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记账法
- 格式:docx
- 大小:20.92 KB
- 文档页数:5
“增减”乎?“借贷”乎?
施仁夫
【期刊名称】《新会计》
【年(卷),期】1979(000)001
【摘要】<正> 增减记帐法是六十年代初期,商业部的有关同志,在过去引进国外借贷记帐法的基础上,吸收其有用部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合乎科学的中国化记帐方法。
这一记帐方法创造伊始,就具有很大的生命力,没有多久,就已经逐步地被普遍推广应用了。
经过十多年来广大财会工作者的认真研究,不断总结,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但是,增减记帐法比之借贷记帐法究竟孰优孰劣,目前正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颇有一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概。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施仁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怎样由增减记帐法改用借贷记帐法 [J], 支善英
2.会计要素增减对借贷方向变化影响的教学探讨 [J], 李庭华;
3.借贷与增减记账法并存的意义及可能性--计算机环境下对会计记账方法的重新审视 [J], 刘曜
4.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结合使用借贷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J], 钟光荣
5.如何将“增减记帐法”转换为“借贷记帐法” [J], 黄锡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式记账分类:借贷记账法口诀26个字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记账规则等的不同,又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分类,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分类借贷记账法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中国企业一般也用此法。
其主要特点是: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方。
凡属于资金占用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费用增加和收入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凡属于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收入增加和费用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入两个账户中,并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
3.以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为平衡公式,利用各个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与各个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的关系,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增减记账法1965年中国商业系统首先推广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1.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所有账户都分为增减两方,将会计科目固定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
无论是资金占用,或是资金来源,只要是数额增加,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增方,减少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减方。
2.以“两类科目记同增同减,同类科目记有增有减”为记账规则。
凡涉及资金占用账户和资金来源账户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两类有关账户的增方;凡涉及资金占用类账户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则分别记入该类有关账户的增方和减方。
3.用差额平衡公式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收付记账法它是用“收”、“付”来表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费用和收益变动的一种记账方法,分为单式收付记账法和复式收付记账法。
中国采用复式收付记账法,主要有:1.钱物收付记账法:以钱和物收付为中心,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为中国农村基层生产组织所广泛采用。
主要特点是:①会计科目分为“钱物类”和“收付类”两大类科目。
“钱物类”包括:现金、存款、粮食物资和固定资产。
增减记账法的名词解释增减记账法,又被称为增减记账原则,是会计学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核算等领域。
它是对财务交易进行识别、记录和分类的一种规定,有助于维护账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对增减记账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一、增减记账法的概念和原则增减记账法主要涉及财务交易的识别、核算和记录。
它要求将所有的经济事项按照其性质和发生时间进行分类,以便于记录和分析。
根据增减记账法的原则,每一笔交易都应该同时在两个相对的科目中记录,一个是借方,另一个是贷方。
这种“借贷相等”原则是增减记账法的核心。
增减记账法能够准确反映财务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它有助于保持会计账簿的平衡,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财务信息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增减记账法的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减记账法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解释。
假设某企业购买了新设备,交易金额为100,000元。
根据增减记账法,这个交易需要同时在两个科目中进行记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购买新设备的科目。
通常情况下,这个交易会涉及到“设备”科目。
所以,在借方账户中,我们将在“设备”科目中增加100,000元。
同时,在贷方账户中,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对应的科目,例如“银行存款”。
因为购买设备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贷方账户中,我们会减少相应的金额。
这个例子展示了增减记账法在实际会计操作中的应用。
通过明确不同交易科目的借贷关系,我们可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单一交易,也适用于多笔交易的复杂情况。
三、增减记账法的优势和挑战增减记账法作为一种会计原则,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规范的记录方式,使得财务报表和账目更加一致和准确。
同时,增减记账法也方便了财务信息的分类和汇总,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然而,增减记账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会计学1.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平衡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 预收账款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税金及附加借方登记增加。
3. 总分类账一般应采用订本账账簿。
4. 会计科目是开设账户的依据,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5. 会计的首要职能是核算职能。
