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基本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旅游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导游,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美丽的时刻为大家带来宁夏贺兰山的介绍。
宁夏贺兰山是地处中国西部的一座壮丽的山脉,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
贺兰山脉东西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贺兰山脉的最高峰是贺兰山,海拔1873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贺兰山的地理特点。
贺兰山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小黄山,因其气候、地貌、植被和生态环境与黄山相似而得名。
作为鄂尔多斯高原最显著的地貌景观,贺兰山形态优美、林海茫茫、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仙山”。
贺兰山的自然景观独特而丰富,山峰叠嶂,峡谷幽深,风光绚丽。
这里的山谷和沟壑纵横交错,形成了美丽壮阔的景观。
著名的景点有“云海观音”、“玛曲观日”、“天马山”、“碑林峡”等,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贺兰山的植被多样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
这里有许多珍稀濒危的植物,如贺兰山柏、鼠李和羊角蒿等。
贺兰山还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之一,有许多稀有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如贺兰马鹿、贺兰山羊、小冠雉等。
贺兰山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古塔和碑碣,见证了贺兰山历史的变迁。
其中最有名的是贺兰山石窟,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贺兰山还有丰富的民族风情。
这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贺兰山区域内,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回族民俗和风格独特的建筑风格。
当地的美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都是您旅行的亮点之一。
最后,我推荐大家游览贺兰山的最佳季节是秋季。
秋天,贺兰山的森林变成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火红、金黄与翠绿交相辉映,给游客带来无限的惊喜和美妙的体验。
感谢大家对我的聆听,希望这次的介绍能够带给大家对宁夏贺兰山的一些了解。
祝大家在贺兰山的旅行中玩得愉快!谢谢!。
2024年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____余公里,东西宽20—____公里,最宽处____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____个,较大的山口____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____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银川概况中国网 时间: 2007-09-14 发表评论>>地理位置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陶乐县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
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
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
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
银川市行政区划面积7080平方公里,2002年年末耕地总面积14.37万公顷。
黄河自南向北过境长度近百公里,境内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惠农渠、西干渠、东干渠六大灌溉渠系。
银川市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沙枣树、槐、山杏、油松等,森林覆盖率11.5%。
贺兰山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2种,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
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白云岩、石灰岩、陶瓷黏土、湖盐、芒硝、石膏等,还有适于雕刻制砚的贺兰石。
历史简介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20年历史。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
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
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旅游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导游,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美丽的时刻为大家带来宁夏贺兰山的介绍。
宁夏贺兰山是地处中国西部的一座壮丽的山脉,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
贺兰山脉东西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贺兰山脉的最高峰是贺兰山,海拔1873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贺兰山的地理特点。
贺兰山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小黄山,因其气候、地貌、植被和生态环境与黄山相似而得名。
作为鄂尔多斯高原最显著的地貌景观,贺兰山形态优美、林海茫茫、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仙山”。
贺兰山的自然景观独特而丰富,山峰叠嶂,峡谷幽深,风光绚丽。
这里的山谷和沟壑纵横交错,形成了美丽壮阔的景观。
著名的景点有“云海观音”、“玛曲观日”、“天马山”、“碑林峡”等,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贺兰山的植被多样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
这里有许多珍稀濒危的植物,如贺兰山柏、鼠李和羊角蒿等。
贺兰山还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之一,有许多稀有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如贺兰马鹿、贺兰山羊、小冠雉等。
贺兰山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古塔和碑碣,见证了贺兰山历史的变迁。
其中最有名的是贺兰山石窟,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贺兰山还有丰富的民族风情。
这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贺兰山区域内,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回族民俗和风格独特的建筑风格。
当地的美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都是您旅行的亮点之一。
最后,我推荐大家游览贺兰山的最佳季节是秋季。
秋天,贺兰山的森林变成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火红、金黄与翠绿交相辉映,给游客带来无限的惊喜和美妙的体验。
感谢大家对我的聆听,希望这次的介绍能够带给大家对宁夏贺兰山的一些了解。
祝大家在贺兰山的旅行中玩得愉快!谢谢!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二)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里的壮丽景色和珍贵的岩画文化。
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黄河入境而过,98%为黄河自流灌溉。
贺兰县境内有贺兰山岩画、新石器时期遗址、古汉墓遗址、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和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
唐代诗人韦蟾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和清代诗人法海的“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便是贺兰湖光山色、鱼米之乡的真实写照。
