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眼球结构(图片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
视觉器官(visual organ)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
第一节 眼球成人的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
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约23mm,水平径约23.5mm。
眼球前面顶点称为前极,后面顶点称为后极。
在前后极之间绕眼球一周称赤道。
眼球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借筋膜与眶壁、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和眼肌等包绕以维持其正常位置,减少眼球的震动。
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部份巩膜暴露在眼眶之外,眼球前面有上下眼睑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1,1-2)。
图1-1 眼球立体剖面图1-2 眼球解剖图一、眼球壁(一)外层,纤维膜 (fibrous tunic )为眼球的最外层,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
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
眼球的外层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透明角膜还有屈光作用。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出。
横径为11.5--12cm ,垂直径约为10.5--11mm。
周边厚度约为1mm ,中央稍薄约为0.6mm。
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为6.8mm。
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图1-3)。
(1)上皮细胞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有5--6层细胞。
在角膜缘处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
此层对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较快,且不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是一层均匀无结构的透明薄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实质层):占角膜全厚90%以上。
约由200层排列整齐的纤维薄板构成。
板层间互相交错排列,与角膜表面平行,极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屈光指数。
板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其间有固定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以及丰富的透明质酸和一定含量的粘多糖。
基质层延伸至周围的巩膜组织中。
此层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而由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所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系一层富有弹性的透明薄膜,坚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实用眼科解剖图谱——眼球的结构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占眶腔体积约1/5。
横径(水平径):24.13mm;
纵径(垂直径):23.48mm;
直径(矢状径,眼轴):外轴:24.15mm;内轴:22.12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分三层):
1.纤维膜(外膜):前1/6为“角膜”(透明无血管);后5/6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巩膜”。
2.中膜(葡萄膜,色素膜,血管膜):含有大量血管和黑色素,使眼球内部如一个暗箱。
最前面是“虹膜”形如园盘,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中“虹膜”的后面(根部)与成三角形的“睫状体”相连;最后面是占中膜面积最大的“脉络膜”主要起供应内面视网膜的营养,并其着遮光作用。
3.内膜(视网膜):是具有感光作用的神经组织膜。
眼内容物:
1.房水;
2.晶状体(含晶体悬韧带);
3.玻璃体。
哈勒—秦氏动脉环(简称秦氏环):由睫状后短动脉发出的分支,围绕视神经在巩膜内吻合形成的动脉环。
眼球结构图
眼球结构图如下:
1. 巩膜:眼球的外层,白色的,保护眼球。
2. 虹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具有色素,决定眼睛的颜色。
3. 瞳孔:位于虹膜中央,是允许光线进入眼球的开口,通过调节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量。
4. 脉络膜:位于巩膜的内层,富含血管,为眼球提供氧气和养分。
5. 三层眼球壁:分别是巩膜(外层)、脉络膜(中层)和视网膜(内层)。
6.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是眼球的透明外层,起到聚光作用。
7. 晶状体:位于眼球内部,可调节光线的折射,使眼睛能够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8. 玻璃体: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透明胶状物质,
形状类似球状,起到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9. 视网膜:位于眼球内部,包含感光细胞,接收光线信号
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10. 黄斑:视网膜的中央区域,包含最密集的感光细胞,负责清晰的中央视力。
11. 視神經:将视网膜传递的光信号转发至大脑的神经。
12. 松果体:位于大脑的底部,负责控制日夜节律和调节睡眠。
13. 眼外肌:位于眼球表面的肌肉,控制眼球的运动和转动。
第二章眼球的结构眼球的结构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两部分。
眼球壁分为三层,最外层是角膜和巩膜。
中间一层是色素膜。
色素膜又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个部分。
最里面一层是视网膜。
眼内容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各部位结构如图。
外层:角膜、巩膜虹膜眼球壁中层:色素膜睫状体眼球脉络膜内层:视网膜房水眼内容晶状体玻璃体一、眼球壁1.外层眼球壁的外层由角膜和巩膜构成。
(1)角膜。
是眼球外层的前1/6部分。
它是一透明的无血管的组织,是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角膜的厚度周边约1mm,中央约0.56mm。
角膜的垂直径为10.5~11mm,水平径约为10.5~12 mm。
所以角膜略呈椭圆形。
测量角膜的大小一般以水平径为准。
角膜的曲率半径在垂直和水平的方向往往也不相等,一般都是垂直的曲率曲径小于水平的曲率半径,所以大部分人都有一点生理性散光,并不影响视力,角膜的曲率半径前表面平均是7.8 mm.。
角膜在组织学上分五层,从前至后分别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如图。
角膜的表面有一层泪液膜,它可提高角膜的光滑度和屈光性能,也是角膜新陈代谢所需的氧及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角膜的血液供应是角膜缘周围的血管环,也叫睫状血管网。
角膜的神经支配是三叉神经,其末梢神经纤维很丰富,所以角膜对异物很敏感,这是角膜的又一特点,所以人们常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但是隐形眼镜戴久了,神经末梢纤维减少,敏感度也会有所降低。
角膜的病变如上皮细胞层的炎症和损伤,一般在24小时即可愈合。
病变只要达到前弹力层或弹力层以下均会留有瘢痕,按病变部位的深浅、新形成瘢痕的厚薄,有白斑、斑翳、云翳……。
因角膜本身没有血管,如发生深层的炎症感染时,治愈就很缓慢,并且要有新生血管长入,终致角膜的透明度降低或丧失,也就是视力的降低或丧失。
隐形眼镜配戴不适可能会造成角膜缺氧、损伤,甚至感染、溃疡。
所以要提醒隐形眼镜的配戴者,一旦发现眼睛不适,应及早检查、及早治疗。
详解眼球结构(图片介绍)
近视手术专家李海燕2015-12-22 09:33:01结构眼睛图片阅读(232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要想了解眼睛的疾病和治疗方法,首先需要熟悉眼睛的结构。
以前曾经发过博文介绍眼睛的结构,但对于一些不熟悉医学的读者,还是比较难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们把眼睛的结构比作照相机,进行简单的解读。
本文适合于对眼睛的结构完全不熟悉的读者,如果你已经非常熟悉眼睛的结构了,就不必阅读了。
本文通过几幅图片和视频,对眼球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会把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进行类比,以利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理解。
首先,我们通过图片的形式,对眼睛和照相机进行一个对照。
我们再看一个眼球的侧面和正面的对照图片。
因为有些人可能对侧面图不是很习惯,所以,我们看看这个图片,有利于理解角膜、瞳孔等结构的位置。
现在,我们再把眼睛的各个结构的侧面图详细地进行标记,并参考照相机的结构,对眼球各个部位进行逐一的详细解释。
1.角膜--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
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
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说。
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24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
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下瘢痕,严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2.5~3毫米。
婴儿和老人瞳孔较小。
外面光线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
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
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
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
通过如此调节,使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
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
个点,称为散光眼。
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失调,如年老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称为老视,即老花眼;如果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4.视网膜-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
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
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复杂,分为10层,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脉络膜-照相机的暗箱。
主要由血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责任。
眼球的发育--眼球的发育从小到大,在3岁前为快相期,即由出生后的18毫米发育到21毫米;在15岁前为慢相期,眼球发展到23毫米左右,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5岁以后基本稳定。
在医生通过设备检查眼底(视网膜)的时候,可以看到视乳头、黄斑等结构,如下图。
5.虹膜-光圈的叶片
虹膜-光圈的叶片。
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
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
白种人虹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
6.巩膜-相机壳
巩膜-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据整个眼球后面约5/6的范围,俗称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