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23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计划施工单位:编制日期:xxx工程水工Ⅱ标段试验检测计划书一、编制目的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特制定本试验检测工作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本合同段具体施工内容设置试验项目、进行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设备仪器的配置、检测人员的投入等,结合业主、监理、质检站的要求进行试验室的筹建、试验检测工作。
并将本计划作为本合同段试验检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等(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3)《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87)(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199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7)《建筑用砂》(GB/T14684-2001)(8)《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0)《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11)《普通混凝土力学试验方法》(GB/T50081-2002)(1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1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14)《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1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1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17)《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2649-1989)(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20)《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2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22)《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1997)(2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J50119-2003)(24)《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2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26)《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27)《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28)《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29)《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30)《港口工程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规程》(JTJ/T273-97)(3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TJ275-2000)三、水工Ⅱ标段工程量概况XX二期工程水工Ⅱ标段工程混凝土总量为24242m3其中现浇工作船C40混凝土2745.22m3,21#廊道现浇C40高性能混凝土3525.5m3,北廊道现浇C40混凝土2582.5m3,装船码头现浇C40高性能混凝土15377m3钢筋工程总量为3829621.24kg,其中Φ40钢筋182720.74kg,Φ32钢筋287054.52kg,Φ28钢筋310897kg,Φ25钢筋607387.4kg,Φ20钢筋485311kg,Φ16钢筋19981kg,Φ14钢筋5038.5kg,Φ12钢筋32900.9kg,圆钢φ25钢筋8731.12kg,φ20钢筋7724.9kg,φ16钢筋1808.82kg,φ12钢筋50145kg,φ10钢筋10573.3kg,φ8钢筋524.28kg。
普通混凝土冻融试验一、目的检测混凝土冻融参数。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损失率,混凝土质量损失率。
执行标准:GBJ 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混凝土。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取样大小及方法混凝土:砂浆抗冻试件采用150mm×150mm×150mm、100mm×100mm×100mm 、200mm×200mm×200mm的立方体试件,制备两组(每组三块),分别作为抗冻与抗冻试件龄期的对比抗压强度检验试件。
六、仪器设备1. 材料试验机—试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其下加压板为球铰支座,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型号YES-2000,设备编号JC051。
2. 低温箱:能降到-250C,型号LD-40,设备编号JC231。
3. 其它:水槽、台称(型号TGT-6,设备编号JC401)。
七、环境条件常温下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1.如无特殊要求,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进行冻融试验。
试验前4天应把冻融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随后放在15~20℃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冻融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试验。
对比试件则应保留在标准养护室内,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与抗冻试件同时试压。
—1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按编号置入框篮后即可放入冷冻箱(室)开始冻融试验。
在箱(室)内,框篮应架空,试件与框篮接触处应垫以垫条,并保证至少留有20毫米的空隙,框篮中各试件之间至少保持50毫米的空隙。
3.抗冻试验冻结时温度应保持在-15~20℃。
试件在箱内温度到达-20℃时放入,装完试件如温度有较大升高,则以温度重新降至-15℃时起算冻结时间。
每次从装完试件到重新降至-15℃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耐腐蚀标准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耐腐蚀性能测试标准,以及耐腐蚀要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耐腐蚀性能测试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耐腐蚀要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耐腐蚀标准 1304和409不锈钢有耐腐蚀性标准耐腐蚀标准 1,不同不锈钢耐蚀度不同。
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
为耐腐蚀标准 1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8%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
铁素体不锈钢(409):含铬12%~30%。
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耐腐蚀标准 1他种类不锈钢。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
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
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扩展资料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
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
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
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
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和耐蚀性能,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
试验员-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总分126,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泵送剂在进行试验时,应至少提前24h将各种混凝土材料移入环境温度为20℃±3℃的试验室。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2.防冻剂是指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外加剂。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3.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均能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4.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减水率指标要求大于12%。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5.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还可以增大流动性并节约水泥。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6.外加剂只能改善混凝土的一种性能。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7.同一种外加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其掺量也不同。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8.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减水作用。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9.混凝土掺入引气剂,使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因而使其抗冻性降低。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10.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无影响。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11.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保持工作性和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节约水泥的用量。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12.缓凝减水剂是指兼有缓凝及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13.建筑结构用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必试检验项目包括钢筋锈蚀、28d抗压强度比、减水率。