森林是贺兰县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除森林外,贺兰县有28万亩牧草地,贺兰县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区,种类多,数量大,贺兰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磷矿石、白云岩、石灰岩、芒硝、池盐和贺兰石等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留下了不少史前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遗产。
西夏在宁夏立国,有大批西夏的皇陵。
除此之外,有贺兰山岩画、滚钟口寺庙建筑群等文化遗迹。
贺兰山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标志。
著名的宋词《满江红》(疑为后人伪托岳飞所作)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词句。
贺兰县地处宁夏银川平原,东临黄河水、西依贺兰山,贺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穆斯林文化和神秘的西夏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
贺兰县境内的贺兰山东麓、110国道东西两侧有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拜寺口双塔、艾克斯星谷、插旗口鹿盘寺、贺兰山农牧生态旅游区、暖泉古汉墓群等旅游景点;中部有“三丁湖”、贺兰百雀寺、宏佛塔、兰山公园等旅游景点;东部有黄河沙枣林生态保护区、云升生态旅游观光园、通昌南寺、黄沙古渡等。
80年代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宏佛塔、插旗口鹿盘寺等文化遗址先后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贺兰山农牧生态旅游区和云升生态旅游观光园这两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填补了贺兰县没有景区(点)接待游客的空白。
银川市贺兰县草石蚕收获情况调研报告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
县辖1街道、4个镇、1个乡,总人口22.64万,农业人口13.9万,总土地面积为188.2万亩,其中,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有116.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7%。
贺兰县农业基础雄厚,现有耕地近60万亩,林地15万亩,牧草地50万亩,可开发利用土地30万亩。
得黄河之利,98%以上耕地为自流灌溉,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调查数据显示,贺兰县小麦机械化收获占96%以上,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械化收获占15~33%之间,草石蚕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程度更低,基本都是采用纯人工模式。
因此,实现草石蚕机械化种植、收获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课题,也成为贺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为此,我们在贺兰县走访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查找问题所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调研情况如下:1 基本情况银川市贺兰县草石蚕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左右,所有田地都基本适合机械化收获。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在田间成功运行的机械化收获设备,这就很大程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1.1 种植及生长情况草石蚕,又名地瘤子、宝塔菜,形如蚕蛹,属地下茎植物,是多年生草生植物,呈螺旋状塔形,肉质脆嫩,春种秋收,可连续数年收获。
种植时,先要精细整地,打埂,开洼,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和小麦、毛豆等作物套种,种植行距约25厘米、株距约10~15厘米,植株高度约40~60厘米,根茎深度约10~15厘米,果实最长可达到6厘米左右,粗约1.5~2.0厘米,如图1-1所示。
据农民阐述,贺兰县种植草石蚕都采用人工挖种的方式,没有实行任何机械化种植,造成农户的种植数量不能太多。
1.2 收获现状现在主要还是以人工收获模式为主,机械化程度基本为零。
一般都是先人工铲秧,然后采用人工捡果,即:铲秧+翻挖+拣拾摘果+装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气候特征
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按全国气候分区指标划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由于经常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入,以及贺兰山地形条件的影响,四季气温变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气的入侵而带来大风和强烈降温,形成干冷漫长的严冬;夏秋受到东南季风暖温空气的影响,形成雨水较多的季节。
根据贺兰县的气候特点,这里习惯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分夏季,9~11月划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划为冬季。
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全县又可分为3个气候小区,即贺兰山寒温带气候区、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气候区和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
贺兰县因地区类型不同而形成气象之差异。
根据贺兰县气象站连续26年记录资料分析,春季升温快,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稳定,平均气温在2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7℃;秋季降温较快,平均气温8~9℃之间;冬季气温持续寒冷,平均气温在-9~-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27.7℃。
温差大是贺兰县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①年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2.4℃。
②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
③地区温差较明显,贺兰山气候区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在-0.8℃以下;平原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在7.9~8.6℃之间。
贺兰县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
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3753.2℃,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为3619.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81.6℃,大于或等于15℃的积温为2629.9℃。
主要作物生长期所需热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满足。
1.基本描述1)地理位置:贺兰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属银川市以北的郊县。
东邻黄河,西望贺兰山,南依首府银川市,北接石嘴山平罗县,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县城。
贺兰市距首府银川市14公里,交通非常方便,路程约30分钟。
2)区域人口规模:贺兰县原名宁夏县,1941年,因宁夏县与宁夏省重名,更名为贺兰县。
贺兰县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共有4个镇、1个乡:习岗镇、立岗镇、洪广镇、金贵镇、常信乡。
贺兰县距2010年统计人口为20.5万人。
3)资源: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
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所产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毛色细润,卷曲如云。
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清雅莹柔,用它雕成的贺兰石砚是宁夏“五宝”之一。
4)经济发展:农业:贺兰县可谓“鱼米之乡”。
蛋白质含量高,色泽光亮,口味醇美,响誉全国。
畜牧业发达,集约经营程度高,已形成生猪、肉牛、奶牛、家禽、栈羊五大畜产品基地。
工业:贺兰县现有化工、机械、煤炭、冶炼、建材、造纸、轻工、印刷等各类工业企业7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家、集体企业55家、私营企业66家。
商业:贺兰县地处银川近邻,商贸流通活跃,商业网点遍布城乡。
5)交通:贺兰县交通便利,包兰铁路、109国道、石营高速公路、沿山公路四条主要交通干线穿境而过。
