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印度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梳理印度的历史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
第一步:古印度文明印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遗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该文明的人们以农业为生,他们建造了复杂的排水系统、城市规划和砖石建筑。
哈拉帕文明的衰落原因至今仍不明确。
第二步:阿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阿利安人从中亚地区入侵了印度次大陆。
他们带来了雅利安语系,这成为了印度最主要的语言之一。
阿利安人建立了许多小王国,形成了印度古代历史的开端。
这段时期,印度出现了四个主要的吠陀时期,这些吠陀文献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
第三步:印度教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宗教领袖:释迦牟尼和摩诃婆罗多。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他传播了佛教的教义。
摩诃婆罗多是《摩诃婆罗多》史诗的作者,该史诗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文本之一,讲述了古代王国的兴衰和英雄的故事。
第四步:印度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公元4世纪至6世纪,印度出现了许多强大的王朝和帝国。
著名的帝国包括了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孟加拉的巴克塔帝国和南印度的恒河王朝。
这些帝国统一了印度次大陆,并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帝国逐渐衰落,印度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第五步:伊斯兰教和莫卧儿帝国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伊斯兰教逐渐在印度扎根,并形成了多个穆斯林王朝。
其中最著名的是莫卧儿帝国,该帝国在公元16世纪时达到鼎盛。
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印度出现了许多文化和建筑上的壮丽成就,如泰姬陵和红堡。
第六步:英国殖民统治 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进行贸易,并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8世纪末,英国建立了殖民地统治,对印度实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这段时间里,印度遭受了贫困、剥削和饥荒的困扰,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抵抗运动。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及影响中国、印度、埃及和希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文明古国的兴起和衰落,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文明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义道德,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印度教的发源地,也是佛教的发祥地。
印度古代的文明以恒河流域为中心,形成了多元的宗教和哲学体系。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影响了印度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佛教则强调人的解脱和慈悲,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零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等。
埃及是古代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埃及古代的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和政治制度。
埃及的法老制度和金字塔等建筑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埃及人民的高度文明水平。
埃及的宗教信仰以太阳神阿蒙拉为核心,对后来的希腊罗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埃及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希腊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希腊古代的文明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为后来的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成为了西方哲学的基石。
此外,希腊的艺术和文学也达到了巅峰,如古希腊的雕塑和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
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影响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它们的文明成就不仅是各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东方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2 西方文明古国:包括古代西腊、古代罗马、古代玛雅;3 古代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意思是宫殿;4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尼罗河下游散步着约80座金字塔,哈佛拉的金字塔前有一座狮身人面像;5 世界七大奇迹包括: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土耳其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希腊的宙斯神像、土耳其的摩索拉斯陵墓、地中海的罗德岛、太阳神巨像;6 古巴比伦著名的建筑有:空中花园和巴比伦城;7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8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他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9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0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世界各地,所以叫阿拉伯数字。
11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哲学方面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12 神奇的玛雅文明诞生于美洲大陆的热带丛林,玛雅人用巨大的岩石建成金字塔用来祭祀神灵。
13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种文字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14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5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5《荷马史诗》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它记载了古希腊历史故事,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6《伊索寓言》是世界是最古老的寓言。
相传是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创造的,它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显著位置。
17 丹麦作家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之一,他有160多篇童话作品。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
18《诗经》是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
20现在我们的画种有:素描、油画、版画、壁画、中国画等。
关于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古印度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希望你喜欢。
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古印度文明起源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
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古代印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这个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
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
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
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
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
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巴克特里亚、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阎膏珍、迦腻色伽等,陆续侵入印度。
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
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1][2]。
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当下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情境教学就非常契合上述理念。
情境教学是用直观的方式再现课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矛盾的载体[3]。
如何使情境教学更有质效地服务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一线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下就以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东方文明古国——印度”为例,谈谈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运用情境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内容情境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情境教学的设计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架构,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
课程标准在“世界分国篇”的国家部分说明中指出“国家地理的学习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国家间自然和人文的特征性差异”。
由此,在国家地理的教学中,要挑选各个国家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其特征,其余部分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或者课后阅读、查阅资料的方式自主学习。
“印度”一课包括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大国、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中对“印度”一课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选取前三个部分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组织相应的情境教学[4]。
为了凸显其特征,故将课题的名称改为“印度——一个贫困但又卓越领先的国家”,标题中的两个截然相反的形容词作为本课的线索,也是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
二、根据学生认知,设计过程情境[5]学情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设计教学情境的基础,如果脱离学情进行情境设计,会造成无法与学生形成共鸣的情况。
第3课古代印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它既有光耀的人寰文化,又有几度分裂、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勤劳、虔诚的古代印度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佛教在这里诞生,而种姓制度至今对印度社会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对佛教有粗浅的了解,但其产生的具体时间、教义等内容还需要系统学习;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对此项知识的了解是零基础,需要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1.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种姓制度、佛教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地图,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
2.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能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
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师:在正式进行本课学习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历史的分期。
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南亚次__大陆。
2.河流:__印度河__、__恒河__。
3.出现国家时间:__公元前1500年左右__。
4.鼎盛时期:__孔雀王朝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__华氏城__。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种姓制度__”。
描写四大文明古国的诗词摘要:1.诗词与文明古国的关系2.四大文明古国的概述3.描写四大文明古国的诗词赏析3.1 中国3.2 印度3.3 埃及3.4 巴比伦正文:【诗词与文明古国的关系】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就与各个文明古国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它们以简约优雅的文字,展现了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特点。
在诸多文明古国中,尤以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的诗词最具代表性。
【四大文明古国的概述】1.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诗词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2.印度:印度是南亚文明古国,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印度的诗词主要分为吠陀、梵书、史诗和古典诗等类型,其中最著名的史诗为《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3.埃及:位于北非的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埃及诗词主要表现为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和“亡灵书”等,以及后来希腊罗马时期的诗歌创作。
4.巴比伦: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
巴比伦诗词有史诗《吉尔伽美什》等作品传世,是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描写四大文明古国的诗词赏析】1.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印度《摩诃婆罗多》是印度著名的史诗之一,描绘了印度古代王室的生活。
其中,英雄阿周那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成为印度文化中永恒的象征:“阿周那驾驶战车,如疾风般驶过战场,敌人见状,纷纷弃甲曳兵而逃。
”3.埃及埃及的“亡灵书”中,有许多关于冥界的描绘。
如《阿尼的亡灵书》中描述了死者在冥界的审判过程:“我的心啊,不要背叛我,当奥西里斯审判时,你要证明我的清白。
”4.巴比伦《吉尔伽美什》是巴比伦最著名的史诗,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即已开始在印度生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文明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文明介绍公元前3500年之后,农业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
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出现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先民开始使用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时代开始。
印度文明的中心渐次由西向东推进到恒河流域。
其后数百年间《梨俱吠陀》和其他吠陀经典问世,成为印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
吠陀文明为后来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学说并起纷呈,佛教和耆那教应运而生。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公元3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科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婆罗门教在这一时期经过改革演化为印度教。
公元10世纪之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并建立政权,印度古典文明开始衰落。
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国力臻于鼎盛。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
1947年8月15日,印度获得独立。
古老文明获得新生。
印度古代文明最显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
历史上,宗教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块。
印度教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伊斯兰教在建筑和绘画方面,都分别创造了众多传世艺术珍品。
因此,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古印度文明序言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奥而神奇,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