水泥国家标准规范篇一:水泥国家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1999 代替 GB175-1992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eqv ISO 680:1990)GB/T 203-19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neq TOCT 3476:1974)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 1345 –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 μm 筛筛析法)GB/T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neq ISO/DIS 9597)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neq ISO 863:1990)GB/T 5483-1996 石膏和硬石膏(neq ISO1587:1975)GB/T 8074-19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neq ASTM C204:1981)GB 9774-1996 水泥包装袋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 ISO 679:1989)JC/T 667-1997 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3 定义和代号3.1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1.0.1 条为促进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生产和应用的发展,保证轻集料混凝土的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1.0.2 条本规程合用于无机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查,有关指标可供轻集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时采用。
本规程不合用于无砂或少砂的大孔轻集料混凝土。
热工、水工、桥涵和船舶等用途的轻集料混凝土可参照本规程执行,但还应遵守相应的专门技术标准或规程的有关规定。
第1.0.3 条用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现密度不大于1950 ㎏/m3者,称为轻集料混凝土。
第1.0.4 条轻集料混凝土的常规性能指标的测定,应按普通混凝土的如下标准执行:一、《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实验方法》(GBJ80 -85 );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GBJ81 -85 );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GBJ82 -85 );与轻集料特性有关的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按本规程第六章执行。
第二章原材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 条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泥用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一、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85 );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85 )。
如采用其他制品的水泥,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第2.1.2 条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轻集料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一、《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2838 -81 );二、《粘土陶粒和陶砂》(GB2839 -81 );三、《页岩陶粒和陶砂》(GB2840 -81 );四、《天然轻骨料》(GB2841 -81 );五、《膨胀珍珠岩》(JC209 -77 );其他品种轻集料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2.1.3 条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普通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实验方法》(JGJ52 -79 )的规定。
第2.1.4 条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的粉煤灰应符合《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 -86 )的规定。
客运专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人行道挡板、盖板暂行技术条件二〇〇六年十月前言客运专线桥梁采用整体式人行道挡板时,由于振动荷载、风力及列车风载较大,使得挡板尺寸大,自重较重;人行道盖板作为客运专线桥梁检查车的移动通道要承担相应的荷载,需增加其截面高度,自重也将加大。
客运专线桥面设施多,各种设施的组合使铺设在桥面之上的二期恒载较重。
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可大大减轻桥面二期恒载,提高桥面设施的耐久性,减轻安装难度。
同时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且在设计时留有了足够的富余量,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构件不开裂,整体性较好,能够很好地满足构件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根据铁道部研究开发计划项目“RPC新型材料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前期研究(2003G039)”和“高速铁路桥面设施设计研究及高性能构件的研制(2004G015)”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有关研究和规定,于2005年开始编制,经过征求意见和审查,形成本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本技术条件参编单位: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阎贵平、季文玉、安明喆、钟铁毅、都清、周之琪李承根、辛兵、徐升桥、邓运清、王召祜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 (2)4、技术要求 (2)5、检验规则 (8)6、验收标准 (8)7、质保期 (9)附录(规范性附录):设计原则 (10)编制说明: (12)1、适用范围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材料的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人行道挡板、盖板的技术要求、主要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制造技术验收书、验收标准、质保期等内容。
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采用RPC材料的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人行道挡板、盖板的设计、制作、检验。
装饰装修工程需要检测的项目水电类:电线、PVC线管、PVC排水管、PP-R管、铝塑管、配电箱、断路器、开关、插座、灯具。
泥水类:425水泥、沙浆、砖、抛光砖、瓷片、大理石、花岗石。
木工类:夹板、硅钙板、胶水、木工油漆(聚胺脂、硝基)、龙骨(木、锌铁)。
粉刷:骨浆(双飞粉、复粉、石膏粉、108胶)、ICI.洁具:座厕、蹲厕、洗手盆、水喉、地漏。
电器:油烟机、热水器、煤气灶、排风扇。
建筑部分一、水泥部分1.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 4131-2019)2.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 452-2019)3.水泥取样方法(GB 12573-90)4.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2019)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9) 6.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 uM筛筛析法)(GB 1345-91)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 8074-87)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ZBQ 11004-86)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2019)10.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2019)11. 复合硅酸盐水泥(GB 12958-2019)12. 铝酸盐水泥(GB 201-2000)13. 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92)14. 白色硅酸盐水泥(GB 2019-91)二、砂、石、水、外加剂与掺和料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或GB/T14684-2019) 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或GB/T14685-2019)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89)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91)5.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19)6.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 8075-87)7.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2019)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9.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86)1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119-88)11. 混凝土泵送剂(JC 473-2019)12. 混凝土膨胀剂(JC 476-2019)三、混凝土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 55-20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9) 3.混凝土及预制混凝上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 40:92) 4.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7.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 18-53)8.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85)9.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9)10. 预拌混凝土(GB 14902-94)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9) 1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88) 1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88)14.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BJ 13-42-2019)三、砂浆部分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 70-90)2.