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选举条例
- 格式:pdf
- 大小:1005.97 KB
- 文档页数:47
香港立法会流程香港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立法机关,负责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审议和批准预算等重要事项。
下面将介绍香港立法会的一般流程。
1. 成立立法会:香港立法会由70名议员组成,其中40名由普选产生,30名由各界别的产业和专业组织选举产生。
立法会议员的任期为四年。
2. 选举行政长官:在立法会成立后,首先进行的是行政长官选举。
立法会议员通过投票选举香港特首候选人,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后,将成为香港特首。
3. 立法会主席选举:立法会成立后,议员需要选举一位主席。
主席将负责主持会议,确保会议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4. 提交法案:任何议员都有权向立法会提交法案。
法案可以是新法案,也可以是对现有法律的修改。
提交法案需要得到其他议员的支持,并经过层层审批程序。
法案的表决可以分为一读、二读和三读。
5. 议会辩论:立法会将对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
各议员可以对法案提出修改意见或反对意见,并发表演讲以表达观点。
6. 法案表决:在辩论阶段结束后,立法会将对法案进行表决。
一读是对法案的初步表决,二读是对法案的详细审议并进行可能的修订,三读是最后的表决阶段。
7. 行政长官批准:通过三读审议并获得立法会的多数投票通过的法案,将提交给行政长官批准。
行政长官是否批准法案将受到中央政府的约束。
8. 预算审议:立法会还负责审议和批准香港特区的预算。
行政长官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预算案,立法会将对其进行审议并提出修订意见。
9. 局势平衡:香港立法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旨在确保各个政治派别充分参与,并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表达不同意见。
这样旨在维护香港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总体而言,香港立法会的流程基于法治和民主原则,并旨在确保各个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的参与和表达。
通过透明公正的程序,香港立法会的议员能够就重要议题展开辩论和表决,并最终对香港的法律和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20.10.1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一号•【施行日期】2020.10.18•【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选举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选举机构第三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第四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第五章各少数民族的选举第六章选区划分第七章选民登记第八章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第九章选举程序第十章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第十一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行政长官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政长官是以下哪个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A. 香港特别行政区B. 澳门特别行政区C. 台湾地区D. 北京市答案:A2. 行政长官的任期一般为多少年?A. 3年B. 4年C. 5年D. 6年答案:C3. 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是什么?A. 直接选举B. 间接选举C. 由中央政府任命D. 由议会选举答案:B4. 行政长官在任期内可以连任几次?A. 1次B. 2次C. 3次D. 不限次数答案:A5. 行政长官的职责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立法B. 司法C. 行政D. 外交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行政长官是_______的最高行政官员,负责领导该地区的行政工作。
答案:香港特别行政区7. 行政长官的任期为_______年,可以连任一次。
答案:58. 行政长官的选举由_______组成。
答案:选举委员会9. 行政长官在任期内需要向_______负责。
答案:中央人民政府10. 行政长官的职责包括领导政府、制定政策、执行法律等,是该地区_______的代表。
答案:行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行政长官的主要职责。
答案:行政长官的主要职责包括领导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监督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代表地区与中央政府及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合作等。
12. 行政长官在任期内需要遵守哪些规定?答案:行政长官在任期内需要遵守宪法和基本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障地区的繁荣稳定,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
13. 行政长官的选举过程是怎样的?答案:行政长官的选举过程包括提名、竞选、投票和宣布结果等环节。
候选人需要获得一定数量的提名,然后通过竞选活动争取选民支持,最终由选举委员会投票选出。
14. 行政长官如何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协作?答案:行政长官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协作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法律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行政长官需要与立法机关协商,确保政策和法律的制定符合地区利益;同时,行政长官还需监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二章选举委员会的组成第一部分:界别和界别分组2.1选举委员会由4个界别组成。
