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钢结构节点设计钢结构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的结构形式,其节点设计至关重要。
节点是钢结构中连接各个构件的关键部位,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节点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柱柱节点等。
每种节点都有其特定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
在梁柱节点设计中,要考虑梁和柱之间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传递。
通常采用的连接方式有焊接、高强螺栓连接和栓焊混合连接。
焊接连接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刚度,但施工难度较大,对焊接质量要求高。
高强螺栓连接施工方便,可拆卸,但节点刚度相对较弱。
栓焊混合连接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梁梁节点的设计重点在于保证梁之间的荷载传递顺畅。
例如,在简支梁的连接中,要确保节点能够承受剪力和局部压力;而在连续梁的节点处,除了剪力和压力外,还需要考虑弯矩的传递。
柱柱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柱子的受压和受弯性能。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柱柱节点的连接形式会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在进行钢结构节点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节点的承载力应不低于所连接构件的承载力,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节点的变形能力也要与构件相适应,避免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过大的变形。
其次,节点的构造应尽量简单,便于施工和质量控制。
复杂的节点构造不仅增加施工难度,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此外,节点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要求,设计师需要对节点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通常包括使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来模拟节点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优化节点的几何形状、连接方式和构件尺寸,以提高节点的性能。
在材料选择方面,节点所使用的钢材应与构件的钢材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强度和性能。
同时,高强螺栓、焊缝等连接材料也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节点的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节点的连接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建筑住宅的安全性,提高了建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的健康发展。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就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设计展开分析,分析了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设计的特点,并提出了针对不同连接方式的设计要点,以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节点连接设计;0.引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钢结构以其优良的材料特征在建筑业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面对目前国内大量住宅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后果,建设部已多次倡导发展钢结构住宅,从而推动住宅产业的升级。
同样,我国目前多高层钢结构连接设计也必须基于目前的工业化水平,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钢结构连接设计存在的不足,构建出一套适用性的多高层钢结构连接设计方法。
以期为我国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1.钢结构梁柱节点形式的选择进行钢结构设计时,在结构分析过程中应想好用哪种节点形式,根据结构构件的选用,按照传力特征不同,选择节点分刚接、铰接还是半刚性连接。
(1)铰接连接节点,本身拥有极大的柔性。
钢梁仅在腹板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上、下翼缘无需进行现场焊接。
采用铰接时构造简单,使现场安装程序大为简化,现场作业量大大减小,现场安装可以不受天气及季节的影响,钢结构的安装速度大大提高。
但是,铰接连接刚度和耗能性能差,对于结构抗风、抗震不利。
(2)刚性连接节点,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
其特点是受力性能好,但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
设计中梁柱节点一般是做刚接,这是由于梁柱节点承受的荷载一般较大而且还要抵御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引起的位移。
(3)半刚性连接节点,刚度和强度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没有给出半刚性连接的具体计算和设计方案,而且节点转动刚度很难确定。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摘要:一、引言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重要性2.手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二、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基本原理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2.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性能要求3.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构造方法三、常见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1.焊接连接a.焊接连接的优点b.焊接连接的适用范围c.焊接连接的注意事项2.螺栓连接a.螺栓连接的优点b.螺栓连接的适用范围c.螺栓连接的注意事项3.铆接连接a.铆接连接的优点b.铆接连接的适用范围c.铆接连接的注意事项四、钢结构节点连接的设计与计算1.设计原则2.设计方法3.计算公式及示例五、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施工与验收1.施工准备2.施工工艺3.验收标准及方法六、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维护与检修1.维护保养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定期检查与评估七、案例分析1.案例一:焊接连接在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2.案例二:螺栓连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3.案例三:铆接连接在重型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八、总结与展望1.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2.未来研究方向与创新点正文:一、引言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钢结构节点连接作为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影响到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此,本文针对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性能要求、构造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及检修等环节,旨在提高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水平,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
