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考能专项突破9生物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30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单能力提升热点题型——环保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每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该类试题常以调查材料为知识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解决生态危机的能力。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白色垃圾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水华A.②⑧B.⑥⑦C.⑤⑥⑦ D.②⑤⑥[解析] 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蓄积过多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
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时叫做“赤潮”,在淡水中出现时叫做“水华”。
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时,易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这种现象称为光化学污染。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的,这两个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
[答案] B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起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藻类种群组成铜绿微囊藻鱼腥藻斜生栅藻汉氏菱形藻薄甲藻小定鞭金藻重度富营养50% 25% 14% 10% 0.5% 0.5%中度富营养5% 40% 42% 12% 0.5% 0.5%轻度富营养0% 25% 60% 14% 0.5% 0.5%贫营养0% 0.5% 10% 11.5% 10% 68%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 ·高考江苏卷) 以下对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栽种后快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 ( 小龙虾 ) 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域后快速扩散,对农田有必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此后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成立自然保护区推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生殖,迁移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成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就地保护分析:选 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处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必定危害的现象。
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当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遇到威迫, A 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批生殖并快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 B 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 C 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 D 项正确。
2.(2011 ·高考海南卷) 某地域常年栖息着30 万只鸟类,此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目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爱好集体活动,常集结成宏大的鸟群在天空回旋,形成壮观的景色。
该地域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消除其余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 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行将使该地域()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定减弱B.鸟的种类必定增添C.农林害虫数目必定大幅度上涨D.生态系统的构造必定发生变化分析:选 D。
栽种单调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遇到损坏,故 D 正确;单调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 B 错误;招引20 万只以上灰椋鸟,必定会使农林害虫数目将减少, C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 A 错误。
9.解读能量流淌过程图►热图呈现解读(1)本图涉及到三个养分级(第一、二、三养分级),从能量的去向角度看,每个养分级由四个部分组成:流向下一个养分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从能量的来源看,本图中的能量有两个来源:一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二是人为投入的有机物的能量。
其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根原来源,但在一些人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投入可能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3)未被利用的能量主要是用来维持某养分级存在的能量,假如这部分能量被下一个养分级或其他方面所利用,则该养分级的个体数量就会明显下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典例剖析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1)植食动物能依据植物的性状、气味等因素推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的功能。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物残屑来不及被分解者所分解,推想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J/(cm2·a)。
(5)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填“植食动物”或“植物”)。
假如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__。
(6)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__调整机制实现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力量。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
【教法指引】
从09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是考查的重点。
对于每个不同的部分应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1、对于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一部分,重点通过比较的方法,比较“J”和“S”曲线的形成原因的差异,“S”曲线相对应的增长速率的曲线也是一个重点。
同时要将曲线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
另外,“S”型曲线的运用也是一个重点,老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突破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异同;以实例引导分析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改变也是一个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的原则。
有关能量来源、去向和相关计算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和精选习题进行突破,预计此部分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专题要点】
此本题的重点在于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曲线;另外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循环也是重点,有时还会涉及到计算。
一、生态因子的组成
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三、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六、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七、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八、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十、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十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十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十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十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十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十六、生物圈及其稳态
十七、酸雨的成因与危害十八、生物多样性。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专题九生物与环境【教法指引】从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考查的。
对于每个不同的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1、对于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一,通过比较的方法,比较“J”和“S”曲线的形成原因的差异,“S”曲线相对的增长速率的曲线也是一个。
同时要将曲线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
另外,“S”型曲线的运用也是一个,老师该采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突破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异同;以实例引导分析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改变也是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的原则。
有关能量来源、去向和相关计算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和精选习题进行突破,预计此是今后考查的。
【专题要点】此本题的在于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曲线;另外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循环也是,有时还会涉及到计算。
一、生态因子的组成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生物生长或存活(超过生物的耐受性)的生态因子①作用的不可替代②作用的和同重要③作用的不价④彼此相互影响①对整个环境起主导作用,能引起生态关系的变化挺水植物大多数农作物BAB时间六、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特点:年增长率不变事例:引进的生物的早期增长接近“J t t N N λ0=时间特点:①增长率不断变化十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ⅠⅡⅢⅣ(一般不超过五级)十六、生物圈及其稳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1.比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含义、区分不同方面的价值等(科学思维)2.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等成因,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社会责任)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大。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
(×)提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过多得到有效控制。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人均耕地减少等。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4.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5.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食物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专家推测连续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如果蔬菜被重金属污染,在食物链中,人类受到的影响最小C.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地下,通过渗透被土壤吸收,对生物圈会产生危害D.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可能的原因是紫外线的作用使得生物膜结构受损解析:选B。
由于汽车尾气含有大量大气污染颗粒,可能导致形成雾霾天气;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伸,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最大;地下水的污染,会对生物圈造成危害;紫外线会损伤生物膜系统,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2.某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们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使该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重金属不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由于没有天敌,特定植物在该地区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C.该地区生态恢复期内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D.因为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解析:选C。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高考非选择题突破瓶颈冲刺集训系列4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高考非选择题突破瓶颈冲刺集训系列4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高考非选择题突破瓶颈冲刺集训系列4学案的全部内容。
高考非选择题突破瓶颈冲刺集训系列41.命题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
2.命题思路常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途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等知识。
【通关集训】1.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相关过程,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请据图回答:(1)图2中的动物对应图1中的________(用图1中字母表示)。
在①、③过程中碳的循环形式为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5,则其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________ 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因素判断是否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
第9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源于必修3 P118“资料分析”:(1)我国人口近百年来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①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②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填“完全”或“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原因: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主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主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例如实行计划生育。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延伸应用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水体富营养化分析(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
考向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下列叙述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