选举委员会的4个界别,组成该4个界别的38个界别分组,以及分配予每一界别分组的选举委员人数[见《行政长官选举条例》附表第2条]载于附录二。
2.2该4个界别包括:(a)工商、金融界;(b)专业界;(c)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以及(d)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
2.3该38个界别分组包括:(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界别分组;(b)立法会界别分组;(c)宗教界界别分组;(d)其组成部分与具相同名称的对等功能界别一样的24个界别分组及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只适用于个人投票人的部分)。
这些界别分组的组成部分载于附录三;[2006年9月修订](e)有3对界别分组各有一个对等功能界别,他们是:与教育界功能界别对等的教育界界别分组和高等教育界界别分组;与旅游界功能界别对等的旅游界界别分组和酒店界界别分组;与区议会(第一)功能界别对等的港九各区议会界别分组及新界各区议会界别分组。
各界别分组的组成部分载于附录四;以及(f)有5个界别分组没有对等功能界别,称为“可选择的界别分组”。
这五个界别分组是中医界界别分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界别分组、香港雇主联合会界别分组、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界别分组及社会福利界(只属团体的部分)界别分组。
各界别分组的组成部分载于附录五。
2.4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界别分组、立法会界别分组和宗教界界别分组外,其他各界别分组的委员由每个界别分组的投票人选出。
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立法会议员是选举委员会的当然委员,而宗教界界别分组的委员则是由该界别分组的6个指定团体提名产生。
第二部分:就进行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后编制暂行委员登记册及正式委员登记册2.5在行政长官5年任期届满职位出缺前,会举行界别分组一般选举/宗教界界别分组提名,以组成新一届的选举委员会,负责选出新一任的行政长官。
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规则
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规则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选举规则备受瞩目。
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举程序
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程序包括提名、初选、终选、公示和就职等环节。
提名阶段由各政治组织或群体提出候选人。
初选阶段通过全国人大常
委会的提名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审查,决定哪些候选人可以参加终选。
终选阶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候选人,选举结果公示后,新领导
人正式就职。
2. 候选人资格
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候选人必须符合一些资格要求,包括中国公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经验等。
例如,候选人必须是中国公民,并且必
须年满45周岁和35周岁以上,出生于中国大陆,具有博士、硕士学
位或同等学历,并有出色的政治经验和领导才能。
3. 选举方式
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方式为间接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这
意味着候选人不会直接向全国人民进行宣传和竞选,而是由地方和中
央官员代表全国人民投票。
4. 选举机构
中国领导人选举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组成。
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由4000多名代表组成,包括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代表全国各领域的利益和民意。
中央委员会则由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高级党员组成。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举规则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其中候选人
资格、选举方式和选举机构都十分重要。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国家
领导层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
的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向。
基本法23条是什么内容基本法23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第二章中的一部分,涉及香港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组成和运作。
这些条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基础,规定了香港的政治制度和运作方式。
下面将对基本法23条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基本法第23条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构,即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组成和运作。
立法会由直选议席、功能界别议席、行政长官任命的议员和由专门产生的区议员组成。
其中,直选议席由普选产生,功能界别议席由各个功能界别的代表产生,区议员由各区的选民产生。
这样的组成方式保证了不同阶层和利益的代表都能在立法会中有所表达,有利于香港社会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其次,基本法第23条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构,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组成和运作。
政府由行政长官、行政会议、行政部门和其他机构组成。
行政长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选举产生,行政会议由行政长官、行政司、司法、律政和财政事务司组成。
