不透明部分则会阻挡光线。
读数头是一种光电传感器,它由光源和光电二极管组成。
光源通常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会发出一束光线。
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当光线照射到光栅尺条上时,光线会被透明和不透明的刻线所阻挡,从而形成一个光栅模式。
光电二极管会根据光栅模式的变化来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光栅尺条的编码和读数头的信号处理。
首先,当物体发生位移时,光栅尺条也会随之移动。
光栅尺条上的刻线会与读数头所发出的光线相互作用。
透明和不透明的刻线会使光线产生干涉,从而形成一个光栅模式。
光栅模式的变化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
其次,读数头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
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可以获得与物体位移相关的数字信号。
通常,光栅尺会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因此可以得到高精度的位移测量结果。
光栅尺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机床、测量仪器、半导体设备等领域。
它可以实现对物体位移的精确测量,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光栅尺进行测量时,应保持光栅尺条与读数头之间的垂直度和平行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光栅尺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校准,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精确测量。
总结起来,光栅尺是一种利用光栅条和光电传感器相互作用的测量仪器,通过光栅条上的刻线与读数头所发出的光线相互作用,实现对物体位移的精确测量。
它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在使用光栅尺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垂直度和平行度,并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校准。
光栅位移传感器测距离的原理光栅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物体距离的传感器。
它通过利用光栅的原理来实现测距的功能。
光栅位移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栅、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在光栅位移传感器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栅后,会形成一系列光斑。
光栅是由一条条等距分布的透明线条组成的,这些线条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交叉的。
当光斑照射到被测物体上时,会产生光的衍射现象。
光栅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衍射光的强度来测量物体的距离。
光栅位移传感器中的接收器会接收到经光栅衍射后的光斑,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接收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等器件来实现。
当物体距离传感器较远时,接收到的衍射光斑会比较弱,电信号的强度也会较小;当物体距离传感器较近时,衍射光斑会比较强,电信号的强度也会较大。
因此,通过检测电信号的强度变化,可以间接地推导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光栅位移传感器中的信号处理器会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可以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等处理,以便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距离。
信号处理器通常由微处理器或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
光栅位移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它可以测量的距离范围很大,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微米到数米。
此外,光栅位移传感器还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此适用于各种工业和科学应用中。
光栅位移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测量仪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中,可以利用光栅位移传感器实现对机器人位置的准确测量;在工业生产线上,可以利用光栅位移传感器实现对产品尺寸的测量和质量控制。
光栅位移传感器通过利用光栅的原理,实现对物体距离的测量。
它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和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栅位移传感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可靠的测量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数控机床在机床制造领域的普及,现代机床在加工速度、加工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机床用光栅测量元件和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两大核心部件,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对机床制造商和最终用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依据对海德汉光栅尺拆解后测绘的尺寸,利用solidworks2009对其进行了实体建模,并对光栅尺加工及安装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同时,本文阐述了光栅尺的概况,分类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典型的海德汉光栅尺及海德汉公司的发展,提出了能提高光栅尺的测量精度的方法。
第1章绪论1.1引言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式下,中国光栅尺制造商面临产品升级,寻求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制造出高性能光栅尺是光栅尺制造商共同的目标。
实现该目标与很多因素都相关,本文仅从高性能机床所需的两个关键部件人手,介绍其最新发展供大家参考。
结合HEIDENHAIN公司的在测量技术方面的深人研究,着重强调了光栅尺精度和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1)单场扫描技术;(2) 光栅测量技术;(3)光栅尺位移传感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4 )光栅尺的加工工艺等。
结合HEIDENHAIN数控系统,介绍了适合于高性能数控机床的最新数控技术,包括(1)高速加工;(2)五轴加工;(3)智能化;(4)友好人机界面。
1.2光栅测量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水平光栅数字测量系统是数显机床、数控机床和测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光栅传感器和光栅倍频器(插补和数字化电子装置)组成。
光栅传感器是作为位移测量元件,光栅倍频器是对光栅信号进行电子细分和数字化处理。
