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16
“动点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三种解法李永红中考数学压轴题中常会出现“动点直角三角形问题”,如2013年山西、成都、攀枝花、长春、济宁、绵阳、襄阳等省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均出现了“动点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即使是数学尖子生也感到很棘手.其实,解决“动点直角三角形问题”有“法”可循,并不算“难”.一、例题分析例1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1(A ,)2,0(-B ,将线段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090至AC ,如图1.(1)求点C 的坐标;(2)若抛物线2212++-=ax x y 经过点C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点C 除外)使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构造三垂图可求得点C 的坐标为)1,3(-C .(2)①将点C 的坐标代入2212++-=ax x y 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212++-=x x y . ②法1(利用数形结合):如图2,易求得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121+-=x y . 由⎪⎪⎩⎪⎪⎨⎧++-=+-=2212121212x x y x y 解得⎩⎨⎧=-=11y x 或⎩⎨⎧-==13y x (舍去).此时点P 的坐标为)1,1(-.设过点B 且与直线AC 平行的直线的解析式为b x y +-=21,将点)2,0(-B 代入,得2-=b ,所以过点B 且与直线AC 平行的直线的解析式为221--=x y .由⎪⎪⎩⎪⎪⎨⎧++-=--=221212212x x y x y 解得⎩⎨⎧-=-=12y x 或⎩⎨⎧-==44y 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1,2(--或)4,4(-.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其坐标为)1,1(-或)1,2(--或)4,4(-. 法2(构造三垂图):如图3,延长CA 交抛物线于点),(1n m P ,过点1P 作x D P ⊥1轴于点D ,易证DA P 1∆∽AOB ∆,∴OBAD OA D P =1.∵1=OA ,2=OB ,m AD -=1,n D P =1,∴211m n -=,即m n 2121-=.∵点),(1n m P 在抛物线上,∴221212++-=m m n .由⎪⎪⎩⎪⎪⎨⎧++-=-=2212121212m m n m n 解得⎩⎨⎧=-=11n m 或⎩⎨⎧-==13n m (舍去).此时点P 的坐标为)1,1(-.过点B 作直线A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2P ,3P .过点2P 作y E P ⊥2轴于点E ,易证2BEP ∆∽AOB ∆,可求得点2P 的坐标为)1,2(--;过点3P 作y F P ⊥3轴于点F ,易证3BFP ∆∽AOB ∆,可求得点3P 的坐标为)4,4(-;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其坐标为)1,1(-或)1,2(--或)4,4(-. 法3(利用勾股定理): 设抛物线上存在点)22121,(2++-m m m P ,使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得52=AB ,,)22121()1(2222++-+-=m m m AP 2222)42121(++-+=m m m BP . 当点A 、B 分别为直角顶点时,分别由+2AB =2AP 2BP 、+2AB 2BP 2AP =得到关于m 的一元四次方程,用已学知识难以求解.例2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与x 轴交于点)0,3(-A ,)0,1(B ,与y 轴交于点C ,如图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上存在点Q ,使ACQ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Q 的坐标.分析(1)易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22+--=x x y ,顶点坐标为)4,1(-.(2)法1(利用数形结合):由于不易求直线AQ 或CQ 的解析式,所以本题不适合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 法2(构造三垂图):如图5,在对称轴l 上存在四个符合条件的点Q ,分别构造三垂图并利用三角形相似可求得)4,1(1-Q ,)2,1(2--Q ,)2173,1(3+-Q ,)2173,1(4--Q . 法3(利用勾股定理):设点Q 的坐标为),1(n -,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82=AC ,,422n AQ +=22)3(1-+=n CQ .当090=∠ACQ 时,由+2AC =2CQ 2AQ 得224)3(118n n +=-++,解得4=n ,所以)4,1(1-Q .当090=∠CAQ 时,由+2AC =2AQ 2CQ 得22)3(1418-+=++n n ,解得2-=n ,所以)2,1(2--Q .当090=∠AQC 时,由+2AQ =2CQ 2AC 得18)3(1422=-+++n n ,解得2173±=n ,所以)2173,1(3+-Q ,)2173,1(4--Q . 综上,符合条件的点Q 有四个,分别为)4,1(1-Q ,)2,1(2--Q ,)2173,1(3+-Q ,)2173,1(4--Q . 二、方法比较利用数形结合:该方法并不是对每一个题都适用,当相应的直线方程能较容易求出时,可以使用该方法,而且解法比较简捷.构造三垂图:该方法对每一个题都适用,但解法较繁,当考虑情况不周时容易漏解.利用勾股定理:当动点在曲线上时,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的方程是一元四次方程,用已学知识难以求解,该方法不适用;当动点在直线上时,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的三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容易求解而且不易漏解.通过上述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到,解“动点直角三角形问题”通常有三种解法,解题时应根据题设条件选择恰当的解法,才能使问题快速地得以解决.。
专题2 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问题1在平面中找点P ,使得点P 与已知点A,B 构成直角三角形。
第一类点:以AB 为直角边:分别过A,B 作垂线,则两条垂线上的点(除去与A,B 重合的点)都能与A,B 构成直角三角形。
第二类点:以AB 为斜边:以AB 为直径作圆O ,可知圆O 上的点(除去与A,B 重合的点)都能够与A,B 构成直角三角形总结:这就是两垂一圆模型问题2熟练掌握判定直角的方法:(1) 两锐角互余(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222c b a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3) 相似法:三垂直模型(4) 两条直线斜率:121-=⋅k k ,则二者互相垂直(水平线与铅直线除外) 问题3熟练掌握直线与X 轴的夹角θ与斜率k 的关系:θtan =k问题4若A 点的坐标为()11,y x ,B 点的坐标为()22,y x ,则斜率2121x x y y k AB --=()21x x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2),点B (2,−3).试问,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BC直线上找点P,使得以点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3.如图,抛物线y=−12x2+bx+c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N从点O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OC上向点B. C方向运动,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B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为矩形时,求点H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PF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已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点(2,1).(1)求二次函数y=ax2的解析式;(2)一次函数y=mx+4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交于点A(x1、y1)、B(x2、y2)两点。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2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3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4 2015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7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25题例8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6题§1.2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0 2014年张家界市第25题例11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12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7题例13 2015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4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7 2016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例18 2016年重庆市中考第25题§1.3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20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21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22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24题§1.4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24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25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6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27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28 2015年黄冈市中考第24题例2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4题例31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4题§1.5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32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33 2014年永州市中考第25题例34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4题例36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37 2015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38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2题例39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4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41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25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42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7题例43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44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45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46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4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8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49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5题§1.7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50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51 2014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52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53 2015年济南市中考第28题例54 2015年沈阳市中考第25题例56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4题例57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2.1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2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3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4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5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10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1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第27题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3.1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2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3题例3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6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10 2016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1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12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26题例13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14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3.2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5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7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18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0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1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2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23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5题例24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5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4.1图形的平移例1 2015年泰安市中考第15题例2 2015年咸宁市中考第14题例3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14题例4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18题§4.2图形的翻折例5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6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7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0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5题例11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14题例12 2016年淮安市中考第18题例13 2016年金华市中考第15题例14 2016年雅安市中考第12题§4.3图形的旋转例15 2016年上海昂立教育中学生三模联考第18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18题例17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8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9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2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3题例2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4题§4.4三角形例22 