二、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基本原理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钢结构节点连接主要有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铆接连接等。
各种连接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场合。
2.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性能要求钢结构节点连接应具备以下性能:(1)连接强度高,能承受设计荷载;(2)连接稳定性好,不易产生疲劳破坏;(3)连接变形小,有利于保证构件尺寸精度;(4)耐腐蚀性能好,延长连接件使用寿命。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结构理论摘要:本文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时,并对钢结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三种杆件连接方式,其性能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的连接以及抗震剪力墙与框架的连接等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安装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日益增多。
高层钢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耸的高层建筑。
在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节点连接良好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一环。
连接节点应满足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其连接强度应高于相连构件端部的屈服承载力,并且必须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用以弥补强度方面的缺陷。
钢材本身具有很好的延性,但这种延性在结构中不一定能体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节点局部压曲和脆性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在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避免应变集中而形成较大的约束应力。
在钢材的选用上应满足强度、塑性、韧性及可焊性的要求。
钢材强度指的是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钢材应具有较高的强屈比,其屈服强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适当。
钢材的塑性表现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项指标上,反映钢材承受残余变形量的程度及塑性变形能力。
对抗震结构还必须满足冲击韧性的要求。
钢材另一重要的基本要求是对化学成分含量的限制,它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可焊性,应控制钢材的碳当量。
在高层钢结构中,厚钢板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梁一柱节点范围,当节点约束较强,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时,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以防发生平行于钢材表面的层状撕裂。
2 杆件连接2.1连接方式2.1.1 连接类型建筑钢结构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杆件连接可采用:(1)全焊连接;(2)高强度螺栓连接;(3)焊缝和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
2.1.2 性能比较2.1.2.1全焊连接,传力最充分,不会滑移。
良好的焊接构造和焊接质量可以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延性。
钢结构节点连接设计手册钢结构节点连接设计手册第一章:引言1.1 目的本手册旨在提供钢结构节点连接设计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以确保连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各类钢结构节点连接设计,包括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梁板节点等。
1.3 参考标准本手册的设计原则和规范参考以下标准:-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8-201X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19-201X 《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GB 50046-201X 《建筑地震设计规范》第二章:基本原则2.1 安全性连接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确保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2.2 可靠性连接设计应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制造工艺的可控性,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3 经济性连接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制造成本,同时保证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第三章:节点类型3.1 梁柱节点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最常见的连接形式,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满足梁柱节点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 考虑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 考虑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选择适合的节点类型。
