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将帅们的爱国典故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8.64 KB
- 文档页数:2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岳飞_550字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号吴鲲,汉族,福建福州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国家福祉第一人。
岳飞忠勇为国,智略斗智,历经艰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爱国志士和军事家之一。
岳飞少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武功。
公元1125年,辽金战争爆发,金国入侵中国,南宋朝廷僵持不下,最终射中了一个贪污骄纵的官员,被牵连罢官。
岳飞受到重用,接任其他将领无法抵御金军的“大捷虚报”的严重影响,处理了罚当兵中的小将,指挥着他们打败金军。
他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军事阵型“神仙阵”,大胜金军,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
篡位的高俅、韩侂胄认为他的功劳已经赶上孙思邈、郝思文,从而挑拨年轻的宋徽宗对他心生疑虑,加上岳飞性格刚烈,对朝政暴露了不少失误,最终牢狱之灾降临,岳飞正值年富力强之际。
在许多幼苗渴望宠爱和夸赞的时候,他们都从青春中汲取了真谛,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飞在狱中带着根灯泡,让辣椒慢慢发青,声言“我岳鹏举岳飞这条汉子,今非昔比。
一代名将,在临死之前,也一定要有你死我活的气概。
在尸骨未寒之时,中举者扶你上位,你却不顾国事,逐渐滋长了金人的猖狂,你这个皇帝的后代,迟早要以燕子再归,难成大业!”终于,岳飞被朝廷召回,再起用。
南宋统帅郭麗后退,他率兵抵御金军骑兵。
岳飞看到敌人势头汹涌,但他毫不畏惧,号召士兵勇往直前,排成“神仙阵”,大败金军。
岳飞在兵败之际,用自己的身体和军旗挡住金军的追杀,最终英勇就义,年仅40岁。
岳飞的忠勇令人敬重,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爱国志士和军事家之一。
在孟天孙的《岳武穆传》中,岳飞被塑造成是一个英勇而慷慨的英雄。
临死前,他写下了那著名的“兵书”,世代传颂。
岳飞身死之后,南宋朝廷为他追赠恩泽,世人悼念,称之为“少年英才,一世佳话”。
赤胆忠心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岳飞的将军,他是宋朝的一位忠臣。
岳飞从小就立志报国,他勇敢果敢,聪明机智,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被誉为“赤胆忠心”的楷模。
岳飞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参加了很多战役,屡立战功。
他的忠诚和勇敢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赏识,被封为“武功将军”,成为宋朝的一位重要将领。
在对抗北方的辽国和金国的战争中,岳飞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多次率领军队出征,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岳飞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敢于冲锋陷阵,深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
然而,岳飞的忠诚和赤胆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真正重视。
宋高宗赵构在位时,对岳飞多次不以为然,甚至怀疑他的忠诚。
高宗认为岳飞的军事成就太过显赫,可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因此对岳飞心存芥蒂。
最终,高宗下令逮捕了岳飞,并将他软禁在临安。
岳飞面对这样的局面,没有丝毫怨言,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态度。
他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青泥何盘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
岳飞的忠诚和赤胆感动了无数人,他成为了民间英雄,人们纷纷为他呐喊助威,希望他能够重返战场,为国家立下更多的功勋。
然而,岳飞最终还是被不公正的对待所困扰,他在狱中被害,年仅39岁。
岳飞的故事让人们深感惋惜和愤慨,他的忠诚和赤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然而,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努力奋斗。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赤胆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不应该被轻视和忽略。
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像岳飞一样,坚守初心,忠诚不渝,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铭记岳飞的故事,传承他的忠诚和赤胆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之洞爱国小故事我叫张之洞,别人都叫我香帅。
咱这人啊,一辈子就想给这国家干点实事儿。
我那时候啊,看着这国家被洋人欺负得不成样子,心里就像堵了块大石头似的,难受得很。
我这眉头啊,整天皱得能夹死苍蝇。
我就想啊,咱得有点改变才行。
有一回,我到一个地方去视察。
那地方穷啊,老百姓穿得破破烂烂的,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眼神里都透着股子没劲儿的劲儿。
我心里这个酸呐,就像吃了没熟的果子似的。
我就和当地的官员说:“你们看看,这老百姓过的啥日子啊?咱得想办法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啊。
”那官员唯唯诺诺地说:“大人啊,咱也想啊,可是难呐。
”我就瞪着他说:“难?难就不做了?咱要是都怕难,这国家可就没救了。