2016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例23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10题例24 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16题例2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10题例26 2016年苏州市中考第9题例27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0题例28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14题例29 2016年内江市中考第11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中考第18题§4.5四边形例31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1题例32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4题例33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6题例34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6题例35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4题例36 2016年广州市中考第13题例37 2016年福州市中考第18题例38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7题例39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5题§4.6圆例40 2016年滨州市中考第16题例41 2016年宁波市中考第17题例42 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第16题例43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7题例44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8题例45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8题例46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9题例47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6题例48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7题例49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8题例50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8题例51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0题§4.7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例52 2015年荆州市中考第9题例53 2015年德州市中考第12题例54 2015年烟台市中考第12题例55 2015年中山市中考第10题例56 2015年武威市中考第10题例57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第10题例58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18题例5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9题例60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5题例6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9题例62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19题例63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8题例64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6题例65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14题例66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0题例67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7题例68 2016年东营市中考第15题例69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3题例70 2016年泰州市中考第16题例71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5题例72 2016年临沂市中考第14题例7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9题例74 2016年淄博市中考第12题例75 2016年嘉兴市中考第16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AC DF和AB DF=两种情况列方程.AC DE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图1例 1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2,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衡阳28”,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C的中点的正下方时,△APC的面积最大.拖动y轴上表示实数m的点运动,抛物线的形状会改变,可以体验到,∠ACD和∠ADC都可以成为直角.思路点拨1.用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2.连结OP,△APC可以割补为:△AOP与△COP的和,再减去△AOC .3.讨论△ACD 与△OBC 相似,先确定△ACD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4.直角三角形ACD 存在两种情况.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3, 0)、B(1, 0)两点,设y =a(x +3)(x -1).代入点C(0,-3m),得-3m =-3a .解得a =m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m(x +3)(x -1)=mx2+2mx -3m .(2)如图3,连结OP .当m =2时,C(0,-6),y =2x2+4x -6,那么P(x, 2x2+4x -6).由于S △AOP =1()2P OA y ⨯-=32-(2x2+4x -6)=-3x2-6x +9,S △COP =1()2P OC x ⨯-=-3x ,S △AOC =9, 所以S =S △APC =S △AOP +S △COP -S △AOC =-3x2-9x =23273()24x -++. 所以当32x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74. 图3 图4 图5(3)如图4,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DE 于F .由y =m(x +3)(x -1)=m(x +1)2-4m ,得D(-1,-4m). 在Rt △OBC 中,OB ∶OC =1∶3m .如果△ADC 与△OBC 相似,那么△ADC 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m .①如图4,当∠ACD =90°时,OA OC EC ED =.所以331m m =.解得m =1. 此时3CA OC CD ED ==,3OC OB =.所以CA OC CD OB=.所以△CDA ∽△OBC .②如图5,当∠ADC =90°时,FA FD ED EC =.所以421m m=.解得22m =. 此时222DA FD DC EC m ===,而3232OC m OB ==.因此△DCA 与△OBC 不相似.综上所述,当m =1时,△CDA ∽△OBC .考点伸展第(2)题还可以这样割补:如图6,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AC交于点H .由直线AC :y =-2x -6,可得H(x,-2x -6).又因为P(x, 2x2+4x -6),所以HP =-2x2-6x .因为△PAH 与△PCH 有公共底边HP ,高的和为A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所以S =S △APC =S △APH +S △CPH =32(-2x2-6x) =23273()24x -++. 图6 例 2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D ,AD ⊥AB ,∠B =60°,AB =10,BC =4,点P 沿线段AB 从点A 向点B 运动,设AP =x .2·1·c·n·j·y(1)求AD 的长;(2)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 与△PCB 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 =S1+S2,求S 的最小值.动感体验图1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益阳21”,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心O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条线段.观察S 随点P 运动的图象,可以看到,S 有最小值,此时点P 看上去象是AB 的中点,其实离得很近而已. 思路点拨1.第(2)题先确定△PCB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第(3)题理解△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O 很关键,圆心O 在确定的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又在不确定的BP 的垂直平分线上.而BP 与AP 是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以AP 为自变量,求S 的函数关系式.图文解析(1)如图2,作CH ⊥AB 于H ,那么AD =CH .在Rt △BCH 中,∠B =60°,BC =4,所以BH =2,CH =AD =(2)因为△APD 是直角三角形,如果△APD 与△PCB 相似,那么△PC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①如图3,当∠CPB =90°时,AP =10-2=8.所以APAD ,而PC PB △APD 与△PCB 不相似.图2 图3 图4②如图4,当∠BCP =90°时,BP =2BC =8.所以AP =2.所以APAD ∠APD =60°.此时△APD ∽△CBP .综上所述,当x =2时,△APD ∽△CBP .(3)如图5,设△ADP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G ,那么点G 是斜边DP 的中点.设△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那么点O 在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设这条直线与BC 交于点E ,与AB 交于点F .设AP =2m .作OM ⊥BP 于M ,那么BM =PM =5-m . 在Rt △BEF 中,BE =2,∠B =60°,所以BF =4.在Rt △OFM 中,FM =BF -BM =4-(5-m)=m -1,∠OFM =30°,所以OM 1)m -. 所以OB2=BM2+OM2=221(5)(1)3m m -+-.在Rt △ADP 中,DP2=AD2+AP2=12+4m2.所以GP2=3+m2.于是S =S1+S2=π(GP2+OB2) =22213(5)(1)3m m m π⎡⎤++-+-⎢⎥⎣⎦=2(73285)3m m π-+. 所以当167m =时,S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137π. 图5 图6考点伸展关于第(3)题,我们再讨论个问题.问题1,为什么设AP =2m 呢?这是因为线段AB =AP +PM +BM =AP +2BM =10.这样BM =5-m ,后续可以减少一些分数运算.这不影响求S 的最小值.问题2,如果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S 关于m 的解析式是什么?如图6,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不同的是FM =BM -BF =(5-m)-4=1-m .此时OB2=BM2+OM2=221(5)(1)3m m -+-.这并不影响S 关于m 的解析式.例 3 2015年湖南省湘西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已知直线y =-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y =-x2+bx +c 经过A 、B 两点,点P 在线段OA 上,从点O 出发,向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连结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问:当t 为何值时,△APQ 为直角三角形;(3)过点P 作PE//y 轴,交AB 于点E ,过点Q 作QF//y 轴,交抛物线于点F ,连结EF ,当EF//PQ 时,求点F 的坐标;(4)设抛物线顶点为M ,连结BP 、BM 、MQ ,问: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B 、Q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西26”,拖动点P 在OA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 有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PQF 有一个时刻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MBQ 与△BOP 有一次机会相似.思路点拨1.在△APQ 中,∠A =45°,夹∠A 的两条边AP 、AQ 都可以用t 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 .2.先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P 、Q 的坐标,进而表示点E 、F 的坐标,根据PE =QF 列方程就好了.3.△MBQ 与△BOP 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图文解析(1)由y =-x +3,得A(3, 0),B(0, 3).将A(3, 0)、B(0, 3)分别代入y =-x2+bx +c ,得930,3.b c c -++=⎧⎨=⎩ 解得2,3.b c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2x +3.(2)在△APQ 中,∠PAQ =45°,AP =3-t ,AQ. 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 :①当∠PQA =90°时,APAQ .解方程3-t =2t ,得t =1(如图2).②当∠QPA =90°时,AQt (3-t),得t =1.5(如图3).图2 图3(3)如图4,因为PE//QF ,当EF//PQ 时,四边形EPQ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P =FQ .所以yE -yP =yF -yQ .因为xP =t ,xQ =3-t ,所以yE =3-t ,yQ =t ,yF =-(3-t)2+2(3-t)+3=-t2+4t .因为yE -yP =yF -yQ ,解方程3-t =(-t2+4t)-t ,得t =1,或t =3(舍去).所以点F 的坐标为(2, 3).图4 图5(4)由y =-x2+2x +3=-(x -1)2+4,得M(1, 4).由A(3, 0)、B(0, 3),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AB =.由B(0, 3)、M(1, 4),可知B 、M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BM所以∠MBQ =∠BOP =90°.因此△MBQ 与△BOP 相似存在两种可能:①当BMOB BQ OP =3t=.解得94t =(如图5).②当BMOPBQ OB =3t =.整理,得t2-3t +3=0.此方程无实根.考点伸展 第(3)题也可以用坐标平移的方法:由P(t, 0),E(t, 3-t),Q(3-t, t),按照P→E方向,将点Q向上平移,得F(3-t, 3).再将F(3-t, 3)代入y=-x2+2x+3,得t=1,或t=3.§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我们先回顾两个画图问题:1.已知线段AB=5厘米,以线段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6厘米,以线段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圆上除了两个点以外,都是顶点C.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垂足要除外.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 =AC ,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 =BC ,那么1cos 2AC AB A =∠;③如图3,如果CA =CB ,那么1cos 2AB AC A =∠.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图1 图2 图3例 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如图1,抛物线y =ax2+bx +c (a 、b 、c 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 轴,且经过(0,0)和1)16两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A(0, 2).(1)求a 、b 、c 的值;(2)求证: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设⊙P 与x 轴相交于M(x1, 0)、N(x2, 0)两点,当△AMN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 的纵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长沙26”,拖动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与x 轴总是相交的,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思路点拨1.不算不知道,一算真奇妙,原来⊙P 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MN =4是定值.2.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点P 的纵坐标有三个值,根据对称性,MA =MN 和NA =NM 时,点P 的纵坐标是相等的.