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多用于否定的双音节词语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否定对应的汉语词语一、什么是“否定”哎呀,咱先来说说这个“否定”是啥意思呢。
在汉语里呢,“否定”就是不承认、不同意某个事物或者观点的意思。
比如说,有人说“这个苹果是红色的”,你要是觉得不对,说“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这就是一种否定啦。
那和“否定”对应的汉语词语都有啥呢?这可就多啦。
二、否定对应的词语之“肯定”1. 读音:kěn dìng。
2. 出处:这个词在很多文献里都有出现呢,是个常用词。
3. 解释:表示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与否定恰恰相反。
就像你肯定自己能做好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4. 造句:老师肯定了小明的努力,这让小明特别开心。
5. 近义词:确定、认可等。
反义词:否定啦。
三、否定对应的词语之“赞成”1. 读音:zàn chéng。
2. 出处:日常交流和书面语里都很常见。
3. 解释:意思是对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
比如说,对于班长提出的班级活动方案,大家都赞成。
4. 造句:大多数人赞成这个新的政策。
5. 近义词:赞同、拥护等。
反义词:反对,这也是和否定有点关联的呢。
四、否定对应的词语之“认可”1. 读音:rèn kě。
2. 出处: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和书面表达中。
3. 解释:指承认、许可。
例如,领导认可了员工的创新想法。
4. 造句:评委们认可了这位选手的实力。
5. 近义词:承认、认同等。
反义词:否认,和否定也是很相近的概念哦。
五、否定对应的词语之“同意”1. 读音:tóng yì。
2. 出处: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到。
3. 解释: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见。
比如小组讨论时,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
4. 造句:父母同意了他的旅行计划。
5. 近义词:允诺、准许等。
反义词:不同意,这就和否定有相似的语义啦。
反正就是说呢,汉语里有好多和“否定”对应的词语,它们在我们日常的交流、表达观点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高考语文考试易错多音字识记(总结)71.恶[恶è]不好,不好的事:恶习、无恶不作。
[恶ě]恶心。
[恶wù]讨厌,不喜欢:好(hào)恶、厌恶、深恶痛绝、恶寒。
72.否[否fǒu]①不:否定、否决、可否、是否、去否。
②不如此,不然:否则。
[否pǐ]①坏、恶:否极泰来;②贬斥:陟(zhì)罚臧否。
73.咖[咖gā]咖喱。
[咖kā]咖啡。
74.父[父fù]①父亲:父兄、家父、老父。
②对男性长辈的称呼:伯父、江东父老。
[父fu]师父。
[父fǔ]①老年人:田父、渔父。
②古代加在男子名称下面的美称,也写作“甫”。
75.脯[脯fǔ]①肉干:鹿脯、兔脯。
②蜜饯果干:果脯、桃脯、杏脯。
[脯pú]指胸脯:挺起胸脯。
76.革[革gé]①加了工的兽皮:皮革、制革、西装革履。
②改变:革命、革新、洗心革面。
③开除,撤销(职务):革除、革职。
④姓。
[革jí]急:病革(病危)。
77.勾[勾gōu]勾勒、勾销、勾引、勾搭、勾结、勾股定理。
[勾gòu]①同“够”:勾格、勾得着。
②[勾当]事情(多指坏事):干什么勾当。
78.估[估gū]揣测,大致地推算:估算、估产、估计、估价、估量、估摸、评估。
[估gù]估衣。
79.谷[谷gǔ]山谷、幽谷、五谷杂粮、秕(bǐ)谷。
[谷yù]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吐谷浑。
80.呱[呱guā]①象声词:呱哒、青蛙呱呱叫。
②形容好:呱呱叫、顶呱呱。
[呱guǎ]聊天:拉呱儿。
[呱gū]象声词,指婴儿啼哭声:呱呱而泣、呱呱落地。
81.哈[哈hā]①张口呼气:哈气。
②象声词,多叠用:哈哈大笑。
③弯:哈腰。
④哈萨克族。
[哈hǎ]①姓。
②斥责:哈他一顿。
③狮子狗或巴儿狗,喻指驯顺的奴才:哈巴狗。
④藏族及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哈达。
82.汗[汗hàn]汗液、汗颜、汗马、汗青。
[汗hán]古代鲜卑、突厥、蒙古等族统治者的称号:可汗。
1)双重否定最常见的形式有:no(not)...but...没有……不……no(not)...without...没有……不,除……不no(not)...unless没有……就不……not...until直到……才……例如:There is no one but knows it.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此事。
2)can not与副词too,enough, sufficiently, over, too much等词连用时,意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越…越”。
例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你越仔细越好。
We cannot praise him too much.我们无论怎样赞扬他也不过分。
近义词辨析break, crack, crush, shatter,break, smash这组词均含有“打破”或“挤碎”的意思。
break是这组词中最常用的,指使某件东西破碎。
If you break that vase, you’ll have to pay for it.如果打破了那只花瓶,你就得赔偿。
crack 指打裂某物,但不一定打碎,因而通常不会成为碎片。
You may crack these nuts with a hammer.你可以用锤子把这些坚果敲开。
crush 强调挤压或踩的动作,毁坏程度取决于被压物的组织结构,或变形,或成小块,或可恢复原状。
To make wine, you first crush the grapes.若要造酒,需先将葡萄压碎。
shatter 打破某物,力大到使碎片飞出很远,常指整件东西完全被毁。
The explosion shattered most of the windows in the building.爆炸震碎了那座大楼的大部分窗玻璃。
smash 突出暴力,击打时动作较猛,被击打的东西往往完全报废。
He smashed the window with a brick.他用砖块击碎窗玻璃。
汉语否定词
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语法成分,否定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汉语中,否定词包括了“不”、“没”、“无”、“未”、“非”等多种表达方式,下面将着重分析其中的几种。
首先,我要提到的就是“不”。
在汉语中,“不”是最常见的否定词之一,它可以引导肯定句的被否定,也可以独立构成否定句。