本县工业中心暖泉紧依包兰铁路而建。
以县城为轴心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县城距首府银川火车站和民航新机场分别为20公里和30公里,到市区银川仅需20分钟。
6)人均收入水平2010年上半年城镇住户调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7798.53元,人均月收入为1300元。
2.项目介绍1)项目南面是“奥林匹克花园”。
项目的北面是,将整体带动主要区域的转移。
西面是交通便捷的109国道,通往贺兰县市区的小巴。
东面:。
2)主要规划指标我项目占地515659平方米,打造纯住宅社区。
容积率仅为1.75,绿化率35%,配套幼儿园、会所、商业用房的供小区居民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东与吴忠市盐池县交界;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
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560平方千米。
银川市市徽:为方形轮廓,主色调为深、浅绿色,中间由黄橙红三色“川”字变形而来的昂首展翅的凤凰、穿越银川平原的黄河和回族视觉元素的图案组成。
银川市市歌:《歌唱宁夏川》银川市市树:沙枣树、国槐银川市市花:玫瑰花、马兰花银川市市鸟:喜鹊行政区划: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千米,下辖:◢兴庆区(面积828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金凤区(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万人)◢西夏区(面积1130平方千米,人口万人)◢永宁县(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万人)◢贺兰县(面积1532平方千米,人口万人)◢灵武市(面积4533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所示全市总人口万人,汉族人口为1504472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88616人,占%,其中回族人口为459647人,占%;非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自然地理: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
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
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份,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
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域之一。
贺兰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贺兰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贺兰县(拼音:HelanXian),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汉时置廉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宁夏县,1941年,更名为贺兰县,截止到2013年,贺兰县土地面积1599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下辖4个镇、1个乡、3个场、1个管委会。
2016年贺兰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55995人。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黄河入境而过,98%为黄河自流灌溉。
贺兰县境内有贺兰山岩画、新石器时期遗址、古汉墓遗址、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和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
2016年,贺兰县实现生产总值134.23亿元。
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6316.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959.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29%;流动资金4357.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71%。
达产年营业收入374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450.41万元,税金及附加330.38万元,利润总额8046.59万元,利税总额9486.84万元,税后净利润6034.9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51.9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31%,投资利税率58.14%,投资回报率36.99%,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604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乌海市概况一、领导信息市委书记:鲍常青市长:侯凤岐分管城建副市长:王文杰二.基本情况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1.1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7亿元,增长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1元,增长12%;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9245元,增长12.4%。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一片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乌海市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邻近地区还有丰富的盐、碱、芒硝、太西煤等,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高、配置条件好,是发展化工、建材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
围绕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
PVC产能约占全国电石法制PVC产量的1/7,全部达产后200万吨。
已建和在建百万吨煤焦化项目15个。
一大批煤化工、精细化工项目进展顺利,焦炉煤气液化、重型汽车生产、LED灯、电缆、高岭土、陶瓷等项目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优势。
乌达区概况一、领导信息区委书记:丁欣亮(2009年)区长:包野分管城建副区长:朱晓峰二、基本情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境内、黄河之畔,辖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一个,是乌海市所辖三个县级区之一。
银川的风土人情介绍
银川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商贾云集之地。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银川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现代的城市。
银川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隔河相望,西与甘肃省、青海省毗邻,南与陕西接壤,北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
银川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城市。
银川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据统计资料显示,银川市地处宁夏平原中部西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2℃~14.1℃,无霜期170~230天。
降雨量
适中。
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境内的贺兰山在贺兰山脉中段的东侧有一个宽阔的山岭地带称为“宁夏山”。
银川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
高北低。
由南向北可分为三个地貌单元:南部是以贺兰山为主的中山地貌;中部是以黄河谷地为主的低山地貌;北部是以腾格里沙漠为主的沙漠地貌。
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4%以上。
—— 1 —1 —。