图文解析(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0),所以y =ax2.所以b =0,c =0. 将1)16代入y =ax2,得2116a =.解得14a =(舍去了负值).(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y x =,设点P 的坐标为21(,)4x x .已知A(0, 2),所以PA =214x . 而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为214x ,所以半径PA >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如图2,设MN 的中点为H ,那么PH 垂直平分MN .在Rt △PMH 中,2241416PM PA x ==+,22411()416PH x x ==,所以MH2=4.所以MH =2.因此MN =4,为定值.等腰△AMN 存在三种情况:①如图3,当AM =AN 时,点P 为原点O 重合,此时点P 的纵坐标为0.图2 图3②如图4,当MA =MN 时,在Rt △AOM 中,OA =2,AM =4,所以OM =此时x =OH =2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x =+==+ 如图5,当NA =NM 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为也为4+图4 图5③如图6,当NA =NM =4时,在Rt △AON 中,OA =2,AN =4,所以ON =此时x =OH =2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x =-=-=- 如图7,当MN =MA =4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也为4-图6 图7考点伸展如果点P 在抛物线214y x =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B(0, 1),那么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这是因为:设点P 的坐标为21(,)4x x .已知B(0, 1),所以2114PB x ===+.而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也为2114x +,所以半径PB =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例 10 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 =ax2+bx +c (a≠0)过O 、B 、C 三点,B 、C 坐标分别为(10, 0)和1824(,)55-,以OB 为直径的⊙A 经过C 点,直线l 垂直x 轴于B 点.(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3)点M 是⊙A 上一动点(不同于O 、B ),过点M 作⊙A 的切线,交y 轴于点E ,交直线l 于点F ,设线段ME 长为m ,MF 长为n ,请猜想mn 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4)若点P 从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 作直线运动,点Q 同时从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点C 作直线运动,经过t (0<t≤8)秒时恰好使△BPQ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满足条件的t 值.图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张家界25”,拖动点M 在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AF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AM 是斜边上的高.拖动点Q 在B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BPQ 有三个时刻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1.从直线BC 的解析式可以得到∠OBC 的三角比,为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作铺垫.2.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3.第(3)题连结AE 、AF 容易看到AM 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高.4.第(4)题的△PBQ 中,∠B 是确定的,夹∠B 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 的式子表示.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 图文解析(1)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1542y x =-. (2)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B(10, 0)两点,设y =ax(x -10).代入点C 1824(,)55-,得241832()555a -=⨯⨯-.解得524a =. 所以2255255125(10)(5)2424122424y x x x x x =-=-=--. 抛物线的顶点为125(5,)24-. (3)如图2,因为EF 切⊙A 于M ,所以AM ⊥EF .由AE =AE ,AO =AM ,可得Rt △AOE ≌Rt △AME .所以∠1=∠2.同理∠3=∠4.于是可得∠EAF =90°.所以∠5=∠1.由tan ∠5=tan ∠1,得MAMEMF MA =.所以ME·MF =MA2,即mn =25.图2(4)在△BPQ 中,cos ∠B =45,BP =10-t ,BQ =t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①如图3,当BP =BQ 时,10-t =t .解得t =5.②如图4,当PB =PQ 时,1cos 2BQ BP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8013t =.③如图5,当QB =QP 时,1cos 2BP BQ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5013t =.图3 图4 图5考点伸展在第(3)题条件下,以EF 为直径的⊙G 与x 轴相切于点A .如图6,这是因为AG 既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中线,也是直角梯形EOBF 的中位线,因此圆心G 到x 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G与x轴相切于点A.图6例 11 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第26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n)x+mn(m>n)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C.(1)若m=2,n=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C点坐标是(0,-1),求∠ACB的大小;(3)若m=2,△ABC是等腰三角形,求n的值.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邵阳26”,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2),拖动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BC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3),拖动点B在x轴上运动,观察△ABC的顶点能否落在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体验到,等腰三角形ABC有4种情况.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化为交点式,用m,n表示点A、B、C的坐标.2.第(2)题判定直角三角形ABC,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以用锐角的三角比.3.第(3)题讨论等腰三角形ABC,先把三边长(的平方)罗列出来,再分类解方程.图文解析(1)由y=x2-(m+n)x+mn=(x-m)(x-n),且m>n,点A位于点B的右侧,可知A(m, 0),B(n, 0).若m=2,n=1,那么A(2, 0),B(1, 0)..(2)如图1,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 =-1,OC=1.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那么OA·OB=m(-n)=-mn=1.所以OC2=OA·OB.所以OC OB=.OA OC所以tan∠1=tan∠2.所以∠1=∠2.又因为∠1与∠3互余,所以∠2与∠3互余.所以∠ACB=90°.图1 图2 图3(3)在△ABC中,已知A(2, 0),B(n, 0),C(0, 2n).讨论等腰三角形ABC,用代数法解比较方便: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2=(n-2)2,BC2=5n2,AC2=4+4n2.①当AB=AC时,解方程(n-2)2=4+4n2,得4n=-(如3图2).②当CA=CB时,解方程4+4n2=5n2,得n=-2(如图3),或n=2(A、B重合,舍去).③当BA=BC时,解方程(n-2)2=5n2,得n=(如图4),或n=(如图5).图4 图5考点伸展第(2)题常用的方法还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1.由A(m, 0),B(n, 0),C(0,-1),得AB2=(m-n)2=m2-2mn+n2=m2+n2+2,BC2=n2+1,AC2=m2+1.所以AB2=BC2+AC2.于是得到Rt△ABC,∠ACB=90°.第(3)题在讨论等腰三角形ABC时,对于CA=CB的情况,此时A、B两点关于y轴对称,可以直接写出B(-2, 0),n =-2.例 12 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第27题如图1,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2)如图2,连结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APQ是等腰三角形?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娄底27”,拖动点Q在A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APQ的面积最大,等腰三角形APQ存在三种情况.还可以体验到,当QC =2HC时,四边形PQP′C是菱形.思路点拨1.在△APQ中,∠A是确定的,夹∠A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的式子表示.2.四边形PQP′C的对角线保持垂直,当对角线互相平分时,它是菱形,.图文解析(1)在Rt△ABC中,AC=4,BC=3,所以AB=5,sinA=35,cosA=45.作QD⊥AB于D,那么QD=AQ sinA=35t.所以S =S △APQ =12AP QD ⋅=13(5)25t t -⨯=23(5)10t t --=23515()+1028t --. 当52t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58. (2)设PP′与AC 交于点H ,那么PP ′⊥QC ,AH =APcosA =4(5)5t -. 如果四边形PQP′C 为菱形,那么PQ =PC .所以QC =2HC . 解方程4424(5)5t t ⎡⎤-=⨯--⎢⎥⎣⎦,得2013t =. 图3 图4(3)等腰三角形APQ 存在三种情况:①如图5,当AP =AQ 时,5-t =t .解得52t =. ②如图6,当PA =PQ 时,1cos 2AQ AP A =.解方程14(5)25t t =-,得4013t =. ③如图7,当QA =QP 时,1cos 2AP AQ A =.解方程14(5)25t t -=,得2513t =. 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如果点Q 是△PP′C 的重心,求t 的值.如图8,如果点Q 是△PP′C 的重心,那么QC =23HC .解方程2444(5)35t t ⎡⎤-=⨯--⎢⎥⎣⎦,得6023t =. 图8例 13 2015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第22题如图1,已知Rt △ABC 中,∠C =90°,AC =8,BC =6,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 向C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B→C 方向运动,它们到C 点后都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在运动过程中,求P 、Q 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2)经过t 秒的运动,求△ABC 被直线PQ 扫过的面积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3)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PQ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25≈,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怀化22”,拖动点P 在A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 与BD 保持平行,等腰三角形PQC 存在三种情况.思路点拨1.过点B 作QP 的平行线交AC 于D ,那么BD 的长就是PQ 的最大值.2.线段PQ 扫过的面积S 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Q 分别在AB 、BC 上.3.等腰三角形PQC 分三种情况讨论,先罗列三边长. 图文解析(1)在Rt △ABC 中,AC =8,BC =6,所以AB =10. 如图2,当点Q 在AB 上时,作BD//PQ 交AC 于点D ,那么22AB AQ t AD AP t===. 所以AD =5.所以CD =3.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16228CQ t CP t-==-. 又因为623CB CD ==,所以CQ CB CP CD =.因此PQ//BD .所以PQ 的最大值就是BD .在Rt △BCD 中,BC =6,CD =3,所以BD=.所以PQ的最大值是. 图2 图3 图4(2)①如图2,当点Q 在AB 上时,0<t≤5,S △ABD =15.由△AQP ∽△ABD ,得2()AQP ABD S AP S AD =△△.所以S =S △AQP =215()5t ⨯=235t . ②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5<t≤8,S △ABC =24. 因为S △CQP =12CQ CP ⋅=1(162)(8)2t t --=2(8)t -, 所以S =S △ABC -S △CQP =24-(t -8)2=-t2+16t -40.(3)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CQ =2CP ,∠C =90°,所以△PQC 不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当点Q 在AB 上时,我们先用t 表示△PQC 的三边长:易知CP =8-t .如图2,由QP//BD ,得QP APBD AD =5t =.所以QP =. 如图4,作QH ⊥AC 于H .在Rt △AQH 中,QH =AQ sin ∠A =65t ,AH =85t . 在Rt △CQH 中,由勾股定理,得CQ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QC :(1)①当PC =PQ 时,解方程8t -=,得10t =≈3.4(如图5所示).②当QC =QP 时,=.整理,得2111283200t t -+=. 所以(11t -40)(t -8)=0.解得4011t =≈3.6(如图6所示),或t =8(舍去).③当CP =CQ 时,8t -=25160t t -=. 解得165t ==3.2(如图7所示),或t =0(舍去).综上所述,当t 的值约为3.4,3.6,或等于3.2时,△PQC 是等腰三角形.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第(1)题求P、Q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可以用代数计算说理的方法:①如图8,当点Q在AB上时,PQ.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的最大值为②如图9,当点Q在BC上时,PQ)t-.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的最大值为.综上所述,PQ的最大值为§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我们先看三个问题:1.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3.已知点A(4,0),如果△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图1 图2 图3如图1,点C在垂线上,垂足除外.如图2,点C在以AB。
