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44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名称及操作要点探究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特点,了解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知道制取常见气体的理想药品,树立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教学难点】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以及多功能瓶的收集方法英语。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课前延伸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同学们对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等知识点加以梳理,在归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上述反应的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可以体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纳的结果会有差异,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进步。
课内探究(一)、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组药品的图片导入---常见气体的制备【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延伸的检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新课教学比一比: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组内的图片选择一组制备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创设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每个人默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组内交流改错。
并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选择一套制取实验的图片,探究仪器的选择,回顾、熟悉气体的制取过程。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常见气体制备
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一、引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命名和性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气体的制备。
二、氧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
备氧气。
2. 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里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通过酵母植物或动物呼吸产生等制备
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酢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氢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和酸反应、通过水电解等制备氢气的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一
份实验报告。
六、拓展学习(10分钟)
介绍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氯气、氨气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或研究。
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化学实验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备一、引言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化学教育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是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制备常见气体,学生可以掌握气体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篇文章将探讨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制备氧气1. 实验目的:了解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所需材料:过量的高锰酸钾(KMnO4)和稀盐酸(HCl),玻璃烧杯,玻璃漏斗。
3. 实验步骤:- 取适量高锰酸钾粉末放入玻璃烧杯中;- 在高锰酸钾上方加入稀盐酸,在其产生泡沫时停止通入;- 将通有空气泡的盛有水的玻璃漏斗口放在试管或水槽中,并连好胶皮管;- 用火源加热含有稀盐酸的高锰酸钾;- 当稀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氧气时,气泡顺胶皮管进入漏斗,最终在水中收集。
三、制备氢气1. 实验目的:熟悉制备氢气的方法。
2. 所需材料:活性锌粉,稀盐酸(HCl),玻璃烧杯,玻璃漏斗。
3. 实验步骤:- 取适量活性锌粉末放入玻璃烧杯中;- 在活性锌上方加入稀盐酸;- 将通有空气泡的盛有水的玻璃漏斗口放在试管或水槽中,并连好胶皮管;- 用火源加热含有稀盐酸的活性锌;- 当稀盐酸与活性锌反应产生氢气时,气泡顺胶皮管进入漏斗,最终在水中收集。
四、制备二氧化碳1. 实验目的:了解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所需材料:大理石颗粒或发芽粉末,稀盐酸(HCl),玻璃反应瓶,试管。
3. 实验步骤:- 在玻璃反应瓶中放入适量的大理石颗粒或发芽粉末;- 加入足够的稀盐酸;- 用塞子封住玻璃反应瓶口,并在塞子上开一个小孔;- 把试管的一端插在小孔上,并将另一端浸入水中;- 当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经试管进入水中。
五、制备氮气1. 实验目的:掌握制备氮气的方法。
2. 所需材料:铜和高温流动空气,玻璃反应管。
3. 实验步骤:- 将铜片放入预先加热的玻璃反应管中;- 使用高温流动空气吹嘴吹风,并通过反应器中;-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铜与空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为止;- 随后关闭高温流动空气通道并升降漏斗进行冷却;- 可从底部取出冷却后的管子,其中氮气浓度较高。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3)了解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复习目标: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3、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新课教学】
【复习】
问题一: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常见气体?这些气体的制取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回顾常见气体及其制取过程,探讨:气体的制取气体的净化气体的收集尾气的吸收。
)
指导学生共同完成知识回顾和知识梳理。
问题二: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几类?分别指出实例和适用范围。
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学生回忆两种重要的发生装置,回答问题: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条件)。
问题三: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交流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
问题四:如何进行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简单介绍干燥剂和干燥装置,了解气体的净化与干燥的方法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略。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氧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锌粉、烧杯、试管、水槽、火柴、燃烧木条。
3. 实验步骤:(1)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4. 实验原理: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H2),同时也生成硫酸锌(ZnSO4)。
氢气是比较容易燃烧的气体,在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时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H2O)。
燃烧反应的产物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同时生成氧气(O2)。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以使燃烧更旺盛。
(2)氧气可以用火柴点燃,同时可以使其他物质燃烧。
(3)氧气无色、无味、无毒。
二、氢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氢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锌片、烧杯、试管、水槽、火柴。
3. 实验步骤:(1)将锌片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4. 实验原理: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H2),同时也生成氯化锌(ZnCl2)。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烧的气体。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氢气是一种易燃烧的气体,可以用火柴点燃。
(2)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且有足够的点火源时可能发生爆炸。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大理石粉、烧杯、试管、水槽、白醋酸。
3. 实验步骤:(1)将大理石粉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白醋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试管内的气体灭掉火焰。
4. 实验原理:大理石粉与白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时也生成水和柠檬酸盐。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具有扑灭火焰的作用。
四、氨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常见气体的不同制备方法;
2. 运用化学实验技术进行气体的制备。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瓶、试管、漏斗等;
2. 实验药品:氢气、氧气、氮气等;
3. 实验室安全设施:护目镜、实验服等。