3.2 梁梁节点梁梁节点是连接两根梁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满足梁梁节点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 考虑梁梁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 考虑梁梁节点的施工工艺,选择适合的节点类型。
3.3 梁板节点梁板节点是连接梁与板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满足梁板节点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 考虑梁板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 考虑梁板节点的施工工艺,选择适合的节点类型。
第四章:设计步骤4.1 确定受力情况根据结构荷载和受力特点,确定节点受力情况,并进行力学分析。
4.2 选择连接方式根据受力情况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初步设计。
4.3 进行强度校核根据选定的连接方式,进行强度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引言概述设计钢结构节点并验证节点连接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可靠的关键步骤。
钢结构节点是连接结构中不同构件的关键组件,其设计和验证需要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材料特性以及耐久性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钢结构节点并采用快速验证方法来确保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1. 选取合适的节点类型1.1 节点类型的选择应基于结构配置和载荷特点。
1.2 常见的节点类型包括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
1.3 不同类型的节点对于结构的刚度、变形和承载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2. 节点设计原则2.1 最佳斜切原则:保证节点连接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2 尽量减小应力集中区域: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小应力集中,提高节点的疲劳性能。
2.3 充分利用材料: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材料的浪费,并提高节点的经济性。
2.4 考虑扩展性和可维修性:节点设计应考虑未来可能的结构扩展和维修需求。
3. 节点连接的验证方法3.1 承载力验证:通过计算和分析节点连接的承载能力,确保节点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
3.2 变形验证:根据结构的弹性和变形要求,验证节点连接的变形性能,确保结构满足工作条件下的变形要求。
3.3 疲劳验证:通过考虑结构的疲劳荷载和材料的疲劳性能,验证节点连接的疲劳寿命。
3.4 稳定性验证:考虑节点连接的稳定性问题,通过计算和分析确保节点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5 验证方法可以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试验验证方法等。
4. 快速验证节点连接的方法4.1 运用常见规范:采用现有的规范和代码来进行节点设计和验证,可以大大减少设计和验证的时间。
4.2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方法,提高节点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4.3 使用计算软件:采用计算软件进行节点设计和验证,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4.4 建立验证数据库:建立验证数据库,收集和整理节点连接的验证结果,为快速验证提供参考。
4.5 合理使用经验数据:结合经验数据和实际工程案例,可以快速验证节点连接的设计和可靠性。
浅析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摘要:目前钢结构在国内外的建筑领域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然而在钢结构的设计中,连接的设计非常重要。
以往的发生的震害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因此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引起学界高度重视。
本文浅析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弹性设计;塑性设计;塑性铰;节点构造前言: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主要为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根据受力变形特征,连接又可分为三类:刚性连接、铰接连接、半刚性连接。
钢结构连接节点抗震验算主要包括强柱弱梁验算、节点域验算和构件连接验算。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一般设为铰接,可不考虑抗震验算,而在其余需要进行抗震验算的连接节点中,梁与柱的连接最为关键。
做好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工作,对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1、设计原则和方法钢结构构件的节点应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设计原则,保证钢框架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脆性破坏,且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塑性性能,使结构整体具有较好的延性。
具体设计中采用弹性设计和塑性设计的二次设计法,此法不仅可以保证连接质量,还可以实现连接节点的规格化,方便施工、节约成本。
1.1弹性设计法按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连接节点的承载力验算,这就是俗称的等强设计。
同时要保证连接螺栓不得滑移,即螺栓连接的钢板承压型破坏要不先于构件的弹性破坏,以此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中,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等强设计中,利用构件承载力而非设计内力进行连接节点设计。
因此,只要构件截面特性和材质确定,构件的承载力即可确定。
另外,无论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还是连接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均使用钢材或连接节点的强度设计值。
1.2塑性设计法按连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二次验算,即要求钢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应大于相连构件的屈服承载力。
以此保证节点连接在大震时不先于构件的塑性破坏而破坏,可以使构件的屈服截面避开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节点区域而位于钢板之中,充分利用钢材的天然延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延性,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中,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设计摘要:钢结构建筑是工业不断发展的产物。
