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华夏之主 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3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 过程与方法:知道黄帝及炎帝时的重要发明,了解他们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了解原始社会的终结,基本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重点难点】重点:华夏族的形成,黄帝一一“人文初祖”。
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导读】一、炎黄战蚩尤: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
3.双方: 一方是和的联合部落;另一方是部落。
4.影响: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它是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一、黄帝--人文初祖:5. 主要贡献:(1)建造______________ ,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 ,教人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_________________ 。
⑵嫘祖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仓颉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伦编出___________________ 。
6. 深远影响:(1) 为后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基础。
(2) 被后人尊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尧舜禹的“禅让”:7. 尧舜禹的美德:(1)尧: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克己爱民。
⑵舜:_______________ 待人,以身作则。
⑶禹: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群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3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知道黄帝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和思考问题能力。
3、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黄帝和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传说。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和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生活在距今约年。
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之战是,双方是部落与部落联合打败部落。
2、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算起的,相传他建造,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
他的属下发明了,编出了乐器。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3、传说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的杰出首领还有、、。
其中领导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他们之间采取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4、约公元前年,建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王朝建立者也从转变为。
我国漫长的社会结束,社会开始了。
5、思考:“动脑筋”一(第14页)、二(第14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炎黄战蚩尤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课本中孙中山的引文。
第二子目:黄帝——“人文初祖”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三子目:尧舜禹的“禅让”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1.距今时间,生活在流域黄帝、炎帝 2.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之战,战斗对象是。
【学习目标】:1.知道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黄对华夏族的形成的贡献;尧舜禹的让;夏朝的建立。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征战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2、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什么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2、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二、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精讲点拨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四、歌诀总结涿鹿之战蚩尤亡,华夏子孙称炎黄。
人文初祖贡献大,中华民族立东方。
尧舜推行禅让制,德行天下仁义施。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始。
五、达标训练:1.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2.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结案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讨论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农耕时代的两个主要的遗址,复述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生产情况(可以分小组有两名学生竞赛,比一比谁说的多)。
然后小结:一.二两课主要是从考古角度介绍了我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流传大量的故事,如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投影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多媒体投影本课的知识要点,前后位4人一小组,对所学内容交流,探讨。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3)黄帝及其属下有哪些发明创造?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4)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5)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2.教师给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巩固基础知识(1)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和,在一战中大败蚩尤。
(2)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
(3)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
(4)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尊称“人文初祖是______。
第3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2、海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___”。
(三)尧舜禹的“禅让”1、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2、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建立的_____朝,约_____________年,此后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_________国家的国王。
我国漫长的____________到此结束,______________开始。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探究点二: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B.大禹C.蚩尤D.女娲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学案孙树茂备课时间2011-9-2 NO.课题3、华夏之祖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一、回忆提问: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有什么不同?二、导入新课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三、新课学习1、炎黄战蚩尤说说有关炎黄战蚩尤的相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2、炎帝和黄帝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口答。
学生阅读导入框部分后,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第13页内容后,分别说出答案。
教师强调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一个因素——“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第14,15页内容后,分别说出答案。
问题:1、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分别有哪些贡献2、你如何评价炎帝和黄帝呢?签字人签字时间执教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四、课堂小结五、课堂练习六、作业布置完成第15页的“动脑筋”。
教师: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二个因素——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重大贡献。
学生阅读课本后,完成第15页的“动脑筋”。
教师强调“禅让”的写法。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片:“禹”,“山西临汾的尧庙”。
教师: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人类告别传说时代,进入夏。
学生说出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第三课华夏之祖一、课前预习1.________部落和 _______ __部落结成结盟,在 ________战胜了 _ _______ 部落,经过长久发展,形成往后的 ___________。
“人文初祖”是指 ___ _____。
2.传说继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优秀的部落结盟领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期间推选部落结盟领袖的方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
3.约 ________年,禹成立 ________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新课研究任务一:阅读第12~ 14 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虑回答1、我们为何都说自己是“炎黄后代”?2、我们为何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任务二:阅读第14~ 16 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虑回答1、教材 14 页下边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3、教材第14 页下边的动脑筋。
三、稳固练习:1、“华夏后代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 、炎帝B、黄帝C、舜D、尧2、以下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相关系()A 、黄帝B、尧C、舜D、禹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来源因是()A 、禹想当国王B 、禅让制被损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记是(A、禹当上了部落结盟的领袖C、禹成立了夏代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禅让制被损坏D 、社会生产的发展)A 、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先人,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后代”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鼻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6、以下对夏代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禹成立了夏代,是夏代的第一个国王B、成立于公元前20 世纪 70 年月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代的成立标记着奴隶社会的开始7、从人类文明的发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期间。