六、教学步骤
1. 介绍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分别介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氢气、氧气、氮气等;
4. 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5. 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课后作业
1. 总结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设计一个气体制备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思考不同气体之间的反应及应用。
八、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及笔记;
2.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以上为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到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素材准备1.实验室设备:氧气生成装置、氢气生成装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瓶子、酸、金属、火焰等。
2.实验材料: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气体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气体制取方法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的知识,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
Step 2:氧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通过加热过氧化钾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钾与锥形瓶中的酸配置好,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b.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氧气在阳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3:氢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氢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锌片与酸反应,观察氢气的生成。
b.电解水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氢气在阴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氢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氢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4:二氧化碳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饱和碳酸钠与稀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
b.通过燃烧烛芯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点燃蜡烛,用逆嘴将燃烧的火焰控制在装有水的瓶子中,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积聚。
2.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5:实验总结与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所学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介绍实验室制挑物质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认知教学策略本课题的撰写意图就是使学生能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化学实检基本操作,因而变小模拟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就是很存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将鼓励学生从生活体验启程,通过具体内容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制备氧气的原理,认知催化剂和水解反应的概念,介绍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培育学生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二者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回去自学崭新科学知识,掌控运用崭新科学知识。
教具准备分组提供更多: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大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存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须要较清澈的O 2 ,如何赢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具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具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师导入:自然界以获取氧气主要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荣获得少量的O 2 ?学生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观看、思考。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渠口九年制学校
杨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的依据。
2、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3、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依据,正确选择不同气体的实验装置,增强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与评价,感悟科学的认知过程,感受科
学研究的魅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方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及检
验和验满方法。
要求:1、认真复习,尽可能全面的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氢气的相关知识。
2、独立完成表格
A B C D E
F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装置和装置,在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和;选择收集装
置时应考虑地因素是和。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1、确定制取气体的,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
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确定制取气体是应采用的,包括和
3、确定如何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B和F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毕时应先_ __ ,后____ ____ ,否则可能
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_ _ 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
如果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应注意__ _ _,防
止。
⑶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极难溶于水。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应选用的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和___ (填代号)。
⑷若某气体只能
..用E装置收集,则可推知该气体的性质可能有
【链接中考】
1、(宁夏2016年中考16题 6分)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安全节能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理由是.收集装置可选用D,据此推断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2、(宁夏2015中考10分)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两处明显的错误:,.
(2)将图中的错误改正后,小军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他选用了F装置,装置中所盛的干燥剂是,气体应从端通入.
(3)小丽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她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该反应类型是.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时,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3、(宁夏2013中考 19题 9分)
图A、B是实验室制气体的常用装置
⑴写出装置B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⑵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装置A还须稍加改进,改进的方法
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室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⑶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用
法收集。
4、(2012中考 19题 10分)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药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若补充一种仪器(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本课小结:
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的依据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并能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应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1、气体的密度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能与水反应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验证所制得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