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
视觉器官(visual organ)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
第一节 眼球成人的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
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约23mm,水平径约23.5mm。
眼球前面顶点称为前极,后面顶点称为后极。
在前后极之间绕眼球一周称赤道。
眼球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借筋膜与眶壁、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和眼肌等包绕以维持其正常位置,减少眼球的震动。
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部份巩膜暴露在眼眶之外,眼球前面有上下眼睑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1,1-2)。
图1-1 眼球立体剖面图1-2 眼球解剖图一、眼球壁(一)外层,纤维膜 (fibrous tunic )为眼球的最外层,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
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
眼球的外层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透明角膜还有屈光作用。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出。
横径为11.5--12cm ,垂直径约为10.5--11mm。
周边厚度约为1mm ,中央稍薄约为0.6mm。
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为6.8mm。
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图1-3)。
(1)上皮细胞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有5--6层细胞。
在角膜缘处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
此层对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较快,且不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是一层均匀无结构的透明薄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实质层):占角膜全厚90%以上。
约由200层排列整齐的纤维薄板构成。
板层间互相交错排列,与角膜表面平行,极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屈光指数。
板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其间有固定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以及丰富的透明质酸和一定含量的粘多糖。
基质层延伸至周围的巩膜组织中。
此层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而由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所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系一层富有弹性的透明薄膜,坚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视觉器官包括、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等。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除前部角膜外)可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①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往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②巩膜:③角膜缘:角膜和巩膜的移形区,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是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④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是房水排除眼球的主要通道。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内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界膜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3种透明物质,眼的屈光物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Cloquet管——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
眼眶由7块骨构成: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及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眶上裂:有第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第一支(眼支)、眶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如损伤则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眶下裂:第Ⅴ颅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眶下静脉通过。
眶上切迹(孔):眶上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一支(眼支)及血管通过眶下孔:眶下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二支通过。
结膜:睑结膜——覆盖于眼睑后面球结膜——覆盖于部分眼球表面穹窿结膜——覆盖于睑部到球部的反折部分这3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
泪道——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外直肌——第Ⅵ颅神经上斜肌——第Ⅳ颅神经其余眼外肌——第Ⅲ颅神经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