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生活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最新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54
第01单元生活与消费运用思维导图掌握《经济生活》知识 Word版含解析度货币的产生和定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被称为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
其中,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它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或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密不可分,但又对立存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移。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和货币的产生阶段。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其中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货币的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将商品的价值以一定的价格表现出来,例如某件商品的价值为50元。
这里使用的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现实货币。
价格的含义是,货币产生后,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而商品价值的大小则由货币的多少来决定。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称为价格。
货币的计量单位是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例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欧元的“元”等。
流通手段的含义是,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称为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
商品流通的意义是,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6、纸币的发行规律: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7、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8、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9、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下降,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总之,某币币值升高,该币汇率升高,则外币相反。
10、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11、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