光栅编码器是利用刻划在各种各样载体(如玻璃、玻璃陶瓷、固态钢或钢带)上的光栅作为测量标准,并通过光电扫描进行分度,编码器的精度和温度特性可以通过刻划和选择载体来优化。
光栅编码器又分为直线编码器(光栅尺)和圆编码器,而圆编码器又分为旋转编码器(作为旋转轴的反馈部件)和角度编码器(作为转台的角度测量部件)。
对于编码器的结构又分为开启式的和封闭式的。
光栅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光栅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仪器,它利用光学原理来测量物体的位置和移动距离。
光栅尺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数控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栅尺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一、光栅尺的种类1. 增量式光栅尺:增量式光栅尺是最常见的一种光栅尺。
它通过将光栅刻划在透明玻璃或光学膜上,然后通过读头接收反射或透射的光信号,测量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增量式光栅尺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一般的测量应用。
2. 绝对式光栅尺:绝对式光栅尺是一种具有独特编码结构的光栅尺。
它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位置,无需参考点或回零操作。
绝对式光栅尺通常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测量应用。
3. 波前式光栅尺:波前式光栅尺是一种基于波前干涉原理的光栅尺。
它利用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波前差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变形。
波前式光栅尺通常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适用于形状测量和表面缺陷检测。
二、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干涉现象。
光栅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刻线的光学元件,可以将入射的平行光束分成多个等间距的光斑。
光栅尺通常包括光栅和读头两个部分。
当光线照射到光栅上时,光栅上的刻线会将光线分散成多个光斑。
这些光斑会经过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再次通过光栅,最后被读头接收。
读头中的光电二极管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对于增量式光栅尺,读头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
脉冲的数量和频率与物体的位置和位移成正比。
通过计数和计时脉冲信号,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对于绝对式光栅尺,光栅上的刻线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编码结构。
读头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或格雷码。
通过解码和识别编码,可以直接确定物体的位置,无需参考点或回零操作。
对于波前式光栅尺,光栅上的刻线会形成一种波前干涉的结构。
读头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干涉条纹图像。
通过分析条纹图像的变化,可以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变形。
总结起来,光栅尺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光栅和读头的组合,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和解码来测量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光栅尺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检测物体位置的精密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和精密测量领域。
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干涉原理和编码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光栅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光栅、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
光源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光栅上,光栅是由一系列等距的透明和不透明条纹组成的,这些条纹被称为光栅线。
当光线通过光栅时,会发生折射和衍射现象。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增量式和绝对式。
1. 增量式光栅尺工作原理:增量式光栅尺通过测量光栅线的移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当物体移动时,光栅线也会相应地移动。
光栅尺上的检测器会接收到经过光栅衍射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会对电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物体的位移或位置信息。
2. 绝对式光栅尺工作原理:绝对式光栅尺通过在光栅上编码信息来直接确定物体的位置。
光栅上的每一个光栅线都被编码成独特的二进制码。
检测器接收到经过光栅衍射的光信号后,会将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码。
信号处理器会将二进制码转换为物体的绝对位置信息。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干涉原理。
当光线通过光栅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线会在光栅上产生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间距与光栅的结构参数相关。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特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或位置信息。
光栅尺的精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光栅线的间距、光源的稳定性、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光栅尺通常采用高精度的光栅和稳定的光源,同时配备高分辨率的检测器和精密的信号处理器。
总结起来,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干涉原理和编码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通过测量光栅线的移动或解码光栅上的信息,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移或位置信息。
光栅尺在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和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概述我公司生产的CT-M50C型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是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