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3.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19)四、砌墙砖部分1.烧结普通砖(GB 5101-2019)2.蒸压灰砂砖(GB 11945-2019)3.烧结多孔砖(GB 13544-2000)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 13545-2019)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 8239-2019)6.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19)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2019)8. 陶瓷锦砖(JC456-92)9.彩色釉面陶瓷墙地砖(GB11947-89)10.玻璃马赛克(GB/T7697-1996)四、钢筋及焊接件部分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9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019)3.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91)4.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0)5.低碳热轧园盘条(GB/T 701-2019)6.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 4463-84)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1995)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19)9.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9)10.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 109-96)11. 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T 3057-2019)1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9)13.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 108-96)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 15.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9)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9)17.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2019)18.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5237.1~5237.5-2000)19. 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9)五、土工部分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六、其他1.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0)2.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0)3.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2000)4.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12592-91)5.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593-91)6. 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JC/T690-2019)7.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不透水性(GB328.3-89)8.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耐热度(GB328.5-89)9.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拉力(GB328.6-89)10.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柔度(GB328.7-89)11. 铝箔面油毡拉力(JC504-92)12. 数值修约规则(GB 8170-87)13. 习用非国际标准制单位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的换算关系一、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及制作(一)现场搅拌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9)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普通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实施细则慢冻法一、依据标准: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用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试验。
用以检验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
三、仪器设备:1)、冷冻箱:能使温度保持在-15~-20℃最低温度-40℃D4型低温试验箱2)、融解水槽:能使水温保持在15~20℃精确度0.1℃GS-III型恒温水槽3)、框篮:其尺寸与所装的试件相适应4)、案秤:称量10Kg,精确度5g5)、压力试验机:0~2000KN 精确度5KN四、试件的制作及养护:(1)试验室拌制混凝土制作试件时,其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的精度为:水泥,水,和外加剂均为±0.5%;骨料为±1%。
(2)成型前检查试模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不平度应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垂直度不应超过±0.5℃。
);其内表面涂一薄层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抗冻性能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试件的尺寸应根据混凝土中的骨料的最大粒径选定,如下表:试件的尺寸mm 骨料的最大粒径mm100×100×100 150×150×150 200×200×200 30 40 60每次试验所需的试件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每组试件为3块。
设计抗冻标号D25 D50 D100 D150 D200 D250 D300检查强度时的冻融循环次数25 5050及100100及150150及200200及250250及300鉴定28天强度所需试件的组数1 1 1 1 1 1 1冻融试件组数 1 1 2 2 2 2 2 对比试件组数 1 1 2 2 2 2 2 总试件组数 3 3 5 5 5 5 5 (3)在拌制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成型,装模前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用振动台振实,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并用抹刀沿试模壁插捣,使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2005年5月14日 点击数:50581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1985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07-19873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T146-19904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19995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1996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177-19857 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 GB178-19978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99-1990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200310 铝酸盐水泥 GB/T201-200011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203-199412 铝酸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205-200013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208-199414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T748-199615 硅酸盐水泥在硫酸盐环境中的潜在膨胀性能试验方法 GB/T749-200116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750-199217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18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µm筛筛析法) GB1345-19911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01 eqv ISO 9597:19892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199121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19802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199423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 GB/T2420-198124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2847-199625 低热微膨胀水泥 GB2938-199726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 GB/T4131-199727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GB/T5484-200028 应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矿渣 GB/T6645-198629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198730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5-198731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19973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8077-200033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0125-1997(eqv ISO 9227:1990)34 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11969-199735 加气混凝土体积密度、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 GB/T11970-199736 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71-199737 