动点引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黑色部分为P 点位置.【一题多解·典例剖析】例题1.(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则称该点为“雁点”.例如()()1,1,2021,2021……都是“雁点”.(1)求函数4y x=图象上的“雁点”坐标;(2)若抛物线25y ax x c =++上有且只有一个“雁点”E ,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M 、N 两点(点M 在点N 的左侧).当1a >时.①求c 的取值范围;②求EMN ∠的度数;(3)如图,抛物线2y x 2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P 是抛物线2y x 2x 3=-++上一点,连接BP ,以点P 为直角顶点,构造等腰Rt BPC △,是否存在点P ,使点C 恰好为“雁点”?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2)、(-2,-2);(2)①0<c<4;②45°;(3)存在,P 点坐标为315,24⎛⎫ ⎪⎝⎭或312⎛⎫⎪⎪⎝⎭或31,2⎛⎫⎪⎝⎭.【解析】解:(1)联立4yxy x⎧=⎪⎨⎪=⎩,解得:22xy=⎧⎨=⎩或22xy=-⎧⎨=-⎩即:函数4yx=上的雁点坐标为(2,2)、(-2,-2).(2)①联立25y xy ax x c=⎧⎨=++⎩得ax2+4x+c=0∵这样的雁点E只有一个,即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16-4ac=0,即ac=4∵a>1∴a=4c>1,即4c-1>0,4cc->0,解得:0<c<4.②由①知,E点坐标为:x=422a a-=-,即E22,a a⎛⎫--⎪⎝⎭在y=ax2+5x+4a中,当y=0时,得:x=-4a,x=-1a即M点坐标为(-4a,0),N点坐标为(-1a,0)过E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H点,EH=2a,MH=242()a a a---=∴EH=MH即△EM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MN=45°.(3)存在,理由如下:①如图所示:过P作直线l垂直于x轴于点k,过C作CH⊥PK于点H方法一设C(m,m),P(x,y)∵△CPB为等腰三角形,∴PC=PB,∠CPB=90°,∴∠KPB+∠HPC=90°,∵∠HPC+∠HCP=90°,∴∠KPB=∠HCP,∵∠H=∠PKB=90°,∴△CHP ≌△PKB ,∴CH =PK ,HP =KB ,即3m x y m y x -=⎧⎨-=-⎩∴3232x y m ⎧=⎪⎪⎨⎪=-⎪⎩即P (32,154).方法二设P (m ,-m 2+2m+3),同理,CH =PK ,HP =KB ,则C (m -m 2+2m+3,-m 2+2m+3+3-m )∵C 为雁点∴m -m 2+2m+3=-m 2+2m+3+3-m ,解得:m=32,即P (32,154).②如图所示,同理可得:△KCP ≌△JPB∴KP =JB ,KC =JP方法一设P (x ,y ),C (m ,m )∴KP =x -m ,KC =y -m ,JB =y ,JP =3-x ,即3x m y y m x-=⎧⎨-=-⎩解得3232x m y ⎧=+⎪⎪⎨⎪=⎪⎩则P 23(,)22或23(,)22方法二设P (m ,-m 2+2m+3),则C (m -(-m 2+2m+3),-m 2+2m+3-(3-m ))∴m -(-m 2+2m+3)=-m 2+2m+3-(3-m ),解得:③如图所示,此时P 与第②种情况重合综上所述,符合题意P 的坐标为(32,154)或3()22,或23()22,.【一题多解·对标练习】练习1.(2021·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2OA =,4OB =,8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Q 是抛物线上位于x 轴上方的一点,点R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以点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Rt CQR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2+2x+8;(2)存在,13313322Q⎫++⎪⎪⎝⎭或34141322Q⎛⎫⎪⎪⎝⎭.【解析】解:(1)∵OA=2,OB=4,OC=8,∴A(-2,0),B(4,0),C(0,8),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4),将(0,8)代入得:a=-1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8;(2)存在以点Q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CQR,理由如下:①当点Q在第二象限时,如图所示过点Q作QL⊥x轴于点L,过点C作CK⊥QL,交其延长线于点K,∴∠CKQ=∠QLR=∠COL=90°,∴四边形COLK是矩形,∴CK=OL,∵CQ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Q=QR,∠CQR=90°,∴∠KCQ=∠LQR∴△KCQ ≌△LQR∴RL=QK ,QL=CK ,设R (m ,0),Q (x ,y )则m -x=8-y-x=y即-x=-x 2+2x+8,解得:x=32-或x=32+(舍)则Q (32-,32)②当点Q 在第一象限时,如图所示同理可得:x=-x 2+2x+8,解得:x=12或x=12-(舍),∴Q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Q 点坐标为1122⎛⎫ ⎪⎝⎭或3322⎛⎫- ⎪⎝⎭.【多题一解·典例剖析】例题2.(2021·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bx c =-++的图象与坐标轴相交于A 、B 、C 三点,其中A 点坐标为()3,0,B 点坐标为()1,0-,连接AC 、BC .动点P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C 个单位长度向点C 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在线段BA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点A 做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b 、c 的值;(2)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多少?(3)在线段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MPQ 是以点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b =2,c =3;(2)t =2,最小值为4;(3)【解析】解:(1)∵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3,0),B (-1,0),则09301b c b c =-++⎧⎨=--+⎩,解得:23b c =⎧⎨=⎩;(2)由(1)得:抛物线表达式为y =-x 2+2x +3,C (0,3),A (3,0),∴△O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点P 的运动可知:AP,过点P 作PE ⊥x 轴,垂足为E ,∴AE =PE t ,即E (3-t ,0),又Q (-1+t ,0),∴S 四边形BCPQ =S △ABC -S △APQ =()11433122t t ⨯⨯-⨯--+⎡⎤⎣⎦=21262t t -+∴当t =2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4.(3)如图,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E ,过M 作y 轴的垂线,与EP 交于F,∵△PM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 =PQ ,∠MPQ =90°,∴∠MPF +∠QPE =90°,又∠MPF +∠PMF =90°,∴∠PMF =∠QPE ,在△PFM 和△QEP 中,F QEP PMF QPE PM PQ ∠=∠⎧⎪∠=∠⎨⎪=⎩,∴△PFM ≌△QEP ,∴MF =PE =t ,PF =QE =4-2t ,∴EF =4-2t +t =4-t ,又OE =3-t ,∴点M 的坐标为(3-2t ,4-t ),∴4-t =-(3-2t )2+2(3-2t )+3,解得:t,∴M.【多题一解·对标练习】练习2.(2021·山东枣庄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2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213y x bx c =++经过坐标原点和点A ,顶点为点M .(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及点M 的坐标;(2)将直线AB 向下平移,得到过点M 的直线y mx n =+,且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取点()2,0D ,连接DM ,求证:45ADM ACM ∠-∠=︒.【答案】(1)y=13x2-2x,M(3,-3);(2)见解析.【解析】解:(1)∵直线AB:y=-12x+3交坐标轴与A、B∴A(6,0),B(0,3)将(6,0),(0,0)代入y=13x2+bx+cx得:1260b cc++=⎧⎨=⎩,解得:2bc=-⎧⎨=⎩,∴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13x2-2x,顶点M的坐标为(3,-3);(2)由题意得:m=1 2-,将点(3,-3)代入y=12-x+n得:n=32-,则直线CM的解析式为y=12-x32-,如图,过点D作DH⊥CM于H,设直线DM的解析式为y=2x+k,将点(2,0)代入得:4+k=0,解得k=-4,则直线DH的解析式为:y=2x-4,联立132224y x y x ⎧=--⎪⎨⎪=-⎩,解得12x y =⎧⎨=-⎩,即H (1,-2),∴=,=即DH=MH ,又DH ⊥CM ,即三角形DH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H=45°,∴∠ADM=∠ACM+45°即∠ADM -∠ACM=45°.练习3.(2021·湖北黄石中考)抛物线22y ax bx b =-+(0a ≠)与y 轴相交于点()0,3C -,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3x =,D 为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 轴上方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从左到右依次交于E 、F 两点,若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DEF的面积.【答案】(1)y=-x 2+6x -3;(2)4.【解析】解:(1)由抛物线与y 轴相交于点(0,-3),得b=-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3,即232b a--=,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6x -3.(2)过点E 作EM ⊥AB 于点M ,过点F 作FN ⊥AB 于N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DF,∠FED=∠EFD=45°∵EF∥x轴∴∠EDM=45°∴△E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M=DM设E(m,-m2+6m-3),则M(m,0),DM=3-m,EM=-m2+6m-3,∴3-m=-m2+6m-3解得:m=1或m=6当m=1时,E(1,2),符合题意,DM=EM=2,MN=4,△DEF的面积为4当m=6时,E(6,-3),舍去,综上所述:△DEF的面积为4.。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解:(1)当k=﹣2时,A(1,﹣2),∵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代入A(1,﹣2)得:﹣2=,解得: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二次函数y=k(x2+x﹣1)=k(x+)2﹣k,的对称轴为:直线x=﹣,要使二次函数y=k(x2+x﹣1)满足上述条件,在k<0的情况下,x必须在对称轴的左边,即x<﹣时,才能使得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综上所述,k<0且x<﹣;(3)由(2)可得:Q(﹣,k),∵△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点与B点关于原点对称,(如图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原点O平分AB,∴OQ=OA=OB,作AD⊥OC,QC⊥OC,∴OQ==,∵OA==,∴=,解得:k=±.2、如图,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连接BC,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1)求点A,B,C 的坐标。
(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N 。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 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1、 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4,0)、B (1,0)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1(--=x x a y ,代入点C 的 坐标(0,-2),解得21-=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521)4)(1(212-+-=---=x x x x y .(2)设点P 的坐标为))4)(1(21,(---x x x .①如图2,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1<x <4,)4)(1(21---=x x PM,x AM -=4.如果2==CO AOPM AM ,那么24)4)(1(21=----x x x .解得5=x 不合题意.如果21==COAOPM AM ,那么214)4)(1(21=----x x x .解得2=x .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1).②如图3,当点P 在点A 的右侧时,x >4,)4)(1(21--=x x PM,4-=x AM . 解方程24)4)(1(21=---x x x ,得5=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5(-.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2=x 不合题意.③如图4,当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x <1,)4)(1(21--=x x PM ,x AM -=4.解方程24)4)(1(21=---x x x ,得3-=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14,3(--.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0=x .此时点P 与点O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 点P 的坐标为(2,1)或)14,3(--或)2,5(-.图2 图3 图4(3)如图5,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E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21-=x y .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41(<<m ,那么点D 的坐标为)22521,(2-+-m m m ,点E 的坐标为)221,(-m m .所以)221()22521(2---+-=m m m DE m m 2212+-=.因此4)221(212⨯+-=∆m m S DAC m m 42+-=4)2(2+--=m .当2=m 时,△DCA 的面积最大,此时点D 的坐标为(2,1).图5 图6,2、 满分解答(1)将M (2, 2)代入1(2)()y x x m m =-+-,得124(2)m m =-⨯-.解得m =4. (2)当m =4时,2111(2)(4)2442y x x x x =-+-=-++.所以C (4, 0),E (0, 2).所以S △BCE =1162622BC OE ⋅=⨯⨯=.(3)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当H 落在线段EC 上时,BH +EH 最小. 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P ,那么HP EOCP CO=. 因此234HP =.解得32HP =.所以点H 的坐标为3(1,)2. (4)①如图3,过点B 作E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F ,过点F 作FF ′⊥x 轴于F ′.由于∠BCE =∠FBC ,所以当CE BC CB BF=,即2BC CE BF =⋅时,△BCE ∽△FBC . 设点F 的坐标为1(,(2)())x x x m m -+-,由''FF EO BF CO =,得1(2)()22x x m m x m+-=+.解得x =m +2.所以F ′(m +2, 0).由'CO BF CE BF =4m BF +=.所以BF =. 由2BC CE BF =⋅,得2(2)m +=整理,得0=16.此方程无解.图2 图3 图4②如图4,作∠CBF =45°交抛物线于F ,过点F 作FF ′⊥x 轴于F ′,由于∠EBC =∠CBF ,所以BE BC BC BF=,即2BC BE BF =⋅时,△BCE ∽△BFC . 在Rt △BFF ′中,由FF ′=BF ′,得1(2)()2x x m x m+-=+.解得x =2m .所以F ′(2,0)m .所以BF ′=2m +2,2)BF m =+.由2BCBE BF =⋅,得2(2)2)m m +=+.解得2m =±综合①、②,符合题意的m为2+考点伸展第(4)题也可以这样求BF 的长:在求得点F ′、F 的坐标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BF 的长.二、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0)、B (3, 0)两点,设y =a (x +1)(x -3), 代入点C (0 ,3),得-3a =3.解得a =-1.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 =-(x +1)(x -3)=-x 2+2x +3. (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当点P 落在线段BC 上时,P A +PC 最小,△P AC 的周长最小.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H . 由BH PHBO CO=,BO =CO ,得PH =BH =2. 所以点P 的坐标为(1, 2).(3)点M 的坐标为(1, 1)、、(1,)或(1,0).设点M 的坐标为(1,m ).在△MAC 中,AC 2=10,MC 2=1+(m -3)2,MA 2=4+m 2.①如图3,当MA =MC 时,MA 2=MC 2.解方程4+m 2=1+(m -3)2,得m =1. 此时点M 的坐标为(1, 1).②如图4,当AM =AC 时,AM 2=AC 2.解方程4+m 2=10,得m =此时点M 的坐标为或(1,.③如图5,当CM =CA 时,CM 2=CA 2.解方程1+(m -3)2=10,得m =0或6. 当M (1, 6)时,M 、A 、C 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为(1,0).图3 图4 图54.思路点拨1.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表示△APD 的三边长,为解等腰三角形做好准备. 2.探求△APD 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列方程求解.3.猜想点H 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难题.不变的是直角,会不会找到不变的线段长呢?Rt △OHM 的斜边长OM 是定值,以OM 为直径的圆过点H 、C . 满分解答(1)因为PC //DB ,所以1CP PM MCBD DM MB===.因此PM =DM ,CP =BD =2-m .所以AD =4-m .于是得到点D 的坐标为(2,4-m ).(2)在△APD 中,22(4)AD m =-,224AP m =+,222(2)44(2)PD PM m ==+-.①当AP =AD 时,2(4)m -24m =+.解得32m =(如图3).②当P A =PD 时,24m +244(2)m =+-.解得43m =(如图4)或4m =(不合题意,舍去).③当DA =DP 时,2(4)m -244(2)m =+-.解得23m =(如图5)或2m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APD 为等腰三角形时,m 的值为32,43或23.图3 图4 图5(3)点H . 三、①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5、满分解答(1)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1)y x n =-+,代入点C (0,-3),得4n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2(1)423y x x x =--=--.(2)由223(1)(3)y x x x x =--=+-,知A (-1,0),B (3,0).设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代入点B (3,0)和点C (0,-3),得30,3.k b b +=⎧⎨=-⎩ 解得1k =,3b =-.所以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3y x =-.(3)①因为AB =4,所以334PQ AB ==.因为P 、Q 关于直线x =1对称,所以点P 的横坐标为12-.于是得到点P 的坐标为17,24⎛⎫-- ⎪⎝⎭,点F 的坐标为70,4⎛⎫- ⎪⎝⎭.所以75344FC OC OF =-=-=,522EC FC ==.进而得到51322OE OC EC =-=-=,点E 的坐标为10,2⎛⎫- ⎪⎝⎭.直线BC:3y x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x =1的交点D 的坐标为(1,-2).过点D 作DH ⊥y 轴,垂足为H .在Rt △EDH 中,DH =1,13222EH OH OE =-=-=,所以tan ∠CED 23DH EH ==.②1(12)P -,25(1)2P -.图2 图3 图4②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2 满分解答(1) 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4,0)、C (2,0)两点,设y =a (x +4)(x -2).代入点B (0,-4),求得12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4)(2)422y x x x x =+-=+-. (2)如图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4.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AB 于D ,那么2211(4)(4)222MD m m m m m =---+-=--.所以2142MDA MDB S S S MD OA m m ∆∆=+=⋅=--2(2)4m =-++.因此当2m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3) 如果以点P 、Q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PQ //OB ,PQ =OB =4. 设点Q 的坐标为(,)x x -,点P 的坐标为21(,4)2x x x +-.①当点P 在点Q 上方时,21(4)()42x x x +---=.解得2x =-±此时点Q 的坐标为(2-+-(如图3),或(2--+(如图4). ②当点Q 在点P 上方时,21()(4)42x x x --+-=. 解得4x=-或0x =(与点O 重合,舍去).此时点Q 的坐标为(-4,4) (如图5).。