它采用了当代最新的机械及电子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灵活、使用方便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性能远远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独特美观的一体化外型设计,强构紧凑可靠,使用安全方便,更具完备的实用功能。
仪器有多种不同型号及附件可供选择,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如计算机接口、公英制转换、大量程表检定、数显表和钮簧表检定等。
该仪器紧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完全符合国家检定规程要求。
仪器采用最新软硬件技术,进行人性化设计,对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情况加以仔细考虑,对于每一位刚接触本仪器的操作者来讲,只需三十分钟可学会,而且仪器操作界面良好,使用十分方便。
检定过程采用人工智能化的方法,操作者只需装好被检表,选定该表的类型和其它信息后就可开始检定,检定结束后自动显示结果和打印检定数据。
(CT-M50C 型)第二章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2.1 工作原理CT-M50C 型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采用了最新的光电及机械电子技术,位移标准采用光栅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
采用液晶显示及菜单设置,使检定方便快捷,操作方便。
仪器紧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并根据国家规程改动免费及时升级。
本检定仪检定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4-2008 (指示表),JJG35-2006 (杠杆表),JJF1102-2003 (内径表)和JJG379-2009(大量程百分表)等。
2.2 基本构造该仪器主要由光栅位移传感器、电子测控箱及微型打印机三大部分组成。
①光栅位移传感器:由光栅尺和电路处理板组成。
光栅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莫尔条纹经电路放大、采样、A/D 转化为数字位移。
②电子测控箱:由微处理器和驱动装置组成,此系统把光栅传感器模块输出的信号接收后并人工控制位移的前进后退,并把标准位移等数据显示在LCD 液晶上。
光栅尺工作原理光栅尺是一种用于测量线性位移的装置,常用于机床、数控机床、测量仪器等领域。
它通过光栅原理实现高精度的位移测量。
光栅尺的基本构造包括光栅尺头、光栅尺尺体和读数头。
光栅尺头是光栅尺的核心部件,由光栅尺尺体和读数头组成。
光栅尺尺体是一根细长的光栅尺带,上面刻有一系列等距的透明光栅条纹。
读数头是固定在光栅尺尺体上的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栅尺尺体上的光栅条纹。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栅的干涉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光栅尺尺体上时,部分光线通过光栅条纹的间隙透射,部分光线被光栅条纹反射。
透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存在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读数头感知到这些干涉条纹,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光栅尺的读数头采用光电传感器,常见的有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
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干涉条纹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处理后,可以转化为与位移相关的模拟或数字信号。
光栅尺的分辨率是指光栅尺尺体上单位长度内的光栅条纹数目,也称为线数。
分辨率越高,测量精度越高。
常见的光栅尺分辨率有1μm、0.5μm、0.1μm等。
光栅尺的分辨率可以通过增加光栅条纹数目来提高,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
光栅尺的工作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栅尺尺体的制造精度、读数头的灵敏度、光源的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光栅尺的工作精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校准和校正措施。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非线性误差校正、温度补偿等。
光栅尺的应用领域广泛,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位移测量的场合。
在机床领域,光栅尺常用于测量工件的位移,以实现精确的加工。
在数控机床中,光栅尺可以与伺服系统配合使用,实现闭环控制,提高加工精度。
在测量仪器领域,光栅尺可以用于测量长度、角度等物理量。
总结起来,光栅尺是一种基于光栅原理的位移测量装置。
通过光栅尺尺体上的光栅条纹和读数头的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移测量。
光栅尺的工作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校准和校正。
光栅尺在机床、数控机床、测量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1. 引言光栅尺是一种精密测量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它利用光栅的原理实现对物体长度、位移等参数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2.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栅的干涉效应。
光栅是一种由周期性刻线构成的透明介质,其周期性刻线可以分为等距离刻线和等宽刻线两种类型。
2.1 等距离刻线光栅等距离刻线光栅是指刻线之间的间距相等,常见的有光栅尺和光栅编码器。
当光线通过等距离刻线光栅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光斑。
根据干涉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光斑的位置变化,可以计算出位置或位移的变化量。
2.2 等宽刻线光栅等宽刻线光栅是指刻线的宽度相等,常见的有光栅光谱仪和波长选择器。
当光线通过等宽刻线光栅时,会发生光的衍射现象,使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角度偏转。
通过测量光的偏转角度,可以确定光的波长。
3. 光栅尺的应用领域光栅尺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1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领域,光栅尺主要用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测量仪器等设备中,用于测量机械零件的运动轨迹、定位精度等。
光栅尺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对机械装置的精确控制。
3.2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光栅尺常用于物理实验中,用于测量光源的波长、光栅的周期等参数。
通过精确测量光的性质,可以探索光的基本原理和性质,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3.3 光学仪器光栅尺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光学仪器中。
例如光学显微镜、激光材料加工设备等。
光栅尺可以实现对光学仪器的校准,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4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光栅尺被用于多轴运动控制、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领域。