行政长官负责领导政府的工作,行政会议负责协助行政长官处理政府事务。
行政部门和其他机构负责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保障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再次,基本法第23条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构,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和其他司法机构的组成和运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保障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法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组成,负责审理和裁决各种案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其他司法机构负责执行法院的判决和裁决,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最后,基本法第23条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和法律地位,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和法律地位的确定和保障。
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治和法治。
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基本法的规定,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基本法23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基础,涉及香港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组成和运作,司法机构的独立和公正,宪法地位和法律地位的确定和保障。
章:569 行政長官選舉條例憲報編號版本日期詳題L.N. 187 of 200121/09/2001本條例旨在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舉行的行政長官的選舉,以及與該選舉有關或相應的事宜,訂定條文;修訂《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以賦權選舉管理委員會監督行政長官的選舉;修訂《立法會條例》以刪去關於選舉委員會的組成的條文,並就由根據本條例組成的選舉委員會為選出立法會議員而進行的補選訂定條文,以及就本條例的制定而相應地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作出有需要的有關修訂。
[2001年9月21日] 2001年第187號法律公告(本為2001年第21號)條: 1 簡稱L.N. 187 of 200121/09/2001第1部導言(1) 本條例可引稱為《行政長官選舉條例》。
(2) (已失時效而略去)條: 2 釋義L.N. 103 of 200613/05/2006(1) 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工作日”(working day) 指不屬以下日子的任何日子—(a) 公眾假期;(b) 全日或其中部分時間有黑色暴雨警告的日子,而“黑色暴雨警告”(black rainstormwarning) 指由香港天文台台長藉使用通常稱為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的暴雨警告訊號而發出的關於在香港或香港附近出現暴雨的警告;及(c) 全日或其中部分時間有烈風警告的日子,而“烈風警告”(gale warning) 指藉使用通常稱為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8號東南、9號或10號的熱帶氣旋警告訊號,就香港或香港附近出現熱帶氣旋而作出的警告;“行政長官”(Chief Executive) 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投票”(poll) 指根據第23或24條進行的投票; (由2006年第10號第7條修訂)“投票日”(polling date) 指按照第10或11條定出的在選舉中進行投票之日的日子;“界別分組選舉”(subsector election) 具有附表第1條給予該詞的涵義;“訂明公職人員”(prescribed public officer) 指任何下述人士—(a) 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b) 廉政專員、副廉政專員及擔任在《廉政公署條例》(第204章)下的任何其他職位的人;(由2003年第1號第3條修訂)(c) 申訴專員及根據《申訴專員條例》(第397章)第6條獲委任的人;(d) 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成員;(e)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行政總裁及該局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科主管、行政總監、經理及該局僱用的律師;(f)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及其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僱用或聘用的人;(g)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主席及由該委員會根據《性別歧視條例》(第480章)僱用或聘用的人;(h) 受僱於政府部門或政策局並在該政府部門或政策局任職(不論該職位屬永久性或臨時性的)的人;“原訟法庭”(Court) 指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候選人”(candidate) 指獲根據第17條裁定為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署理行政長官”(Acting Chief Executive) 指任何依據《基本法》第五十三條代理行政長官職務的公職人員;“審裁官”(Revising Officer) 具有附表第1(1)條給予該詞的涵義;“《選管會規例》”(EAC Regulations)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7條訂立的規例; “選舉”(election) 指根據第6條舉行的選舉;“選舉主任”(Returning Officer) 指根據第41(1)條獲委任的選舉主任;“選舉呈請”(election petition) 指根據第33(1)條提出的選舉呈請;“選舉呈請書”(election petition) 指為提出選舉呈請而提交的選舉呈請書;“選舉委員”(member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指名列選舉委員會正式委員登記冊的人;“選舉委員會”(Election