【类型综述】解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一般情况下,按照直角顶点或者斜边分类,然后按照三角比或勾股定理列方程.有时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列方程更简便.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常常和相似三角形、三角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如果直角边与坐标轴不平行,那么过三个顶点作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可以构造两个新的相似直角三角形,这样列比例方程比较简便.【方法揭秘】我们先看三个问题:1.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3.已知点A(4,0),如果△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图1 图2 图3如图1,点C在垂线上,垂足除外.如图2,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A、B两点除外.如图3,以OA为边画两个正方形,除了O、A两点以外的顶点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都是符合题意的点B,共6个.如图4,已知A(3, 0),B(1,-4),如果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y轴上,求点C的坐标.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作AB为直径的圆,快速找到两个符合条件的点C.如果作BD⊥y轴于D,那么△AOC∽△CDB.设OC=m,那么341mm-=.这个方程有两个解,分别对应图中圆与y轴的两个交点.【典例分析】例1 如图1,已知抛物线E1:y=x2经过点A(1,m),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E2经过点B(2,2),点A、B 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1)求m的值及抛物线E2所表示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E1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Q、B、B′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P为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E1上与点A不重合的一点,连结OP并延长与抛物线E2相交于点P′,求△P AA′与△P′BB′的面积之比.图1 图2例2如图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1, 0)、B(3,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结BC.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点B运动,动点Q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连结PQ,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当△BPQ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如图2,当t<2时,延长QP交y轴于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PQ的中点恰为MN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与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图2例3 如图1,在Rt△ABC中,∠ACB=90°,AB=13,CD//AB,点E为射线CD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联结AE交边BC于F,∠BAE的平分线交BC于点G.(1)当CE=3时,求S△CEF∶S△CAF的值;(2)设CE=x,AE=y,当CG=2GB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AC=5时,联结EG,若△AEG为直角三角形,求BG的长.图1例4如图1,二次函数y=a(x2-2mx-3m2)(其中a、m是常数,且a>0,m>0)的图像与x轴分别交于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CD//AB,联结AD.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像于点E,AB平分∠DAE.(1)用含m的式子表示a;(2)求证:ADAE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联结GF,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并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5如图1,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结BC ,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6如图1,抛物线233384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的坐标;(2)设D 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 (3)若直线l 过点E (4, 0),M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图1【变式训练】1.如图,点M是直线y=2x+3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于x轴于点N,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N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2个B.3个C.4个D.5个2.如图,在矩形中,是边上的一个动点,当点在(不含两点)上运动时,若是以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等于()A.B.或C.D.或3.如图,在△ABC中,AB=2,AO=BO,P是直线CO上的一个动点,∠AOC=60°,当△PAB是以BP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AP的长为()A.,1,2 B.,,2 C.,,1 D.,24.如图,是的直径,弦,是弦的中点,.若动点以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连结,当是直角三角形时,(s)的值为A.B.1 C.或1 D.或1 或5.若D点坐标(4,3),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点Q是反比例函数12(0)y xx=>图象上的动点,若△PD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6.如图,长方形ABCD中,∠A=∠ABC=∠BCD=∠D=90°,AB=CD=6,AD=BC=10,点E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若△ABE与△A′BE关于直线BE对称,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E的长为______.7.如图,∠BOC=60°,点A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A=10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C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________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当t=_______s时,△POQ是直角三角形.8.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6cm,AC=8cm.若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着B→A的方向运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C的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PQ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___________.9.如图,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且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其中,.(1)若直线经过、两点,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使点到点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的坐标;(3)设点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求使为直角三角形的点的坐标.10.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2,0)、B (4,0)、C (0,-8),抛物线y =a x 2 +b x +c (a≠0)与直线y =x -4交于B ,D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D 点的坐标;(2)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直线BD 下方,试求出△BDP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3)点Q 是线段BD 上异于B 、D 的动点,过点Q 作QF ⊥x 轴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QDG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11.如图,抛物线y=ax2﹣5a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C,E三点,其中A(﹣3,0),C(0,4),点B 在x轴上,AC=BC,过点B作BD⊥x轴交抛物线于点D,点M,N分别是线段CO,BC上的动点,且CM=BN,连接MN,AM,AN.(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当△CMN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3)试求出AM+AN的最小值.12.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A(﹣2,0)、B(4,0)、C(0,﹣8),与直线y=x ﹣4交于B,D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点P为直线BD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试求出△BDP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点Q是线段BD上异于B、D的动点,过点Q作QF⊥x轴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QDG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13.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 的横坐标为-3,点B 在y 轴上,点P 是y 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横坐标为m ,过点P 作PC ⊥x 轴于C ,交直线AB 于D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m 为何值时,;(3)是否存在点P ,使△P AD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4.(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A ,与x 轴交于D ,抛物线212y x bx c =++与直线交于A 、E 两点,与x 轴交于B 、C 两点,且B 点坐标为 (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 在x 轴上移动,当△P A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 ,使||AM MC -的值最大,求出点M 的坐标.15.如图,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B ,与y 轴相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于点M .P 是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一个动点(点P 、M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过点A 、B 作直线CP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连接点MD 、ME .(1)求点A ,B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并证明△MDE 是等腰三角形;(2)△MDE 能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3)若将“P 是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一个动点(点P 、M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改为“P 是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一个动点”,其他条件不变,△MDE 能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此时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若不能,说明理由. 16.如图,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和,点P 是线段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P 作轴于点D ,交抛物线于点C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否存在这样的P 点,使线段PC 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连接AC ,直接写出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 yx O DEA BC17.如图,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线段AB的长;(2)如图1,已知点D(0,﹣),点E是直线AC上访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求△AED的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2,点G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点H在第一象限,AC∥GH,AC=GH,△ACG与△A′CG关于直线CG对称,是否存在点G,使得△A′CH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坐标为(6,0).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C,与AB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AQ=CP,连接PQ,设CP=m,△CPQ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②当S最大时,在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l上,若存在点F,使△DFQ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已知,是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动点以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请分别解决下面四种情况:()如图,设点的运动时间为,那么__________时,是直角三角形;()如图,若另一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如果动点、都以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那么为何值时,是直角三角形?()如图,若另一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运动.连接交于.如果动点、都以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那么为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如图,若另一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运动,连接交于,连接.如果动点、都以的速度同时出发.请你猜想: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和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B(6,0)的直线AB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在y 轴上运动.(1)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2)动点M在y轴上运动,使MA+MB的值最小,求点M的坐标;(3)在y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专题07 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教学重难点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能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并体验动态思维过程;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1.此部分知识点梳理,根据第1个图先让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后面习题讲解铺垫基础;2再根据第2个图引导学生总结直角三角形题型。