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性能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也被高度关注,这是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标志。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建筑开始使用装配式钢结构,在施工中备受关注,逐渐体现出钢结构的优势。
未来,钢结构或将成为中国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梁柱连接的分析,实施合理的施工技术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设计引言钢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成本低等优势。
在钢结构中,梁柱节点连接是整个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传统的梁柱节点连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方式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对高效施工的要求。
其次,传统连接方法的刚度和强度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结构对抗地震和风荷载的需求。
此外,传统连接方法在连接质量和施工工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克服传统梁柱节点连接方法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
然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在提升节点连接处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
基于此,文章针对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设计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1、钢结构梁柱节点特征钢结构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钢梁和钢柱,在整个钢结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良的节点设计能够保证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较差的节点连接方式则会导致结构失稳、破坏或者变形。
以下是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特征:1.高强度:钢结构梁柱节点通常要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且要保证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节点的强度,选择合适的钢材品种和规格。
2.刚度大: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钢结构梁柱节点需要具备较大的刚度,尤其是在受剪力和扭矩作用下。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节点设计的分析钢结构是由构件和节点构成的。
即使每个构件都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如果节点设计处理不恰当,连接节点的破坏,也常会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连接节点破坏是钢结构地震破坏的常见形式之一。
1994年1月美国北岭地震后,调查了1000多栋钢结构房屋建筑,有100多栋建筑的梁柱连接破坏,其中80%以上破坏发生在梁的下翼缘连接。
1995年1月日木阪神地震后的调查发现,部分钢结构也出现了梁柱连接破坏的震害,破坏位置卞要在扇形切角工艺孔端部。
可见,要使结构能够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正确的节点设计与构件设计,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一、节点的连接方式高层钢结构的节点连接可采用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的栓焊混合连接。
1.焊接连接。
焊接连接的传力最充分,有足够的延性,但焊接连接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对节点的抗震设计不利。
焊接连接可采用全熔透或部分熔透焊缝。
但对要求与母材等强的连接和框架节点塑性区段的焊接连接,应采用全熔透的焊接连接。
2.高强度螺栓连接。
高层钢结构承重构件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应采用摩擦型。
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方便,但连接尺寸过大,材料消耗较多,因而造价较高,且在大震下容易产生滑移。
3.栓焊混合连接。
栓焊混合连接在高层钢结构中应用最普遍,一般受力较大的翼缘部分采用焊接,腹板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这种连接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在施工上也具有优越性。
由于施工时一般先用螺栓定位然后对翼缘施焊,此时栓接部分承载力应考虑先栓后焊的温度影响乘以折减系数0.9。
二、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节点设计原理1.节点的连接方式。
钢结构中节点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焊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充分的传力和很好的延展性等优点,它的缺点就是有很强的残余应力,不能满足于节点的抗震需求。
在焊接连接的方式中,一般使用全熔透的焊缝技术。
尤其是对一些强度连接和对塑性区段的连接等。
第二种是高强度螺栓连接,一般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中,需要采用摩擦型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施工的要求不是很复杂,不过其成本比较高,是由于这种连接方式的尺寸较大,还可能在震动很大的时候出现滑移现象。
钢结构的节点设计钢结构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易于加工和施工、安全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厂房等建筑领域。
钢结构的节点设计是整个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节点是钢结构中连接构件的部位,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合理的节点设计是保证钢结构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条件。
钢结构的节点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变形、耐久性和施工性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节点常常需要具备一下几个要求:1、确定连接方式:钢结构节点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几种方式。
各种连接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焊接连接方式具有永久性、紧密性和可靠性、技术要求高;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方便、适用于大型钢结构,但是需要注意预紧力的控制;铆接连接方式适用于中小型钢结构,并具有易于掌握的可靠性和可更换性的特点。
所以,在节点设计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连接方式。