”我就想着办些工厂啥的,造些枪炮啊,洋货咱自己能造了,就不用看洋人的脸色了。
我到处找地儿,找钱,找人才。
有个朋友就跟我说:“香帅啊,你这是何苦呢?这事儿可不好办啊。
”我摆摆手说:“你不懂,这国家要是一直这样,咱们都得没好果子吃。
我就是要争这口气。
”我看到那些学堂啊,教的东西都太旧了。
孩子们学那些老一套的东西,以后咋跟洋人打交道啊?我就想办法开新式学堂。
我把那些有学问的人都找来,跟他们说:“咱得教孩子们新东西,什么洋文啊,科学啊,都得教。
”那些老学究就不太乐意,跟我说:“大人,祖宗之法不可废啊。
”我就笑着跟他们说:“祖宗要是看到现在国家这样,也得让咱们学新东西。
咱这是为了救国,不是要忘了祖宗。
”我去国外考察的时候,看到人家那火车呜呜跑,工厂里机器轰隆隆响,我这心里啊,既羡慕又着急。
我想啊,咱中国啥时候也能这样呢?回来的路上,我就在心里琢磨着,这得一步一步来,先从咱能做的做起。
有时候啊,我也觉得自己累得像条狗似的。
但是一想到这国家,想到那些受苦的老百姓,我就又有劲儿了。
我就盼着我做的这些事儿,能像种子一样,在这国家的土地上发芽,让咱中国也能挺起腰杆子来。
我张之洞,虽然没多大本事,但为了这国家,我就得拼了老命地干。
东方赤子张学良的爱国故事张学良,中国国民党军爱国高级将领。
西安事变的组织者。
字汉卿。
辽宁海城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东方赤子张学良的爱国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东方赤子张学良的爱国故事在台湾,他一度是个禁忌的话题。
在中国大陆,他被高调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
但不管外人如何评价,少帅不加辩驳,他以红颜相伴,遥望白山黑水,松花江上,把救国的梦想和一世的恩怨,全都藏在内心深处。
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然后暗淡,坦然掠过20世纪的整个天空。
封君弃剑出关城,耻自盈眸泪自横。
不发一枪天下叹,任知三界梦中惊。
人生孽障由情始,德业彪功倚爱成。
谏楚挥军驱虎豹,天囚载恨博前程。
张学良(1901-2001) 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张学良的父亲为东北军领袖张作霖。
张作霖为了培养儿子将来承位,光宗耀祖,在张学良很小时,就聘请专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识。
1918年张学良17岁,即被任命为卫队旅营长,以后又送他进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
1920年,19岁的张学良晋升为少将旅长,以后又兼任了航空学校校长,筹划建立了空军和海军,严格选拔和训练各种人才,为东北军的振兴打下了基础。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以第三军军长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
1928年,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以京汉线总指挥身分率军与之对抗,结果连遭失败,张作霖只好下令撤退。
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被日军炸弹炸毁,张作霖受伤身亡。
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顾日本的威胁利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毅然决定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
1930年5月,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爆发,两派都派人联络张学良,张学良权衡再三,出兵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蒋封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把华北大权交给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华北受侵,张学良判断失误(同时也为保存自己的实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达不抵抗的命令。
九一八事变的英雄故事赤胆忠心的勇士九一八事变的英雄故事:赤胆忠心的勇士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至关重要的事件,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侮、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有许多英勇无畏的勇士们,以赤胆忠心和卓越勇气,书写了属于他们的英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位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勇士。
这位英雄的名字叫做杨靖宇。
他出生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
杨靖宇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率领着一支由普通农民和工人组成的抗日队伍,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游击战。
在游击战争中,杨靖宇和他的队伍采取了各种灵活多变的战术,使得敌人手足无措。
他们常常利用山林和河流的地形,进行埋伏和袭击,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同时,在游击战争中,杨靖宇也深入群众,帮助他们脱离日军的残酷统治,为人民争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杨靖宇不仅战功卓著,而且他的品质也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他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同时也关心关爱他的队员和普通民众。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农民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并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战斗力。