时间5分钟左右完成。
直角三角形性质回顾: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题型分类总结:【备注】:1.以下每题教法建议,请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参考;2.在讲解时: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应采用启发、诱导的策略,并在读题时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题目中的条件(相等的量、不变的量、隐藏的量等等),使学生在复杂的背景下自己发现、领悟题目的意思;3.可以根据各题的“教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并采用讲练结合;注意边讲解边让学生计算,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例题的分析中来;4.例题讲解,可以根据“参考教法”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边讲边让学生书写,每个问题后面有答案提示;5.引导的技巧:直接提醒,问题式引导,类比式引导等等;6.部分例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之后再结合学生做的情况讲评;7.每个题目的讲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建议每题7分钟,选讲例题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讲解。
1.(2019秋•淅川县期末)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与点C 、B 不重合),过点D 作DF x ⊥轴于点F ,交直线BC 于点E ,连接BD 、CD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BCD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 的最大值;(3)已知M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若MBC ∆是以B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整体分析】(1)抛物线解析式为2(1)(3)(23)y a x x a x x =+-=-++,即可求解;(2)22213393327(3)()(03)2222228S OB DE m m m m m m ==-+=-+=--+<<g ,即可求解;(3)分MC 是斜边、MB 是斜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满分解答】解:(1)抛物线解析式为2(1)(3)(23)y a x x a x x =+-=-++, 即33a =,解得:1a =,抛物线解析式为223y x x =-++;(2)设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Q 直线BC 过点(3,0)B ,(0,3)C ,∴033k bb =+⎧⎨=⎩,解得13k b =-⎧⎨=⎩,3y x ∴=-+,设2(,23)D m m m -++,(,3)E m m -+,22(23)(3)3DE m m m m m ∴=-++--+=-+,∴22213393327(3)()(03)2222228S OB DE m m m m m m ==-+=-+=--+<<g , Q 302-<,∴当32m =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278S =;(3)设点(1,)M m ,则224MB m =+,221(3)MC m =+-,218BC =; ①当MC 是斜边时,221(3)418m m +-=++; 解得:2m =-; ②当MB 是斜边时, 同理可得:4m =,故点M 的坐标为:(1,2)-,(1,4).2.(2019秋•徐州期末)如图,矩形OABC 中,O 为原点,点A 在y 轴上,点C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为(4,3),抛物线238y x bx c =-++与y 轴交于点A ,与直线AB 交于点D ,与x 轴交于C ,E 两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运动,与此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C 上以每秒5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连接DP 、DQ 、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当t 为何值时,DPQ ∆的面积最小?②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DPQ ∆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整体分析】(1)点(0,3)A ,点(4,0)C ,将点A 、C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12b =,4c =,即可求解; (2)①DPQ ∆的面积()ABC ADQ PQC BPD S S S S ∆∆∆∆=-++,即可求解;②分DQ 、PQ 、DP 为斜边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满分解答】解:(1)点(0,3)A ,点(4,0)C ,将点A 、C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2334408c b c =⎧⎪⎨-⨯++=⎪⎩,解得:34b =,3c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33384y x x =-++;(2)23133(4)(2)828y x x x x =-++=--+,故点(2,0)E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x =,则点(2,3)D , 由题意得:点4(3Q t ,3)t -,点(4,)P t ,①DPQ ∆的面积211542()34[22(3)(5)]222353ABC ADQ PQC BPD t S S S S t t t t t ∆∆∆∆=-++=⨯⨯-⨯+-+-⨯⨯=-.Q203>,故DPQ ∆的面积有最小值,此时,32t =;②点(2,3)D,点4(3Q t,3)t-,点(4,)P t,(Ⅰ)当PQ是斜边时,如图1,过点Q作QM AB⊥于点M,则MQ t=,423MD t=-,422BD=-=,3PB t=-,则tan tanMQD BDP∠=∠,即42332ttt--=,解得:t;(Ⅱ)当PD为斜边时,过点Q作y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N,交过点P于x轴的平行线于点M,则423ND t=-,QN t=,443MP t=-,332QM t t t=--=-,同理可得:42323443tttt--=-,解得:32t=或2417;(Ⅲ)当QD为斜边时,同理可得:故176t=;综上,t=或32或2417或176.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2.观察能否利用“特殊点”、“交点”求解;3.如不能,则利用勾股定理解答;4.注意:分类讨论,部分题目利用好锐角三角比1.(2019•松江区一模)如图,已知△ABC 中,∠ACB =90°,D 是边AB 的中点,P 是边AC 上一动点,BP 与CD 相交于点E .(1)如果BC =6,AC =8,且P 为AC 的中点,求线段BE 的长; (2)联结PD ,如果PD ⊥AB ,且CE =2,ED =3,求cos A 的值; (3)联结PD ,如果BP 2=2CD 2,且CE =2,ED =3,求线段PD 的长. 【答案】解:(1)∵P 为AC 的中点,AC =8, ∴CP =4,∵∠ACB =90°,BC =6, ∴BP =2√13,∵D 是边AB 的中点,P 为AC 的中点, ∴点E 是△ABC 的重心, ∴BE =23BP =43√13;(2)如图1,过点B 作BF ∥CA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BD DA=FD DC=BF CA,∵BD =DA ,∴FD =DC ,BF =AC ,∵CE =2,ED =3,则CD =5, ∴EF =8, ∴CP BF =CE EF =28=14,∴CP CA =14, ∴CP PA=13,设CP =k ,则P A =3k , ∵PD ⊥AB ,D 是边AB 的中点, ∴P A =PB =3k ∴BC =2√2k , ∴AB =2√6k , ∵AC =4k , ∴cos A =√63;(3)∵∠ACB =90°,D 是边AB 的中点, ∴CD =BD =12AB , ∵PB 2=2CD 2,∴BP 2=2CD •CD =BD •AB , ∵∠PBD =∠ABP , ∴△PBD ∽△ABP , ∴∠BPD =∠A , ∵∠A =∠DCA , ∴∠DPE =∠DCP , ∵∠PDE =∠CDP , ∴△DPE ∽△DCP , ∴PD 2=DE •DC , ∵DE =3,DC =5, ∴PD =√15.【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019•松江区一模)某数学社团成员想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某广告牌的宽度(图中线段MN的长),直线MN垂直于地面,垂足为点P.在地面A处测得点M的仰角为58°、点N的仰角为45°,在B处测得点M的仰角为31°,AB=5米,且A、B、P三点在一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数据求广告牌的宽MN的长.(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0,sin31°=0.52,cos31°=0.86,tan31°=0.60.)【答案】解:在Rt△APN中,∠NAP=45°,∴P A=PN,在Rt△APM中,tan∠MAP=MP AP,设P A=PN=x,∵∠MAP=58°,∴MP=AP•tan∠MAP=1.6x,在Rt△BPM中,tan∠MBP=MP BP,∵∠MBP=31°,AB=5,∴0.6=1.6x 5+x,∴x=3,∴MN=MP﹣NP=0.6x=1.8(米),答:广告牌的宽MN的长为1.8米.【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已知直角三角形得出AP的长是解题关键.3.(2019•徐汇区校级一模)如图,某小区A栋楼在B栋楼的南侧,两楼高度均为90m,楼间距为MN.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55.7°,A栋楼在B栋楼墙面上的影高为DM;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30°,A栋楼在B栋楼墙面上的影高为CM.已知CD=44.5m.(1)求楼间距MN;(2)若B号楼共30层,每层高均为3m,则点C位于第几层?(参考数据:tan30°≈0.58,sin55.7°≈0.83,cos55.7°≈0.56,tan55.7°≈1.47)【答案】解:(1)过点P作PE∥MN,交B栋楼与点E,则四边形PEMN为矩形.∴EP=MN由题意知:∠EPD=55.7°∠EPC=30°.在Rt△ECP中,EC=tan∠EPC×EP=tan30°×EP=√33EP≈0.58EP,在Rt△EDP中,ED=tan∠EPD×EP =tan55.7°×EP≈1.47EP,∵CD=ED﹣EC,∴1.47EP﹣0.58EP=44.5∴EP=MN=50(m)答:楼间距MN为50m.(2)∵EC=0.58EP=0.58×50=29(m)∴CM=90﹣29=61(m)∵61÷3≈20.3≈21(层)答:点C位于第21层.【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2019•浦东新区一模)“雪龙”号考察船在某海域进行科考活动,在点A处测得小岛C在它的东北方向上,它沿南偏东37°方向航行2海里到达点B处,又测得小岛C在它的北偏东23°方向上(如图所示),求“雪龙”号考察船在点B处与小岛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sin22°≈0.37,cos22°≈0.93,tan22°≈0.40,√2≈1.4,√3≈1.7)【答案】解:过点A作AM⊥BC,垂足为M.由题意知:AB=2海里,∠NAC=∠CAE=45°,∠SAB=37°,∠DBC=23°,∵∠SAB=37°,DB∥AS,∴∠DBA=37°,∠EAB=90°﹣∠SAB=53°.∴∠ABC=∠ABD+∠DBC=37°+23°=60°,∠CAB=∠EAB+∠CAE=53°+45°=98°.∴∠C=180°﹣∠CAB﹣∠ABC=180°﹣98°﹣60°=22°.在Rt△AMB中,∵AB=2海里,∠ABC=60°,∴BM=1海里,AM=√3海里.在Rt△AMC中,tan C=AM CM,∴CM=AMtan22°≈√30.40≈1.70.40=4.25(海里)∴CB=CM+BM=4.25+1=5.25(海里)答:“雪龙”号考察船在点B处与小岛C之间的距离为5.25海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求解.5.(2019•宝山区一模)地铁10号线某站点出口横截面平面图如图所示,电梯AB的两端分别距顶部9.9米和2.4米,在距电梯起点A端6米的P处,用1.5米的测角仪测得电梯终端B处的仰角为14°,求电梯AB的坡度与长度.参考数据:sin14°≈0.24,tan14°≈0.25,cos14°≈0.97.【答案】解:作BC⊥P A交P A的延长线于点C,作QD∥PC交BC于点D,由题意可得,BC=9.9﹣2.4=7.5米,QP=DC=1.5米,∠BQD=14°,则BD=BC﹣DC=7.5﹣1.5=6米,∵tan∠BQD=BD QD,∴tan14°=66+ED,即0.25=66+ED,解得,ED=18,∴AC=ED=18,∵BC=7.5,∴tan∠BAC=BCAC=7.518=512,即电梯AB的坡度是5:12,∵BC=7.5,AC=18,∠BCA=90°,∴AB=√7.52+182=19.5,即电梯AB的坡度是5:12,长度是19.5米.【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坡度坡角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6.(2019•青浦区一模)如图,在港口A的南偏东37°方向的海面上,有一巡逻艇B,A、B相距20海里,这时在巡逻艇的正北方向及港口A的北偏东67°方向上,有一渔船C发生故障.得知这一情况后,巡逻艇以2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救援,问巡逻艇能否在1小时内到达渔船C处?(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sin67°≈1213,cos67°≈513,tan67°≈125)【答案】解:过点A作AH⊥BC,垂足为点H.由题意,得∠ACH=67°,∠B=37°,AB=20.在Rt△ABH中,∵sin B=AHAB,∴AH=AB•sin∠B=20×sin37°≈12,∵cos B=BHAB,∴BH=AB•cos∠B=20×cos37°≈16,在Rt△ACH中,∵tan∠ACH=tan∠ACH=AHCHAHCH,∴CH=AHtan∠ACH=12tan67°≈5,∵BC=BH+CH,∴BC≈16+5=21.∵21÷25<1,所以,巡逻艇能在1小时内到达渔船C处.【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一般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7.(2019•闵行区一模)如图,某公园内有一座古塔AB,在塔的北面有一栋建筑物,某日上午9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2°,此时塔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了高3米的影子CD.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此时塔尖A在地面上的影子E与墙角C的距离为15米(B、E、C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tan32°≈0.6249,√2≈1.4142.【答案】解:过点D作DH⊥AB,垂足为点H,由题意,得 HB =CD =3,EC =15,HD =BC ,∠ABC =∠AHD =90°,∠ADH =32°,设AB =x ,则 AH =x ﹣3,在Rt △ABE 中,由∠AEB =45°,得 tan ∠AEB =tan45°=AB EB .∴EB =AB =x .∴HD =BC =BE +EC =x +15,在Rt △AHD 中,由∠AHD =90°,得 tan ∠ADH =AH HD ,即得tan32°=x−3x+15, 解得:x =15−tan32°+31−tan32°≈32.99 ∴塔高AB 约为32.99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2019•浦东新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 =13x 2+bx +c 经过点M (3,﹣4),与x 轴相交于点A (﹣3,0)和点B ,与y 轴相交于点C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果P 是这条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PC =BC ,求点P 的坐标;(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求∠PCB 的正弦值.