6. “营业外收入”科目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
7.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8. 余额试算平衡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9. 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账户分类、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的不同,可以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10.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11. 经济业务发生仅涉及“资产”这个会计要素变动时,则会引起该要素内部某些项目一增一减变动。
12. 复试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基本会计等式。
13.总分类科目包含:其他货币资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应收款14. 在借贷记账法下,成本类会计账户期末余额等于“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15.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16. 1月31日甲企业拥有流动资产510万元,非流动资产300万元,流动负债110万元,非流动负债130万元,甲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570万元。
17. 持续经营是从时间上对于会计核算进行了界定。
18.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19. 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0. 对账即核对账目,其主要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几个方面。
21. 需要编制付款凭证的业务包括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左右增减记账法是怎样的我们做会计的朋友对于记账法最为熟悉无疑就是借贷记账法了,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记账方法呢,店铺今天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左右增减记账法就是以"增/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增减记账法"。
所谓"中国流复式簿记",实质是将原有的增减思想作为复式簿记之魂,有助于轻松判断业务所涉及账户金额的增减,加上左右配合,运用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下意识地快速确定记账方向。
复式簿记是商业史上的重大发明,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增/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增减记账法"曾被全面推广。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在一夜间无疾而终。
2009年2月,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应当改为"左/右"。
同年10月,汪一凡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
其外在特点是改用"左/右"为记账符号,可简称为左右记账法。
这是与现行国际标准差异最小的方案,只要将记账符号"debit/credit"更换为"left/right",启用新思维,立刻见效果,完美实现无缝过渡,是中国立即可以推向全世界的原创性成果。
在《记账的规律》一书中,第一个提出"借贷"符号的实质就是"左右",您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汪致正:1982年,国外学者对澳、加、法、德、日、荷、瑞典、瑞士、英、美10个发达国家的32种会计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完全一致的会计方法不超过6种,这说明全世界的会计界并没有发现记账的规律,都在根据各自的需要制定准则。
现行会计学中使用Debit、Credit和"借、贷",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什么是增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简单明了、易学易用,它的应用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会计人才培养和稳定会计工作基础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增减记账法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增减记账法的内容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直接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方法。
它是在我国领土实务中实行的一种特有的记账方法。
该法经过试行,于1966年开始,在我国商业系统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也有采用这种记账方法的。
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增减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的特点(1)记账符号。
以“增”、“减”为记账符号,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增加,就在账户中记增;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减少,就在账户中记减。
“增”、“减”符号同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增加、减少意思一致,使符号的文字含义也名副其实,直接表达会计事项所涉及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
(2)账户设置。
全部账户固定地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不能设置双重性账户。
如不能把“其他应收款”账户和“其他应付款”账户合并设置“其他往来”财户;不能把“应收账款”账户合并设置“其他往来”账户;不能把“应收账款”账户合并设置“其他往来”账户;不能把“应收账款”账户和“预收账款”账户合并设置“应收账款”账户等。
(3)记账规则。
凡涉及到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类账户的经济业务,同时记增或记减,同增或同减的金额相等;凡涉及到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一类账户的经济业务,记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简而言这,两类账户,同增同减,金额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金额相等。
(4)试算平衡方法。
两类账户的余额和增减发生额的差额必须相等,并用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增减记账法的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把账簿分成"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增加)"、"开除(本期减少)"、"实在(期末结存)"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收付记账法:以收付为记账时间,采用“上期借贷余”的余额作为本期借贷的起点,在
收款时记入收方,付款时记入付方。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但无法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对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2.增减记账法:以资金增减变动为记账时间,采用“固定收付”的余额作为本期借贷的起
点,在资金增加时记入收方,资金减少时记入付方。