例如,“我去学校了”可以通过添加“不”变为“我不去学校了”,意思就变成了“我不去了”。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否定一个动作,一般是将否定词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的。
其次要提到的是“没”。
与“不”相同,“没”虽然也是用来否定的,但是它只能用于过去式和完成式的否定。
例如,“我昨天没有去学校”、“我没去过中国”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没”后面跟的动词一定要加上“了”,否则就会变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
另外,在汉语中,还有“无”、“未”、“非”等否定词。
相比于前面提到的两种,这些否定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也需要我们在使用时遵循一定规则。
例如,“无”通常用于否定存在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东西,“未”则用于否定某个时间之前已经发生的事情,“非”则用于否定某个概念或事物不符合逻辑或规律。
总之,作为学习汉语的学生或者使用中文的人,掌握否定词的使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些词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歧义。
双重否定的成语
【实用版】
目录
1.成语的概述
2.双重否定的含义与作用
3.双重否定成语的示例
4.双重否定成语的使用场景
5.双重否定成语的语法特点
正文
一、成语的概述
成语,又称为“固定词组”或“习用词组”,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紧凑,含义深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它们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二、双重否定的含义与作用
双重否定,是指在一个表达中使用两个否定词,如“不……不……”,其作用是加强语气,表示肯定的意思。
在成语中,双重否定的运用使得某些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和强烈,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双重否定成语的示例
1.不折不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形容没有折扣或保留。
2.不知不觉:表示没有意识到,没有察觉到。
3.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意思。
4.不懈不怠:表示坚持不懈,毫不松懈。
四、双重否定成语的使用场景
双重否定成语在日常语言和书面表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适当的场景下,使用双重否定成语可以使表达更加有力和生动。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坚定信念时,可以使用“不懈不怠”;在强调某件事的重要性时,可以使用“不可或缺”。
五、双重否定成语的语法特点
双重否定成语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们通常由两个否定词构成,如“不……不……”;二是在语义上,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与单重否定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双重否定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成语类型,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效果。
常用易错的双音节词语既然潮汛荟萃跻身蹉跎懊丧琐屑圆满阴晦惶恐序幕广袤钦佩介意屠戮蔓延影像大抵偶像孱弱贻害懊恼局促旁骛疲惫预兆烘托萦绕悠闲胳膊拆散踌躇决定抱怨蜡笔漆黑菜畦消逝视察晴朗遗憾效尤倾泻蓦地应酬腋窝和睦盘踞彷徨烦闷蕴藏教唆托词签署褴褛殴打冤孽污蔑雪橇核对古朴矫正赋予帐篷田埂篝火诘责通缉苦恼端倪隐衷渲染舞弊拮据狐疑雾霭恐怖肆虐驳杂淳朴蜂拥笼罩摇篮玷污矫健迁徙驿站编辑慰籍赞颂名誉糟蹋端详汹涌繁殖珍宝诚恳炼狱悠久鸟瞰惬意游弋耐烦启蒙佃农教诲订正忙碌虚妄梳理分歧揣摩赋闲嘱托告诫手杖坠毁惊讶犁耙公函署名倔强飘逸裨益鱼塘陪同棉袍谐音窗棂静谧造诣恣情检讨絮叨渔火提防休憩枢纽潦草娴静馈赠荤菜丘墟睿智芳醇焦躁拘谨接洽打盹夭折怠慢皎洁赦免猥亵冗繁绽出聒噪葱茏夙愿迄今眼睑钟磬叱咤矜持摩挲诺言苛刻归省凫水绯红竣工谛听敲诈过瘾惋惜赊账浏览湖畔渊博祈祷迹象温存模仿沉淀嘹亮亲昵启迪湛蓝苍穹措词矜持安逸常用易错的成语和四字词爱莫能助按部就班百废俱兴半途而废杯弓蛇影变本加厉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陈词滥调出类拔萃错落有致防微杜渐刚愎自用诡计多端和盘托出黄粱美梦见微知著嗟来之食励志图强苦心孤诣励精图治无精打采拈轻怕重气冲霄汉任劳任怨声色俱厉所向披靡完璧归赵韦编三绝无可奈何相形见绌信口开河杳无音信安步当车黯然失色百战不殆包罗万象杯盘狼藉别具匠心不卑不亢才疏学浅瞠目结舌川流不息短小精悍风驰电掣功亏一篑鬼鬼祟祟虎视眈眈诲人不倦见异思迁截然不同迥然不同滥竽充数碌碌无为莫名其妙呕心沥血浅尝辄止若即若离世外桃源谈笑风生万古长青为富不仁无事生非销声匿迹兴高采烈一泻千里安然无恙中流砥柱班门弄斧饱经风霜背道而驰别出心裁不攻自破草菅人命惩前毖后从容不迫咄咄逼人风烛残年沽名钓誉颐指气使怙恶不悛浑然一体娇生惯养噤若寒蝉开诚布公老态龙钟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迫不及待巧夺天工身心交瘁死不瞑目投机取巧妄自菲薄文过饰非幕天席地小题大做虚张声势贻笑大方按兵不动白头偕老斑驳陆离报仇雪恨敝帚自珍并行不悖不胫而走姹紫嫣红充耳不闻粗制滥造耳濡目染敷衍塞责故弄玄虚汗流浃背焕然一新急不可待骄兵必败兢兢业业看风使舵历历在目漫不经心墨守成规来势汹汹人才济济随声附和望文生义无动于衷相提并论欣欣向荣循序渐进异想天开因地制宜执迷不悟张冠李戴郑重其事提纲挈领勇往直前座无虚席肆无忌惮侃侃而谈就地取材心旷神怡置若罔闻惊涛骇浪再接再厉甘拜下风偃旗息鼓怨天尤人责无旁贷谆谆告诫与日俱增脍炙人口祸国殃民焕然一新义愤填膺运筹帷幄接踵而至空前绝后荼毒生灵面面相觑各抒己见徇私枉法泱泱大国绿草如茵众目睽睽忠贞不渝字斟句酌战战兢兢安然无神二.词语(一)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常见文言双音节虚词用法及意义双音节虚词: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
如:“吾祖死于是”的“于”是“在”,“是”指“捕蛇这件差事”,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用“于是”。
此外还有,“无论”“能够”“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
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能够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例如:视百家、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