尽管杨靖宇和他的队伍在九一八事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们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一次战斗中,杨靖宇受重伤,被迫放弃了继续战斗的机会。
然而,他并没有退缩或者气馁,而是选择了投身北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他在北部抗日根据地中,继续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然而,英雄的故事常常令人唏嘘。
在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刻,杨靖宇受到了叛徒的背叛,被敌人擒获。
面对敌人的迫害和折磨,他始终不屈不挠,坚贞不屈。
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呼声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下,他被释放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然而,时过境迁,杨靖宇的故事并没有被人们遗忘。
他以自己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他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和教育,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
林虎:他的眼中有千军万马!(林虎)这是我见过最狠的眼神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林虎将军这张照片,让小说中“锐利如刀”“寒光四射”的眼神变成了现实,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林虎将军眼中仿佛有千军万马,夺人心魄,不敢对视,这位传奇将军的传奇事迹特别多:从混血孤儿干到空军副司令、喝酒放倒过17名苏联军官、70岁驾机飞眼镜蛇动作等等。
1927年,林虎出生在一个中俄组合的贫苦家庭,父亲((祖籍山东)闯关东认识了母亲,一位落难的俄罗斯姑娘,两人组成家庭生下两子一女,后来父亲冻死在运煤车上,母亲、弟弟相继病死,姐姐被人领走,几岁的林虎变成了孤儿,当地一户林姓家庭收养了林虎,给他取名林根生,1938年,11岁的林虎投奔八路军,被分配到单位当勤务,领导给他重新起了个名,也就是现在家喻户晓(“林虎”,1945年,山东抗战军政大学把林虎送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那个时候迫切需要飞行员,前后四年,林虎废寝忘食,成为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1949年10月1日,当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战机里,就有林虎驾驶的P-51,后来林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军副团长,他带领中国第一代英勇的飞行员们,血战长空,他本人击落和击伤美军先进的F-86、"佩刀"各一架,回国后任空军歼击航空兵第18师副师长,1958年,林虎师长再度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
1985年,林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授空军中将军衔),这过程励志也传奇,一个有外国血统的孤儿能在解放军干到空军副司令,说明咱们的队伍是真正向所有平民子弟开放的。
林虎将军任期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引进su27,当时的情况是,中国没钱苏联也不想卖,引进su27国内争议也很大,但林虎将军特别坚持,最终中央下了决心:非su27不要,得了上头同意,林虎将军亲赴苏联,在谈判桌和酒卓上都放翻了对手,顺利把su27带了回来,现在回头看,su27非常值得,不仅使我们提前获得了双发重型机的战斗力,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前苏联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笔者的笔名是达扬,常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达扬乃以色列的军神,而他最大的特征就是,独眼龙。
其实如果不是那个眼罩,达扬看起来还是蛮温文尔雅,颇有儒将风范的。
但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作为犹太人的达扬在年轻的时候曾去北非跟轴心国集团硬碰硬过,战斗中被一颗弹片直接连左眼带一大块皮肉都削去了,伤势严重到连安装假眼的骨骼都无法修复,于是无奈中只好成天捂着一个眼罩扮海盗,于是有了一个显得狰狞的达扬将军。
达扬的经典形象就是黑眼罩加冷酷坚毅的表情,他上承本·古里安(以色列首任总理,国父,国防军奠基人,不要把他跟犹太人死对头,纳粹名将古德里安的名字搞混)开创的家业,下开沙龙、巴拉克等一代名将的风骚。
是以色列国防军中大神级的人物,尤其是他首倡的“跟我来!”给以色列打上了全军亡命,指挥官带头冲锋的调调(他的左眼就是这么丢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撮尔小邦在中东那片穷山恶水不但没有被一群恶邻蹂躏致死反而越发强大号称袖珍大国的资本。
一二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可没少吃这个独眼龙的瘪。
达扬的剽悍保持到了最后,尤其第三次中东战争开战的时候,当时已经退休的老家伙直接拎一支左轮枪跑到前线,要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跟埃及人死磕。
全体以色列人都不干了,让蜚声海内外的百战名将当大头兵?这还是我们尊重人才的犹太民族的政府么?当时艾希科尔内阁被fuck的那个惨啊......强大的舆论压力让总理低头了,达扬重装上阵当了国防部长,领着徒子徒孙辈的国防军们玩起了闪击战,开战3个小时埃及空军全灭,四天以军打到了西奈半岛,埃及雄狮纳赛尔终于还是功败垂成,被独眼龙涮残了......身为军人当然要四肢健全腿脚利索,不过眼睛少一个似乎并不影响行军打仗,反倒是开枪瞄准的时候独眼龙更省事......于是,历史上鲜有独臂独腿的将帅,可是从来不乏独眼龙名将。
先来古典派......戴帽子的是霍拉肖·纳尔逊勋爵,英国皇家海军的魂魄。