贺兰县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贺兰县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是宁夏的重要县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报告旨在对贺兰县的环境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政府提供参考,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大气环境分析贺兰县的大气环境主要受到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近年来,县内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工厂和企业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交通运输的增加也导致了大量的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贺兰县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中颗粒物的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
3. 水环境分析贺兰县位于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周边的河流和湖泊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下降,不适宜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此外,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水泥化,增加了洪涝的风险,对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4. 生态环境分析贺兰县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
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使得树木遭到砍伐,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
此外,过度的农药使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部分珍稀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
5. 建议和措施为了改善贺兰县的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在工业领域加强环保监管,对工厂和企业的废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 建设和完善城市交通优先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设立水资源保护区,加强农村地区水源的监测和保护。
- 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动植树造林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6. 结论贺兰县的环境现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也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
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目录一、基本情况 (3)二、优势与特色 (4)(一)区位情况 (4)(二)规划情况 (5)(三)规模化生产情况 (6)(四)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7)(五)科技推广状况 (8)(六)农业机械化情况 (9)(七)产业发展情况 (9)(八)质量安全情况 (9)(九)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9)(十)农民教育培训情况 (10)(十一)节约型农业发展情况 (10)(十二)生产效益情况 (11)三、规划情况 (11)(一)基本思路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四)主要任务 (12)四、保障措施 (17)五、其他相关材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
贺兰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自秦汉以来,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及至唐宋,已是五业兴旺、田园优美的“渔米之乡”,农业文明十分发达,是宁夏农业的精华地带,也是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核心示范区,被中外经济学家誉为“发展农业不可多得的地区”。
2009年贺兰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县,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意见,宁夏选择贺兰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建设“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很好的示范先导作用。
一、基本情况(一)示范区名称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示范区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三)示范区面积、人口贺兰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下辖4镇1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9%。
有汉、回、满、蒙、土、白、壮等16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24.9%。
全县现有耕地5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位居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前列。
(四)示范区所处区位贺兰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银川平原腹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辖区县。
贺兰县基本概况
贺兰县地处被誉为“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腹地,是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辖区县。
全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80.8%。
有回、汉、满、蒙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6.1%,回族占23.6%,县城建成区面积6.5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4万人。
县城距离银川市区仅10公里,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纵贯其间,银川北环绕城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亿元,比2002年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比2002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2002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比2002年增长92%,年均增长14%,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比2002年增长63%,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比2002年增长51%,年均增长8.6%。
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8.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80.64%;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同比增长68.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亿元,同比增长6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6元,同比增长11.7%;农民现金收入3780元,同比增长21%。
自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城以来,贺兰县2004年在自治区“明珠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竞赛中荣获县城组第一名,2005年被全国爱委会评为“国家卫生县城”,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县城”,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2006年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2006年被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2007年被国家林业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2007年被国家交通部评为“国家平安畅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