比及,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
例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副词。
主要表达两种语气:①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②反问语气。
可译为“能不”。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例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例如: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柧乎!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7、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①代词性结构,能够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能够表示对水准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
②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水准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多用于否定的双音节词语和成语多用于否定的双音节词语陈永海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23期1.置疑【释义】“怀疑”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容”“无可”“毋庸”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例句】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捉摸【释义】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常用于“难以”“无法”之后或“不定”“不透”等否定词之前。
【例句】他那诡秘的一笑,着实令人难以捉摸。
3.释怀【释义】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常置于“不能”“难以”等否定词之后。
【例句】当年离别的情景使我久久不能释怀。
4.从来【释义】指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其后多接“不”“没有”等否定词。
【例句】他这个人说一不二,从来不失信。
5.儿戏【释义】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比喻对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可”“岂可”等词语连用。
【例句】高考乃人生大事,考生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来答题,切不**戏。
6.企及【释义】指盼望达到,希望赶上,多用于否定,常与“难以”“不可”等词语连用。
【例句】在我国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7.小觑【释义】“小看、轻视”之义,多用于否定,常用于“不可”“不能”之后或“不得”之前。
【例句】老大、老二他们还在天上等着我,我可要威风凛凛地上去,不能让他们两个小觑了。
8.比拟【释义】其作“比较”之义解时,常与“无可”“难以”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例句】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与洒脱。
9.赘言【释义】犹言“赘述”,乃“说不必要的话”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再”“毋庸”等词语连用。
【例句】前面业已详叙,于此不再赘言。
10.置喙【释义】“插嘴”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容”“不敢妄自”等词语连用。
【例句】这是两位长者的事,在下不敢妄自置喙,两位还是见面之后,自己谈吧。
11.置信【释义】“相信”之义,常与“不可”“难以”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常考文言文双音节词大全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一会儿。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水;另外指迷信说的`阴间。
(3)歌窈窕之章。
窈窕:女子身材优美。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缓慢移动。
(5)抗辞慷慨。
慷慨:意气激昂。
(6)相与枕藉科舟中。
相与:相互。
夫人之相与,信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
(7)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逦迤:连续不断。
(8)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参差:长短不齐。
(9)赢得仓皇北顾。
仓皇:匆忙而慌张。
(10)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庶几:差不多;另外,还表示期望,希望,如庶几戮力上国(希望合国报国)。
(11)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展转:从一处到另一处,转移不定;另同今义,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样子,如忧心展转。
(12)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邂逅:不期而遇;(1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14)乘骐骥以驰骋兮。
驰骋:奔跑;(15)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骂人话,小子。
(16)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岂不是(17)真州逐之城门,几彷徨死。
彷徨:走投无路;另同今义。
(18)无何,国变。
无何:不久。
(19)因为长句。
长句:七言词;(20)五陵年少争缠头。
缠头:古代风俗,歌伎演奏完毕,赠以绫帛之物,相当于现在的小费。
(21)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男子二十,已成人。
(22)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不前的样子。
(23)渔父莞尔。
多用于否定的双音节词语
1.置疑