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GB/T11972-199738 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GB/T11973-199739 加气混凝土碳化试验方法 GB/T11974-199740 加气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GB/T11975-199741 PAM固体含量测定方法 GB12005.2-198942 PAM分子量测定方法 GB12005.10-199243 水泥取样方法 GB12573-199044 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 GB/T12957-199145 复合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46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12959-199147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GB/T12960-199648 建筑用砂 GB/T14684-200149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50 预拌混凝土 GB/T14902-19945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 GB/T15231-19945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 GB/T16752-199753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一部分 GB17431.1-199854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二部分 GB17431.2-19985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等同ISO 697:1989 GB/T17671-19995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057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18588-200158 钻芯检测离心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19496-200459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0-20026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1-20026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6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199263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建设部标准) BJG19-196564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JGJ15-198365 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17-19846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67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 28-198668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51-2002、J215-20026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2-199270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19927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J64-200072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56-19847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 63-198974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JGJ 70-19907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J65-200076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36-2001、J131-200177 铝酸盐自应力水泥物理检验方法 JC/T215-1978(1996)78 自应力硅酸盐水泥 JC/T218-199579 硅酸盐自应力水泥(制管用)物理检验方法 JC/T219-1979(1996)80 明矾石膨胀水泥 JC/T311-200481 膨胀水泥膨胀率试验方法 JC/T313-1982(1996)82 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 JC/T314-1982(1996)83 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粉煤灰(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 JC409-200184 快硬高强铝酸盐水泥 JC/T416-1991(1996)85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420-199186 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 JC/T421-200487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JC/T452-200288 自应力水泥物理检验方法 JC/T453-200489 混凝土泵送剂 JC473-200190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4-199991 混凝土防冻剂 JC475-200492 混凝土膨胀剂 JC476-200193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477-92(1996)94 评定水泥强度匀质性试验方法 JC578-199595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JC600-200296 水泥胶砂含气量测定方法 JC/T601-199597 水泥早期凝固检验方法 JC/T602-199598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 JC/T603-200499 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 JC/T659-2003 100 水泥助磨剂 JC/T667-2004 101 水化水泥胶砂中硫酸钙含量的测定方法 JC/T668-1997 102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JC/T738-2004103 磷渣硅酸盐水泥 JC/T740-1988(1996)104 无收缩快硬硅酸盐水泥 JC/T741-1988(1996)105 硅酸盐水泥熟料 JC/T853-1999 106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 JC901-2002 107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JC907-2002 108 铝酸盐水泥中全硫的测定艾什卡法 JC/T913-2003 109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快硬铁铝酸盐水泥 JC933-2003 110 钢纤维混凝土 JC/T3064-1999 111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国家经贸委标准) DL/T498-1992112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055-1996 113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DL/T5100-1999 11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11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八)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DL/T5113.8-2000 116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17-2000 117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DL/T5126-2001 118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119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50-2001 120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DL/T5151-2001 121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 DL/T5152-2001 122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48-1994 123 酸度的测定 SL82-1994 12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 SD108-1983 125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包括32项标准) JTJ053-1994 126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包括22项标准) JTJ054-1994 127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1994 128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 12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1995 130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270-1998 131 港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规程 JTJ/T272-1999 132 港口工程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规程 JTJ/T273-1997 13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标准) JTG F30-2003 13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135 拔出法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冶金工业部标准) YBJ229-1991 136 混凝土砂石料检测方法(铁道部标准) TB/T2922-1998 137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 TB/T2922.5-2002 mod ASTM C 1260-94 138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TB/T3054-2002 139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TB10104-2003 J263-2003 140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 J341-2004 14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J283-2004 142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426-2004 J342-2004 14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02:88 14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88 145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CECS 13:89 146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2000 147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 CECS 40:92 148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 CECS 48:93 149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 53:93 150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 CECS 55:93 151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69:94 152 树脂砂浆的凝结时间等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STM C 308-1995 153 环氧砂浆吸水率试验方法 ASTM D 570-1998 154 砂浆线胀系数试验方法 ASTM D 696-1998 155 骨料的潜在碱活性测试方法标准(砂浆棒法) ASTM C 1260-94 156 骨料的潜在膨胀测定方法(加拿大标准) CSAA 23.2 —14。