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对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3.复式记账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也是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
它以资金增减变动
为记账时间,采用“上期借贷余”的余额作为本期借贷的起点,在资金增加时记入资产、收入等账户的借方,在资金减少时记入负债、支出等账户的贷方。
通过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对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审计和分析,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不同的记账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其中,复式记账法因为其全面性和可靠性,被广泛用于各类企业的财务管理。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记账工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增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是会计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是学习和从事会计专业的年轻人,也未必知之一二。
其实增减记账法是中国人在会计记账方法上的一项重大创新,甚至说它是中国人在会计记账方法上的独门绝技也不为过。
增减记账法是在西方借贷记账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发展而来。
清末中国贫弱,洋人用洋枪洋炮砸开了中国大门。
无数洋玩意潮水般地涌了进来,其中就包括了会计领域里的借贷记账法。
这种记账方法甫一进来,就把中国固有的“四脚帐”、“龙门帐”等等传统记账方法冲击得七零八落,纷纷败下阵来,最终由借贷记账法一统簿记天下。
借贷记账法既是泊来品,那么作为记账符号的“借贷”二字自然就是来自外文翻译。
然而中文的“借贷”二字的文字含义却是等价的,无法从语义上对作为记账符号的“借贷”二字做出区别性解释。
于是会计理论界将“借贷”二字的语义予以虚化,将其定位于单纯的会计记账符号。
我有时候突发奇想。
当年翻译时为何要偏偏选中“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选用“阴阳”二字岂不更好?若如此,则“借贷记账法”就成了“阴阳记账法”,记账规则就由“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变成了“有
阴必有阳,阴阳必相等”。
这既符合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可以对其进行一番哲学论述,增加会计学科的思辨性;又同样能够把账记得顺溜,还用不着为“借贷”二字的字面含义大费周章。
奇想归奇想,只可付之一笑。
“借贷”二字早已深入人心,无法撼动。
而且将“借贷”二字语义虚化后,“借贷”作为单纯的记账符号就不应该再存疑问了。
不过理论通了,责难却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借贷记账法就因“借贷”二字无法与其字面含义挂钩,还是遭到责难,被指晦涩难懂;不利于工人参加管理等批评之声亦不绝于耳,甚至被指责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本主义记账方法。
这就直接摧生了增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的确直观明了。
作为记账符号的“增减”二字与其语义高度契合:一项会计事务,是增加就登记在增方,是减少就登记在减方,明白如话,易于理解,也有利于初学者快速学会、掌握。
我年轻时在街道企业当过几年会计。
当年毫无会计知识的我,抱着一大堆会计原始单据到街道企业办公室学习记账。
当时使用的就是增减记账法。
在老会计的指导下,居然很快就掌握了全部会计流程。
——虽然那时我对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记账规则等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这并不妨碍我正确编制记账凭证,正确处理会计事务,完成企业
的全部经营核算。
增减记账法于我可谓惠莫大焉。
不过那时的我实在懵懂。
我知道如何使用会计科目,编制记账凭证,但我并不知道这叫“会计分录”;我知道如何运用“增、减”记账符号记录会计事务才能账平表等,但我在理论上并不知道所谓“同类科目,一增一减,金额相等;异类科目,同增同减,金额相等”之类的记账规则。
这些一直等到我考上中专,学习了《会计原理》才明白。
——我在中专学习的《会计原理》完全是基于增减记账法,没有借贷记账法的任何位置。
虽然那个年代增减记账法已然成为会计记账方法的主流,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经济事务。
比如它就不适合银行的会计核算。
所以我在中专学习的《会计原理》虽然是基于增减记账法,但《银行会计》课程学习的却是“收付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和增减记账法一样通俗易懂。
但它却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难题。
比如客户现金存入银行,银行明明收入了现金,会计分录却是“收xx存款付现金”;客户从其存款账户里提取现金,银行明明付出了现金,会计分录反倒是“收现金付xx存款”。
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现金收付概念完全相反。
记得同学们纷纷就此提出疑问,老师先用资金来源和运用原理及收付记账法记账规则解释。
但同学们抓住“收付”二字语言含义不放,老师似乎一时难以回答。
琢磨了许久方才解
释到:这里有个角度问题。
从会计的角度看,银行收到客户现金后,庚即付给了银行现金业务库;付给客户现金则是从现金业务库收回现金。
所以这里的收付,是从银行会计角度看现金业务库里的收付。
这似乎能够自圆其说,但总觉得还是有点似是而非。
其实这都是追求记账符号与语言含义的一致性惹的祸,是“收付”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固有弊端。
其实增减记账法不仅仅在普适性上有缺陷,它的弱点与其优点一样突出。
一是受其理论基础“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以及记账符号“增加、减少”的制约,会计科目必须严格划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大类,无法像借贷记账法那样设立双重性质的往来账户。
而往来账户的设置,有利于分清责任,明晰账目,精简会计科目,减少会计工作量。
二是增减记账法必须采用差额平衡,即“资金来源方增加金额—减少金额=资金运用方增加金额—减少金额”;远不及借贷记账法平衡公式“借方金额=贷方金额”那般简洁明白,一目了然。
三是增减记账法只有中国血统,不具备国际身分,不利于引进外资,亦不利于中外会计交流。
这一点对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的中国尤为重要。
正是由于增减记账法的这些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最终弃之如敝屣,被借贷记账法重新取而代之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借贷记账法重出江湖,全面取代了以增减记账法为代表的所有本土记账方法,
——包括银行所使用的收付记账法,完成了在簿记领域里的一统天下。
这正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
其实这种趋势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显露端倪。
其时我回炉读成人高校,所学《会计原理》就完全基于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则只是附带地介绍了一下。
后续我又看到一些新版本的《会计原理》,增减记账法已然销声匿迹。
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作为记录经济事务的会计,当然得与国际接轨。
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自然成为簿记方法的不二选择。
不过我忍不住又发奇想。
如果中国今后在各方面都登顶世界巅峰,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那么再来一个轮回,增减记账法重出江湖也未可知。
和我那“阴阳记账法”的奇想一样,奇想终归是只是奇想,现实是以增减记账法为代表的本土记账方法早已走进了历史的深处,只留在老一代会计人的记忆里。
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特定的时代曾经发挥过的独特作用。
至少在写会计发展史时,别忘了为它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