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公园案例介绍分析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4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1. 公园概况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
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
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
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
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
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
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
保护沉湖湿地鸟类的合理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沉湖湿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扮演着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角色。
其中,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粉、控制害虫以及食物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沉湖湿地鸟类正面临威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保护沉湖湿地鸟类所需采取的合理措施。
首先,我们将探讨沉湖湿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并客观分析它们所面临的威胁。
接着,我们将阐明合理措施对于保护鸟类的作用和必要性。
进一步,我们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合理措施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我们还将解决实施这些合理措施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并强调保护鸟类及各方合力的必要性,展望未来沉湖湿地鸟类保护工作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系列保护沉湖湿地鸟类的合理措施,并说明它们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客观分析威胁以及解决挑战所需采取的措施,我们希望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对鸟类保护问题的关注,并促使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这一事业。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沉湖湿地鸟类保护工作,为未来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2. 正文:2.1 沉湖湿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沉湖湿地是鸟类繁衍、栖息与迁徙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区域不仅为许多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也是很多稀有水禽种群繁殖的理想环境。
沉湖湿地的鸟类资源丰富,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2.2 客观分析沉湖湿地鸟类面临的威胁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沉湖湿地鸟类面临诸多威胁。
首要威胁之一是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农业活动以及工业开发等人类活动,沉湖湿地面积逐渐缩小。
此外,在迁徙过程中遭遇盗猎、非法捕捉和交通事故等危险也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
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构建实践与方法研究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起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作用。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构建鸟类栖息地是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构建的实践与方法。
一、调查研究在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构建之前,需要对目标鸟类的分布情况和生境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野外勘察、鸟类观察和文献调查等方式,了解目标鸟类在该区域的种类、数量、迁徙规律、饮食习性和繁殖行为等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改善生境城市湿地公园的鸟类栖息地主要包括湿地、河岸带、林地和草地等多种生境类型。
在栖息地构建中,需要关注生境的改善。
加强湿地和河岸带的恢复和保护,保证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供应,增加水草和浅滩等对鸟类有利的景观元素;营造适宜鸟类栖息的林地和灌丛,提供鸟巢建造的材料和遮蔽物;保护草地和湿地植被,提供鸟类觅食和栖息的场所。
三、建设人工巢穴和鸟类觅食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人工巢穴,提供给鸟类繁殖使用。
巢穴的建设可以采用各种材料和形式,比如木箱、泥巢和草坛等。
还可以建设鸟类觅食场所,比如设立鸟食亭、鸟喂台和鸟类保护区等,为鸟类提供食物补给和栖息场所。
四、建立鸟类监测与保护机制为了了解鸟类栖息地的效果和保护成效,可以建立鸟类监测与保护机制。
通过定期的鸟类调查和监测,了解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评估栖息地质量和保护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加强对鸟类的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的构建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改善生境、建设人工巢穴和鸟类觅食场所,以及建立鸟类监测与保护机制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城市湿地公园中的鸟类资源,提高公园的生态保护效果和社会效益。
综合素质研学旅行报告湿地公园鸟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综合素质研学旅行是学生在校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体验。
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为湿地公园鸟类观察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亲身体验了解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的生态习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体验自然生态与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鸟类的行为举止,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鸟类多样性的了解,更可以培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和爱护之心。
本次研学旅行的举办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将收获来自自然的智慧和感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更能够提升对自然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愿学生在湿地公园的鸟类观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和体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部分:介绍本次研学旅行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
2. 正文部分:- 湿地公园介绍:介绍所参观的湿地公园的位置、特点、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 鸟类观察活动:详细描述观察鸟类的过程,包括观察工具、方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等。
- 学习收获:总结本次研学旅行对于参与者的学习收获,包括对自然环境、鸟类保护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3. 结论部分:- 总结体会: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收获和体会,分享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反思。
- 重要性:探讨综合素质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在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教育等方面可以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和重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中的信息。
1.3 目的:本次综合素质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湿地公园和观察鸟类,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学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摘要: 20xx年10月~12月,采取样点样线调查和集团计数法,结合查阅以往鸟类调查数据及走访,对沮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现有鸟类165种,分属于14目46科104属,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14种。
关键词:鸟类;样点样线调查法;集团计数法;沮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X50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xx)04-0072-03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易见、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敏感因子,其种类、数量和分布直接反映出湿地生态环境的质量。
通过湿地鸟类调查,检验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成效,同时研究提出湿地公园保护方向和具体措施。
1 自然环境状况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东经111°37′25.32″~111°38′21.085″,北纬31°6′45.852″~31°3′14.433″之间,属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和长江中上游北岸典型的山区河流型湿地,是沮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位于沮河中游、县域中南部,涉及鸣凤镇北门村、凤山社区、汪家村,旧县镇洪家村、董家村、安鹿村,花林寺镇高楼村和茅坪场镇何家湾村。
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公园划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个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和稻田湿地3个湿地型。
公园湿地总面积180.19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487.06 hm2的37.0%。
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141.57 hm2,占公园湿地面积的78.6%;洪泛湿地面积29.38 hm2,占公园湿地面积的16.3%;稻田湿地面积9.24 hm2,占公园湿地总面积的5.1%。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自开展试点建设以来,通过湿地植被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流量管控、退耕还湿等措施,公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湿地水质清澈、水草丰茂,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繁殖场所。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十二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一、西溪湿地的重生。
西溪湿地在杭州,以前被各种开发和污染威胁。
后来当地政府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大力保护。
他们控制周边的污染源,禁止乱搭乱建。
还重新引入了很多本地的水生植物,像芦苇、菖蒲这些。
现在西溪湿地成了城市里的绿肺,鸟儿多了,水质也好了,还能让游客体验到江南水乡那种独特的湿地风情,就像把一个生病的美人重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二、鄱阳湖湿地候鸟的守护。
鄱阳湖是好多候鸟的越冬天堂。
当地的保护者们可是操碎了心。
他们建立了很多保护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巡逻,防止有人偷猎候鸟或者破坏候鸟的栖息地。
而且还和周边的村民合作,教村民们湿地保护的知识,让村民们从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现在每年冬天,都能看到成群的天鹅、大雁在鄱阳湖湿地自在地嬉戏,那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鸟类派对。
三、扎龙湿地丹顶鹤的家园保卫战。
扎龙湿地是丹顶鹤的老家。
以前因为干旱和过度开垦,丹顶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过呢,人们开始采取措施啦。
他们修建了水利工程,保证湿地有足够的水源。
还严厉打击那些捕捉丹顶鹤和破坏它们巢穴的坏蛋。
现在扎龙湿地的丹顶鹤数量慢慢增加了,这些优雅的“白衣仙子”又能在湿地里翩翩起舞了,感觉就像给它们重建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四、洪湖湿地的生态修复。
洪湖可是有名的大湿地。
但是之前由于围湖造田和渔业过度捕捞,洪湖湿地的生态遭到了破坏。
后来呢,开始实施退田还湖政策,把那些围垦的土地重新变回湖的一部分。
同时,限制了渔业的捕捞强度,让湖里的鱼有机会繁殖。
现在洪湖湿地又恢复了生机,荷花盛开,鱼儿畅游,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宝藏又被重新发掘了。
五、微山湖湿地的综合保护。
微山湖湿地是山东的一颗生态明珠。
当地政府把湿地保护和周边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一方面,加强对湿地水质的治理,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工厂。
另一方面,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来体验湿地的美。
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保护里面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像睡莲、水雉这些。
现在微山湖湿地就像一个既美丽又能赚钱的好地方,人和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