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改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8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就是说,系统具有相关性的特点;(3)系统的多元性与相关性,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具有整体的结构、整体的形态和整体的边界,并以整体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的特性或功能。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具体科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1)自然辩证法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对具体科学技术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无用论;(2)取代论4)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是马哲的组成部分。
2、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增进创造能力。
3、本课程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的确立根源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逻辑起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包括三要素:1、主体:人类(人和人类组织、社会);2、客体:自然界;3、主客体中介:科学技术1、从主体或主体活动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人类怎样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自然?这种一般的规律是什么?2、从客体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存在的方式,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3、从主客体的中介—亦即科学技术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4、从综合视角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一般规律。
二、学科内容把客体或研究对象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便成为学科内容。
(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1、自然观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二)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1、科学观2、科学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三)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1、技术观2、技术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四)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观点与方法论第一章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副本第⼀讲1.1什么是⾃然辩证法?简述⾃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然辩证法的概念⾃然辩证法是研究⾃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般规律、⼈类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成果与活动进⾏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2)⾃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指⾃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类认识和改造⾃然的⼀般⽅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①⾃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3)⾃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然观是⼈们对⾃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然界的存在⽅式、⾃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和⾃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法论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法论是⼈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的认识和实践⽅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的⼀般⽅法的规律性理论科学技术作为⼈的⼀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化活动之间,⽆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种双向作⽤:⼀⽅⾯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的影响作⽤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这类作⽤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4)⾃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然界、⼈类认识与改造⾃然以及科学技术⼯程产业发展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某⼀特殊现象、⼈类认识与改造⾃然某⼀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
它从⾃然观、认识论、⽅法论与价值论⽅⾯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Pirate captain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其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2.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着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突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体和开放性;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与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之中。
2.2、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包括:1.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的,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2. 与这个相反的过程..3.从宏观的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两者之间的更替状态。
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西方哲学则不是。
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而西方科学哲学只局限于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律,脱离科学的客观基础。
再次,自然辩证法十分重视科学的社会基础研究,强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而西方科学哲学大多把科学看作纯逻辑和纯理论之事,与社会因素无关。
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第一性的质物体形状,大小,数目,时间,位置运动等可量化处理的性质3、人工自然P95 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主要包括:其一,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是指生态环境:其二,人类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
人工自然可以被看成是人与自然所构成的调控系统。
4、可持续发展P115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1.对自然界与超自然界之间作二域世界的区分2.相信自然界存在秩序。
3.认为能够凭借精神的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界。
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以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为标志的。
它不仅标志着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且还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以来神学关于上帝创世的理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自然观念上的根本革命。
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1.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
2.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存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
3.在自然界的物质组成上,坚持自然界由坚硬、不可再分、运动的物质微粒组成。
4.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机械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更乐意用机器的隐喻取代关于自然界的隐喻。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1.发展演变思想的确立。
2.普遍联系观点的确立(19世纪,自然科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开始呈现理论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特别是物理学的两次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的建立)和生物学上两次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辨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2.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发自然”的思想。
3.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主体的人以自己所创造的工具、语言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就是人与自然的最基本关系——对象性关系。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区别动物与自然界关系的本质所在。
第一,人是在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自然对象。
第二,人是在有目的有意识得建构自然对象。
第三,人是在有目的有意识得评价自然对象。
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必要性:从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巨大干扰能力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引起了所谓的“全球性问题”,包括人口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综合性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就成为一种必要。
基本途径:首先,人类应当牢固树立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
其次,要通过高度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要调整社会关系,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自然资源价值性原则、公众性原则、法制性原则。
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借鉴国际社会在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关系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重大行动,其最终落脚点就是为解决社会和经济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10、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P106生态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代表了人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
它反对不加区分的运用一切技术,反对刻意追求技术的工具效用。
对技术具有明确的价值选择,即技术的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完善出发,注重人的生活和价值的意义,而且要求技术选择与生态环境相容。
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技术P128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
2、科学共同体P132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不是以科学为职业的人们的简单总和。
当代科学社会学揭示出科学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
3 、伪科学P127伪科学是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科学,它原本是非科学,却要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身份。
4、无形学院P135“无形学院”是一种与学派类似的科研组织形式。
它同学哦爱的共同点是,都以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心,立足于自由联合,进行学术思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讨论。
不同之处是,它不一定是单科性的而往往是多科性的,是为了彼此充分交流借鉴而并非为了坚持某种特定的学术主张,所以排它性不强。
5、范式P148把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以及它所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型的总和,称为范式。
6、技术创新P166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以及新技术扩散整个过程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
*二、重要问题**1、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P134*即科学上优势积累效应,它同分层结构意义,是科学共同体的特定社会运行机制必然引起的现象,它在客观上有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并通过他们的声望提高科学共同体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它所反映的科学共同体的内部矛盾和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当采取必要的制度和方法加以调节。
**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 1.技术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
2.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3.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 3 、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现代科学技术结构体系中的三大主体结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结构中,正日益突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
科学的技术化主要表现为:重大的科学研究完全离不开先进、复杂的技术手段;离不开各种类型技术人员的合作;而且科学研究工作本身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
技术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首先,许多传统技术日益转移到新科学理论基础上而推陈出新。
其次,当代的重大技术创造无一不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没有科学的超前发展就没有新的技术革命。
*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普遍主义;公有主义;不谋私利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内在矛盾:主要有实验与理论的矛盾、不同观点和学派的争论、各门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等。
主要形式:科学的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辨证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两种基本趋势的辨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