Committee) 指根據第8條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會正式委員登記冊”(final register of members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指根據附表第40(2)、(3)、(3A)或(4)條發表的登記冊; (由2006年第10號第20條修訂)“選舉事務人員”(electoral officer) 指—(a) 選舉主任;(b) 總選舉事務主任;(c) 根據第41(3)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主任;(d) 根據附表第44條獲委任的選舉登記主任;(e) 根據附表第44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登記主任;(f) 根據附表第46條獲委任的審裁官;(g) 根據附表第47條獲委任的選舉主任;(h) 根據附表第47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主任;或(i) 任何其他根據本條例或《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獲委任以在選舉或界別分組選舉中執行職能(或就選舉或界別分組選舉而執行職能)的人;“選舉管理委員會”(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3條設立的選舉管理委員會;“總選舉事務主任”(Chief Electoral Officer)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9條獲委任的總選舉事務主任;“職能”(function) 包括權力及職責。
香港选举制度简介编辑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的政治争议,多数涉及《香港基本法》架构[1]下香港民-主发展的步伐。
其中《基本法》第45条及第68条分别订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普选为目标;而随着时间推移,香港社会要求实行立法会以及行政长官普选的呼声日渐高涨。
本条目将集中介绍香港各项选举以及已经落实的制度,相关发展争论请参阅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选民资格编辑地方选区选民:地方选区选民可以为立法会选举地方选区议席、以及住址所属地区的区议会选举中投票。
根据2004年政府统计数字,香港约680万人口中,共有320万7227人登记作地方选区选民。
[2]地方选区选民须年满18岁,通常在香港居住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市民可以在湾仔的2004年宣传选民登记海报选举事务处、各区民政事务处或邮政局、公共屋邨办事处、选民登记网站,索取登记表格。
持有有效数码证书的市民可以透过香港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站在互联网上登记。
资料经查核后,选民资料会转载到选民登记册。
选民登记册通常在选举举行前两个月发表,而年满18岁的定义是按登记册公布日期而非选举日期为准。
例如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该届的选民登记册在7月25日发表;因此,即使选举9月12日进行,7月25日至9月12日才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仍不能参与投票。
功能界别选民、界别分组投票人:立法会设有由功能界别选出的议席。
功能界别在1997年前称“功能组别”,代表香港社会各个行业及组织,截至2004年共有28个。
根据2004年政府统计数字,功能界别选民数字为19万2374人。
各个功能界别的选民登记资格都不一样,有些界别作个人投票、有些作团体投票。
以会计界为例,根据选举事务处的说明书,选民资格为香港法例第50章《专业会计师条例》的注册会计师。
成为功能界别选民者,可以参与立法会选举功能界别议席的投票。
符合功能界别选民资格登记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同时申请登记成为选举委员会的界别分组投票人。
第四章投票制度4.1 如在选举中有多于一名获有效提名的候选人参选,即须进行投票。
4.2 每名选民可投一票,投票方式是利用有“3”号的印章填划选票,以显示其所选择的候选人。
任何候选人如在第一轮投票中,从所投的有效票总数中取得过半票数(即绝对多数票),则是当选。
否则,除那些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最高票数的候选人外,所有其它候选人均会被淘汰。
如只有一名候选人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最高票数,则除该名候选人,以及那些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第二最高票数的候选人外,所有其它候选人均会被淘汰。
这些未被淘汰的候选人将进入下一轮投票,直至有一名候选人取得绝对多数票胜出为止[《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第27条]。
4.3 以下举例说明投票制度的运作方法:情况1 (如有两名候选人参选,或除两名候选人以外,所有其它候选人均被淘汰)由于候选人 A 已从所投的有效票总数中取得过半票数,所以当选。
45%55% 候选人A候选人B当选情况2(如有关的选举中有多于两名候选人参选) 情况2(a)只有两名候选人(候选人 A 和 B) 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相同的最高票数。
须进行一轮或多于一轮投票,直至其中一名(候选人A 或 B)当选为止(见情况1)。
情况2(b)候选人A候选人B 30%30% 候选人C 20%候选人E15%5% 候选人D 被淘汰须进行另一轮投票 候选人A候选人B 35%25% 候选人C 20%候选人E15%5%候选人D 被淘汰须进行另一轮投票只有一名候选人(候选人A)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最高票数,但他未能从所投的有效票总数中取得过半票数。
只有一名候选人(候选人B)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第二最高票数。
须进行一轮或多于一轮投票,直至其中一名(候选人A 或B)当选为止(见情况1)。
情况2(c)三名候选人(候选人A 、B 和C) 从所投的有效票中取得相同的最高票数。
须进行一轮或多于一轮投票,直至其中一名(候选人A 、B 或C)当选为止(见情况1、2(a)和2(b))。
香港的选举制度香港的选举制度是一种半民主半官方指定的制度,决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系和决策过程。
该制度由基本法规定,涵盖了不同层级的选举,从区议会的选举到行政长官的选举。
首先,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由行政长官、立法会、区议会和选民组成。