【答案】解:(1)∵抛物线y ═13x 2+bx +c 经过点M (3,﹣4),A (﹣3.0), {−4=3+3b +c 0=3−3b +c, 解得:{b =−23c =−5,∴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13x 2−23x ﹣5;(2)∵A (﹣3,0),B (5,0),∴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l .设点P 的坐标为(l ,y ).∵PC =BC ,点B 的坐标为(5,0),点C 的坐标为(0,5).∴PC 2=BC 2.12+(y +5)2=52+52.解得y =2或y =﹣12.∴点P 的坐标为(1,2)或(l ,﹣12);(3)作PH ⊥BC ,垂足为点H .∵点B (5.0),点C (0,5),点P (1,2),∴PC =BC =5√2.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5,代入B (5,0)解得k =1,∴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5,把x =1代入得,y =﹣4,∴直线BC 与对称轴相交于点D (1,﹣4),∴PD =6,∵S △PBC =S △PCD +S △PBD ,∴12×5√2⋅PH =12×6×1+12×6×4.解得PH =3√2.∴sin∠PCB=3√25√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面积等,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课前预热1、两点式2、两直线互相垂直,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22b x k y += → 121-=⋅k k3、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4、三角函数求解新课认知问题提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点确定),求 解第三点解决方法:1、找点方法:双线一圆(两垂线一圆)一圆指以已知边为直径作圆,双线指过线段(边)端点(顶点)做垂线. 2、分析题目中的定长、定角3、确定点的坐标情况分类:(1)当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常用方法:①121-=⋅k k ;②三角形相似;③勾股定理;(2)当动点在曲线上运动是时情况分类:①已知点处做直角方法:①121-=⋅k k ;②三角形相似;③勾股定理.②动点处做直角方法:寻找特殊角.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1,0),对称轴为直线x=-2.(1)求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2)点D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点C是抛物线上的另一点.已知以AB为一底边的梯形ABCD的面积为9.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指出顶点E的坐标;(3)点P是(2)中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且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此抛物线的顶点E向上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秒时,△PAD的周长最小?当t为秒时,△PAD是以A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结果保留根号)②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PAD是以A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动点在曲线上运动时 (1)求解过程中只有已知点处做直角例2 如图,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结BC ,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解过程中动点处做直角例3 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对称轴是直线x=1,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3)点E 为y 轴上一动点,CE 的垂直平分线交CE 于点F ,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且点P 在第三象限.①当线段PQ=43AB,求tan ∠CED 的值②当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第(3)问的题意,在图中补出图形,以便作答.1、(2012山东枣庄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点C为 (-1,0) .如图所示,B 点在抛物线y =12x 2+12x -2图象上,过点B 作BD ⊥x 轴,垂足为D ,且B 点横坐标为-3.(1)求证:△BDC ≌△COA ; (2)求BC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CP 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抛物线y=ax 2+bx+3(a ≠0)经过A (3,0),B (4,1)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y=ax 2+bx+3(a ≠0)的函数关系式及点C 的坐标;(2)如图(1),连接AB ,在题(1)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C ,E 为线段AC 上任意一点(不与A 、C 重合)经过A 、E 、O 三点的圆交直线AB 于点F ,当△OEF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 的坐标.3、(2012内蒙古)如图,抛物线2y x bx 5=--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C 与点F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AF 交y 轴于点E ,|OC|:|OA|=5: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AF 的解析式;(3)在直线A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CFP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1(1)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及A(﹣1,0),可得B(﹣3,0).(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CD于点M,交AB于点N,由题意可知AB∥CD,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CD=2DM.∵MN∥y轴,AB∥CD,∴四边形ODMN是矩形.∴DM=ON=2,∴CD=2×2=4.∵A(﹣1,0),B(﹣3,0),∴AB=2,∵梯形ABCD的面积=(AB+CD)•OD=9,∴OD=3,即c=3.∴把A(﹣1,0),B(﹣3,0)代入y=ax2+bx+3得,解得.∴y=x2+4x+3.将y=x2+4x+3化为顶点式为y=(x+2)2﹣1,得E(﹣2,﹣1).(3)①当t为2秒时,△PAD的周长最小;当t为4或4﹣或4+秒时,△PAD是以A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②存在.∵∠APD=90°,∠PMD=∠PNA=90°,∴∠PDM+∠APN=90°,∠DPM+∠PDM=90°,∴∠PDM=∠APN,∵∠PMD=∠ANP,∴△APN∽△PDM,∴=,∴=,∴PN2﹣3PN+2=0,∴PN=1或PN=2.∴P(﹣2,1)或(﹣2,2).故答案为:2;4或4﹣或4+例2(1)当y=0时,x2﹣x﹣4=0,解得x1=﹣2,x2=8,∵点B在点A的右侧,∴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8,0).当x=0时,y=﹣4,∴点C的坐标为(0,﹣4).(2)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点D的坐标为(0,4).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b=4.∴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4.∵l⊥x轴,∴点M的坐标为(m,﹣m+4),点Q的坐标为(m,m2﹣m﹣4).如图,当MQ=DC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m+4)﹣(m2﹣m﹣4)=4﹣(﹣4).化简得:m2﹣4m=0,解得m1=0(不合题意舍去),m2=4.∴当m=4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解法一:∵m=4,∴点P是OB的中点.∵l⊥x轴,∴l∥y轴,∴△BPM∽△BOD,∴==,∴BM=DM,∵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DM CQ,∴BM CQ,∴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解法二: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1x+b1,则,解得k1=,b1=﹣4.故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又∵l⊥x轴交BC于点N,∴x=4时,y=﹣2,∴点N的坐标为(4,﹣2),由上面可知,点M的坐标为(4,2),点Q的坐标为(4,﹣6).∴MN=2﹣(﹣2)=4,NQ=﹣2﹣(﹣6)=4,∴MN=QN,又∵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DB∥CQ,∴∠3=∠4,∵在△BMN与△CQN中,,∴△BMN≌△CQN(ASA)∴BN=CN,∴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3)抛物线上存在两个这样的点Q,分别是Q1(﹣2,0),Q2(6,﹣4).若△BDQ为直角三角形,可能有三种情形,如答图2所示:①以点Q为直角顶点.此时以BD为直径作圆,圆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之Q点.∵P在线段EB上运动,∴﹣8≤x Q≤8,而由图形可见,在此范围内,圆与抛物线并无交点,故此种情形不存在.②以点D 为直角顶点.连接AD ,∵OA=2,OD=4,OB=8,AB=10,由勾股定理得:AD=,BD=,∵AB 2+BD 2=AB 2,∴△ABD 为直角三角形,即点A 为所求的点Q . ∴Q 1(﹣2,0);③以点B 为直角顶点.如图,设Q 2点坐标为(x ,y ),过点Q 2作Q 2K ⊥x 轴于点K ,则Q 2K=﹣y ,OK=x ,BK=8﹣x . 易证△QKB ∽△BOD , ∴,即,整理得:y=2x ﹣16.∵点Q 在抛物线上,∴y=x 2﹣x ﹣4. ∴x 2﹣x ﹣4=2x ﹣16,解得x=6或x=8,当x=8时,点Q 2与点B 重合,故舍去;当x=6时,y=﹣4,∴Q 2(6,﹣4).例3 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1221b b a -=-=⨯ ∴b =-2.∵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0,-3),∴c =-3,∴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2x -3.⑵∵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当y =0时,x 2-2x -3=0.∴x 1=-1,x 2=3.∵A 点在B 点左侧,∴A (-1,0),B (3,0)设过点B (3,0)、C (0,-3)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m , 则033k m m =+⎧⎨-=⎩,∴13k m =⎧⎨=-⎩∴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3. ⑶①∵AB =4,PO =34AB , ∴PO =3∵PO ⊥y 轴∴PO ∥x 轴,则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P 的横坐标为12-, ∴P (12-,74-)∴F(0,74 -),∴FC=3-OF=3-74=54.∵PO垂直平分CE于点F,∴CE=2FC=5 2∵点D在直线BC上,∴当x=1时,y=-2,则D(1,-2).过点D作DG⊥CE于点G,∴DG=1,CG=1,∴GE=CE-CG=52-1=32.在Rt△EGD中,tan∠CED=23 GDEG=.②P1(12),P2(1-252).练习1、【答案】解:(1)证明:∵∠BCD +∠ACO =90°,∠ACO +∠OAC =90°,∴∠BCD =∠OAC 。
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 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如图1,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结BC ,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山西26”,拖动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运动到OB 的中点时,四边形CQMD 和四边形CQBM 都是平行四边形.拖动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DBQ 和∠BDQ 可以成为直角.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山西26”,拖动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运动到OB 的中点时,四边形CQMD 和四边形CQBM 都是平行四边形.拖动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DBQ 和∠BDQ 可以成为直角.思路点拨1.第(2)题先用含m 的式子表示线段MQ 的长,再根据MQ =DC 列方程.2.第(2)题要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求得的m 的值画一个准确的示意图,先得到结论.3.第(3)题△BDQ 为直角三角形要分两种情况求解,一般过直角顶点作坐标轴的垂线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满分解答(1)由21314(2)(8)424y x x x x =--=+-,得A (-2,0),B (8,0),C (0,-4).(2)直线DB 的解析式为142y x =-+. 由点P 的坐标为(m , 0),可得1(,4)2M m m --,213(,4)42Q m m m --.所以MQ =221131(4)(4)82424m m m m m -+---=-++.当MQ =DC =8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 解方程21884m m -++=,得m =4,或m =0(舍去). 此时点P 是OB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N (4,-2),Q (4,-6).所以MN =NQ =4.所以BC 与MQ 互相平分. 所以四边形CQBM 是平行四边形.图2 图3(3)存在两个符合题意的点Q ,分别是(-2,0),(6,-4).考点伸展第(3)题可以这样解:设点Q 的坐标为1(,(2)(8))4x x x +-.①如图3,当∠DBQ =90°时, 12QG BH GB HD ==.所以1(2)(8)1482x x x -+-=-.解得x =6.此时Q (6,-4).②如图4,当∠BDQ =90°时, 2QG DH GD HB ==.所以14(2)(8)42x x x-+-=-. 解得x =-2.此时Q (-2,0).图3 图4例1 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4题如图1,抛物线233384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的坐标;(2)设D 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3)若直线l 过点E (4, 0),M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广州24”,拖动点M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直线与圆相切时,符合∠AMB =90°的点M 只有1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广州24”,拖动点M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直线与圆相切时,符合∠AMB =90°的点M 只有1个.思路点拨1.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以知道符合条件的点D 有两个.2.当直线l 与以AB 为直径的圆相交时,符合∠AMB =90°的点M 有2个;当直线l 与圆相切时,符合∠AMB =90°的点M 只有1个.3.灵活应用相似比解题比较简便.满分解答(1)由23333(4)(2)848y x x x x =--+=-+-,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A (-4, 0)、B (2, 0).对称轴是直线x =-1.(2)△ACD 与△ACB 有公共的底边AC ,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点B 、D 到直线AC 的距离相等.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D ,在AC 的另一侧有对应的点D ′.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G ,与AC 交于点H .由BD //AC ,得∠DBG =∠CAO .所以34DG CO BG AO ==. 所以3944DG BG ==,点D 的坐标为9(1,)4-.因为AC //BD ,AG =BG ,所以HG =DG .而D ′H =DH ,所以D ′G =3DG 274=.所以D ′的坐标为27(1,)4.图2 图3(3)过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与直线l 总是有交点的,即2个点M . 以AB 为直径的⊙G 如果与直线l 相交,那么就有2个点M ;如果圆与直线l 相切,就只有1个点M 了.联结GM ,那么GM ⊥l .在Rt △EGM 中,GM =3,GE =5,所以EM =4.在Rt △EM 1A 中,AE =8,113tan 4M A M EA AE ∠==,所以M 1A =6. 所以点M 1的坐标为(-4, 6),过M 1、E 的直线l 为334y x =-+.根据对称性,直线l 还可以是334y x =+.考点伸展第(3)题中的直线l 恰好经过点C ,因此可以过点C 、E 求直线l 的解析式. 在Rt △EGM 中,GM =3,GE =5,所以EM =4. 在Rt △ECO 中,CO =3,EO =4,所以CE =5.因此三角形△EGM ≌△ECO ,∠GEM =∠CEO .所以直线CM 过点C .例3 2012年杭州市中考第22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 =k (x 2+x -1)的图象交于点A (1,k )和点B(-1,-k ).