防油渗面层1.适用范围(1)防油渗面层系指具有能阻止油类介质侵蚀和迅速渗透,并具有一定耐磨性能的高密实性材料和构造措施所构筑成的特种建筑地面。
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中机械加工厂房的建筑地面工程,尤其适用于机床上楼后的楼层地面工程。
亦用于油罐、油池、油槽等构筑物,还可用作防水要求很高的水泥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工程上。
(2)防油渗面层是在水泥类基层上采用防油渗混凝土或防油渗涂料铺设(或涂刷)而成。
在铺设防油渗面层前,如生产使用上需要,还应设置防油渗隔离层,其构造做法见图18-57。
图18-57 防油渗面层构造示意图1-防油渗混凝土;2-防油渗隔离层;3-水泥砂浆找平层;4-混凝土楼板或结构整浇层;5-防油渗涂料(3)建筑地面经常受机油介质直接作用的地段,应采用防油渗混凝土;机油介质少量作用的地段,可在水泥类整体面层上涂刷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防油渗涂料做成防油渗涂料面层。
(4)防油渗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或防油渗剂,以提高抗油渗性能。
(5)防油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其厚度宜为60~70mm。
面层内配置φ4@150~200mm,双向钢筋网,并置于上部,保护层厚度为20mm,应在分区段处断开。
(6)防油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的规定进行检测,用10号机油为介质,以试块不出现渗油现象的最大不透油压力为1.5MPa。
(7)防油渗涂料应具有耐油、耐磨、耐火和粘结性能好,其粘结强度不应小于3MPa,耐油性在浸入10号机油内3个月无变化。
一般可选用聚氨酯类、聚酯树脂类、环氧树脂类地面涂料。
2.组成材料(1)防油渗混凝土1)水泥:水泥应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品种。
宜采用安定性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对受潮、结块的水泥亦不得使用。
水泥质量应符合GB 175-1999和GB 1344-1999的规定。
1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
12.1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12.1.1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
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根据不同要求应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室用机械或人工单独拌制。
用以检验现浇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构件质量的试件分组及取样原则,应按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12.1.2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制作试件时,其材料用量应以重量计,称量的精度为:水泥、水和外加剂均为±0.5%;骨料为±1%。
12.1.3所有试件应在取样后立即制作,确定混凝土设计特征值、强度等级或进行材料性能研究时,试件的成型方法应根据混凝土的稠度而定。
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检验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构件质量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应与实际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
12.1.4制作试件用的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J3019)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制作试件前应将试模清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一层矿物油脂或其它脱膜剂。
12.1.5采用振动台成型时,应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
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震动台上自由跳动。
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试验室用震动台的振动频率应为50±3Hz,空载时振幅约为0.5mm。
12.1.6人工插捣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插捣用的钢制捣用棒长为600mm,直径为16mm,端部应磨圆。
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表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穿入下层深度为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每层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每100cm截面积不应少于12次。
插完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12.1.7按各试验方法的具体规定,长期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的试件有标准养护、构件同条件养护及自然养护等几种形式。
12.1.8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折模。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
当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
水的pH值不应小于7。
12.1.9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
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表12-1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件制作数量及要求
12.2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12.2.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12.2.2试件要求:抗渗性能试验应用顶面直径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 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视抗渗设备要求而定);抗渗试件以六个为一组;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试件一般养护至28d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它龄期进行。
12.2.3试验设备符合下列规定
12.2.3.1混凝土渗透仪—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的装置;12.3.3.2加压装置—螺旋或其它形式,其压力以能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为宜。
12.2.4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2.2.4.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1d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装上专用密封套或封腊。
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12.2.4.2试验从水压为0.1MPa开始。
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12.2.4.3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压力水渗透现象或试验水压已达到试验要求而仍不足三个试件端面渗透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12.2.4.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12.2.5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六个试件中四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P=10H-1
式中 P—抗渗等级;
H—六个试件中三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12.3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慢冻法
12.3.1适用范围:测定以一定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为指标的抗冻等级。
12.3.2慢冻法所用试验设备:
1)冷冻箱(室):装有试件后能使箱(室)内温度保持在-15~-20℃的范围以内。
2)融解水槽:装有试件后能使水温保持在15~20℃的范围以内。
3)框篮:用钢筋焊成,其尺寸应与所装的试件相适应。
4)案秤:称量10kg,感量5g。
5)压力试验机:精度不低于±1%,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
12.3.3 试件制备
1)混凝土抗冻等级试件尺寸应根据混凝土的最大粒径,按表12-1选定。
2)每次试验组数如表12-2,每组为三块。
表12-2慢冻法试验所需试件组数
12.3.4 试验步骤
1)如无特殊要求,试件应在28d 龄期时进行冻融试验。
试验前4d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做好外观检查,随后放在15~20℃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mm,试件浸泡4d后进行冻融试验。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按编号置入框篮后即可放入冷冻箱(室)开始冻融试验。
在箱(室)中,框篮应架空,试件与框篮接触处应垫以垫条,保证试件周围至少留有20mm空隙,以利于冷空气流通。
3)抗冻试验冻结时温度应保持在-15℃到-20℃。
试件在箱内温度到达-20℃时放入,装完试件如温度有较大升高,则应以温度重新降至-15℃时起算冻结时间。
每次以装完试件到重新降至-15℃所需的时间应不超过2h。
冷冻箱(室)内温度以其中心处温度为准。
4)每次循环中试件的冻结时间应按其尺寸而定,对100×100×100(mm)及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