【释义】“怀疑”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容”“无可”“毋庸”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例句】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捉摸
【释义】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常用于“难以”“无法”之后或“不定”“不透”等否定词之前。
【例句】他那诡秘的一笑,着实令人难以捉摸。
3.释怀
【释义】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常置于“不能”“难以”等否定词之后。
【例句】当年离别的情景使我久久不能释怀。
4.从来
【释义】指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其后多接“不”“没有”等否定词。
【例句】他这个人说一不二,从来不失信。
5.儿戏
【释义】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比喻对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可”“岂可”等词语连用。
【例句】高考乃人生大事,考生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来答题,切不**戏。
6.企及
【释义】指盼望达到,希望赶上,多用于否定,常与“难以”“不可”等词语连用。
【例句】在我国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7.小觑
【释义】“小看、轻视”之义,多用于否定,常用于“不可”“不能”之后或“不得”之前。
【例句】老大、老二他们还在天上等着我,我可要威风凛凛地上去,不能让他们两个小觑了。
8.比拟
【释义】其作“比较”之义解时,常与“无可”“难以”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例句】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与洒脱。
9.赘言
【释义】犹言“赘述”,乃“说不必要的话”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再”“毋庸”等词语连用。
【例句】前面业已详叙,于此不再赘言。
10.置喙
【释义】“插嘴”之义,多用于否定,常与“不容”“不敢妄自”等词语连用。
【例句】这是两位长者的事,在下不敢妄自置喙,两位还是见面之后,自己谈吧。
11.置信
【释义】“相信”之义,常与“不可”“难以”等表否定义的词语连用。
【例句】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12.名状
【释义】指说出事物的状态,多用在否定词“难以”“不可”“莫可”等的后面。
【例句】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荣幸。
多用于否定的成语
我们看另一个句子:“她平时特别喜欢孩子,在与孩子分别的日子里,她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孩子。
”这里的“无时无刻”用得也不够合适,“无时无刻不”才表示“永远不间断”的意思,可见,这个成语是常常用于否定式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
同日而语:意思是“放在同一时间谈起,形容能相比,可以相提并论”,习惯上说“不可同日而语”以表示差别大;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习惯上说“不能相提并论”以表示有差别;
吹灰之力:意思是“比喻很小的力量”,习惯上说“不费吹灰之力”表示特别容易;
等量齐观:意思是“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习惯上说“不可等量齐观”表示要区别对待;
混为一谈: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习惯上说“不能混为一谈”表示要有所区别;
鹿死谁手:意思是“以追逐野鹿比喻争夺天下、进行比赛”,习惯上说“不知鹿死谁手”表示难以预测谁能获胜;
天高地厚”,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复杂性”,习惯上说“不知天高地厚”表示狂妄自大;
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习惯上说“不能一蹴而就”表示事情有一定的难度;
一概而论:意思是“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习惯上说“不可一概而论”表示要有所区别。
无时无刻:没有一时一刻不是这样,表示永远、不间断;常用于否定句。
例如:“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生活中不可缺少空气一样。
”
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常说成“不可(能)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
例如:“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走的道路不能同日而语。
”
一蹴而就:指一抬脚便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多用于否定句中。
例如:“学习要持之以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常用于否定句,常说“不分(问)青红皂白”。
例如:“老王的儿子回来晚了,老王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鞭子就打。
”
鹿死谁手:鹿,猎物,比喻政权;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
例如:“若使江南人主,也能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未知鹿死谁手。
”
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常用于否定句中。
例如:“他被校长夸奖以后,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
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常说“不能(可)一概而论”。
例如:“学校的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也应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
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多用于否定句。
例如:“这件事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
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
背:脊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