这位貌似缺的更厉害......刚刚笔者还嘟囔鲜有独臂将军,现在这里就冒出一位,我...该打...然后峰兄又跑来教训我一顿:汝难道忘了《太行山上》梁家辉演的那个左手玩刀的独臂团长贺炳炎乎?于是我可以切腹了==貌似扯远了点......回到纳尔逊这来。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抱国救亡的故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抗战的开端。
在这场危机四伏的历史时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杨靖宇将军。
本文将讲述他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英勇事迹,展示他抱国救亡的豪情壮举。
杨靖宇,辽宁沈阳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立志要为国家作出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杨靖宇当时已经被派驻在辽宁抗击日军。
面对入侵者,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他组织抵抗,与日军进行了数次激烈的战斗。
他带领部队奋勇杀敌,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与日军抗战的过程中,杨靖宇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天才的军事才能。
他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指挥风格,多次瓦解了日军的进攻,保护了边境的安全。
他还善于运用地形条件,利用游击战术进行袭扰,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向中国蔓延。
杨靖宇看到了日本侵略者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深感国家的危机。
因此,他积极筹备军队,准备抗击日军。
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使他们保持了战斗的信心和勇气。
1932年,杨靖宇以少胜多,打败了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这次胜利让日军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可小觑,也让国人对抗战有了更大的信心。
杨靖宇因此威名远扬,成为了中国抗战的英雄人物。
然而,英雄的道路并不平坦。
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游击战争总纲》,发动全民抗战。
杨靖宇积极响应号召,与其他抗日部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击战。
他放下了个人恩怨,没有计较因党派关系产生的种种矛盾,与其他抗日部队紧密配合,共同对抗日军。
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率领游击队进行了多次大胆的袭击行动。
他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经常能够迅速出击并迅速撤离。
在日军面前,他不断地打出闪电战的概念,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在全国范围内都广为传颂。
他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发向前。
关于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篇1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
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
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
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
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
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
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
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
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
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
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
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
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篇2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尽忠报国的故事
【简介】
尽忠报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代表着一个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位尽忠报国的英雄。
【一】薛家岗保卫战
1938年,中国烈士薛家岗大队历经五天五夜激战,终于抵挡住了日本
侵略者的进攻。
这次战斗中,中国士兵在激烈的炮火下显露出了坚毅
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朱德的英勇事迹
1932年,朱德在井冈山领导游击战争,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而奋斗了
七年。
他遭受艰苦卓绝的考验,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革命
精神。
【三】黄继光壮烈牺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黄继光身陷敌军中,凭借孤身一人
的勇气和信仰,一直压制着敌人的攻势。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精
神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四】邹碧华在日军铁蹄下的坚韧