通过集成光栅尺系统,可以实现对复杂物体的测量、定位、控制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光栅尺的特点与优势光栅尺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高精度:光栅尺可以实现亚微米级的测量精度。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光栅尺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位移测量。
它通过光学原理来测量物体的位移,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以供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一、光栅尺的基本结构光栅尺主要由光栅尺头和读数头两部分组成。
光栅尺头包括光栅尺尺身和光栅尺标尺,光栅尺标尺上刻有一系列等距的光栅线。
读数头包括光源、光电二极管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组件。
二、光栅尺的工作原理1.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干涉现象。
当光线通过光栅尺标尺时,会发生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光栅尺标尺上的光栅线间距非常小,当光线通过光栅线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光栅尺头中的光源会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到光栅尺标尺上。
光栅尺标尺上的光栅线会将光线分成多个光斑,光斑经过物体表面的反射或透射后,再次通过光栅尺标尺。
3. 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经过光栅尺标尺反射或透射后的光斑,并将光斑转化为电信号。
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给控制系统。
4. 接收到数字信号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通过对光栅尺标尺上的光栅线进行计数,可以得到物体相对于光栅尺的位移量。
三、光栅尺的优势和应用领域1. 高精度:光栅尺能够实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一般可达到亚微米级别。
这使得光栅尺在需要高精度位移测量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机床、半导体制造等。
2. 高分辨率:光栅尺的标尺上刻有大量的光栅线,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分辨率。
这使得光栅尺能够实现对微小位移的测量,适用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应用场景,如光刻机、精密仪器等。
3. 高稳定性:光栅尺的光学测量原理使其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广泛应用:光栅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位移测量中,包括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
总结:光栅尺通过光学原理实现对物体位移的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等优势。
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位移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13 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位移量实验实验重点预习内容:1.在实验中怎样产生光拍?2.如何计算波形数?(画图表示)3.如何计算微弱振动的位移振幅?写出公式并对每个量进行逐一解释。
4.如何听拍频信号?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汽笛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音调变低。
提出“多普勒效应”。
拍:根据振动迭加原理,两列速度相同、振动面相同、频差较小而同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本实验是运用多普勒效应与拍效应对振动位移进行测量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利用光的多普勒频移形成光拍的原理;2. 理解双光栅衍射干涉位移测量原理;3. 应用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测量音叉振动产生的微小振幅。
二、实验仪器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模拟示波器、数字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 位移光栅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是指光源、接收器、传播介质或中间反射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接收器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与光源频率发生的变化,由此产生的频率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由于介质对光传播时有不同的相位延迟作用,对于两束相同的单色光,若初始时刻相位相同,经过相同的几何路径,但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出射时两光的位相则不相同,对于位相光栅,当激光平面波垂直入射时,由于位相光栅上不同 图1 出射的摺曲波阵面的光密和光疏媒质部分对光波的位相延迟作用,使入射的平面波变成出射时的摺曲波阵面,见图1。
激光平面波垂直入射到光栅,由于光栅上每缝自身的衍射作用和每缝之间的干涉,通过光栅后光的强度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在远场,我们可以用大家熟知的y xvd激光平面波 位相光栅出射折面波光栅衍射方程即(1)式来表示主极大位置:d sin θ=±k λ k =0,1,2,… (1) 式中:整数k 为主极大级数,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
如果光栅在y 方向以速度v 移动,则从光栅出射的光的波阵面也以速度v 在y 方向移动。
因此在不同时刻,对应于同一级的衍射光射,它从光栅出射时,在y 方向也有一个vt 的位移量,见图2。
光栅尺工作原理
光栅尺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仪器,它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加工、测量和运动控制领域。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原理、光学原理和电学原理。
通常,光栅尺由光栅编码器、读数头、信号处理器、显示器和上位机等组成。
光栅编码器是光栅尺的核心部件,它利用光学原理将长度间隔等信息转化为光学信号。
光栅尺中常用的光栅编码器主要有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
反射式光栅编码器由光栅和检测器组成,光栅贴在测量物体上,当物体移动时,光栅上的刻线就会使反射光在空气中产生相位差,进而在检测器中形成光强变化,由光电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表示出位移数值。
透射式光栅编码器由透过的光栅和透光窗口组成,光线从窗口透过到光栅中,这时在光栅中将产生交替的明暗条纹,此时在另一侧与光栅一起设立的光电检测器接受到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表示出位移数值。