第3课华夏之祖【基础导学】一、炎黄战蚩尤1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____2•华夏族的形成: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_____二、黄帝一一“人文初祖”—1 .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空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2. “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称为“炎黄子孙”。
三、尧舜禹的“禅让”1. 尧舜的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______2. 大禹治水: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3. “禅让”的传说: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 原始社会的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训练测评】1•“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A.黄帝 B .炎帝C .蚩尤D .大禹2.2014月5 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 .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 .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3. 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4.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知道黄帝、炎帝生活的区域、距今年代及涿鹿之战的史实。
2.知道黄帝的贡献和“禅让”。
3.通过材料探讨结论,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的方法。
4.认识到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到一起,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什么?2.谁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因是什么?3.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4.什么叫做“禅让”?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它建立的时间、人物和意义分别是什么?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阅读下列考古发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材料表明,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井为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在黄帝活动过的中原地区,则有河南洛阳矬李遗址和河南汤阴白营遗址发现的古井,距今约四千多年,恰与黄帝时代相符。
材料二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彩陶,上面已有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
我国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距今四千多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陶器上也曾发现一些象形符号,更接近史书上所述的“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而初创的文字。
结合上述考古发现,请思考:这些神话传说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待才科学?(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
但他对百姓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尧老了觉得自己的儿子难以继承大任,就在寻找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后来他选中了舜。
材料二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的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长课讲学稿(七年级历史)
学习目标与要求: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知道春秋五霸的崛起过程与战国七雄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模块一:温故知新
学习内容摘记1、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成一个个由王族、功臣、
先代贵族等人分别进行统治的诸侯国,史称。
2、西周:年,西周最后一个统治者被杀,西周结束。
3、东周:开始于年,周平王东迁。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内容摘记(阅读书本34—38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一、春秋五霸:
1、春秋时期,日益衰落,大的诸侯国纷纷趁机争霸。
2、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旗号,
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
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齐国姜氏也被所取
代。
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分别是:
2、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先后发生、等著名战役。
3、公元前260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结果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精讲质疑)
研讨内容摘记【小组讨论】
1、请在图上标出春秋五霸,根据书本第34—36页,回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晋文公称霸的原因和方式又是什么?
2、同学们从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身上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
秘诀是什么?
3、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
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4、填一填:完成表格填空
比一比:根据春秋和战国战争的各自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说一说: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城濮大战(春秋时期)长平大战(战国时期)
模块四:精讲梳理
模块五: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去朝齐
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2、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物产丰富C疆域辽阔D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3、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A韩、赵、魏B齐、楚、韩C齐、楚、燕D赵、楚、秦
4、成语“围魏救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5、战国七雄中位于今山东省的是()
A齐B魏C秦D楚
二、简答题
1、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参考答案:
为什么诸侯在西周时不争霸,反而到了东周时争霸呢?
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
模块三:
1、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原因和方式?
齐桓公:①地理位置优越:靠海盛产鱼盐
②管仲改革:经济: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军事: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政治:尊王
攘夷,扩充疆界。
称霸方式:召集诸侯会盟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称霸方式:城濮之战
2、启示和秘诀:
学生:讨论环节,齐桓公用管仲改革,晋文公了解民间疾苦、勤政,勾践毅力坚强、忍辱负重。
……..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
(革新)
晋文公:勤奋治国,跃居霸位。
(勤奋)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坚强)
秘诀:国家的富强靠改革、靠人才;个人的成功靠努力。
教师:这三位国君都是因为身上具有这些品质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向他们学习。
如果我们的国家要富强,同样也离不开改革、离不开人才。
3.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①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出现了局部统一,形成了统一的趋势;②争霸战争激烈和残酷无情;③弱肉强食,优胜劣汰;④诸侯国的减少是争霸战争的结果,频繁的战乱必定给人民带来人员伤亡、财物损耗、生产破坏的恶果;⑤为逃避战乱,人民大量迁徙,各地区、各民族加强了联系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我们来总结一下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大国不断吞并小国,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这也就预示着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但是,我们评价任何一件事或一个人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春秋争霸导致各国都处于战争中,这就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啊?
学生:会给当时的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4、特点:学生城濮之战的军队数量少、战争规模小,而长平之战的军队数量多、战争规模大且残酷。
(这两场战争分别代表的是春秋与战国的战争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时期的各国战争规模小、决战时间短,往往当对方投降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时,就不再决战,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所以说春秋时期的特点只是争霸。
但是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规模大而且残酷(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往往要到吞并他国才达到最终目的,是典型的强者吃掉弱者,所以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兼并。
)
影响: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
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
教学方法:比一比两则材料(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军队规模、持续时间、战争结局),看看有什么不同点。
(比较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讨论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异同,理解春秋与战国的时代特点这一难点,初步掌握合作学习法)在对比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基础上,认识到春秋与战国的时代特点,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历史材料的能力。
DDABA
二、1、旧中国时诸侯国的数量比春秋时减少。
事实: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不多,七个较强的诸侯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DDABA
二、1、旧中国时诸侯国的数量比春秋时减少。
事实: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不多,七个较强的诸侯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DDABA
二、1、旧中国时诸侯国的数量比春秋时减少。
事实: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不多,七个较强的诸侯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二、1、旧中国时诸侯国的数量比春秋时减少。
事实: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不多,七个较强的诸侯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DDABA
二、1、旧中国时诸侯国的数量比春秋时减少。
事实: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不多,七个较强的诸侯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秦灭六国,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