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元曲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20.01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元明清时期主要是元曲明清小说,相对于唐宋来说距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所以也写个作品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更容易学习。
虽然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唐宋时期的作品丰富多彩,作家也没有唐宋时期多。
但元曲四大家,四大名著,江南四大才子等。
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窦娥冤,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金瓶梅等也是这时期的作品。
经常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唐伯虎点秋香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
元明清时期作家作品列表作者简介代表作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散曲主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最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续一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代表作《汉宫秋》王实甫,一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代表作《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君瑞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其中《送别》选入了课本白朴,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先元朝时,几次有人荐他做官,他坚持不就。
放浪形骸,寄情他的杂剧剧作有16种,代表作现存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生山水,与朋友以诗酒相娱。
元曲四大家之一张养浩,字希文元代散曲家曲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元代作家有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续二郑光祖,字德辉元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为人正直,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隐寺。
他的风格近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倩女离魂》,作者集中全力,描写倩女的形象与性格,在她身上,显示出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意志和积极精神高明,字则诚元末南戏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琵琶记》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是必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作为文学知识的一部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大师等方面。
以下将深入探讨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一、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对文学的归类。
在文学流派的概念里,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被归入某一个文学流派中的。
高考语文中,文学流派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1.唐宋诗骈文:唐宋诗骈文是唐宋时期的文学流派,主要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古文、骈文等。
这些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元曲四种:元曲四种是元代时期的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杂剧、历史剧、表演曲和散曲,其中杂剧被誉为元曲之冠。
3.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国学中最经典的四部巨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4.白话文学:白话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一派,20世纪初兴起,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骆驼祥子》。
5.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学流派,其中以鲁迅、郭沫若、老舍等作家最有代表性。
二、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产物,也称作文艺作品。
在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中,涉及到了多种不同文学作品的考查。
以下主要聚焦于诗、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
1.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包括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
高考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名句,例如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散文:散文是一种以言语来构成文本的文学形式。
例如文天祥《正气歌》是明代散文的代表之作。
高考中经常会涉及到古代散文,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小说:小说是指在故事情节上、人物形象上、语言形式上表现作者想象力的一种文学体裁。
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具有文学历史意义的小说,例如《红楼梦》和《西游记》。
4.戏剧:戏剧是一种文学、表演艺术形式,通过人物角色、情节、台词等元素来刻画社会生活。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戏剧作品。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关注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中考生必须掌握并重视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各位高中考生在备考和考试中得到帮助。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高中生需要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简介、著名作家和诗人以及其代表作品等。
示例:1.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唐诗、宋词、元曲、七家诗、雨花诗等。
2.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3.现代文学:鲁迅、郁达夫、巴金、老舍等。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并辨析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并能在分析文章时灵活运用。
示例:1.比喻:亲切如家,温暖如春。
2.拟人:风和太阳比赛,最终太阳胜利了。
3.夸张:步履蹒跚的老人,像是一只风中摇摆的稻草人。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难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内涵、意境等,能够独立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示例:1.《水调歌头》:边走边唱,不知身是客,心中却道是故乡。
故乡在何处,寻思又不详。
2.《登高》: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四、现代文阅读现代文的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能够认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纵横关系以及观点,同时要注意具体事实、语境等细节。
示例:1.新闻阅读:新华社在国家媒体全面深入推进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引领下,坚持思想引领,严格责任制度,健全新闻采编流程,打造全媒体新闻采集体系,形成新闻报道全链条闭环控制体系。
2.科技文章阅读: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靠近场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技术可以克服5G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传输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第5辑元曲(一)【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元曲与宋词的区别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2024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发展的三大阶段: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2.“古文一石一担走,今文十石不知轻”这句话揭示了古代文言文的重要地位;3.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唐代的乐府、宋代的词、元曲等;4.名著选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5.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比喻、夸张、调侃、讽刺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背景;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鲁迅、茅盾、郁达夫、胡适等;3.现代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小说、戏剧等;4.20世纪以来中国的官方文学创作方向:现实主义;5.20世纪以来中国的非官方文学创作方向: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性别文化批评等。
三、古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庄子等;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杨修、陈寿、陆机等;3.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白石道源等;4.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等;5.元明清时期:关汉卿、汤显祖、尤袤、曹雪芹、杨慎、纳兰性德等。
