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水与生命 10.14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与生命一、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
2.学生: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中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
(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
实验一:(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
(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
(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
实验二:(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5)归纳:水是生命脉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最新资料推荐------------------------------------------------------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 PPT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 PPT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 PPT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PPT 课件下载页面:http:/// 14、水与生命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辽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鹿植物等等。
2、学生:丸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梧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摊中的植物。
教学过程:一、瞩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 / 4二株、教学新课:1、讨论:为倔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吩出示图片:a、土地返龟裂;b、禾苗旱死;c、庶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缸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
影学生讨论,并汇报:动敝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挝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掩,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态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目,草和树都有会枯死蛇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屎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
实验钳一:出示实验器材:盘诵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葱两棵,西瓜两片。
让学生讨鉴论实验方法。
实验:用金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离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迫水。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昭: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狮。
实验二:将一株长得闸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殉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腊下晒一段时间。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崇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佑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秸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跺水分蒸发出来了。
《水与生命》小学科学说课稿第1篇:《水与生命》小学科学说课稿《水与生命》是河北*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观察水”、“水与生命”、“榨果汁”等三项活动。
目的是将学生各自已有的认识作较为科学的梳理,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水问题的兴趣。
我选择的是这个内容的第二课时“水与生命”。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2.活动目标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二、说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小学科学《生命之水》说课稿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活动探究是科学课的载体,猜想验*是科学课的重要过程,因而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大胆假想、积极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才是关键。
教材简析《生命之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走进水世界”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它是在第四课《青青的水》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和生命的密切关系”。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准备:课件1、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等图片。
2、收集的文字资料等。
3、盘子、西红柿、青菜、西瓜(分组),一盆植物教学过程:一、小诗导入,猜谜揭题。
师:同学们,老师送大家一首小诗,认真听。
(课件图片)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地球变得美丽。
同学们,诗中赞美的是谁呀?(水)你是怎么猜到的?(生答)总结:对了,假如没有水,鱼儿不能生存,小草就会枯死,整个地球就会变得一片死寂,所以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与生命。
(课件板书:水与生命)二、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师: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文学生讨论回答:1)、动物要喝水2)、植物喝足够的水,才会绿油油。
3)、胎儿在母体里靠水分补充营养,发育。
4)河水清清,周围的绿植才会郁郁葱葱。
5)、土地干旱,禾苗旱死6)、庄家缺水颗粒不收7)、动物因缺水渴死2、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
3、师: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动植物和人类离不开水的事例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后汇报4、师小结: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离开水都无法生存。
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出示课件)三、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一、)师:水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密切。
他们怎样喝水?(生:植物是直接喝水来补充水分.师根据回答画出一条箭头)那动物呢?(生:动物可以直接喝水,还可以通过吃植物间接来补充水分。
【导语】现在地球上有近60亿的⼈⼝,有数不清的动植物,每天都要喝⽔,⽤⽔,那么,我们地球上的⽔资源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的: 1、使学⽣认识到“⼈、动物、植物的⽣存都离不开⽔”。
2、探究 “⽔到哪⾥去了”,引导学⽣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总结⽔的性质。
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盆植物,等。
熟悉学⽣,和学⽣⼀起做“叶的蒸腾作⽤”的实验。
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动物、植物的⽣存离不开⽔” 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家准备了⼏张跟⽔有关的照⽚,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幅“⽔与⽣命”的照⽚。
问:这些照⽚反映的是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
观看了这些照⽚,你有什么想法吗? 3、师:讲的真好,⼈、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命的物体,它们的⽣存离不开⽔。
这节课我们⼀起来探讨“⽔与⽣命”相关的问题。
4、师:像这样关于“⽔与⽣命”的例⼦,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些来? ⽣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只是谈到⼈要喝⽔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能不能从别的⾷物中获取⽔分呢? 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活,看来,我们⼈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
没有⽔,我们将⽆法⽣存。
⼆、探究“⽔到哪⾥去了”,深⼊体会⽣命离不开⽔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 ⽣:他们为什么需要喝⽔? ⽣:怎样喝⽔? ⽣:⽔最后到哪⾥去了? 师:⼈、动物、植物怎样喝⽔,谁知道? 植物怎样喝⽔,教师引导学⽣谈,并讲解植物的⾝体构造。
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个好呢?现在我们⼀起来研究“⽔到哪⾥去了”。
2、探究研讨“⽔到哪⾥去了” (1)探究“⼈和动物喝⽔后,⽔到哪⾥去了” 师:我们先来讨论⼈类,⼈喝的⽔到哪去了?有谁知道? ⽣:尿、⾎液、汗、眼泪…… 师:我们喝的⽔是不是都被排除到体外了呢? 问:动物喝的⽔到哪去了?能举例说明吗? ⽣:尿…… 问:动物体内是否也保留了⼀些⽔分呢,有没有例⼦证明⼀下? ⽣:杀鸡时,有⾎,⾁⾥⾯也有⽔分。
8、《水与生命》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
通过“观察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
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用五种感觉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3、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4、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水、烧杯、牛奶、石块等。
课时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的朋友,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
(水能喝,能浇地;水能洗衣服;利用水的力量还能发电;水可以灭火;没有水,动植物都会死;水会使铁生锈。
)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真多,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多看、多想,就能多知道一些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水。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水
1.学生活动
教师:先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在前几课的学习寻找动植物中,我们都用到了那些器官,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回答:眼手鼻耳舌
教师:回答的很好。
刚刚过去的夏天,同学们都玩过水了吧,我们今天就来利用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并与牛奶和石头作比较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
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记录在本上。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谈。
学生活动非常踊跃,边玩边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
)
2.交流讨论
教师:怎么样我的小科学家们?谁能说出水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把你的发现先在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水是冰凉的,没有味道。
用手搅动水,水会冒泡,还有哗哗的声音。
水抓不住,一抓就流到水槽里。
水是透明的。
一个东西放进水里,外面可以看见。
往塑料袋里加入水,在塑料袋上扎几个眼,水会往外流,细细的。
水是白色的。
)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水是冰凉、没有味道、无色、透明、流动的。
大家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教师:大家想一想,水是什么形状的呀?
(刚才我把水倒入正方形的杯子,水就是正方形的,倒入圆形的杯子就是圆形的,放什么里边就是什么形状。
对!水没有自己的形状。
)
教师:水会流动,像石块、玻璃就不会流动,我们把像水这样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
3.总结拓展
教师:现在谁能全面的说一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讨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些秘密,水的秘密还很多,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大家提出来,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提问,大家谈论。
课堂反馈:现有三种液体,水,牛奶,白醋,你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4、搜集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课水与生命
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