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至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3
“华安一中 泉港一中 永安一中 龙海二中”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数学(理科)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命题p :∀x ∈R,2x 2+1>0,则⌝p 是( )A .∀x ∈R,2x 2+1≤0B .∃x ∈R,2x 2+1>0 C .∃x ∈R,2x 2+1<0 D .∃x ∈R,2x 2+1≤0 2. 在△ABC 中,“A >60°”是 “23sin >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统计某校1 00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满分为100分,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则及格率是( ) A.20% B.25% C.60% D.80%4.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5.阅读下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S 的值为( )A.15B.245C.105D.945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0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3粒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A .144石B .169石C .338石D .1365石7. 椭圆2255x ky +=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实数k 的值为( )A .1B .-1C . 25D .-258.从1,2,3,4,5中任意选取3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3个数能够作为三角形的三边边长的A103 B 51 C 21 D 53 9. 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x -2)x 2-3x +2≥0的解集为{x |x ≥2},命题q :若函数y =kx 2-kx -1的值恒小于0,则-4<k ≤0,那么不.正确的是( ) A .“ ⌝p ”为假命题 B .“ ⌝q ”为假命题 C .“p 且q ”为真命题 D .“p 或q ”为假命题10.甲,乙两队进行排球决赛,现在的情形是甲队只要再赢一局就获冠军,乙队需要再赢两局才能得冠军,若两队胜每局的概率相同,则甲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A21 B 53 C 32 D 43 11. 过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2F 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A ,B ,若F =2,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 03=±y xB 03=±y xC 023=±y xD 032=±y x12..如图,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10||21=F F ,P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1PF 交椭圆于A ,若12PF AF ⊥,且2APF ∆的内切圆半径为2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45B 35C 410D 41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第Ⅱ卷对应横线上. 13.下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由其散点图可知,用水量y ^=-0.7x +a ^,则a ^= .1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 1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1,以A 为圆心,1为半径作四分之一个圆弧DE ,在圆弧DE 上任取一点P ,则直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的概率16.在ABC ∆中,BC 边长为24,AC 、AB 边上的中线长之和等于39.若以 BC 边中点为原点,B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BC ∆的重心 G 的轨迹方程为: 。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题目涉及《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太长,故略。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非于钩戟长铩也 :锋利 B.非亢九国之师也 亢:抵抗 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
振长策而御宇内以为桂林、象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天下已定)A.不耻相师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履至尊而制六合D.君子不齿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蒙故业,因遗策 B.C.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D.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设九宾礼于廷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⑨何以知之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于是相如前进缶瓦 C.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福建省2016届四地六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福建省2016届四地六校“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泉港一中审题人:泉港一中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
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
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用途也更广泛。
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的文字,有的也反映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意义。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
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就是说,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换句话说,这些铭文中表达的价值观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接受的观念。
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值。
③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
比如有的铭文就有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
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形式,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了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④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
如“延寿万年”等不仅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大乐贵富毋极”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对贵富的企盼。
“华安、泉港、永安一中,龙海二中”四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数学(文)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解:(1)根据共调查了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男生中有15人爱好体育, 另外10人爱好文娱.女生中有5人爱好体育,另外10人爱好文娱,得到列联表. 男女总计爱好体育15 5 20 爱好文娱10 10 20 总计 25 15 40 …………………………3分 ,………4分 而,∴有85%的把握可以认为性别与是否更喜欢体育有关系.………………5分 (2)从男生中选出3人记为,从女生中选出2人记为,从这5人中选出2人的基本事件为、、、、、、、、、共10种,………………8分 两人性别相同的情形有、、、共4种,………………9分 故概率………………10分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设椭+=1(a>b>0).因为c=1==所以a=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2)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则由得(3+4k)x2+8kx-8=0且>0.设A(x),B(x2,y2), 则,又 得解得k==±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即x-2y+2=0或x+2y-2=0.范围内的有2人,在范围内的有3人, …………………………(2分) 又分数在范围内的频率为 ∴分数在范围内的频率为, ∴分数在范围内的学生人数为 由题中的茎叶图可知分数在范围内的学生人数为4, ∴分数在范围内的学生人数为. …………………………(4分) 从题中的频率分布表可知分数在范围内的频率为0.25, ∴分数在范围内的学生人数为, ∴数学成绩及格的学生人数为13, ∴估计全校学生数学成绩的及格率为. …………………………(6分) (2)设表示事件“从大于等于110分的成绩中随机选2个成绩,这2个成绩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30分”,由茎叶图可知大于等于110分的成绩有5个,选取成绩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116,118),(116,128),(116,136),(116,142),(118,128),(118,136),(118,142),(128,136), (128,142), (136,142),共10种情况,(9分) 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为,共4种情况……(11分) (12)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命题p:函数y=的定义域为可知Δ=1-<0解得a>2. 