2、考虑受力特点:钢结构受力特点有切向力、轴向力、剪力、弯矩、切割力等等。
节点的设计需要按照不同的受力特点来选择连接方式和构造。
3、保证结构可靠性:节点在整个钢结构中处于关键位置,所以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可靠性。
在节点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受力因素的影响,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采用合理的构造方式以及严格控制节点的加工、制造和安装等环节来保证节点的可靠性。
4、降低节点的应力集中:钢结构中节点的应力集中是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会导致节点的疲劳损伤、强度降低。
在设计节点时,应该考虑如何降低应力集中,可选用适当的转角半径、飞边、硬度转化等方法,以减缓应力集中的影响。
5、考虑防腐措施:钢结构节点的耐用性也需要注意,并且该部位的氧化和腐蚀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在节点连接后进行镀锌、喷涂或涂覆一定的保护层,以增强节点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工作探索2019年第1期1多高层房屋钢结构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建议李峰召 李贺林 王华民(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摘 要:钢结构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建筑构造方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建筑逐渐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结构类型之一。
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相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材质均匀、质量轻、塑性强和韧性好的优点,以及优越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学领域广受关注。
钢结构梁柱节点是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中刚性节点则是当代建筑节点的主流。
本文就多高层房屋钢结构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钢结构;梁柱刚性节点设计保证多高层钢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就是钢结构的节点设计,要使多高层钢结构按照“节点等强”或“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进行合理设计,才能保证多高层钢结构整体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安全可靠,以及满足使用需要。
1 节点设计概述节点是结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确定结构计算模型的关键,节点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整体的可靠性,还对结构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以及整个工程的造价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处理好节点的连接至关重要。
2 钢结构节点设计原理2.1 节点的连接方式钢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方法是节点设计,它通常是指将钢架的断点处进行连接处理,最传统的节点连接方式是对节点处进行高温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很好地对钢架结构进行延展,但是焊接的节点会相对没有灵活性,刚性强,对于抗震方面来说,没有震动缓冲导致抗震性较差,不能满足现在建筑对于抗震能力的标准。
另外,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节点连接,通常使用全熔透技术。
另一种节点连接方式是提前在钢架上打孔,适合放进螺钉,进行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的也很频繁,虽然连接方式上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的是螺栓连接,在打孔上成本较高,又由于螺栓与螺钉直接通过螺纹摩擦结合,所以在高强度震动时,螺栓会产生松动,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这种连接方式的抗震性能也很差。
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摘要】连接节点的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节点设计应符合“二强”抗震设计准则,即“强节点弱构件、强焊缝弱钢材”。
在结构分析前,必须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避免出现最终设计的节点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完全不一致。
连接节点按传力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
连接节点的不同对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钢结构;节点设计;连接方法
1 节点设计应遵循原则
1.1 节点受力明确,减少应力集中,避免材料三向受拉;
1.2 节点连接设计应采用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不致因连接较弱而使结构破坏;
1.3 节点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对连接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验算;
1.4 构件的连接一搬应采用与构件等强度或比等强度更高的设计原则;
1.5 简化节点构造,以便于加工及安装时容易就位和调整。
2 “二强”抗震设计准则
2.1 强节点、弱构件
对于框架、支撑等杆件,使节点的承载能力高于构件的承载能力,防止节点的破坏先于构件的破坏,是确保构件整体性的必要条件。
但节点又不可过强,应允许地震时梁-柱节点区域的板件能产生一定量的剪切变形,以提高整个框架的延性。
2.2 强焊缝、弱钢材
构件焊缝的延性,一般均低于被连接板件的钢材延性,“强焊缝、弱钢材”,即要求焊缝的承载力应高于被连接钢材板件的承载力,可以使构件的屈服截面避开焊缝而位于钢板之中,从而提高构件以至整个结构的延性。
3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3.1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系指节点具有足够的刚性,能使所连接构件间的夹角在达到承载力之前,实际夹角不变的接头,连接的极限承载力不低于被连接构件的屈服承载力。
3.2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分为:
3.2.1 全焊接节点,梁的上、下翼缘用坡口全熔透焊缝,腹板用角焊缝与柱翼缘连接;
3.2.2 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即仅梁的上下翼缘用坡口全熔透焊缝与柱翼缘连接,腹板用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上的剪力板连接,是目前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梁与柱连接最常用的构造形式;
3.2.3 全栓接节点,梁翼缘和腹板借助T 型连接件用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连接,虽然安装比较方便,但节点刚性不如前两种连接形式好,应用并不多。