邹碧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女英雄。
抗日时期,她自觉地承担起自
卫任务,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不屈不挠格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最
终壮烈牺牲,为祖国的自由和安宁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李存葆的崇高品格
李存葆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革命者的代表,他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力量抗击日寇,推进民族解放事业。
他秉持着崇高的品格和
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翻身奋斗了一生。
以上几位英雄的尽忠报国精神,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
的复兴之路的路程。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传承这种永不放弃
的信仰和坚守不懈的精神,不断努力奋斗,为祖国强大和人民的幸福
作出自己的贡献。
独眼将帅们的爱国典故故事
刘伯承元帅:挖眼手术不用麻药
1916年3月中旬,年轻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
经过两天激战,17日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
攻克丰都后,刘伯承带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
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
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舞着指挥刀,向着敌人冲锋。
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
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
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
德国大夫为了缩短他的痛楚时间,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细致地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
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
刘伯承摘眼不打麻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
周纯全上将:带眼伤上战场致失明
辽沈战役前,周纯全担任四野后勤部第二副部长。
他在长征途中被弹片打伤的右眼刚做完手术,炎症还没有消退。
但为了保证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他带病到冀察热辽地区检查布置后勤供应工作。
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右眼最终失明,被战友们戏称为“周瞎子”。
李文清少将:从腿到眼7处伤痕
1932年2月,在鸡公洲十里铺战斗中,时任红3军19团3连连长的李文清左上背中弹在洪湖柳关四医院疗伤,伤未痊愈便归队参加反围剿战斗。
在红3军19团与湖北军阀夏斗寅部在瓦庙集7天7夜的浴血激战中,李文清右眼被炮弹皮擦伤,简单包扎后,用左眼继续瞄准射击,指挥战斗。
战役刚结束,又投入到与川军刘湘部的反围剿战斗中。
李文清的眼伤因为战事频繁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右眼已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
最要命的是眼伤引发的头疼,经常伴随着征战南北的李文清,令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至1945年8月,李文清任晋绥边区二军分区司令员时,右眼已完全失明,头疼加剧,还是在贺老总的关心下,他才住进医院治疗眼伤并做了眼球摘除手术。
戎马一生的李文清从腿到眼全身上下7处伤痕,解放后被鉴定为二等甲级残废。
周九银少将:右眼负伤仍坚守火线
周九银参加红军后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等职。
他作战勇敢,先后两次负伤。
在瓦庙集战斗中,红3军与敌人鏖战7昼夜,包围了敌军两个旅,周九银奉命率一个加强排阻击敌人的援兵,他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右眼负伤,仍不离开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
周九银右眼负伤致残后,先后任红7
师经理处粮秣员、团军需长、供给部主任等职。
在长征途中,周九银带领后勤人员多方筹措粮食、布匹,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作出了贡献。
石志本少将:子弹穿过左眼
1933年10月,石志本任红9军25师75团1营营长。
在川北反敌六路围攻的一次作战中,敌人一颗子弹从他左眼穿出,使他当即昏倒。
75团团长韩东山见他不行了,为他准备了一口棺木,并商量选谁继任营长。
他正巧苏醒过来,直叫:“我没死!我还能打仗,不能停我的职!”他的左眼球被摘除后,升任红9军25师75团副团长。
贺庆积少将:攻战五昼夜失去左眼
1940年,津南自卫军调防陕甘宁,称719团,贺庆积任团长。
1942年,贺庆积到留守兵团高级研讨班和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组建南下支队第二梯队,贺庆积任第二梯队参谋长兼259旅参谋长,奉命南下。
解放战争,贺庆积到了东北,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
后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任东满军区23旅旅长。
1946年4月,我军攻打长春,由周保中、林枫、陈光指挥。
攻城部队分为三路。
西路由杨国夫指挥6个团,北路由曹里怀指挥2个团,贺庆积指挥南路3个团,攻击南岭、南关大桥、火车站、市府大楼等。
攻城战斗进行了5昼夜,打得十分艰苦,贺庆积靠前指挥,打下了长春,但他也受了伤,失去左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