因此命题p为真时>2. ………………3分 对于命题q:当x∈时函数y=x+>恒成立即函数y=x+在x∈的最小值y>=2>>因此命题q为真时>命题“p∨q”为真命题命题p∧q”为假命题命题p与q中一个是真命题一个是假命题.当p真q假时可得a∈?;当p假q真时可得≤a<0或<a≤2.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解:(1)分数在[120)内的频率为-(0.1+0.15+0.15+0.25+0.05)=1-0.7=0.3.(2)估计平均分为=95×+×0.15+115×+125×+135×+145×(3)由题意[110,120)分数段的人数为60×0.15=9(人).在[120)分数段的人数为60×0.3=18(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分数段为[110)的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需在[110)分数段内抽取2人并分别记m,n;在[120)分数段内抽取4人并分别记为a;设“从样本中任取2人至多有1人在分数段[120)内”为事件A则基本事件共有{m共15个.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m共9个.(A)==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所以,从而 所以,动点的轨迹是以点为焦点的椭圆. ……2分 设椭圆的方程为,则,, 故动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3分 (2) 设,则 ① 因为,,则② 由①、②解得 ……6分 所以直线的斜率 . …………8分 (3)设直线的方程为则由,得 由题意知,点在椭圆的内部,所以直线与椭圆必有两个交点,设,则 ……………9分 假设在轴上存在定点满足题设,则 因为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所以,即 ………………10分 因为故可化为 由于对于任意的,恒成立,故解得 . …11分 因此,在轴上存在满足条件的定点,点的坐标为. …… 12分。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不分版本“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土、离别、重逢、游历和参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土的依恋和思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拟,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BABABCBCCDB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BCCCBDACADCCD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8分) 27.参考答案(12分)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进行更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3分)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弘扬社会正气,从而引动中华民族素养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3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分)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3分) ⑤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分)。
(答出其中的4项即可得满分) 28参考答案(12分)①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面向大众,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分) ②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3分) ③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 ④文化生产者应该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个人也应该加强修养,提高眼力和辨别能力,自觉地享用优秀文化成果(3分) 29.参考答案(12分)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分)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解析.解析.解析.解析以为..解析审理治罪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出报恩寺上方环境的清幽。
(分)前句描写了悬岩飞瀑的动态,岩上瀑凌空迸射,如晴天里挂起的一幅白色雨帘,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
(2分)后句子写林萝的静态,林间藤萝,缠树绕枝,遮谷敝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量身其间,以人感到阵阵凉意。
(2分)使用口语,语言通俗,清新自然像是诗人召在召唤游人,态度热情。
叠词“未来”,具有节奏感,让人感到亲切,也表现出诗人出现美景的惊喜之情。
写出瀑布凌空迸发,水势大,飞泻急,用词有力,把“岩溜”写活。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反映出当时大学生毕业就业很容易说明他的家庭经济,由于他是学术个体户,所以期刊不夭折。
12.选B 解析刮目相看:指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相比。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解析②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据:所言必有根据。
根据横线前的“文献”和文献后的“‘实’与‘虚’”,应选用“言必有据”。
③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参差不齐:形容各种事物不整齐。
形容“中国文学创作整体”的“现实”,应选用“良莠不齐”。
14. 【答案】选B 【解析. 【答案】选C 【解析解析④是总写,指出黑匣子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应放在最前面;①③是一个系统,讲无线电话录音;⑤②是一个系统,讲数据记录。
由此,可以判定出正确选项是18.【立意】。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D.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2、《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3、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
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4、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5、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图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一、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题目涉及《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太长,故略。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B.非亢.九国之师也亢:抵抗C.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见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3.指出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句()(3分)A.不耻.相师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履.至尊而制六合D.君子不齿.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蒙故业,因遗策B.或师焉,或不焉C.合从缔交,相举为一D.召有司案图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B.于是相如前进..缶瓦C.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7.翻译下面句子(10分)⑴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5分)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1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 ,隔叶黄鹂空好音。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 ,铁马秋风大散关。
(6)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7)白日沦西河,。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8) 宫女如花满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9) 花自飘零水自流,,。
(10),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2-5题。
(2-4每题3分)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泉港一中审题人:泉港一中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
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
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用途也更广泛。
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的文字,有的也反映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意义。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