3.3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承载力计算
梁与柱连接验算时,可采用由翼缘承受弯矩和腹板承受剪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3.3.1 梁与柱的连接强度
1)梁与柱全焊接连接
当采用全焊接节点连接时(图1)梁翼缘与柱翼缘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为
(1.1)
梁腹板角焊缝的抗剪强度为(1.2)
2)梁与柱栓焊混合连接
梁柱的栓焊连接(图2)中梁翼缘与柱腹板的连接强度仍采用公式(1.1),梁腹板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承载力为(1.3)
图1梁—柱全焊接刚性节点图2 梁—柱栓焊混合连接刚性节点
3.3.2 梁与柱连接的极限承载力
1)梁翼缘受弯MU=Af(h-tf)fu(1.4)
2)梁腹板受剪
(1)梁腹板用角焊缝与柱翼缘连接
VU=0.58Awffu (1.5)
(2)梁腹板采用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连接板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取下列公式中的较小值:
Vu=nNbvu (1.6)
Vu=nNbcu (1.7)
其中Nbvu =0.58nfAbefbu (1.8)
Nbcu =d∑tfbcu (1.9)
以上计算的极限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均应满足下列公式(2.0)和(2.1)的要求。
Mu≥1.2MP(2.0)
Vu≥1.3(2MP/ln),且Vu≥0.58hw tw fy(2.1)
3.4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3.4.1 框架梁与工字形截面柱(翼缘)和箱形截面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图3 框架梁与柱刚性连接
1)梁翼缘与柱翼缘间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梁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连接板连接;
2)梁腹板上下端均作扇形切角,下端的切角高度稍大一些,允许施焊时焊条通过。
与梁翼缘相连处作成半径10~15mm 的圆弧,其端部与梁翼缘的全熔透焊缝应离开10mm 以上。
3)梁与柱翼缘间的全熔透坡口焊缝,当抗震设防为8 度乙类建筑和抗震设防为9 度时,应检验V 型切口的冲击韧性,其冲击韧性在-20OC 时不低于27J;
4)当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小于梁全截面塑性截面模量的70%时,梁腹板与柱的连接螺栓不得少于两列;当计算仅需一列时,仍应布置两列,且螺栓总数不得少于计算值的 1.5 倍。
5)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按抗震设防的结构,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 的节点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3.4.2 工字形截面柱(翼缘)和箱形截面柱通过带牛腿与框架梁连接时,采用如下图(图4)的构造措施。
图 4 柱带牛腿与框架梁连接
1)框架梁的现场拼接采用翼缘全熔透坡口焊接和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图4-a);
2)框架梁的现场拼接全部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图4-b)
3.5 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
当工字形柱在弱轴方向与主梁刚性连接时,应在主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水平加劲肋,在梁高范围内设置柱的竖向连接板,其厚度应分别与梁翼缘和腹板厚度相同。
柱水平加劲肋与柱翼缘和腹板均为全熔透坡口焊缝,竖向连接板与柱腹板连接为角焊缝。
主梁与柱的现场连接如下图(图5)所示:
图 5 柱在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
3.5.1 梁翼缘采用全熔透坡口焊接与柱水平加劲肋连接,梁腹板用高强度
螺栓与柱竖向连接板连接(图5-a)。
其连接计算方法与在柱强轴方向连接相同,梁端弯矩通过柱水平加劲肋传递,梁端剪力由梁腹板高强度螺栓承担。
3.5.2 与柱在主轴方向连接相同,也可在垂直柱弱轴方向加焊牛腿,形成连接支座与主梁连接(图5-b),梁翼缘之间的连接可采用高强度螺栓(或全熔透坡口焊接),腹板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3.6 梁与柱柔性连接
柔性连接只能承受很小的弯矩,这种连接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简支梁是支撑条件,即梁端没有线位移,但可以转动,即所谓铰接。
由柱翼缘连接角钢(或节点板)或由支座连接角钢传递剪力的节点是典型的梁与柱柔性连接节点(图6)。
图 6 梁-柱的柔性连接
4 柱与柱的连接
4.1 柱与柱工地接头的设计原则
4.1.1 柱的工地接头应位于框架节点塑性区以外,一般宜在框架梁上方1.3m 附近;
4.1.2 柱接头的设计应满足极限承载力Mu≥1.2Mpc 的设计原则;
4.1.3 柱接头上下各100mm 范围内,工字形截面柱翼缘与腹板及箱形截面柱角部壁板间的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4.1.4 柱的工地接头处应设置安装吊耳,厚度不得小于10mm。
耳板宜设置于柱的一个方向的两侧。
4.2 柱的承压接头
按非抗震设计的轴心受压柱或压弯柱,当柱的弯矩较小且不产生拉力的情况下,柱的25%的压力可通过铣平端传递,柱的上下端应铣平顶紧,并与柱轴线垂直。
柱的承压接头可采用部分熔透焊缝,坡口焊缝的有效深度te 不宜小于构件厚度的1/2。
图7 柱承压接头的部分熔透焊缝
4.3 工字形截面柱的工地接头
工字形截面柱的工地接头,翼缘一般为全熔透坡口焊接,腹板可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图8-a),当采用焊接时,上柱腹板开K 形坡口,要求焊透(图8-b)。
图8 工字形柱的工地接头
4.4 箱形截面柱的工地接头
箱形截面柱的工地接头应全部采用焊接,为便于全截面熔透,常用的接头形式如下图(图9)所示:
图9 箱形柱的工地焊接
箱形截面柱接头处的下柱应设置盖板,与柱口齐平,盖板厚度不小于16mm,用单边V 形坡口焊缝与柱壁板焊接,并与柱口一齐刨平,使上柱口的焊接垫板与下柱有一个良好的接触面。
上柱一般也应设置横隔板,厚度通常为10mm,以防止运输和焊接时变形。
5 梁与梁的连接
5.1 框架梁工地接头的设计原则
5.1.1 框架梁的工地拼接接头应位于框架节点塑性区以外,即离开从梁端起的1/10 跨长并应大于 1.6m;
5.1.2 按抗震设计时,梁的拼接接头应满足等强度要求;
5.1.3 当梁按接头处内力进行拼接时,可由翼缘承担弯矩,腹板承担剪力。
当拼接内力较小时,拼接处强度不应低于原截面承载力的的50%。
5.2 主梁与次梁的连接
主梁的工地拼接主要用于梁与柱全焊接节点的柱外悬臂梁段的连接,其拼接形式见图4。
5.3 次梁与主梁连接
次梁与主梁连接通常设计为简支铰接(图10)。
次梁与主梁的塑向加劲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图10-a、b),当次梁内力和截面较小时,也可直接与主梁腹板连接(图10-c)。
(a)用拼接板分别连于次梁及主梁加劲肋上;(b)次梁腹板连于主梁;
(c)用角钢分别连于主次梁腹板
图10 次梁与主梁的螺栓简支连接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手册.3 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
[2]JGJ 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3]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4]04SG519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