行政长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成员由从不同行业和社会界别选出的特别代表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组成。
立法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民普选产生,选举方式分为地区直选和功能界别选举。
区议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民普选产生,选举方式为地区直选。
然而,香港的选举制度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讨论。
首先,由于选举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引发了特别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的关系问题。
特别代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选出,而全国人民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这可能导致代表的利益和态度不一致,制约了选举的公正性和代表真实性。
其次,香港的立法会选举方式也存在问题。
功能界别选举中,某些界别由特别组织或团体提名和选举产生,这可能导致选举结果偏向特定利益集团,削弱普选的意义和效果。
另外,香港的选举制度还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香港出现了一系列抗议活动和社会动荡,选举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政治抗争和争议。
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使得选举成为政治斗争的舞台,而不仅是为了选举出最有能力和符合民意的候选人。
总的来说,香港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半自治和中央政府的指导。
然而,该制度的公正性、代表性和透明度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只有通过更加广泛和代表性的选举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香港居民的民主意愿,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章:569 《行政長官選舉條例》憲報編號版本日期詳題 E.R. 1 of 2012 09/02/2012本條例旨在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舉行的行政長官的選舉,以及與該選舉有關或相應的事宜,訂定條文;修訂《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以賦權選舉管理委員會監督行政長官的選舉;修訂《立法會條例》以刪去關於選舉委員會的組成的條文,並就由根據本條例組成的選舉委員會為選出立法會議員而進行的補選訂定條文,以及就本條例的制定而相應地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作出有需要的有關修訂。
[2001年9月21日] 2001年第187號法律公告(略去制定語式條文—2012年第1號編輯修訂紀錄)(本為2001年第21號)(*格式變更—2012年第1號編輯修訂紀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註:* 整條條例的格式已按現行法例樣式更新。
部: 1 導言L.N. 187 of 200121/09/2001 條: 1 簡稱 E.R. 1 of 2012 09/02/2012(1) 本條例可引稱為《行政長官選舉條例》。
(2) (已失時效而略去—2012年第1號編輯修訂紀錄)條: 2 釋義 E.R. 1 of 2012 09/02/2012(1) 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工作日 (working day) 指不屬以下日子的任何日子—(a) 公眾假期;(b) 全日或其中部分時間有黑色暴雨警告的日子,而黑色暴雨警告(black rainstormwarning) 指由香港天文台台長藉使用通常稱為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的暴雨警告訊號而發出的關於在香港或香港附近出現暴雨的警告;及(c) 全日或其中部分時間有烈風警告的日子,而烈風警告 (gale warning) 指藉使用通常稱為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8號東南、9號或10號的熱帶氣旋警告訊號,就香港或香港附近出現熱帶氣旋而作出的警告;行政長官 (Chief Executive) 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投票 (poll) 指根據第23或24條進行的投票; (由2006年第10號第7條修訂)投票日 (polling date) 指按照第10或11條定出的在選舉中進行投票之日的日子;界別分組選舉 (subsector election) 具有附表第1條給予該詞的涵義;訂明公職人員 (prescribed public officer) 指任何下述人士—(a) 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b) 廉政專員、副廉政專員及擔任在《廉政公署條例》(第204章)下的任何其他職位的人;(由2003年第1號第3條修訂)(c) 申訴專員及根據《申訴專員條例》(第397章)第6條獲委任的人;(d) 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成員;(e)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行政總裁及該局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科主管、行政總監、經理及該局僱用的律師;(f)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及其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僱用或聘用的人;(g)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主席及由該委員會根據《性別歧視條例》(第480章)僱用或聘用的人;(h) 受僱於政府部門或政策局並在該政府部門或政策局任職(不論該職位屬永久性或臨時性的)的人;候選人 (candidate) 指獲根據第17條裁定為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原訟法庭 (Court) 指高等法院原訟法庭;署理行政長官 (Acting Chief Executive) 指任何依據《基本法》第五十三條代理行政長官職務的公職人員;審裁官 (Revising Officer) 具有附表第1(1)條給予該詞的涵義;《選管會規例》 (EAC Regulations)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7條訂立的規例; 選舉 (election) 指根據第6條舉行的選舉;選舉主任 (Returning Officer) 指根據第41(1)條獲委任的選舉主任;選舉呈請 (election petition) 指根據第33(1)條提出的選舉呈請;選舉呈請書 (election petition) 指為提出選舉呈請而提交的選舉呈請書;選舉事務人員 (electoral officer) 指—(a) 選舉主任;(b) 總選舉事務主任;(c) 根據第41(3)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主任;(d) 根據附表第44條獲委任的選舉登記主任;(e) 根據附表第44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登記主任;(f) 根據附表第46條獲委任的審裁官;(g) 根據附表第47條獲委任的選舉主任;(h) 根據附表第47條獲委任的助理選舉主任;或(i) 任何其他根據本條例或《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獲委任以在選舉或界別分組選舉中執行職能(或就選舉或界別分組選舉而執行職能)的人;選舉委員 (member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指名列選舉委員會正式委員登記冊的人;選舉委員會 (Election Committee) 指根據第8條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會正式委員登記冊 (final register of members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指根據附表第40(2)、(3)、(3A)或(4)條發表的登記冊; (由2006年第10號第20條修訂)選舉管理委員會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3條設立的選舉管理委員會;總選舉事務主任 (Chief Electoral Officer) 指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第541章)第9條獲委任的總選舉事務主任;職能 (function) 包括權力及職責。
(2) 在本條例中,凡提述執行職能,即包括提述行使權力或履行職責(視屬何情況而定)。
(編輯修訂—2012年第1號編輯修訂紀錄)部: 2 行政長官的任期及選舉L.N. 187 of 200121/09/2001 條: 3 行政長官的任期 E.R. 1 of 2012 09/02/2012(1) 行政長官的任期—(a) (除第(1A)款另有規定外)為5年;及 (由2005年第4號第2條修訂)(b) 由其就任行政長官的日期起計,而該日期為中央人民政府在任命文書中為此目的而指明的日期。
(1A) 凡—(a) 在某位行政長官任期內,行政長官職位根據第4(b)或(c)條出缺;及(b) 某人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以在(a)段所提述的任期屆滿前填補該空缺,(b)段所提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於(a)段所提述的任期屆滿之時屆滿。
(由2005年第4號第2條增補)(2) 行政長官只可連任一次。
(2A) 凡行政長官的任命屬第(1A)(b)款所指者,就第(2)款而言,其任期視為一任任期。
(由2006年第10號第3條增補)(3) 行政長官任期於何日開始須藉憲報公告公布。
條: 4 行政長官職位空缺 E.R. 1 of 2012 09/02/2012如有以下情況,行政長官職位即出缺—(a) 行政長官任期屆滿;(b) 行政長官去世;或(c) 中央人民政府依照《基本法》免除行政長官職務。
條: 5 就空缺作出的宣布 E.R. 1 of 2012 09/02/2012(1) 如行政長官職位根據第4(b)或(c)條出缺,署理行政長官須藉憲報公告宣布行政長官職位出缺。
(2) 署理行政長官須—(a) 在知悉行政長官職位出缺後21日內作出第(1)款所指的宣布;及(b) 在該項宣布內指明行政長官職位出缺的日期。
條: 6 選出候選人待任命以填補行政長官職位空缺的選舉 E.R. 1 of 2012 09/02/2012(1) 須按照— (由2006年第10號條例第4條修訂)(a) 《基本法》;(b) 本條例;及(c) 對行政長官的選舉適用的任何其他成文法則,舉行選舉,以選出一名候選人待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以填補—(d) 將會根據第4(a)條出現的行政長官職位空缺;或(e) 根據第4(b)或(c)條出現的行政長官職位空缺。
(2) 如在有待根據第10(1)條定出的投票日前的6個月內,行政長官職位根據第4(b)或(c)條出缺,則儘管有本條例任何其他條文的規定—(a) 第10(1)及11(3)(a)條適用於在因該空缺而舉行的選舉中定出投票日;(b) 第13(d)(i)條適用於在該選舉中參選的資格;及(c) 第10(2)及11(3)(b)條不適用於該選舉。
(由2006年第10號條例第4條增補)條:7 由選舉委員會選舉 E.R. 1 of 2012 09/02/2012行政長官須如《基本法》附件一所訂明由選舉委員會選出。
部: 3 選舉委員會L.N. 187 of 200121/09/2006 條:8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E.R. 1 of 2012 09/02/2012(1) 現為本條例的目的及任何其他條例所訂明的其他目的,組成一個委員會,名為選舉委員會。
(2) 選舉委員會須按照附表組成。
(由2006年第10號第30條修訂)(3)-(4) (由2006年第10號第30條廢除)條:9 選舉委員會的任期 E.R. 1 of 2012 09/02/2012(1) 選舉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由其組成的日期起計。
(由2006年第10號第5條修訂)(2) 選舉委員會須於行政長官任期將告屆滿的年份內的2月1日組成。
(由2006年第10號第5條增補) 部: 4 投票日期及提名L.N. 187 of 200121/09/2001 條:10 投票日 E.R. 1 of 2012 09/02/2012(1) 除第11條另有規定外,如為選出一名候選人待任命以填補將會根據第4(a)條出現的行政長官職位空缺而舉行選舉,則倘若在該空缺將會出現之日開始時屆滿的一段為期95日的期間的首日—(a) 是星期日,該選舉的投票日期為該星期日;或(b) 不是星期日,該選舉的投票日期為緊接該段期間開始前的星期日。
(2) 除第11條另有規定外,如為選出一名候選人待任命以填補根據第4(b)或c)條出現的行政長官職位空缺而舉行選舉,則倘若根據第5(2)(b)條指明的行政長官職位出缺的日期後的第120日—(a) 是星期日,該選舉的投票日期為該星期日;或(b) 不是星期日,該選舉的投票日期為緊接該日後的星期日。
(3) 如因實施第27條而需要在投票日後的日子進行任何一輪投票的話,則本條或第11條並不阻止該輪投票在投票日後的日子進行。
條:11 在某些情況下定出新投票日 E.R. 1 of 2012 09/02/2012(1) 如—(a) 已按照本條或第10條定出投票日;而(b) 在提名期結束時並無候選人根據第17條獲有效提名,則倘若在提名期結束後的第42日—(c) 是星期日,新投票日為該星期日;或(d) 不是星期日,新投票日為緊接該日後的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