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就是说,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换句话说,这些铭文中表达的价值观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接受的观念。
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值。
③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
比如有的铭文就有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
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形式,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了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④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
如“延寿万年”等不仅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大乐贵富毋极”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对贵富的企盼。
这些是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要素,是值得关注的。
⑤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
如铭文中有大量表达“保二亲”“宜子孙”“宜兄弟”的语句,这表示,在汉代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相思镜铭文,如“长相思,毋相忘”这一类情感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⑥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如“可以取诚”是个人立身的道德,“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
这些都说明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
(选自《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有删改;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但不同时期的铜镜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比青铜器时代铜镜是礼器,但到后来就成为“照鉴察形”的工具。
B、古代铜镜的铭文指铜镜上的文字,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的人的祝福、期盼等情感的文字,也有的表现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增加铜镜的使用价值的意义。
C、汉代铜镜铭文是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汉代铜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汉代铜镜铭文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
D、汉代铜镜上的铭文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内容,涉及个人立身的道德、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铜镜上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的一些吉祥话,无论是代表制镜者特殊愿望的铭文还是铜镜制作商业化后的铜镜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B、汉代铜镜铭文中既有神话记载,也有人们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对道德的追求等,这使汉代铜镜铭文成为了解汉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窗口。
C、汉代铜镜的铭文体现了汉代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D、汉代铜镜的铭文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对长寿、官爵和长乐等方面的追求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是用来佩戴和享用的,到了汉代铜镜的功能变得更广泛,能够反映制镜者与佩用者关系的特殊性。
B、铜镜铭文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因为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C、汉代人的幸福观有着个性特点,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而且关心家庭幸福,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等,这体现出汉代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切关怀。
D、相思镜上的铭文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多属于夫妇、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分)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遭受B. 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潦:积水C.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驱赶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 吾之.所好者道也极登临之胜,徙移久之.而归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D.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A. 信造化之尤物也B. 然今卒困于此C. 秦人不暇自哀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 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庙祝”指的是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B.“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
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
“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D.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19分)齐泰,溧水人。
初名德。
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
历礼、兵二部主事。
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
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
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
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
皇太孙素重泰。
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
寻进尚书。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
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指泰、子澄为奸臣。
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
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
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
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
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
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
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
燕王不听。
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
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
”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
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
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泰急。
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
或曰:“此齐尚书马也。
”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
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克: 战胜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窜:逃窜C.时购.泰急购:重金收买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坐:定罪、连坐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
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13题。
春夕旅怀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
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5分)13.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6分)(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