(1)当k =-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 随x 增大而增大,求k 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 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 ,当△ABQ 是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 的值.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杭州22”,拖动表示实数k 的点在y 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k <0并且在抛物线的对称轴左侧,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 随x 增大而增大.观察抛物线的顶点Q 与⊙O 的位置关系,可以体验到,点Q 有两次可以落在圆上.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杭州22”,拖动表示实数k 的点在y 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k <0并且在抛物线的对称轴左侧,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 随x 增大而增大.观察抛物线的顶点Q 与⊙O 的位置关系,可以体验到,点Q 有两次可以落在圆上.思路点拨1.由点A (1,k )或点B (-1,-k )的坐标可以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是ky x=.题目中的k 都是一致的.2.由点A (1,k )或点B (-1,-k )的坐标还可以知道,A 、B 关于原点O 对称,以A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就是O .3.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当Q 落在⊙O 上是,△ABQ 是以AB 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满分解答(1)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1,k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k y x=. 当k =-2时,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2y x=-.(2)在反比例函数ky x=中,如果y 随x 增大而增大,那么k <0.当k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增大而增大.抛物线y =k (x 2+x +1)=215()24k x k +-的对称轴是直线12x =-. 图1所以当k <0且12x <-时,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 随x 增大而增大.(3)抛物线的顶点Q 的坐标是15(,)24k --,A 、B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当OQ =OA =OB 时,△ABQ 是以AB 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由OQ 2=OA 2,得222215()()124k k -+-=+.解得1k =(如图2),2k =3).图2 图3考点伸展如图4,已知经过原点O 的两条直线AB 与CD 分别与双曲线ky x=(k >0)交于A 、B 和C 、D ,那么AB 与CD 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ACBD 是平行四边形.问平行四边形ABCD 能否成为矩形?能否成为正方形?如图5,当A 、C 关于直线y =x 对称时,AB 与CD 互相平分且相等,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因为A 、C 可以无限接近坐标系但是不能落在坐标轴上,所以OA 与OC 无法垂直,因此四边形ABCD 不能成为正方形.图4 图5设直线l 1:y =k 1x +b 1与l 2:y =k 2x +b 2,若l 1⊥l 2,垂足为H ,则称直线l 1与l 2是点H 的直角线.(1)已知直线①122y x =-+;②2y x =+;③22y x =+;④24y x =+和点C (0,2),则直线_______和_______是点C 的直角线(填序号即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3,0)、B (2,7)、C (0,7),P 为线段OC 上一点,设过B 、P 两点的直线为l 1,过A 、P 两点的直线为l 2,若l 1与l 2是点P 的直角线,求直线l 1与l 2的解析式.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1浙江23”,拖动点P 在O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B 有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此时△BCP ∽△POA .答案(1)直线①和③是点C 的直角线.(2)当∠APB =90°时,△BCP ∽△POA .那么BC PO CP OA =,即273POPO =-.解得OP =6或OP =1.如图2,当OP =6时,l 1:162y x =+, l 2:y =-2x +6. 如图3,当OP =1时,l 1:y =3x +1, l 2:113y x =-+.图2 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153244m my x x m m -=-++-+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 和点A ,点B (2,n )在这条抛物线上.(1)求点B 的坐标;(2)点P 在线段OA 上,从点O 出发向点A 运动,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OB 交于点E ,延长PE 到点D ,使得ED =PE ,以PD 为斜边,在PD 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当点P 运动时,点C 、D 也随之运动).①当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的顶点C 落在此抛物线上时,求OP 的长;②若点P 从点O 出发向点A 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同时线段OA 上另一个点Q 从点A 出发向点O 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 到达点O 时停止运动,点P 也停止运动).过Q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AB 交于点F ,延长QF 到点M ,使得FM =QF ,以QM 为斜边,在QM 的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 (当点Q 运动时,点M 、N 也随之运动).若点P 运动到t 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此刻t 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0北京24”,拖动点P 从O 向A 运动,可以体验到,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有三个时刻可以共线.思路点拨1.这个题目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无图了.2.把图形中的始终不变的等量线段罗列出来,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这些线段的长. 3.点C 的坐标始终可以表示为(3t ,2t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就可以计算此刻OP 的长. 4.当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边共线时,会产生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列关于t 的方程就可以求解了.满分解答(1) 因为抛物线22153244m my x x m m -=-++-+经过原点,所以2320m m -+=. 解得12m =,21m =(舍去).因此21542y x x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4).(2) ①如图4,设OP 的长为t ,那么PE =2t ,EC =2t ,点C 的坐标为(3t , 2t ).当点C 落在抛物线上时,2152(3)342t t t =-⨯+⨯.解得229t OP ==. ②如图1,当两条斜边PD 与QM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点P 、Q 重合.此时3t =10.解得103t =. 如图2,当两条直角边PC 与MN 在同一条直线上,△PQ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 =PE .此时1032t t -=.解得2t =.如图3,当两条直角边DC 与QN 在同一条直线上,△PQ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 =PD .此时1034t t -=.解得107t =.图1 图2 图3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如果以PD 为直径的圆E 与以QM 为直径的圆F 相切,求t 的值.如图5,当P 、Q 重合时,两圆内切,103t =. 如图6,当两圆外切时,30t =-图4 图5 图6例6 2009年嘉兴市中考第24题如图1,已知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4=MN ,1=MA ,1>MB .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x AB =.(1)求x 的取值范围;(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x 的值; (3)探究:△ABC 的最大面积?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09嘉兴24”,拖动点B 在AN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CAB 和∠ACB 可以成为直角,∠CBA 不可能成为直角;观察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到,图象是一个开口向下的“U ”形,当AB 等于1.5时,面积达到最大值.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列关于x 的不等式组,可以求得x 的取值范围.2.分类讨论直角三角形ABC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根据根的情况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3.把△ABC 的面积S 的问题,转化为S 2的问题.AB 边上的高CD 要根据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CD 在三角形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满分解答(1)在△ABC 中,1=AC ,x AB =,x BC -=3,所以⎩⎨⎧>-+->+.31,31x x x x 解得21<<x .(2)①若AC 为斜边,则22)3(1x x -+=,即0432=+-x x ,此方程无实根. ②若AB 为斜边,则1)3(22+-=x x ,解得35=x ,满足21<<x . ③若BC 为斜边,则221)3(x x +=-,解得34=x ,满足21<<x . 因此当35=x 或34=x 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3)在△ABC 中,作AB CD ⊥于D ,设h CD =,△ABC 的面积为S ,则xh S 21=. ①如图2,若点D 在线段AB 上,则x h x h =--+-222)3(1.移项,得2221)3(h x h x --=--.两边平方,得22222112)3(h h x x h x -+--=--.整理,得4312-=-x h x .两边平方,得16249)1(222+-=-x x h x .整理,得16248222-+-=x x h x .所以462412222-+-==x x h x S 21)23(22+--=x (423x <≤). 当23=x 时(满足423x <≤),2S 取最大值21,从而S 取最大值22.图2 图3②如图3,若点D 在线段MA 上,则x h h x =----2221)3(. 同理可得,462412222-+-==x x h x S 21)23(22+--=x (413x <≤). 易知此时22<S . 综合①②得,△ABC 的最大面积为22. 考点伸展第(3)题解无理方程比较烦琐,迂回一下可以避免烦琐的运算:设a AD =, 例如在图2中,由2222BD BC AD AC -=-列方程222)()3(1a x x a ---=-. 整理,得xx a 43-=.所以 21a -22216248431x x x x x -+-=⎪⎭⎫ ⎝⎛--=. 因此462)1(412222-+-=-=x x a x S .例 7 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如图1,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08河南23”,拖动点M 从A 向B 运动,观察S 随t 变化的图象,可以体验到,当M 在AO 上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M 在OB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观察S 的度量值,可以看到,S 的值可以等于4.观察△MON 的形状,可以体验到,△MON 可以两次成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 =90°的可能.思路点拨1.第(1)题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暗示了两个动点M 、N 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2.不论M 在AO 上还是在OB 上,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边上的高都是相同的,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要分类讨论.3.将S =4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关于t 的方程.4.分类讨论△MON 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 =90°的可能.满分解答(1)直线434+-=x y 与x 轴的交点为B (3,0)、与y 轴的交点C (0,4).Rt △BOC 中,OB =3,OC =4,所以BC =5.点A 的坐标是(-2,0),所以BA =5.因此BC =BA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2)①如图2,图3,过点N 作NH ⊥AB ,垂足为H .在Rt △BNH 中,BN =t ,4sin 5B =,所以45NH t =. 如图2,当M 在AO 上时,OM =2-t ,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定义域为0<t ≤2.如图3,当M 在OB 上时,OM =t -2,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 定义域为2<t ≤5.图2 图3②把S =4代入22455S t t =-,得224455t t -=.解得12t =+22t =去负值).因此,当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 =4的情形,此时2t =③如图4,当∠OMN =90°时,在Rt △BNM 中,BN =t ,BM 5t =-,3cos 5B =,所以535t t -=.解得258t =. 如图5,当∠OMN =90°时,N 与C 重合,5t =.不存在∠ONM =90°的可能. 所以,当258t =或者5t =时,△MON 为直角三角形.图4 图5考点伸展在本题情景下,如果△MON 的边与AC 平行,求t 的值.如图6,当ON //AC 时,t =3;如图7,当MN //AC 时,t =2.5.图6 图7例8 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如图1,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08河南23”,拖动点M 从A 向B 运动,观察S 随t 变化的图象,可以体验到,当M 在AO 上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M 在OB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观察S 的度量值,可以看到,S 的值可以等于4.观察△MON 的形状,可以体验到,△MON 可以两次成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 =90°的可能.思路点拨1.第(1)题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暗示了两个动点M 、N 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2.不论M 在AO 上还是在OB 上,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边上的高都是相同的,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要分类讨论.3.将S =4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关于t 的方程.4.分类讨论△MON 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 =90°的可能.满分解答(1)直线434+-=x y 与x 轴的交点为B (3,0)、与y 轴的交点C (0,4). Rt △BOC 中,OB =3,OC =4,所以BC =5. 点A 的坐标是(-2,0),所以BA =5. 因此BC =BA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2)①如图2,图3,过点N 作NH ⊥AB ,垂足为H .在Rt △BNH 中,BN =t ,4sin 5B =,所以45NH t =. 如图2,当M 在AO 上时,OM =2-t ,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定义域为0<t ≤2.如图3,当M 在OB 上时,OM =t -2,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定义域为2<t ≤5.图2 图3②把S =4代入22455S t t =-,得224455t t -=.解得12t =+22t =.因此,当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 =4的情形,此时2t =+ ③如图4,当∠OMN =90°时,在Rt △BNM 中,BN =t ,BM 5t =-,3cos 5B =, 所以535t t -=.解得258t =. 如图5,当∠OMN =90°时,N 与C 重合,5t =. 不存在∠ONM =90°的可能. 所以,当258t =或者5t =时,△MON 为直角三角形.图4 图5考点伸展在本题情景下,如果△MON 的边与AC 平行,求t 的值.如图6,当ON //AC 时,t =3;如图7,当MN //AC 时,t =2.5.图6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