四、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2.茅盾:《子夜》、《湘行散记》、《坟》等;3.郁达夫:《海痕》、《山海经》、《散文家的说法》等;4.方志敏:《刺杀日本军官》、《党的建设问题》等;5.冰心:《寄小读者》、《谈伤痕》、《寄给青年作家》等。
五、古代诗歌1.古代诗的体裁:乐府、诗经、古文观止等;2.古人对于诗的要求:言志、言情、抒怀、咏史等;3.古代诗人的创作手法:比喻、夸张、象征等。
六、现代诗歌1.白居易:《长恨歌》、《钱塘湖春行》等;2.杜甫:《登高》、《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3.李白:《静夜思》、《月下独酌》等;4.严含宪:《夜雨寄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5.贺知章:《回乡偶书》、《青杏风》等。
七、古代散文1.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家:刘向、花李郎、文同等;2.古代散文的主要体裁:游记、随笔、警世篇等;3.古代散文的主要内容:描写自然、品味人生、抒发情怀等。
元曲讲义董伯顺戏剧相对于散文、小说来说不是语文重点,但她仍不失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高考经常考它。
例如97年、98年、2000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所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什么是曲?广义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狭义宋以来南曲和北曲的统称。
南曲宋元时期的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
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
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婉转,以萧笛等乐器伴奏。
现在的一些南方剧种,如越剧、黄梅剧等的声腔仍深受其影响。
北曲宋元时期的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
盛于元代。
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字。
大都以弦乐伴奏,音调朴实高亢。
现在的北方剧种,如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声腔上仍深受其影响。
(二)在形式上的分类套曲由同一宫调的几只曲子组成散曲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曲杂剧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戏曲传奇以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①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组成。
如《窦娥冤》第四折的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等是曲牌,同属于正宫宫调。
再如《高祖还乡》就是由“般涉调”统帅下的“哨遍”、“耍孩儿”的曲子连贯而成的。
“般涉调”是宫调的名称。
宫调是表示曲牌声音高低的名词。
“哨遍”和“耍孩儿”都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②小令由一支曲子构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杂剧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但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词曲艺术发展而成的。
剧本一般分为四折,有时还加一个楔子,即所谓的“四折一楔子”。
个别也有五折的和多折的。
前者如《赵氏孤儿》,后者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曲。
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加在第一折前面,也有加在折与折之间的,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入门知识古诗常识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总汇(高考必备)必修一:文学常识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
《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关注且需要下大功夫备考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常常被考查。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四大名著、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作及作者:《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背景、宗旨及代表人物。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鲁迅)、《家》(巴金)等。
三、现代诗歌常识1. 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2. 现代诗歌传统: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四、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2. 文言文阅读方法:主旨要义、词句理解等。
五、鲁迅文化常识1. 鲁迅思想:"文学为人民服务"等核心观点。
2. 鲁迅代表作及特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六、现代散文知识点1. 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近似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代表作品及作者:《呐喊》(鲁迅)、《故事新编》(老舍)等。
七、文学常识1. 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八、修辞手法1. 比喻:定义、作用及例子。
2. 拟人:定义、作用及例子。
九、文学名句1.名句鉴赏:《红楼梦》中的名句、《西游记》中的名句等。
十、文学批评术语1. 形象:定义及作用。
2. 寓意:定义及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多做相关的题目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章古诗鉴赏四大考点一、诗歌形象鉴赏1.形象种类(1)人物形象:○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2)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3)景物形象:指诗歌中的意象、意境2.常见题型(1)概括形象特点(2)赏析塑造形象手法(3)分析形象的作用3.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漂泊怀乡、羁旅愁思的形象。
(7)爱恨情长形象(8)献身边塞,反对战争的形象。
4.塑造形象的手法(1)人物形象:○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如“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就是运用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来塑造周瑜儒将形象。
○2侧面描写:如用其他人物来对比、衬托。
(2)其他形象:○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等。
5.意象与意境((知识体系参考“读懂景语”)..............(1)意象:诗中融入诗人情感的景象和物象(2)意境:意象组合形成的画面给人的感受,用形容词概括二、思想情感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情感有:1.忧国伤时(战乱离散之苦、同情百性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或统治者腐朽、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昔盛今衰的伤感)2.建功立业(建功立业的豪情、怀才不遇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仕途失意的苦闷、贬官谪居的怨恨、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喟叹)3.思乡怀人(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闺中思妇的怀人、边关征夫的思归)4.离情别绪(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5.寄情山水(游山玩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三、诗歌语言鉴赏1.古诗语言特点:(1)讲究跳跃和留白;(2)打破常规,追求新奇;(3)讲究准确传神2.古诗语言赏析要点:(1)妙字赏析:辨(辨析词义、词性、手法)+描摹物态抓特征+表达效果(意境、情感、心绪)(2)诗眼赏析:一句诗的诗眼是用得最准确传神的字;一首诗的诗眼是统领全篇的字词。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流派【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竟陵八友】“竟陵八友”指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八人中最有成就的是沈约与谢朓。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
2024高考语文必备知识清单
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清单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词鉴赏:掌握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文言文阅读: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能够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和价值。
3. 现代文阅读: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 作文写作: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修辞手法: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6.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对文章主旨、结构、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历史事件,如儒
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8. 语言规范: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注意用词准确、语法正确、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