读数头接收到编码器的电信号后,将其处理成标准的数字信号,再由信号处理器将这些数字信号转化为位移数值,并通过显示器或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处理。
光栅尺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光电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的性能。
总的来说,光栅尺通过光学原理和电学原理将运动物体的位移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将其进行处理和显示,提供高精度和可靠的运动控制和测量结果。
它广泛应用于机床、加工中心、印刷机、机器人等精密运动控制领域。
学生论文(2016届)题目双光栅微弱振动位移测量应用目录摘要 (3)1、课题背景 (4)2、原理及设计方案 (4)2.1位相光栅的多普勒位移 (4)2.2光拍的获得与检测 (5)2.3微弱振动位移量的检测 (7)2.4实验仪器 (7)3、操作及数据处理 (8)3.1连接 (8)3.2操作 (8)3.2.1几何光路调整 (8)3.2.2双光栅调整 (8)3.2.3音叉谐振调节 (8)3.3数据处理 (8)3.3.1数据记录 (8)3.3.2作出微小物体质量与T/2时间内完整波数的关系曲线。
(9)3.3.3由所得曲线确定位置微小物体的质量 (9)3.3.4百分误差的计算 (10)4、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10)4.1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 (10)4.2仪器精度不足引起的误差 (10)4.3系统误差 (10)4.4人为误差 (10)5、总结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双光栅微弱震动位移的测量是一种把机械位移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的手段,光栅式位移测量技术在长度与角度的数字化测量、运动比较测量、数控机床、应力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双光栅微弱震动位移的测量也可以应用于力学实验中的音叉振动分析、微弱振幅测量和光拍研究等。
本论文主要利用小质量物体对光拍波数的影响,作出相应的关系曲线,再由未知小质量物体产生的光拍波数来反映和估计小质量物体的质量。
关键字:光栅、微弱震动、光拍1、课题背景1842年的一天,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时,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驰过。
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
同年他在文章"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提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多普勒效应: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相对运动使得接收器收到的光波频率不同于光源发出的光波频率的现象。
光栅尺测相对位移
光栅尺是一种常见的位移传感器,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的相对位移,可以测量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的位移。
测量原理如下:
光栅尺由一个光学栅片和一组光电传感器组成。
光栅片上有很多平行的条纹,条纹间隔很小。
当光栅尺与被测物体相对运动时,条纹会相对于光电传感器产生光强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光强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
具体来说,光栅尺可以将条纹分解成很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内光强的变化可以表示成一个正弦波。
当光栅尺相对运动时,光电传感器会检测到这些正弦波的相位变化,从而计算出物体的位移。
这种测量方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移测量,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光学仪器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光栅尺只能测量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的位移,如果需要测量物体的旋转或曲线运动,需要采用其他的测量技术。
此外,光栅尺的测量精度受到光栅片条纹间隔、光电传感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精度。
光栅位置检测系统及原理光栅位置检测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科学领域,如光学,精密测量,纳米技术,电子工程等。
该系统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栅的周期性结构来测量位移。
下面将详细介绍光栅位置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其应用。
一、光栅位置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光栅位置检测系统主要由光源、光栅、指示光栅(或称为读数头)、光电检测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1.光源:提供光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原始动力。
常用的光源有可见光LED、激光等。
2.光栅:一种具有周期性刻线的透明或金属薄片,可以将入射光分成多个子束。
当光栅移动时,子束的数目和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相位差。
3.指示光栅:与光栅配合使用,其作用是增加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4.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组件,通常使用的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5.数据处理单元:对光电检测器产生的电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光栅的位移量。
二、光栅位置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光栅位置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莫尔条纹”原理。
当光栅和指示光栅相对移动时,它们之间的光线相交会产生明暗交替的莫尔条纹。
这些条纹的移动与两个光栅的相对位移有关,通过测量莫尔条纹的数量,就能知道光栅的位移量。
具体来说,当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光栅上时,光栅的刻线会将光线分成多个子束。
这些子束在指示光栅上产生明暗交替的莫尔条纹。
当两个光栅相对移动时,莫尔条纹也会随之移动。
这个移动可以被光电检测器检测到并转化为电信号。
三、应用1.测量和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需要对物体的位置、速度等进行精确控制。
光栅位置检测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信号,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2.光学仪器:在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需要精确测量物体的位置和移动。
光栅位置检测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位置信息,提高光学仪器的测量精度。
3.纳米技术:在纳米技术领域,需要对物体的尺寸、形状等进行精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